面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2017-03-12佟雪红汤新慧
佟雪红,汤新慧
(盐城师范学院 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面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佟雪红,汤新慧
(盐城师范学院 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师生学习共同体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分析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剖析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必要性,介绍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模式。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对生物工程专业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方案及其实施过程、相应的保障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师生学习共同体;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一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快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创新人才[1]。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不符合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构建一种新颖而有效、教师和学生同时参与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育人水平,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当今的大学校园中,主体人群是“95后”的年轻人,对于伴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并承载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新生代力量而言,他们学习的场所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课堂;随着“微课”“SPOC”课程等新兴教学模式的不断出现,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可以借助于网络媒介随时随地自主学习[2]。因此,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及相应的校园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落伍,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二、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是由博耶尔于1995年首次提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帮助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其成员经常在学习过程中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彼此之间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资源,形成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3]。
师生学习共同体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师生融洽交流、平等沟通的良好平台,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活动分离的课堂形态,师生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 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和思想观念,共同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标[4]。
三、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模式
为更好地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和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目标的实施,学院实行“导师制” 模式,即在学生入学后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兴趣爱好等,为每位学生分配具体的指导教师。在导师制教学模式里,指导教师分配子课题或者子项目给相关的学生,师生一起努力共同完成科研任务。
在导师制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中,两方面主体相互促进和提高。一方面,学生处于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亲自实施各项科学研究,发现问题后能够同导师实时地、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乐观的性格,促进团结协作意识的形成;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自我提高。
四、盐城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方案及实施
为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提升科研意识,盐城师范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采取了一系列活动,活动方案及实施过程如下:
1.大学生创新训练活动
每年针对大二及以上年级的学生,学院会拨出专门经费,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活动。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一个小团队,选择指导教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前期调研,撰写申请书,申请成功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6—12个月的科研活动。
目前,学院已有多项大学生创新训练活动顺利开展并实施。例如:牙鲆生长性能及消化代谢特征研究、办公废纸生物酶脱墨剂研发、“一水晴园”特种花卉水生驯化工艺优化研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绵羊产羔性状的功能变异位点研究等。这种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训练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导师也在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2.“一院一赛”活动
为提高和拓展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各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考查学生实验水平与专业素质,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学院每年面向全年级学生举办“一院一赛”活动。每组由8—10名学生组成,根据兴趣选择一个实验项目,并确定相应的指导教师,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后进行比赛。
“一院一赛”活动不仅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方式,也是展现学院特色教学水平的窗口。2015年11月11日学院在生化实验楼各相关实验室成功举办了以“探索与创新”为主题的“一院一赛”活动,大赛共有5个项目,分别为:血涂片的制备和血细胞的染色、革兰氏染色、DNA凝胶电泳技术、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制片及细胞分裂观察、蛋白质部分性质的检验。通过该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耐心、细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3.“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被公认为中国大学生的“科技奥林匹克圣会”。此项活动不仅是全国性的竞赛活动,更是师生学习共同体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完美应用。学院有多位拥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活动,多次在省级以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并获“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全国金奖。
五、师生学习共同体实施的保障体系
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只有具有较高创新性思维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5]。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特别强调教师学习的必要性,认为只有教师成为博学之才,才能掌教化之职,教师应努力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形成良性循环[6]。
1.实施“请进来” 和“走出去”的政策
二级学院每年外聘高水平的国内外1—3名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长短期讲学,对专职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术指导,促进其科研特色的形成。
2.实施“双师型”教师培育政策
以提高专业教师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鼓励和督促骨干教师挂职锻炼。如学院每年暑假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为期1—2个月的实践锻炼,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研究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教师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能够使教师明确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使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形成良性互动。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并以各二级学院为牵头单位组织实施教学沙龙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对开拓教师的视野、完善教学方式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3.激励和奖励政策
为吸引更多教师实施师生学习共同体,学院将对积极指导学生活动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如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比赛活动,获校级及其以上奖励,学院根据情况给予适当奖励;教师将自己的子课题作为学生开放性训练项目,结项后给予开放课题经费的20%作为奖励;教师指导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
[1]彭远菊,熊昌云,崔文锐,朱春梅.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5):86—88.
[2]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1):85—94.
[3]陆朋,冯玉珠,王立宝.高校“师生共同体”及其活动方案[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9):182—183.
[4]单莎莎,张安富.教学理念的历史审视与价值定向[J].中国大学教学,2016(2):74—78.
[5]邝邦洪.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5):68—69.
[6]张树俊.论胡瑗学致诸善与博学慎思之教益[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8):68.
〔责任编辑:钱晓玲〕
The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Learning Community amongTeachers and Students about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TONG Xue-hong, TANG Xin-hui
(College of Ocean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Yancheng Normal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51, China)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In this research, the following works were studied including the problems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facing with,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learning commun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concept and models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In addition, taking Yanche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activities programs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es 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security systems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in bioengineering major will b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deeply.
learning community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teaching model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3.003
2016-12-30
2016年盐城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6YCTCJY008);2016年盐城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16YCTCJY044)
佟雪红(1979—),女,山东潍坊人,副教授,博士,从事高等教育学、生物学研究;通讯作者:汤新慧(1966—),女,江苏盐城人,教授,博士,从事高等教育学、药理学研究。
G642.0
A
1008-6714(2017)03-0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