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工匠精神”培养模式构建

2017-03-12杨秋霞

林区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校企

杨秋霞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工匠精神”培养模式构建

杨秋霞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工匠精神”是技能人才的重要属性与特质。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培养“工匠精神”需要职业院校、企业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模式;构建

引言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可见,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技能人才要具备“工匠精神”已成为时代必须。

重提“工匠精神”只是一个开始,进而还要重塑“工匠精神”、造就合格工匠,其中,制度的完善极为关键,拥有相对完善的制度人们才会对需求作出积极反应。以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为例,在其为人称赞的“工匠精神”背后是一整套完善的工匠制度,体现在职业技术培训、市场准入标准、质量监督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方面,对精益求精者的回报和对违法违规者的惩罚共同发挥作用,缺一不可。用规则制度引导工匠习惯,再把工匠习惯升华为“工匠精神”,是重塑“工匠精神”的必由之路。

一、“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职业院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完善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只有良好的愿望,没有过硬的本领与崇高的职业态度,造不出高品质的“中国制造”。而培养拥有熟练技能的劳动者,进而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需要长期的专业技术训练。这就要求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的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培养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

除了办好职业教育,还需要加快新型政商关系的打造。“工匠精神”不仅是对劳动者的要求,更是对企业家的要求,把“工匠精神”延伸到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上去,更好地创造有效供给,开拓消费市场,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重新定位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企业竞争不再依靠“关系”,而是依靠自身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商业模式,只有如此企业才会产生追求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内生动力。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大国工匠、发扬“工匠精神”的基本保障

建构我国高职教育工匠人才的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利用好这个机制,将使大学生不仅能顺利就业,而且能从求职者转变为职业创造者,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从“工匠精神” 的专业能力、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角度构建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打造精神环境。这种精神环境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办学理念。理念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理念决定行动,“工匠精神”体现的是技能的极致和完美、工作的专注与坚守、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具体体现在校训、校风、校规、学风等方面,会对职业院校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是通过校园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将“工匠精神”根植于内心。再次是师德氛围,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技术技能,献身技能事业,使“工匠精神”由抽象转变为现实,推动“工匠精神”的“心传”过程。

第二,熔炼育人机制。培养“工匠精神”必须改变“以考试为指挥棒”的评价方式,营造以“技能”为主体的评价方式。首先是改造学习方式。加强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以及顶岗实习制度,推动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就业所用的无缝对接。其次是广泛开展技能竞赛。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技能大赛,还要在日常学习中创造竞赛机会,使技能竞赛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实现“工匠精神”培养的日常化。再次是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体的就业与职业指导。把“工匠精神”引入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与日常职业指导中,在向学生传授技艺的同时,逐步把质量意识、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价值观念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中,促进技能与崇高职业精神目标的最终实现。

第三,推动创新教育。首先是课堂教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借助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转变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树立科技意识与创新意识。其次是第二课堂。学生自主建设学生创新社团,学生与系部教师充分结合的技能俱乐部,安排校园创新活动周,聘请专家开设科普与专业前沿讲座,开展以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手工艺制作竞赛等,为学生提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再次是创新创业基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学生创新教育中都处于辅助地位,校内创建的创新创业基地或园地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应选取具有市场价值的真实创新与创业项目,鼓励教师将自己的专利等转化为实际成果,学生积极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实现学生创新创业与市场的高度对接,在帮助学生创造新价值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企业培育“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

第一,注重思想引领。以报纸杂志、企业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为平台,不断推送“工匠精神”解读资料和“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企业要引领职工以先进人物事迹为榜样,树立“对职业尊敬、对工作执着、对质量负责,精益求精”的思想观念,打造中国制造的品质基石。

第二,注重政策引领。建立完善的激励措施,对技术工人在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方面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评比表彰,对晋升制度评选等激励措施进行制度性规定,建立职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的完善制度。除了相应的物质奖励,还可以结合给予一些人文关怀,使激励机制真正落地,让技术工人从创新中获益,唤起职工创新责任和主体意识,激发职工的创新热情、创新思维和创新潜力,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创造创效能力,充分调动和激发职工岗位学习、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的积极性,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提供坚实保障和技能人才支撑。

第三,注重提升创新能力。一是加强职工培训,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设置培训内容。依据岗位特点和工作目标,采取培训经验分享、革新成果交流、专业人员授课等形式,开展定点、定向、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创效能力。引入“互联网+”的培训理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定期在班组之间、不同专业职工之间组织互动训练,为职工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好导师对徒弟的传、帮、带作用,导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解决徒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其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作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岗位操作技能。二是构建职工技术创新平台。建立完善的先进操作法推广、自主创新成果申报等制度,深入开展发明、创造、革新、设计、建议等竞赛活动,搭建职工切磋交流沟通的平台,培养职工创新意识,激发职工劳动热情,营造推动创新的良好环境。

结束语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具体到职业教育,就是要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灵魂。职业教育若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就必须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并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给职业教育灌注丰富的思想内容,才能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文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为职业教育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质和亮点。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探析[J].职教论坛,2014(22):66—69.

[2]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66—69.

[3]陈劲.要有“互联网精神”,更要有“工匠精神”[N].解放日报,2015-04-17(14).

[4]重莲.中联重科:唤起“工匠精神”强健中国制造业[J].中国品牌,2015(4):66—69.

[5]刘东,蓝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小班化教学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2012(11):54—56.

[6]徐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57—161.

〔责任编辑:李海波〕

The Construction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TrainingMode i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YANG Qiu-xia

(Huai’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ai’an, 223003, China)

“Craftsmanship Spirit” is an important attribute and characteristic of skilled talen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ultivating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requires the joint effort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enterprises and the societ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raftsman spirit; training mode; construction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3.009

2017-01-05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中‘工匠精神’嵌入研究——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

杨秋霞(198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与经济管理研究。

G718.5

A

1008-6714(2017)03-0019-02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校企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