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心理咨询中适用理论探讨

2017-03-12孙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咨询师心理治疗治疗师

孙远

(江汉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网络心理咨询中适用理论探讨

孙远

(江汉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心理咨询已经逐渐发展起来。网络心理咨询与面对面心理咨询在便捷性、匿名性、咨访关系等方面都有区别。在实践中发现,网络心理咨询中比较适用的理论有:叙事心理治疗、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意义疗法、一次单元咨询模式。

网络心理咨询;叙事心理治疗;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网络的介入,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也在国内逐渐发展起来。网络心理咨询是指借助于网络,运用咨询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协助当事人解决其心理问题的过程。就国内现阶段而言,网络心理咨询主要是通过QQ等即时聊天软件、电子邮件、留言板等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少数会用到网络电话、视频等方式,本研究的网络心理咨询只限定使用较多的文字交谈方式。

一、网络心理咨询与面对面心理咨询的差异

由于网络心理咨询是借助网络,通过书面文字语言来进行交谈的,这就与借助口头语言而进行的面对面心理咨询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一)方便快捷

网络心理咨询突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和电脑,不管当事人身处何地,都可以寻找心理专家的帮助。这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有问题可以及时寻求解决,并且不必承受路途上的奔波。

(二)当事人较强的匿名性

目前国内的网络心理咨询中,没有强制当事人必须以真实身份登录,当事人可以不暴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性别、身份、外表形象等信息。这有利于当事人抛开顾虑,敞开心扉,全面而真实地描述自己的问题。

(三)便于思考分析和储存

网络心理咨询由于要借助书写,容许双方有比较多的时间去思考,对方可以有耐心地等着[1]。而面对面心理咨询需要即时领会对方的意图并作出反应,如果思考超过五秒钟就会觉得尴尬。这样网络心理咨询就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时间,可以进行仔细思考和分析,同时通过书写,当事人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想、促进反思、宣泄情感,从而增强对自己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咨询记录的储存在网络上很容易实现,这一方面有利于咨询师进行督导和开展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对当事人来说,咨询结束后也可以随时浏览与咨询师的交谈内容,进一步领悟、学习。

(四)交谈模式比较精简

由于打字速度比不上谈话的速度,不容许长篇大论,而且彼此都会利用对方打字的空档接续传送信息,所以网络心理咨询交谈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要,咨询师和当事人都会使用精简的字句来表达和理解。

(五)缺乏当事人的非言语信息

面对面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外貌、手势、语调和音调的变化、步调以及眼神接触等都能给咨询师一些有用的、补充信息,而在网络心理咨询中缺乏当事人的一切非言语信息,这给准确把握当事人的状态和情绪,及时恰当地进行共情带来了一定难度[2]。

(六)咨访关系容易建立但不稳定

面对面心理咨询中咨询师的专家性、权威性角色更加突显,这样的咨访关系类似于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而网络心理咨询是在匿名条件下进行的交流,双方的平等性更为突出,这有利于咨访关系的建立。但网络心理咨询中,当事人的咨询目的多样,有的是为了消遣,有的带有很大的试探性与随机性,有的人只交谈一次便消失了,这些都会损害咨访关系的稳定性,不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

二、网络心理咨询中适用理论探讨

基于网络心理咨询的独特性,在实际的网络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一些理论比较适用,而另外一些理论的指导性、运用性不强。比较适用的理论有:叙事心理治疗、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意义疗法、一次单元咨询模式[3]。

(一)叙事心理治疗

叙事心理治疗是在后现代思想影响下而产生的,叙事就是“说故事”,是指咨询师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帮助当事人找出在讲述过程中遗漏的积极方面,并以此为契机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唤起当事人内在积极力量的过程[4]。叙事心理治疗的重点是如何协助当事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发现、定义生活的意义,进而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

1.运用于网络心理咨询的可行性

(1)重视语言的作用

叙事心理治疗非常重视语言的作用,认为语言不一定描述了客观事实,实际情况是我们有选择性地使用语言,并自己赋予了其意义,在说自己故事的时候也是有选择性的。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自己选择性地运用语言而产生的,要想解决问题,就需要改变语言。叙事心理治疗把治疗比喻为“说故事”或“重说故事”,它是借助白纸黑字写下经过筛选的事件与意义,重申自己的生活与经验,并重新去创造新的、令人得以脱困的叙事。网络心理咨询主要是通过文字语言来进行交谈的,可以很好地利用语言来实现这一点。

(2)治疗关系的平等性

叙事心理治疗打破了治疗师是专家的模式,反对治疗师以“专家”自居,认为治疗师不应当是来访者“除掉”问题的工具,而应是来访者生活故事的参与者,咨访双方共同探讨如何处理问题。叙事心理治疗主张治疗师采取一种“开放”的立场,通过无条件的倾听,让来访者的故事自然展开,形成独特的主题,并丰富其生活意义,治疗师在倾听中详尽地了解当事人并引导当事人变成自己或他人的专家。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治疗关系容易造成的对立情绪,也更符合网络的平等性、去权威化等特点。

2.具体治疗技术

(1)故事叙说

叙事心理治疗主要是先让当事人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把自己的主线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新编排”,成为一个新的积极的故事。叙事中的“故事”更贴切的表述应该是“信息”或“信息片段”,对生命中的“信息点”进行重组,通过重组能够构建出生命的另一幅画卷,产生与原来不一样的面貌、意义和感受——这就是叙事的魅力。在叙事中,重视来访者的支线故事与特殊意义事件,以及这些事件背后的力量与渴望。

(2)问题外化

叙事治疗把“人”和“问题”分开。问题被看作是独立存在的,被比作人生故事中的一个插曲,“问题”是当事人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理解和推进的过程中的一位不速之客,并不是其身上内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叙事治疗通过运用背景、命名、改换指称等方式帮助当事人领悟到人和问题是不同的。透过探索技巧,提供当事人以机会,厘清自己与问题的关系[5]。治疗师不仅要帮助当事人理解当前的问题叙事是如何形成的,而且要从根本上改变开创未来生活世界的叙事方式。

在进行问题外化时,咨询师通过以下方式来促使当事人进行探索:

协调出独特且接近真实经验的问题定义。治疗师会在协商中支持当事人,对他们的心理问题重新界定。通过协商,这些困境和问题被赋予多元样貌。透过问题重新界定的过程,使当事人先前“远离经验”“普遍”的问题定义,转变成“接近经验”“独一无二”的定义,也就是以当事人的说法、感受为主。

绘制问题影响的地图。即描述问题在生活的不同领域造成何种效应或影响,并将所有复杂因素都予以区分。

评估问题行为的效应影响。比如询问:对你来说这些活动是可以接受的吗?你对这种发展有什么感觉?这种发展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或者都是、都不是,还是介于中间?对你来说这若是命运,你是否有疑问?

探索问题影响的动因。咨询师通常会问:你为什么接受(不接受)这件事情?你对这样的结果有何感觉?对此发展,你为什么会有这种立场(态度)?

(3)由薄到厚

叙事疗法认为:当事人积极的资源有时会被自己压缩成薄片,以至于视而不见,如果还原薄片,并在意识层面深入地觉察自己,逐渐由薄而厚,积极有力的自我概念就能形成。此疗法不把人放入既有的模式中,或用既有的规则去看待每一个人,从而能够真正发现求助者的资产,纵使一开始此资产看来很小。治疗师协助当事人分析这一个小的资产的来源和对来访者的特别意义,能够让来访者发掘出自身的力量。

3.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此疗法中,治疗师的态度重于技术。治疗师不是专家,而要抱着一个对故事好奇的态度,抱持欣赏的角度去和当事人讨论那些例外经验,重视当事人那些少数不被问题所干扰的独特经验,而不是一再被强调的多数偏差行为。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自己生命的专家。而叙事,就是听故事与说故事的过程,一个带着叙事态度的治疗师要带着好奇心和不知道的态度,去聆听当事人的故事,一起寻找生命的潜能,欣赏那百分之一的例外与独特事件,让非主流的故事取代主流的故事,进而重新建构、重新书写生命的故事。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一种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其核心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此疗法重视怎样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发现问题的原因;强调以朝向目标的、朝向未来的、正向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的发生。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相信个体的力量、智慧和经验,认为每个人都能借此而产生改变,每个人都有解决问题的独特资源。

1.运用于网络心理咨询的可行性

(1)咨询历程短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事出并非一定有因,不需要大量探寻问题的成因,治疗的目标是解决问题。治疗的核心任务是协助当事人探索、分析他期望的情形是怎样的,与目前状态的差距在哪里,问题解决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这一直奔主题、快速解决问题的特点与人们寻求网络咨询高效率的期待相符合,同时也适合网络咨询中信息量少的缺点[6]。

(2)强调语言的魅力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治疗手段主要依靠语言,咨询师发展和关注当事人的例外经验和细微变化,通过持续赞美和鼓励当事人的优势力量、成功和例外经验,不断地推动其向前进步。当事人能用文字描述他当下的困境,同时咨询师也引导其用文字描绘出美好的愿景、建设性的行动方案等。当事人创造了具体改变时,网络上的晤谈记录可以被咨询师截图展示给当事人,以增强当事人有能力变得更美好的现实感和自信心,并可促使当事人将改变持续下去和类推应用到其他方面[7]。

2.具体治疗技术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介入技巧是通过问句引导当事人的正向叙说。问句的设计隐含着对当事人本身潜在能力、优势和美好愿景的肯定,能引发当事人的正向思考和改变,有助于咨询关系的建立。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使用成果问句、奇迹问句、假设问句、例外问句、评估问句、重新建构、赞美等技术,进行积极引导,逐步与当事人共同探讨建设性的行动方案[8]。

3.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提问多为引导当事人进行正向思考的问句,当事人可能比较陌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认真思考后,才能以书面言语的形式作出回应。对于咨询师提出的问题,当事人容易陷入思考与沉默,所以要求咨询师有一定的耐心,增强对沉默的包容度,给当事人足够的时间来思考[9]。

(三)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大类包括了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是通过改变个人非适宜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少失调情绪和行为,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这是一类有结构、短程、目标导向的心理治疗方法,重点是改变不适宜的思维、信念和行为[10]。

1.运用于网络心理咨询的可行性

(1)网络咨询中的文字沟通能呈现当事人的认知历程

网络咨询借助于文字沟通,能够清晰地呈现当事人的认知历程,也便于咨询师带领当事人浏览、回顾咨询内容,使其更清晰地知晓自己认知的不合理之处。

(2)咨询记录可以作为家庭作业的素材

认知治疗常会请当事人回顾、阅读咨询内容作为家庭作业,以便巩固学习,复习咨询中所学到的知识。且网络咨询能够方便地保存咨询记录。

(3)表情符号功能有助于咨询师掌握当事人的情绪状态

网络咨询中,当事人能够方便地运用网络中的表情符号功能,这便于咨询师把握当事人的情绪状态,从而进行有效地处理。

2.具体治疗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会运用各种认知、情感和行为技术,以使当事人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如:苏格拉底辩论技术、隐喻技术、核心信念作业表技术、建构新信念技术、给始作俑者写信技术、合理情绪想象技术、角色扮演技术、完成和愉快评定表、活动安排表、写治疗日记等[11]。

3.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语气、语词的运用

在使用认知技术时,咨询师不是直接批驳地指出当事人不合理的认知,而是运用一些方法,让当事人产生领悟,发自内心地知晓自己认知的不合理之处,这就要求咨询师注意语词的运用,注意语词可能对当事人产生的影响,不能使当事人产生被指责、被批评的感受。

(2)考虑文化的差异

咨询师要考虑当事人文化背景的差异,因为一些认知、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不能生搬硬套。

(四)意义治疗

意义治疗是协助当事人从自己的生活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借以改变其人生态度,从而积极地面对现实,乐观地生活,追求生命的意义。意义治疗法强调人存在的价值、人的自由意志以及生命意义的追求。

1.运用于网络心理咨询的可行性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有时网上讨论的话题会更严肃、更复杂,会涉及个人的深层问题。现代人所遭遇的有关价值观、生存意义、自由与责任等问题,特别是当事人在面对生命中的难题与挣扎时,将核心目标摆在生命意义的追寻上面,从而发现自己生命的力量与勇气,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具体治疗技术

意义治疗法虽然不以技巧与技术见长,但是也有其一套治疗方法。主要有:去反省、矛盾意向和态度改变。

(1)去反省

去反省是指把注意力从问题转移到一些积极的方面。目的是改变注意的焦点,从而使生活的意义发生变化。咨询师协助当事人发现新的生活意义、重新确立生活目标。

(2)矛盾意向

矛盾意向是指当事人被某一症状、观念困扰的时候,不是去与之斗争,而是采用相反的行为或想法,从而消除症状。比如对一个饱受失眠之苦的人不是帮助其试图入睡,而是要求其尽可能保持清醒,结果问题迎刃而解[12]。

(3)态度改变法

态度改变法就是要改变当事人消极悲观的生活态度,代之以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通过认知的改变,从而重新认识生活的意义,确立新的生活目标。

3.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1)当事人在实践中自己发现意义

咨询师的作用是鼓励、引导当事人自己发现生活的特殊意义,而不是简单告知他们。当事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或藉由经验到的价值感与挣扎,在生活实践中承担自己的责任、义务来发现存在的意义;意义的追寻是间接获得的,是人们通过投入工作、创作、爱或建设性的活动中而获得的领悟。

(2)咨询师的鼓励与支持

在咨询过程中,当事人放弃了原有的价值观还没有找到新的价值观时,咨询师要提供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使当事人能安心地尝试新的价值观念,重新体验生活。

(五)一次单元咨询模式

一次单元咨询模式是台湾的学者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指咨询师在咨询服务过程中致力于以一次咨询单元的成果为专业服务的努力目标,即使是单次的咨询也要达到最大的咨询效果。此模式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以问题解决导向的结构性咨询程序为脉络,寻求最大化的咨询工作效果,每一个咨询单元本身具有完整自足的独立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与其他单元相结合[13]。

1.运用于网络心理咨询的可行性

基于网络咨询的特点,网上的咨访关系不稳定,有的人可能咨询一次就不再出现了,有的人强烈希望能在短期内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期待通过一次咨询就能解决问题。咨询师如何在次数相当受限,甚至只有一次咨询的情况下,有效地协助当事人,便成为主要的关注点。一次单元咨询模式能够实现这一需求,目前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网络咨询中运用于人际困扰、焦虑情绪及网络成瘾的求助者,有较好效果。

2.具体治疗程序

一次单元咨询模式的结构性咨询程序包含了八个部分,此八个程序基本上有其先后呈现的顺序:

1)展现良好的治疗态度以建立治疗关系;

2)肯定当事人的求助行为与面对问题的勇气;

3)强调改变的可能性与强化当事人对问题解决的信心;

4)找出此次咨询焦点与选择可解决的问题;

5)找出当事人的生命意义与力量;

6)提出当事人可具体寻求改变的任务与演练可能的解决方案;

7)肯定咨询与当事人的努力成果;

8)追踪或进行下一单元咨询(可能进行或不进行)。

3.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运用中,上述八个程序的先后次序并非是截然划分与不可变动的,特别是其中第三、第四与第五个程序,是可以灵活加以调整与交错应用的。不过在应用这种模式时,笔者强烈建议在一次咨询单元中前面的七个程序都要完成。

[1]李成齐.网络心理咨询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7(5):86-91.

[2]崔丽霞,雷雳,蔺雯雯,等.网络心理咨询的疗效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7(2):350-357.

[3]王智弘,淳斐.网络咨商中可行的应用理论与实务技巧[J].辅导季刊,2001,37(4):20-27.

[4]翟双,杨莉萍.叙事心理治疗的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契合[J].医学与哲学,2007(11):55-57.

[5]高燕.叙事辅导法理论与实践研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6):46-50.

[6]贾晓明.网络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44-46.

[7]石倩.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在高校网络心理咨询中的适用[J].高校辅导员,2015(6):52-54.

[8]尹海兰,贾晓明.焦点解决取向治疗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应用的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1):846-850.

[9]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代表问句[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1):45-49.

[10]周梅,吉希莹.网络心理咨询中心理疗法及其疗效的现状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12(7):860-862.

[11]邓光浩.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可行的理论与技法[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1):110-113.

[12]胡可涛.寻找生命的支点: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5:42.

[13]王智弘,杨淳斐.一次单元谘商模式的概念与运用[J].辅导季刊,2006,42(1):1-11.

Discussion on Applicable Theories of Onlin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UN Yuɑn

(School of Education,Jianghan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56,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 on technology,onlin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has gradually developed.Onlin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face-to-face counseling have differences in convenience,anonymity and counseling relationship.In practice,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applicable theories in onlin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narrative psychotherapy,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logotherapy and a unit counseling model.

Onlin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Narrative Psychotherapy;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B849

A

1009-8666(2017)05-0130-06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05.020

[责任编辑、校对:李书华]

2017-03-27

武汉市市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学科建设项目(2014JYX011)

孙远(1974—),女,河南南阳人。江汉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咨询师心理治疗治疗师
2022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沙盘游戏治疗师的成长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
同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