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研究综述

2017-03-12申倩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研究者原则区域

申倩琳,曾 彬

(西华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近十年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研究综述

申倩琳,曾 彬

(西华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是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幼儿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的重要物质来源。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对材料投放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文章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研究,期待提高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质量。

区域活动;活动材料 ;材料投放

区域活动是有别于班级授课制度的一种新型的幼儿园组织形式,是幼儿园最普遍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区域活动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重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针对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相关问题的研究,研究者们从材料投放的不同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材料就像“第三位老师”,与教师一样重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类材料,建构知识图式。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让儿童通过与材料和环境的对话,从而不断地积累和丰富知识经验,实现身心发展。”因此研究材料投放,能使一线教师掌握更为科学的、适当的、合理的材料投放准则,以此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笔者以“区域活动”“区角活动”“活动材料”“材料投放”为主题词检索,时间锁定为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相关研究共计173篇,排除重复与不以“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剩余144篇,因此,本文将从研究地域、研究年龄段、研究投放邻域、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出发,对近十年我国有关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研究状况作一个综述,期望促进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研究更为深入,提高研究的质量。

一、近十年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研究现状

(一)材料投放研究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大班和小班

已有的144篇文献中,多数是从幼儿园区域活动整体分析材料投放,仅有26篇文献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年龄段研究材料投放,26篇中有13篇是针对大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占50%,如:庄宏玲[1],潘宇彤[2],董文杰[3]等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大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同时有11篇是针对小班的材料投放,占42.3%。如:张焱[4],黄瑾[5],周圆、黄胜[6]等研究者也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小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众所周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存在差异性,从纵向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幼儿发展存在年龄段差异,因此不同的年龄段材料投放的方式不同。从分析来看,主要的研究集中在了小班和大班的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研究者所研究的年龄段不同造成的。

(二)材料投放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艺术区和科学区

对144篇文献按五大领域分类整理,共有16篇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研究材料投放,其中艺术区占有8篇、科学区占有8篇。其他领域没有相关材料投放的研究文献。

1.关于艺术区材料投放研究

8篇关于艺术区材料投放的文献,有7篇是关于美术区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如:孔苒对选择美工区活动的幼儿运用观察法,采用分层投放材料的策略,最后评价幼儿的作品,并以此反馈美工区材料投放的有效性[7];杨素会从个案研究的视角,探讨美工区材料投放的原则和策略[8];张焱[4]等研究者从幼儿的心理品质发展视角研究美工区材料投放的依据和原则。仅有1篇是关于音乐区材料投放的,如:黄宝珍从三个方面提出了音乐区材料投放的技巧:装饰音乐区、选择合适的音乐、投放生动的道具[9]。可见对艺术区材料投放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美术、美工等方面,材料研究者对音乐区材料投放的关注度相对较少,笔者认为造成这一原因可能与音乐区材料不易收集、较难自制等因素相关。

2.关于科学区材料投放研究

关于科学区材料投放研究的8篇文献中,主要集中在科学区和数学区,分别各占4篇。徐文以福州市J幼儿园为例,基于对科学区活动材料现状研究,提出了科学区材料投放有效性的建议[10];黄瑾从区域活动整体视角,探讨了如何利用区域活动以及通过区域活动内容的安排、材料的投放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5]。研究者们对科学区和数学区活动在材料投放的关注度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认为针对科学区和数学区研究投放材料,有利于幼儿逻辑思维、观察力、探索力等方面的发展。

(三)关于材料投放原则研究较多

对已有文献的分类整理,在144篇文献中,我国研究材料投放原则的相关文献有64篇,占总量的44.4%。材料投放的原则是研究者们基于对幼儿园区域活动长期的实践、观察、记录、讨论、总结得出的基本的规矩和方略。

1.普遍的材料投放原则

研究者们虽然基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材料投放的原则,但对一些基本原则都达到了共识,以刘秀艳、王晓亚[11],梁海雪[12],肖菊红[13],杨莉君、邓双[14]等研究者为例,这些研究者认为材料投放基本原则为:层次性、安全性、艺术性、趣味性、操作性、生活性、可探究性、针对性、动态性等。如刘秀艳、王晓亚结合对区域活动概述的分析,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材料投放原则:安全性、艺术性原则,丰富性、趣味性原则,可塑性、地方性原则,操作性、启发性原则,目标性、探究性原则,针对性、计划性原则,生活性、情感性原则,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等[11]。对材料投放原则的相关研究虽然较多,但研究者们多是在已有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较少有提出其他具有创造性的原则。

2.同一原则的不同理解

材料投放的原则是多元化的,研究者们研究的视角不同,总结出了相同的原则,但是研究们各自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以层次性原则为例,刘萍从横向和纵向四个方面分析层次性原则:不同年龄段材料的层次性、同一活动中材料的层次性、同一区域材料的层次性、不同区域材料的层次性[15];杨素会从材料本身出发分析层次性,是指教师将材料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识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将材料分层次,使材料“细化”[8]。不同研究者对层次性原则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到了不同的理解,其他的投放原则也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到不同的结果。

3.其他相关原则

一些研究者还提出了自然性、地方性、开放性等原则,如:徐文基于科学区材料投放研究,认为投放自然性的材料,能节约科学探究的材料成本,无论是废旧回收还是自然界天然材料都可以用最少时间、精力和金钱实现最大的价值,也能满足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和求知欲[10];同样朱文伶从农村幼儿园角度出发,认为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也要突出自然性原则,就地取材,利用农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不需花费很大的财力、物力[16]。笔者认为对其他相关原则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研究者的观察力、发现力,通过平时对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观察记录,结合年龄段、园本特色、地域人文等因素提出较有针对性、创新性意义的原则。

(四)关于材料投放策略研究较为丰富

在144篇文献中,关于材料投放策略的研究共计49篇,占总量的34.0%,多数研究者结合实际材料投放的案例,将实践中的具体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投放策略。

在材料投放方式方面,以华爱华为代表,他认为材料投放方式因取决于材料的结构性,提出了三种材料投放的方式:目标导向式、自由开放式、探索发现式[17]。另外有研究者结合具体的操作情况,总结了较多操作性的投放策略。如:马莉通过分阶段观察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情况,总结出在材料投放时,减少单一品种材料数量,相应增加材料种类,以此来丰富活动内容[18]。然而秦元东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材料投放观,从更换材料到调整材料,即添加新材料,产生新含义;删减材料,出现新的问题情境;组合两组或以上,形成新活动;再现使用过的材料,产生新认知[19]。

还有研究者针对幼儿园普遍投放的废旧材料展开了探讨,如:刘世君从废旧材料的收集探讨到废旧材料的投放,引导幼儿学会发现、善于观察、大胆创新,初步培养幼儿保护环境意识[20]。

研究者们对材料投放策略的研究多是偏向于材料投放的方式方法的研究,这有利于一线教师直接运用研究成果,再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针对区域活动有效地投放材料。

(五)关于材料投放依据研究较多

通过检索分析得到33篇相关材料投放依据的研究,占总文献量的22.9%。分析整理吴邵萍[21],包文霞[22],师远贤[23],王友缘[24],黄晓军、郑晓[25],蒋月铭[26]等研究者对材料投放依据的研究,得出材料投放的依据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依据阶段性教育目标,依据主题和领域活动内容,依据幼儿年龄和个体差异,依据幼儿兴趣和需要。

1.依据阶段性教育目标投放

材料是教育目标的载体,寄托着教育者对幼儿的期望,因此有研究者认为材料投放应依据教育目标,如:蒋月铭认为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应做到目标在前,选择材料在后,材料要为教育目标服务,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26]。董文杰也认为材料投放应渗透教育目标,有目标针对性的投放,保证每位幼儿的操作机会[3]。教育目标对活动有指向性作用,依据阶段性教育目标投放材料,既有利于教师熟练地掌握教育目标,又能促进幼儿的阶段性发展。

2.依据主题活动内容投放

不少研究者在探讨材料投放依据时都提到了依据主题活动内容投放材料。以黄晓军、郑晓为代表,他们认为区域活动与领域活动的优化整合,前提是材料的整合,材料依据目标、幼儿的兴趣、能力进行整合,能充分地发挥两者的功能作用,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能达到1+1大于2的效果[25];吴邵萍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主题活动都适合集体教育,教师可依据主题筛选出适合幼儿个别化学习的内容投放到区域中[21]。笔者也同意研究者们观点,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依据主题活动,不仅能帮助教师节约材料,还能使主题得到延伸和升华,抓住幼儿的注意力。

3.依据幼儿差异性投放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具有个体差异性、阶段性,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研究者也作了相关研究。师远贤从材料投放数量维度提出,依据幼儿不同的身体特点提供丰富的,能提高运动能力的材料;依据运动量大小投放大小、规格、重量、长度、宽度等不同的材料;依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投放种类、难易程度适宜的材料、满足幼儿的不同兴趣和学习速度[23];梁海雪分析小、中、大班的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提出了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12]。从差异性的横向视角上看,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存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异,从纵向视角上看,同一幼儿的能力发展存在差异,依据幼儿的差异性投放材料,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4.依据幼儿兴趣和需要投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材料投放若不能吸引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需要,也就不能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水平的发展。张晓琳、赵春梅、杨东玲[27],张焱[4],吴邵萍[21]都认为材料投放应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其中张晓琳、赵春梅、杨东玲认为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现有的以及潜在的发展水平,还要了解幼儿的共同需求、兴趣和特有的学习风格,以此为依据调整区域活动材料。

5.其他相关的材料投放依据

材料投放依据除了上述基本认同的以外,还有研究者提出了其他相关依据。如蒋月铭还认为应该依据材料的特点与功能投放材料,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分析材料的特点:玩法、难易程度、结构、功用等,学会挖掘材料的潜在功能,材料投放到不同区域,材料的功能不同[26]。

由此可见,材料投放的依据是多方面,不能仅依据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投放材料,所以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时,要站在整体的角度综合考虑多方面的依据。

二、材料投放研究存在的不足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身能力发展的重要桥梁,材料投放的研究成为了学前研究者热点,研究虽然较为广泛,但依旧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从地域上看,对农村材料投放研究较少

在已有的144篇文献中,仅有4篇是针对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占文献总量的2.8%,研究较少。例如:朱文伶基于对农村材料投放现有问题的探讨,对农村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提出了相应的原则[16]。研究者们多是从幼儿园整体出发研究材料投放,没有划分地域进行研究,造成农村幼儿园的材料投放研究还不够深入。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结果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农村教师的自身知识水平、教师队伍质量以及研究者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农村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没有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一方面可能导致农村幼儿因地域差异得不到与城市幼儿同等的发展机会,导致教育不公平;另一方面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不到提升。

(二)从年龄段上看,对中班材料投放研究较少

在21篇针对年龄段材料投放的研究中,仅有2篇是针对中班材料投放研究,其中王峰是从美术区视角探讨中班材料投放的原则[28];吴碧瑾则直接以中班为例探讨材料投放的依据[29]。中班幼儿的认知、语言、情绪、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都处于萌芽阶段,若教师不能正确地借助材料辅助幼儿发展,错失了教育的最佳时机,可能导致该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发展滞后,对区域活动失去兴趣。

(三)从研究领域上看,缺乏对健康、语言、社会领域的研究

按五大领域划分,不难看出材料投放缺乏对健康、语言、社会领域活动的研究。笔者认为基于五大领域研究材料投放不全面的因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很可能是多数研究者认为健康、语言、社会领域的活动主要通过集教、一日活动等环节的相互整合实施教育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很难只针对区域活动投放材料来实现;还有可能是教师通过观察选择了幼儿经常积极互动的区域来进行相关研究等,结果导致研究主要集中在了艺术区和科学区,缺乏对其他三个领域材料投放的研究。

笔者认为研究们很有必要研究其他三个领域的材料投放现状,如:语言区的材料不应该仅限于各种内容的纸质绘本、书籍的投放,还可以投放教师自制的各类语言玩具材料,以此提升幼儿选择语言区域活动的积极性,丰富语言区材料等。

(四)材料投放与幼儿发展的关系研究不深入

在144篇研究文献中,仅有12篇是材料投放与幼儿发展关系的研究,占总量的 8.3%,目前对区域材料投放与幼儿发展的关系研究还不够深入。其中1篇陈佳艺、李克建的实证性研究,研究者以浙江省90所幼儿园168个班级区域活动质量与966名幼儿的发展水平作了相关性研究,表明材料与空间和幼儿的语言、早期数学、社会认知及总体发展存在显著性相关[30]。

不难看出,研究者们都不否定科学的、合理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对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研究者们对此作了相关研究。张炎[4],王翠萍[31]都对美工区材料投放进行了探讨,王翠萍认为根据幼儿兴趣及经验需要投放材料能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31];张炎则认为投放不同结构的材料有助于拓展幼儿的审美经验[4];李丽对5-6岁幼儿同伴行为进行探讨,认为注意材料投放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小组互动的质量,从而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32];此外不少研究表明通过有效的、适宜的投放区域活动材料,能培养幼儿创造力等相关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研究者们多数是结合幼儿心理品质的发展探讨材料投放,较少有研究者将材料投放与幼儿具体的生理发展相结合,如有效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三、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研究的展望

(一)加强农村地域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研究

针对地域研究差异性的情况,今后的研究应加大农村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研究,尤其是区域材料投放与农村人文特色、风土民情相结合的研究,还可以从教师角度出发,通过相关培训,提升农村教师对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认识,加强这方面的专业技能等培养。

(二)深化中班年龄段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研究

从研究表明,针对中班年龄段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不够深入。虽然在材料投放原则、依据、策略等方面的研究都表现出了共性,但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都不同,今后的研究有必要抓住中班幼儿发展的关键特征,再结合材料投放作相关的研究,针对中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地投放材料。

(三)拓展健康、语言、社会领域材料投放研究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教育建议“多为幼儿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语言领域教育建议“准备供幼儿随时取放的纸、笔等材料,也可利用沙地、树枝等自然材料,满足幼儿自由涂画的需要”;同样社会领域教育建议“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在这三个领域中都提到了材料投放,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研究者们可以基于这三个领域,探讨材料投放如何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遵守基本的行为规则,等等。

(四)细化材料投放与幼儿发展的关系研究

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这样解释道,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意指儿童有权利而且也有能力运用除口头、文字语言外的诸多方式,用各种材料去认识他周围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研究者们研究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原则、依据、策略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幼儿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促进自身的能力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幼儿园的综合实力,等等。但研究者们多是局限在了幼儿心理品质发展与材料投放的关系。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应结合幼儿的认知、语言、情绪、个性、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细化到某方面能力的发展,如:材料投放与幼儿注意力发展,材料投放与幼儿的某一精细动作发展,等等。

[1]庄宏玲.区域活动材料投放适宜性和有效性的探讨:以大班数学区平衡玩具“称称看”为例[J].教育探究,2013,8(1):96-99.

[2]潘宇彤.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17.

[3]董文杰.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3):84.

[4]张炎.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小班美术区材料投放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37.

[5]黄瑾.区域活动与小班幼儿的数学学习[J].幼儿教育,2007(11):24-25.

[6]周圆,黄胜.试论小班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6):41-44.

[7]孔苒.美工区活动的材料投放[J].幼儿教育,2008(2):41.

[8]杨素会.幼儿园美术材料投放的个案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41-45.

[9]黄宝珍.音乐区活动材料投放的技巧[J].教育探究,2013,8(2):45-47.

[10]徐文.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现状研究:以福州市J幼儿园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97.

[11]刘秀艳,王晓亚.论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投放原则[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75-76.

[12]梁海雪.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J].琼州学院学报,2008(S1):57.

[13]肖菊红.科学组织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健康发展[J].学期教育研究,2009(8):63-65.

[14]杨莉君,邓双.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5(5):44-47.

[15]刘萍.游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策[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4):46-47.

[16]朱文伶.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5(4):33.

[17]华爱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及发展的关系[J].幼儿教育,2008(7):5-6.

[18]马莉.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幼儿教育,2015(7):47.

[19]秦元东.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观的转变[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12):29-30.

[20]刘世君.区域活动中注重废旧材料的投放[J].课程教育研究,2014(3):7.

[21]吴邵萍.区域活动材料的设计与投放[J].幼儿教育,2016(7):38-40.

[22]包文霞.区角游戏中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2):53.

[23]师远贤.浅析游戏材料投放的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0):62-63.

[24]王友缘.对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数量问题的案例分析[J].教育导刊(下月刊),2011(5):40-42.

[25]黄晓军,郑晓.幼儿园区域活动与领域活动优化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14(8):67-69.

[26]蒋月铭.自主性游戏中有效投放材料策略[J].学前课程研究,2008(2):82-84.

[27]张晓琳,赵春梅,杨东玲.浅论幼儿园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J].学期教育研究,2007(1):33-34.

[28]王峰.中班美术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4):240.

[29]吴碧瑾.以中班为例的区域材料投放策略[J].儿童与健康,2015(5):16-17

[30]陈佳艺,李克建.幼儿园区角活动质量与幼儿发展的相关性探究.[J].幼儿教育,2015(1、2):9.

[31]王翠萍.指向幼儿审美经验发展的美工区材料投放与指导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48-49.

[32]李丽.5-6岁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行为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65.

Research Review on Area Activity Materials in Kindergartens of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

SHEN Qiɑnlin,ZENG Bin

(School of Preschool and Primary Education,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Sichuan 637000,China)

Materials are important carriers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area activities,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children to acquire information,accumulate experience and develop ability.In the past ten years,Chinese scholars have launched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on materials delivery,which provides a large number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area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Through the collation and study of existing documents,the paper hopes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quality of the delivery of area activity materials.

Area Activities;Activity Materials;Material Delivery

G614

A

1009-8666(2017)05-0124-06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05.019

[责任编辑、校对:李书华]

2017-01-09

申倩琳(1992—),女,四川内江人。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曾彬(1970—),女,四川隆昌人。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研究者原则区域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分割区域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区域发展篇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区域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