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宋雄州榷场初探

2017-03-12

关键词:长编资治通鉴河北

杨 帆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河北保定 071002)

“赵北燕南古战场,何年千里作方塘。”①苏辙著,陈宏天、高秀芳点校:《苏辙集》之《栾城集》卷16《奉使契丹二十八首之赠知雄州王崇拯二首》,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318页。北宋河北东路之雄州(今保定市雄县)境内有两条大河横贯,一为大清河,一为滹沱河,河流分支纵广,雄州南部几乎被水淀覆盖,加之中部的大片河淀,共同形成宋代“水长城”②高恩泽:《北宋时期河北“水长城”考略》,《河北学刊》1983年第4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阻挡了契丹铁骑的南下。王安石曾言:“河北,朝廷根本,而雄州河北咽喉。”③范镇撰,汝沛点校:《东斋记事·补遗》,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7页。雄州北界即为宋辽界河巨马河,南接莫州(今沧州部分地区),西连顺安军(今保定高阳县部分地区)、安肃军(今保定市徐水区),东邻霸州(今河北霸州部分地区)及保定军。雄州正好处在宋辽战争的最前沿,大战必经,小乱不断,因而缓和、对抗与互市成为宋代雄州的主题。在宋辽对峙间诞生的雄州榷场,虽因战乱起伏而时有兴废,却在双方的军事、经济、外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雄州榷场的设置

宋代的榷场,是宋朝政府与他国在平等的前提下,于国界缘边设置的互市市场,买卖双方在固定地点和时间交易规定范围内的商品。由于宋辽之间的生产力水平差距明显,辽朝对榷场贸易的需求远远高于宋朝,辽国最先在羊城开设榷场,景德初又在巨马河北的新城建立榷场招徕商人。而此时宋朝官方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双边贸易,对贸易往来的重视程度不够。直至开宝七年(974),“契丹涿州刺史耶律琮致书于权知雄州、内园使孙全兴,其略云:‘两朝初无嫌隙,若交驰一介之使,显布二君之心,用息疲民,长为邻国,不亦休哉!’辛丑,全兴以琮书来上,上命全兴答书,并修好焉”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开宝七年十一月甲午条,中华书局,1977年版。。同年七月,两国正式交聘⑤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等校点:《宋会要辑稿》蕃夷1,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9712页。,雄州榷场才于三年后创立:

太平兴国二年,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后有范阳之师,罢不与通。

雍熙三年,禁河北商民与之贸易……

端拱元年,诏曰:“朕受命上穹,居尊中土,惟思禁暴,岂欲穷兵?至于幽蓟之民,皆吾赤子,宜许边疆互相市易。自今缘边戍兵,不得辄恣侵略。”未几复禁,违者抵死,北界商旅辄入内地贩易,所在捕斩之。

淳化二年,令雄、霸州、静戎军、代州雁门砦置榷署如旧制,所鬻物增苏木,寻复罢。

咸平五年,契丹求复置署,朝议以其翻复,不许。知雄州何承矩继请,乃听置于雄州。

六年,罢。

景德初,复通好,请商贾即新城贸易。诏北商赍物货至境上则许之。

(2) 初始时,励磁电流能够产生定位力矩,定位力矩的峰值点对应着磁力线经过磁路最长的转子位置,平衡点对应着磁力线经过磁路最短的转子位置,因此通过定位力矩能够进一步准确地判断转子位置。

二年,令雄、霸州、安肃军置三榷场,北商趋他路者,勿与为市。遣都官员外郎孔揆等乘传诣三榷场,与转运使刘综并所在长吏平互市物价,稍优其直予之。又于广信军置场,皆廷臣专掌,通判兼领焉。

三年,诏民以书籍赴沿边榷场博易者,非《九经》书疏悉禁之。凡官鬻物如旧,而增缯帛、漆器、粇糯,所入者有银钱、布、羊马、橐驼,岁获四十余万。

天圣中,知雄州张昭远请岁会入中金钱,仁宗曰:“先朝置互市以通有无,非以计利。”不许。

终仁宗、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①脱脱:《宋史》卷186《食货下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562-4563页。

从史料记载来看,雄州榷场的设立是在太平兴国二年(977),它的产生源于宋辽两国关系的修好。但从公元979年北宋伐汉开始,宋辽之间便战事不休,其中高粱河之战、满城之战、瓦桥关之战、岐官沟之战均围绕在雄州及其周边地区展开,因此宋辽之间的榷场贸易停断时有发生。

在此期间,民间贸易往来应该是存在的,这从侧面史料中可以得到佐证:如雍熙三年(986),辽举兵攻宋,宋于是严禁河北沿边贸易,宣布辽人入境贸易,一律斩杀。从范阳战事起到淳化二年(991)的12年间,因战争原因,宋朝未在雄州设立榷场,也一直禁止双方民间贸易。淳化二年,双方战事缓和,雄州榷场得以复立。但坚持时间还是不长,具体停废时间亦不详。咸平四年(1001)到咸平五年(1002)四月,宋辽之间在燕京、莫州、北平寨、长城口等地,战事不休②脱脱:《宋史》卷326《田敏传》,第10533-10534页。,而雄州因战略位置的重要,军事上严防死守。羊山大败后的辽军向宋廷示和。咸平五年(1002),在辽朝的请求和雄州地方官何承矩的建议下,雄州榷场再兴。此次榷场的设立,何承矩功不可没,原本朝廷已经拒绝了辽人的请求,何承矩作为雄州知州,针对当时的情况,力排众议全力申奏:“榷场之设,盖先朝从权立制,以惠戎人,纵其渝信犯边,亦不之废。戎退商行,似全大体。今缘边榷场,因敌骑入寇,即已停废。去岁以臣上言,于雄州置场卖茶,虽赀货并行,而边氓未有所济,望延访大臣,议其可否。或文武中有抗执独见,是必别有良谋,请委之边任,使施方略,责其成功。苟空陈浮议,上惑圣聪,只如灵州足为证验,况兹北敌又非平夏之比也?”③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咸平五年四月癸巳条。其措辞十分尖锐,直言如朝廷上真有能臣善将,可以直接主持雄州政务,如若朝臣只是妄议空谈,根本不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就不要再蛊惑皇帝做出错误的判断,借此,直接澄清雄州实况,要求朝廷开边贸易。这次的陈请,使朝廷决定重开榷市,但逾年停废,主要原因还是宋辽之间于咸平六年(1003)爆发的“望都之战”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8,咸平四年五月甲戌条。。之后,河北遍地驻军,谍报不断。从淳化二年到景德初的13年时间里,雄州榷场萧寂已然,可见,雄州榷场的停废和宋辽之间频繁的战争有直接关系。⑤陈宏茂的《试论宋辽间的榷场贸易》认为,早期榷场的废置主要是因很小的边境冲突;程嘉静的《辽代榷场设置述论》同样认为军事对抗是榷场废置的首要原因。

公元1004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换来双方长期的缓和局面,因此,北宋不但于1004年复置雄州榷场,而且还于河北路陆续增设了霸州、安肃军、广信军榷场。“终仁宗、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⑥脱脱:《宋史》卷186《食货下八》,第4563页。,因而被称为河北路的“四大榷场”。即使在英宗之后,四大榷场的记载也不绝于史。直至1120年,因宋金订立海上之盟,宋辽关系恶化,加之其他因素,榷场贸易也就无法维持下去了。⑦陈宏茂:《试论宋辽间的榷场贸易》,《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这是两国关系史上战线最长、规模最大的“榷场贸易链”,这条贸易链颇具战略意义,一方面,满足了双方的民间贸易需求,促进了民族间的商贸往来,稳定了和平关系;另一方面,又以榷场的名义将辽人阻挡在可控的边境线区域,榷场贸易和军事防御同时开展。而雄州榷场是四大榷场中设置时间最长、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榷场。

二、雄州榷场的商品种类

以雄州榷场为代表的缘边贸易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两国高度重视。沿边榷场是工商业欠发达的辽国相当倚重的产品交换市场,而对于宋朝来讲,从对方原料性商品所获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

太平兴国二年,易、雄、霸、沧州所置榷务,宋人可运送香药、茶、犀牛角类奢侈品前来交易。淳化二年(991)雄州榷场短暂复置时期,又增加了苏木交易。景德初,榷场交易品种逐渐增加了缯帛、漆器、粳糯粇稻,扩大了贵金属、布、牲畜的交易规模。①脱脱:《宋史》卷 186《食货下八》,第 4562、4562、4563、4563页。从宋廷对雄州榷场发布的禁令来看,如“自非九经书疏悉禁之”②脱脱:《宋史》卷 186《食货下八》,第 4562、4562、4563、4563页。,“未几,又禁私市硫黄、焰焇及以卢甘石入他界者,河东亦如之”③脱脱:《宋史》卷 186《食货下八》,第 4562、4562、4563、4563页。,咸平年间又“令塞上得境外牛马类者悉还之,通互市,除铁禁,招流亡,广储蓄”④脱脱:《宋史》卷 281《寇准传》,第 9522页。,等等,可见书籍、矿石原料、金属工具、器皿、牲畜也是常见的交易品种。但随后,宋廷根据战争需要,严控榷场上的矿产品原料,铜矿石、矾、黑漆、朱红皆被禁止销售。由于马匹是重要战略物资,辽朝对马的控制相当严格,宋朝求而不得,其牲畜交易的大宗只是羊只。神宗时制置司言:“诸路科置上供羊,民费钱几倍,而河北榷场博买契丹羊,岁数万,路远,抵京皆瘦恶耗死,公私费钱四十余万缗。”⑤脱脱:《宋史》卷179《食货下》,第4355页。后因此项贸易政府购买成本高,羊只耗损极大,遂募民输送。从每年的交易量和花费来看,宋政府在河北榷场上的购买力是很强的。对于榷场中的贵金属贸易,宋廷的把控也比较严格,并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出台禁令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4,大中祥符八年五月己亥条。,意在禁止贵金属外流。但是两国间的贵金属开采以及半成品、成品的差价明显,贸易利益巨大,所以屡禁不止。

当然,榷场贸易最普遍的商品当属日用品,辽国官民对宋朝精巧器物的喜爱引起了宋朝官商的注意。大中祥符三年(1010),昭叙曰:“雄州谍者常告,虏中要官闲遣人至京师造茶笼燎炉。允则亦使倍与直作之,纤巧无毫发之异,且先期至,则携至榷场,使茶酒卒多口夸说其巧,令蕃商遍观之”⑦苏辙:《龙川别志》卷下,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96页。。宋廷对于这种成本低,做工好的生活器具、装饰品贸易持鼓励态度,还专门为销售此类货品制造广告效应。榷场上两国对于奢侈品的热情始终不减,即使是国家对于奇珍异宝交易有明确的禁令,当地官员还是会看在本国的贸易利润上网开一面。雍熙年间,“初禁榷场通异物,而逻者得所易珉玉带,允则曰‘此以我无用易彼有用也,纵不治’”⑧脱脱:《宋史》卷324《李允则传》,第10480页。。又,熙宁八年(1075),“市易司请假奉宸库象、犀、珠直总二十万缗,于榷场贸易,明年终偿之。诏许”⑨脱脱:《宋史》卷 186《食货下八》,第 4562、4562、4563、4563页。。做工精巧、材质珍贵的宋产珍宝从来都是市场的宠儿。

宋廷对于精美纺织品的输出显得尤为吝啬,曾反复出现丝织品贸易兴废。景德二年(1005),针对辽国对宋朝丝织品需求旺盛的行情,朝廷命令“雄州勿以锦绮绫帛付榷场贸易,上虑戎心无厌,若开其端,则求市无已”⑩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9,景德二年三月戊辰条、景德二年四月己亥条。。看来不开放的主要原因还是两国关系的不稳定性,北宋朝廷始终担心辽朝了解宋地的繁荣后,会无休止地要求开边互市,从而增加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和安全隐患。而辽国在选择输出品时也力求谨慎,始终考虑战争因素的影响。景德二年,李允针对双方的粮食贸易曾说过这样的话:“契丹禁国中谷食,不令出境,而彼民有冒禁赍至榷场求售者,转运司以茶博易,所得至微,恐亦非便”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9,景德二年三月戊辰条、景德二年四月己亥条。。可见,辽朝对于这种能成为宋朝战备物资的商品,控制得非常严格,所禁之下,宋代的茶粮交易所得,从利润和交易量上都收获甚微,最终使得北宋取消了茶粮博买。宋辽双方在贸易中对商品品种的限制与国家的政治、外交战略部署息息相关。

三、雄州榷场的监管

可以肯定的是,雄州榷场对河北路地区的财政贡献不容忽视,但是史料上缺乏对榷场贸易额的详细记载,仅能从其他材料中探得一二。如高宗时礼部侍郎曾开论宋金关系时提到:“且岁币乃邦赋之余,则可以供之。且章圣不欲竭我力而富虏也。富弼乃议榷场之货,百有五十万,所收乃其地所入,章圣故作圣断。”①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185《论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336页。雄州榷场的贸易额在史料中虽没有明确记载,但作为河北四榷场之重,数额绝不会低。

雄州榷场一直实施多重监管制,就中央层面来讲,自治平四年(1067)起,“其货物专掌于三司之催辖司,而度支赏给案判官置簿督计之”②脱脱:《宋史》卷186《食货下八》,第4563页。。其财政收入原则上由三司催辖司直接掌管,并由度支赏给案判官专设账簿核算。所在地的州军官员都可以直接过问榷场一切事务,路级监司、沿边巡检负责治安,本州军队驻地官兵不得随意差出巡查,只有驻泊士兵才可以临时差遣。就榷场本地的管理来讲,上到知州、通判,下到榷场的场务监官,结成了严密的管理网络。此外,朝廷可随时差官管理,以提点某榷场为名直接派员。所差官员必得能臣干将,通晓钱谷,由三司保举方可进入筛选之列。榷务场内部设置勾当官、指使等人员,所差数额按实际情况确定。如官员有不妥之处,惩罚措施也是明确且严格的,如熙宁十年(1077)“复州录事参军万延之夺一官,皇城使阎士良夺两官,并勒停。延之坐托监雄州榷场官吏买物帛,士良报上不实也”③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5,熙宁十年十一月戊辰条。;元符元年(1098),“雄州榷场输布不如样,监司通判贬秩、展磨勘年有差;令损其直,后似此者勿受”④脱脱:《宋史》卷175《食货上三》,第4234页。。雄州榷场一直以来都是边境向内地输入布料的重地,因辽境内布匹厚实细密,价格便宜,因此朝廷将雄州榷场的辽布作为制作军装的指定布料。景祐之前布料质量一直很好,但入元符后质量逐年下滑,以至于“以草织成如鱼网状”⑤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5,元符元年三月戊午条。,当地官员上下相蒙从中渔利,最终劣迹败露招致惩罚。此次州级官员由于榷场管理不善而遭惩戒,在宋代实不多见。

对于雄州榷场的监管,路级转运使的作用不可小视。曾任河北转运使的索湘对于榷场的管理相当重视,先后根据雄、霸两州榷场实际情况,否定了在榷场买卖茶叶侵夺民利的奏请,又推翻了河北榷场中允许买卖香药茶叶,以贸易免除兵患的奏议。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4,咸平二年闰三月庚寅条。在榷场的管理上,索湘认为,边境榷场交易不同于一般性的市场交易,首先应该将国家安全和兵民安定作为榷场贸易品种的选择标准。此举确实为当地的安定和榷场的平稳发展做出了贡献,可见河北转运使在雄州榷场上的管理煞费苦心。景德二年(1005),朝廷“命河北转运使刘综提点雄州榷场,孔揆等与诸州军长吏共平榷场物价”,要求转运使和当地官员一起监控商品价格,维护市场稳定⑦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1,景德二年八月戊子条。;景德四年(1007),朝廷“诏北面缘边趋境外径路,自非榷场所历,并令转运使因案部规度断绝之”⑧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5,景德四年三月壬寅条。,再次要求转运使负责检查河北榷场走私情况,严格禁止榷场外商业行为,恐生诡变。为保证榷场贸易的有序进行,严防走私,皇祐二年(1050),朝廷再“诏河北转运司,沿边四榷场,有能察捕得北界刺事者,当重赏之”⑨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8,皇祐二年四月庚申条。。看来转运司在榷场的管理流程上,直接接受朝廷诏令指示,随即根据当地情况分配任务,实为榷场事务与朝廷政令的连接枢纽。

与转运司、使的监管工作配合最多的,当属河北各地安抚使,景德三年(1006),“置河北缘边安抚使、副使、都监于雄州,命雄州团练使何承矩、西上合门使李允则、榷易副使杨保用为之,并兼提点诸州军榷场”⑩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2,景德三年四月乙酉条。。进一步明确安抚使、副使在榷场管理中的人事调配职能,即专门安排有武备才能的官员监管榷场,这正是雄州地区加强军事管戒的一种体现。安抚使还曾在雄州走私贸易的监管上发挥了有力作用。大中祥符五年(1012),“瀛州言北境商人私以物至州贸鬻,为州民恐吓,即潜行厚赂而免。诏缘边安抚使追取所赂,悉还北境,仍令遍谕彼民,有互市即赴榷场,无得潜至边郡”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7,大中祥符五年正月丁酉条。。河北地区安抚使负责追缴宋人敲诈辽商的钱物,遣送回辽,再次重申只在河北四榷场交易的原则,防止不轨之人潜伏边境。然而走私贸易的盛行对安抚使来讲,是一项解决不完的难题,其走私货物中尤其重要的一项便是宋钱。对此,皇祐三年(1051)定州路安抚使言:“雄州、广信安肃军榷场北客市易,多私以铜钱出境,自今巡防人等,凡三告捕得所犯人者,并迁一资”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1,皇祐三年十一月辛亥条。,用以鼓励榷场巡检人员的走私查抄工作。

由于榷场内商品品种的多样化,其管理者的掌控范围也随需要逐渐扩大,如熙宁五年(1072),“诏河北缘边安抚司提举榷场卖铜锡”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0,熙宁五年十一月癸丑条。。为保证榷场贸易的稳妥,元丰二年(1079),河北缘边安抚司请求朝廷准许其在有榷场设置的地区增加监管人员:“缘边州军主管刺事人,乞选募,人给钱三千,以使臣、职员或百姓为之。缘边安抚司广信、顺安军各四人,雄州、北平军各三人,霸州七人,保州、安肃军各六人。其雄霸州、安肃广信军四榷场牙人,于北客处钩致边情,乞选举通判及监官考其侦事虚实,如至和元年诏赏罚”③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9,元丰二年七月甲戌条。,要求增加人手,足见其任务之重。

除转运使、安抚使,当地知州、通判对于榷场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名臣何承矩两度任职雄州,直管榷场,对于本地官员的遴选,何承矩一再要求朝廷:“遴择疆吏,出牧边民,厚之以俸禄,使充其心,借之以威权,使严其令。然后深沟高垒,秣马厉兵,为战守之备。修仁立德,布政行惠,广安辑之道。训士卒,开田畴,劝农耕,畜刍粟,以备凶年。完长戟,修劲弩,谨烽燧,缮堡戍,以防外患。来则御之,去则备之。如此,则边城安堵矣。且边鄙之人,多负壮勇,识羌戎之情伪,知山川之形势。望于边郡置营召募,不须等其人才,止求少壮武力,令及万人,俟契丹有警,任智勇将统而用之,乃中国之长算也”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7,咸平三年夏四月庚戌条。。雄州守臣所需要的才能非一般士大夫所有,其武备能力要超越一般,这在文人当政的宋朝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正符合了雄州地区独特的军事地位要求。

四、雄州榷场的特点

“盖祖宗朝赐予之费,皆出于榷场。岁得之息,取之于虏而复以予虏,中国初无毫发损也。”⑤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8《政宣上帙八》,第53页。榷场所得在宋初财政收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议中的岁币皆出自榷场所得,可谓取之于敌,用之于敌。雄州榷场在此贡献颇多,对财政多有裨益。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宋辽之间反复无常的和战关系,榷场在设置时间上总体来讲并不是很长,且废置反复,这种生存状态造就了其显著的特点。

首先,雄州榷场的贸易种类和贸易吞吐量,并不能满足实际贸易要求,因此,雄州地区的走私贸易异常猖獗,在设置榷场时期内,民族间经济往来反而受到种种限制,不比无榷场时自由。宋廷专门针对走私向河北四榷场发布禁令,熙宁九年(1076),“立《与化外人私贸易罪赏法》……元丰元年(1078),复申《卖书北界告捕之法》”⑥脱脱:《宋史》卷186《食货下八》,第4563页。。两年间先后新立或重申两部法令禁私,其力度之大可见一斑。此外,元丰六年(1083),朝廷一次性惩罚多名官员监管走私不力,“内西头供奉官冯世伦追两官,张应之、罗安、李庆长,内东头供奉官谭文握,内侍高品卢世永,右班殿直、寄班祗候朱伯瑜各追一官,坐编栏国信使,不觉察车营兵与北人私交易也”⑦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等校点:《宋会要辑稿》职官51,第4418页。。这种惩罚力度充分反应了当时朝廷已经对走私头痛至极,定要以强制整顿的姿态来加强管理。然而,贸易之利的丰厚使得榷场官兵都加入到走私的队伍中来,公然为走私大开方便之门。大观四年(1110),朝廷急诏:“访闻河北诸路帅司人吏与沿边巡检捕盗官司兵员管营等,上下计会,受贿作弊,容纵客旅,公然般运违禁物色,透漏盗贩过界。帅臣安抚通知其弊,莫肯按劾,弥缝胶固,牢不可破,虽设禁制,仅成虚文。可申严约束,帅臣并沿边安抚及合属官吏等,日后如有违犯,正犯人于常法外加等科罪,官吏知情者与同罪。仍增告捕赏典,仰走马承受常切觉察”①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等校点:《宋会要辑稿》刑法2,第8311页。。原本为监管榷场贸易而设置的管理网络竟成为走私庇护网,这是朝廷万万没有想到的。以雄州榷场为代表的河北四榷场所走私货物,涵盖了所有宋朝所禁之物,并在食盐、马匹、粮食、钱币、书籍的走私数量上最为可观。②陈宏茂:《试论宋辽间的榷场贸易》,《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第二,雄州的军事前沿位置让雄州榷场成为谍战的先锋,“雄州开东南便门,多纳燕京左右奸细等人”③包拯撰,杨国宜校注:《包拯集校注》卷9《奉使契丹辨雄州便门事状》,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69-70页。,加之榷场众多的贸易往来,很容易给间谍提供可乘之机,雄州榷场可谓间谍暗藏。咸平六年(1003),朝廷一度“罢雄州榷场。时敌数入寇,或言谍者以互市为名,公行侦伺,故罢之”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4,咸平六年五月丙申条。,足见其谍报活动的频繁。宋辽两国对榷场谍报的利用都煞费苦心,分别在榷场内设置了大量的间谍。张方平曾言:“今来边机,雄州、广信军实为耳目,若非谍人往来探报,敌中动静何从闻知?”⑤张方平撰,郑涵点校:《张方平集》卷21《论广信军谍人事》,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02页。宋廷在雄州榷场的经营也确实带来了实际效益,众多谍报人员和知州守臣一起成为军事信息传输的中流砥柱。皇祐二年(1050),宋辽之间战事波动,仁宗为刺激榷场谍报活动,特地“诏河北转运司,沿边四榷场,有能察捕得北界刺事者,当重赏之”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8,皇祐二年四月庚申条。。反观另一方辽国,也在全力利用榷场来打探、传输军事情报。元丰元年(1078)韩绛言:“北人郝景过南界榷场暗画地图,已密遣人收捕。”⑦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4,元丰元年十一月乙未条。两国的情报人员在榷场的活动从未停止。当然,其中也不乏不尽如人意之时。包拯曾言:“于今全不能深入,只是到得四榷场及幽、涿间,传得民间常语,及(或)虚伪之事,便为事宜。”⑧包拯撰,杨国宜校注:《包拯集校注》卷4《请择探候人》,第 139页。

结 语

宋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多倚重河北四榷场,而雄州作为四榷场之重,其贡献不可小觑。雄州榷场的设置对于宋朝经济来说贡献巨大,其贸易多是以价格低廉的加工制品换取昂贵原料的不等价交换,这种收益弥补了当时的边境战事军费,增加了全国财政收入。而且,在贸易的同时,也促进了汉族、女真、契丹人的文化往来,尤其是宋朝书籍的大量输出,进一步加快了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

猜你喜欢

长编资治通鉴河北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胡三省苦心作注
赵振铎先生学术年表长编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略谈《郭沫若年谱长编》的价值及有待完善的地方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泽东翻碎了的书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资治通鉴》带我玩穿越
《资治通鉴》差点被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