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融入辽宁“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三轮驱动 推进外语实践教学路径

2017-03-12张超张凤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辽宁外语一带

张超,张凤

(辽宁科技学院 外语系,辽宁 本溪 117004)

1 “一带一路”建设内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整体贯穿于亚非欧大陆,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在中国,途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从中国沿海港口途经南海到印度洋,向北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在这种经济战略框架下,将形成:中国-中亚-西亚、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三大经济走廊及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它是以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深刻变化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区域经济文化一体化的重大部署。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正在由海洋经济全球化,大步迈向海陆经济全面打通,这样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全球化新阶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的重要决议也纳入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 “一带一路”不仅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2 转型期外语实践教学在辽宁“一带一路”建设中意义

地方本科高校需要培养服务地方行业结构的应用型职业化人才,为执行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结合《辽宁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丝绸之路实施方案》和16年中央7号、国发28号及国发62号等文件,“一带一路”背景下转型期外语实践路径对地方高校外语实践战略思维和辽宁经济发展、国际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是试图为辽宁省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构建“外语+”实践创新模式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外语实践教学融入 “一带一路”的建设, 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开拓实践教学思路, 有效探索出应用型 “外语+”人才培养水平路径。

二是为破解辽宁当前发展难题、指导转型期辽宁地方本科高校外语实践教学具有现实意义。结合辽宁产业需求和国际化标准,实践教学主动融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出参与并融入“一带一路” 建设的路径。

3 外语实践教学融入辽宁 “一带一路”建设存在具体问题及对策

为进一步推进《辽宁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丝绸之路实施方案》有效进行,全面跟进“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O-2020年)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战略目标,辽宁地方本科院校外语实践教学必须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高技能为原则,融入本土国际化机制,优化实践教学目标,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过程,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能使“外语+”人才具有适应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性、应用性。但是,当前的辽宁地方高校外语实践教学与 “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发展、产业结构存在一定差距,表现三个不足:首先,外语实践教学理念与辽宁“一带一路”建设理念存在一定差距,对人才国际交往能力的塑造不足;其次,实践效果与辽宁“一带一路”建设期望值存在一定差距,对人才培养应具有的核心素质塑造不足; 再次,实践教学目标与辽宁“一带一路”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存在一定差距,对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技能培养不足。

4 提升外语实践教学融入辽宁 “一带一路”建设路径

为把外语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的目标真正聚焦到辽宁融入“一带一路”企业转型发展上,以适应“一带一路”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的需求,必须采取“技能+素质+能力” 的三轮驱动,提高学生适应“一带一路”发展趋势的能力,相应对策如下:

4.1 以素质为导向,做到“有、查、评”,满足辽宁外语人才对 “一带一路”市场的需求。在学生自主学习上,具备”四有”。即:课前有计划、学习有目标、实践有措施、效果有检查。构建“课程合作组+项目小组+技术服务小组”自主学习模式,通过实施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情境体验及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发展交互引导能力,话语策略能力,进行了策略性指导与思考,使学生“一带一路”实践达到新颖度、创新度和幸福度提高心理、道德、学习、创新等素质等。同时,以辽宁区域产业发展为核心,打破专业、课程、课堂和教师隶属的边界,开发出满足学生潜能发展的丰富专业课程,在企业、行业与学生创建形式多样的学生发展共同体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让他们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接收知识,锻炼专业技能,训练批判性思维,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在学生实践监督上,做到“五查”。 从“外语+辽宁沿海经济带、外语+产业对接、外语+外贸合作、外语+全域旅游、外语+优势产业”等五大方面进行实践,监督做到五查:即:网上学习抽查、项目自查、实践周检查、月普查、全程督查。构建资源共享、全程参与的监督体制,根据每个人在团队中的任务量和贡献量大小计算学分,大大提高辽宁 “外语+”人才培养融入“一带一路”的职业针对性和适应性。在学生实践反馈上,应有”三评”。即:生生互评、师生评价、社会评价。在评价中坚持“四结合”原则:首先,基础和创新相结合。教学普遍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和技能能力方面的培养,以增强高校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师资力量高度注重和企业的合作、聘任来企业深度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其次,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可引进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外语教师和学生进行辽宁相关行业的知识讲解,辅助外语教学工作通过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应用技能。通过增加多方位的技能课,再辅以校内的自主创业基地培训,以增强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最后,坚持文化教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与辽宁“一带一路”沿线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其作为实习基地,一方面使学生切实了解市场和企业需求,从而在素质、能力、技能等方面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检验学习成果,使其成为能够适应不同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4.2 以技能为目标,实施“五个一”工程,达到辽宁行业融入“一带一路”需求的国际标准。首先,以“跨境贸易平台+一带一路项目+外语人才”多元化、深层次合作实践育人的全新理念和路径,为学生各类实习实训提供物质和场地保障。其次,以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打造平台、营造氛围、创业体验“五轮”驱动,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个性需求。再次,以“五个一”工程发展学生外语技能为目标,即:考一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考一次研;参加一次技能培训;组织一个企业活动;策划一个创业项目等五项技能,在该技能培训中渗透“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大学生应用技能大赛,与跨国企业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学生也可直接参与国际先进应用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4.3 以能力为本位,推行“进、话、维”三个着力点,顺应“一带一路”社会发展的变化。(1)为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推行“五进”。为开阔学生国际眼界和团队合作的品质,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增强他们在企业中具有诚信、敬业、责任、自信、合作、创新、忠诚、乐业等素质,鼓励学生“进网络、进课堂、进校园、进企业、进社会”过程中,与师生的共同创造和教学相长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研究实践,感悟和经历知识运用,感受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的困惑与喜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国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2)为提高职业创新能力,采用“四话”。与学生“话创新、话职业、话未来、话创业”言语实践中,利用分散式、模拟性的实习实训,帮助学生了解辽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丰富他们行业实践经验。利用辽宁省与蒙、俄及捷克、波兰、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国家建立的经贸合作机制和经贸合作平台,理解“一带一路”企业文化,充分培养语言能力、跨文化思维能力以及人生创新、创业思考能力。(3)为提高创业能力,实施“四维一体”。把外语实践课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理念,把它转型为提升品位、开拓创业思维与国际视野素质课,

以 “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 “创业技能、价值塑造、创业能力、创业探究” 四维一体的理念塑造学生,以大多数企业普遍走出去赴境外投资创业为导向,以创新实践为目标,整合辽宁省“外语+”人力资源,利用辽宁省与沿海国家的经贸合作,重新构建与就业市场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提高岗位需求的针对性。外语实践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对接世界形势,打造国际通道上的枢纽,进行国际化发展;坚持“引进”与“输出”并重,形成课程实践与国际化产业配置相对接,加强辽宁城市多元文化建设,形成国际化软环境,推动我省自由贸易区建设,外语实践课国际化发展战略必将助推辽宁省外向型经济发展。

〔1〕李韶. 浅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困境和出路〔J〕.知识经济.2016(14):87-89.

〔2〕刘国佳.“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专业人才职业发展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45-46.

〔3〕朴淑慧.一带一路”背景下多元化外语人才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11):74-75.

猜你喜欢

辽宁外语一带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辽宁舰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01海上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