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性实践是中医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2017-03-12刘娜孙越异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2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中医药高校

刘娜+孙越异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高校中医药教师来源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中医药的专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较强的领悟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这两点都可以通过反思性实践得以提升。通过对自己教学、临床中出现的各种要素进行反思,深入思考教育教学理论,达到再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同时,通过反思性实践,加强教师自身及学生领悟能力。

关键词:反思性实践;高校;中医药;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02-02

一、当前中医药高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中医药教师的专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都未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同时,由于高校评价体系中,对教师学术的重视远高过对教学的重视;这两点直接导致了高校中医药教师专业化水平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高校教师入职后必须通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职业资格,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也经常会开一些关于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课程。但是,很多教师反映,学的时候觉得有道理,在实际教学中,仍习惯性地按以往的方式教学。对高校教师来说,如何将所学到的理论,也就是“所倡导的理论”变成“所采用的理论”,成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这就是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反思性实践是达成“所倡导的理论”转化为“所采用的理论”的桥梁。中医药高校教师要想无师自通地成为优秀的教师,反思性实践是必经之路。

二、反思性实践

如何做教师的知识可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形成的,一种在特定情境中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和如何做的知识,它是教师真正信奉、自如运用,并能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知识,是教师依凭个人的生活经验、人生观念等高度综合并内化各种知识而形成的综合知识形态[1]。反思性实践被视为实践性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与基石。

1.反思性实践的内涵。反思性实践是教师对自我教学实践经验的反思,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2]。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外在的、技术性知识的获取,而在于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促使教师对于自己、自己的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事、物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以促成反思性实践。198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唐德·舍恩出版的《反思性实践——行动中思考》提出:实践不是理论的应用,而是实践者借助实践性知识与实践情境开展“反思性对话”,寻求问题解决并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的过程;实践者也不是工具性的问题解决者,而是复杂情境中能动的探究者。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性实践才可能真正地理解教育教学理论,将理论有机地融合到自己的教学情境之中。

2.反思性实践的内容。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教学中发生的关键事件、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包括专业水平反思、教育观念反思、学生发展反思、教育现象反思、人际关系反思、自我意识反思、个人成长反思等。一般来说,教师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教学中自己特别满意和特别不满意的时候,都容易引发反思,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内容。作为中医药教师,反思的内容更加丰富。

3.反思性实践的手段。反思的途径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记、问卷调查、座谈、课堂教学录音录像、同行听课、建立教师档案袋等具体方式反思教学行为;个案研究、微格教学和课堂观摩等都是较为常用的促进反思教学的策略。叙事研究是中小学教师中应用普遍的反思方式。叙事研究以讲故事或类似讲故事的方式,陈述自己在教育活动或教育经历中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并随之逐步进行剖析、反思,提示内隐于这些事件背后的意义和观念,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反思性实践是高校中医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1.反思性实践是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桥梁。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表明:经历≠经验、经验≠能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他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性实践,才有可能使教师将理论层面的内容深化到真正的实践之中。光有理论和光有教学经验不能必然地提升教学水平,但光有教学经验没有理论的指导也是不行。需要的是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再有意识地反思实际的内容。这样循环往复,才有可能真正提升教学水平。反思性实践就是这个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认为和其他老师聊聊教学中的情况,似乎对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的借鉴意义所在,因为在这个“聊”的过程中,有意地调动曾学过的理论,思考教学中的问题,更具情境性和指导性。反思性实践的特点就是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结合,不像教育理论是普遍的一般的理论。

当教师不断地观察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的时候,就会出现“学而知不足”的境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这种动力驱使下,教师会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去审视教学、教学的对象,以及教学的各种中介,如PPT、教材等。同时也会以自己的经验去审视理论知识。只有如此,理论真正地鲜活起来,真正地有益于教学,与学生和教材、教法等成为了一体,才会真正被教师所认同和运用。

2.中医药教师需要反思性实践。①中医知识特点决定了教师反思的必要。中医知识中含有大量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有以下特征:难于编码,因而难以表达、传播、沟通与共享;与特定的环境和背景相关联;是个性化的知识,与认知者个体无法分离;是一种动态的存在与稍纵即逝的现象;是非批评性的知识,很难对其进行形式逻辑分析和批评性思考;是个体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经验性知识;在被使用时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最终可以被模糊而粗略地表达出来。这些特征决定了中医药学的教师在知识传递过程中的难度,需要教师能在自己临床基礎之上的所思所得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即将知识显性化,以一种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方法再传递给学生。因此,良好的中医知识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实践后反思的过程,才能更有效地传递中医知识给学生。②中医学习需要的领悟能力决定了反思的必要。当前越来越多的专家、中医大师强调中医培养过程中领悟的重要性。中医需要领悟能力,需要对显性知识之外的隐性知识的领悟。中医学科的教学不仅是中医知识的培养,同时也是思维力与领悟力的培养。教学中的反思是全方位的,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地反观自己的临床与教学,加强领悟。如果教师能经常这样去做,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领悟能力,同时也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反思的榜样,成为学生领悟能力获得的途径之一。

只有当教师真正受益后,教师才会有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积极性。当反思性实践成为一种习惯,对理论的学习、教学和临床的观察也就成为习惯,教师真正感受到了教学提升不是那么捉摸不定,不是那么深奥,而是伴随教学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反观、反思、学习,再反观、再反思、再学习,然后再融入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自然会逐级地提升,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正如运动的齿轮,只要开始转起来,所有的齿轮都随之转起来,最终带动的就是教师领悟能力的提升、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华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范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12):21-23.

[2]张丽丽.“反思性实践”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58-60.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化中医药高校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论高中政治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