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奥尔夫音乐活动如何培养智障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2017-03-11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康迪学校陈珍珠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集体舞奥尔夫智障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康迪学校 陈珍珠

一、奥尔夫音乐活动培养智障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智障儿童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美妙的音乐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在这种和谐、有趣的环境下,智障儿童通过各种各样的集体互动的音乐参与形式,如合奏、集体舞、音乐剧等,在学习、体验音乐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奥尔夫音乐的知识,发展了自身的音乐能力;获得了音乐美感经验,舒缓了紧张心理、释放了不愉快的心情等;同时增强了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采取集体互动的奥尔夫音乐活动,能给他们带来更多与他人进行交流与互动,进行情感和语言的交流,并逐渐培养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建立一种团队的意识。从而有效培养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提高特殊孩子的生活品质。

二、当前培智学校课堂中,音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培智学校招收的学生包含智力水平轻度底下儿童(智商、中重度学生及多重障碍学生。智障轻度的学生情绪一般表现比较稳定,有言语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能够适应集体教学模式,也能学习基础学科知识,但学习速度慢、灵活性差、深度与广度上有较大的差距;中重度弱智儿童的残疾程度重,大部分这种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等;语言发展水平低或没有语言能力或基本不具备与人交往的能力;多重障碍(孤独症、多动症等)更为复杂,有更多的情绪与行为问题。智障学校采用按年龄和学生能力相结合分班,按国家培智学校新课程方案7+5课程,设置适合学校的课程集中授课,开展个别化教育教学,智力障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等的缺陷,目前有些特殊学校的音乐活动仍然采用非常传统的音乐活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智障儿童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没有得到重视和培养,在教学中给老师们带来困惑。

三、对培智学校开展奥尔夫音乐活动培养智障学生人际交往的的几点建议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活动,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可贵之处:一是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而是让每一个孩子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二是让孩子们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也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没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们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使学习音乐不再那么难;三是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四是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作;五是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培智学校可以在唱游与律动课、艺术休闲课、晨点课、艺术节、主题教学活动、绘画与手工课等课程中,采用合奏游戏、集体舞、戏剧表演三种形式的活动有所突破与创新,培养、提升智障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

(一)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奥尔夫音乐活动

1.诊断、评量学生,为学生制定IEP

2.以班级学生为单位,整合智障学生的IEP目标

3.根据智障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采用合奏游戏、集体舞、戏剧表演三种形式的奥尔夫音乐活动,提升智障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老师们可以在唱游与律动课、艺术休闲课、晨点课、艺术节、主题教学活动、绘画与手工课等课堂教学中开展奥尔夫音乐活动。

(二)通过奥尔夫音乐活动—合奏游戏,培养智障儿童的参与能力和主动性

奥尔夫音乐活动—乐器合奏游戏,利用奥尔夫乐器教学的意义,先感性再理性、无需技巧准备,以参与和体验为主,从而培养他们的参与能力。奥尔夫音乐活动带有综合性的自娱的特性,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参与在音乐活动当中,以音乐为桥梁,与伙伴在音乐活动中形成双向互融的关系。使奥尔夫音乐极大程度地刺激了智障儿童的参与意识,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拍打自己的身体、使用打击乐器、舞蹈和互动音乐游戏,有效地吸引了孩子的参与,提高了孩子的主动性。

(三)通过奥尔夫音乐活动—集体舞,提高智障儿童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奥尔夫音乐活动尊重人性,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身体去了解音乐并创造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即兴性和创造性是她的核心,在奥尔夫教学法里舞蹈被翻译作“律动”,是随节律活动身体,律动能让所有参与者沉醉其中,能利用竹子、羽毛、丝巾、球等生活中随手粘来的东西做道具,引导律动者往顺应性的途径宣泄,通过多样的舞蹈律动,打开他们的身体,探寻自身的运动潜能,同时在集体舞活动中互相观察别人、轮候,协助慢慢与同伴取得妥协一致的表达方式,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越来越打开越来越能在合作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

(四)通过奥尔夫音乐活动—戏剧表演,促进智障孩子的独立表现并发展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人际交往)

奥尔夫音乐活动—戏剧表演,充满了心意和创新。打破了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的限制,用简单的实物进行引导、启发,打开想象的空间,使表演者在自发的状态下去进行扩散性的创造。同时,在一种自我表现,自我挑战的过程中融入多元的艺术元素,如形体艺术、造型艺术、行为艺术等来进行戏剧表演,在快乐与放松中尽情发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魅力,并在多样的表演形式中建立起一种信任、合作、沟通配合的关系。从而习惯服从音乐的节奏规则和游戏的规则,建立人际关系,提高智障孩子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猜你喜欢

集体舞奥尔夫智障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茶之圆舞曲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