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的导入艺术
2017-03-11辽宁省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
辽宁省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 梁 萍
一、什么是导入新课
所谓新课导入,是指教师在进入新课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的一类教学行为。
导入新课一般作为讲授内容的第一部分,无论在何种的教学理念下导入新课的过程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他担负着将学生由放松的心情调节到上课的紧张情绪的重要作用。
二、导入新课的作用
通过分析导入新课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导入新课是通过创设情境,来达到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激发学生兴趣
3.明确学习目标
4.形成学习动机
我们同时可以将这四个作用分成两类,第一启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指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自然的形成学习动机(格式塔式原理)。导入必须要解决这两方面的内容。同样这也是导入新课所必须的内容,也是最为根本的内容。任何“艺术”的导入所必须应表现的内容。
三、导入新课的原则
A.一般认为导入新课有如下10个原则
1.规范性原则
2.知识性原则
3.实效性原则
4.思想性原则
5.启发性原则
6.趣味性原则
7.抒情性原则
8.精炼性原则
9.针对性原则
10.灵活性原则
其中规范性原则、知识性原则、实效性原则、思想性原则是由教学——课堂设计的基本原则引申而出的;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抒情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是为了体现启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基本内容;针对性原则、精炼性原则是为了达成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自然的形成学习动机内容。
B.导入新课原则上的误区
1.过于依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忽略了我们身边可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这个误区同时违反了实效性原则、思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2.过于注重形式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轻视了真正从内心深处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误区同时违反了实效性原则、思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3.过于追求所谓现实素材的选择与利用,忽视引领学生对素材进行必要的思考。这个误区同违反了实效性原则、思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4.“故弄玄虚”也是导入新课的一个误区。它违反了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四、如何来进行导入语的设计
首先应该特殊强调的是下面所讲的是进行导入设计的一般方法,方法应该与实际教学中的教师特点学生特点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A.导入新课的一般过程
首先应该明确整体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找到整篇课文讲授的“切入点”。其次选取最能反映体现出切入点的导入材料。最后设计、组织、精炼导入语言,从而达到最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B.设计导入中应思考的几个问题
1.考虑导入目的性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始的导语,一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考虑教学的常规
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不足以取。
3.考虑分析学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不能拿大学的教学内容作为小学课堂教学的导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4.考虑课型
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能用新授课的导语去讲复习课,也不能用复习课的导语去应付新授课,否则就起不到导语应起的作用。
5.考虑如何精炼语言
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
6.考虑合理的形式
导入的方式很多,设计导语时要注意配合,交叉运用。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语,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我爱着土地》的时候其首先问学生大家有谁住在白日里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做白日里么?这是因为当时在抗日战争期间锦州是沦陷区白日里是日伪机关所在地。当时所有的楼上都飘着白底红日的日本国旗,因此那里被叫做白日里,作为历史的见证这个地名被保留在现在。
这所学校没有一般在诗歌导入所必须的多媒体设备,不同于其他公开课老师所播放的乐曲与视频《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但是这种因地制宜的灵活导入方式同样起到了情感准备的内容要求。学生更能亲身的体会到那种民族灾难的切肤之痛。
C.导入资源
上面所述的都是导课方法,这些都是“软件”,那么导课还需要的硬件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下归类。
1.图片音频类:这类导课资源可以用PPT来展示,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PPT绝对不是导入图片的唯一方法,例如,在讲授《鹤群》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发现学校美术教师有一幅鹤的油画,直接就用幽雅并且富于冲击力的油画导入鹤的幽雅这样效果要远远好与PPT。此外教师唱出的“京剧”(包拯)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口技”(口技)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中都要比直接的使用PPT效果好。
2.教师语言设疑:这是在青年教师公开课中已经不多见的导入形式,教师的语言设疑,最能体现教师的语言表现力和课堂控制力,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导入方法。
总之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学而言之只有把握住导入语设计的基本原则,缜密的进行设计、灵活的应用导入方法,合理的组织可用资源,因此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导入语,并由此来追求导入语设计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