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创新之花在初中语文课中绽放

2017-03-11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下桥中学余南琼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本生命语文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下桥中学 余南琼

当前,人类社会已跨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创新作为知识经济的主旋律,“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谁拥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会在知识经济时代取得制高点。作为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文拟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做些粗浅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在平等对话中撞击创新火花

笔者曾经在校内进行一次关于创新意识方面的调查,结果是:65.60%的学生认为创新是科学家或技术人员的事情,我们初中生哪能行;26.30%的学生表示自己很想创新,但是害怕自己出错受到老师或同学的嘲笑;只有8.10%的学生是坚守“我要创新”的阵地。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老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共性、强调统一,囿于学生的思维;二是老师角色错位,课堂权威无处无在,无时无有,造成学生心灵恐惧,从而不敢越雷池半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要想对话畅通无阻,我们老师必须走下高高的讲台,微笑着走进学生们中间,给学生最亲切的关怀,最及时的帮助,最敞开的心扉,蹲下身子与学生们共建民主、宽松、愉快的对话氛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发挥到最高峰”。实行教学民主,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凸显先生的“主角”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读书、去思考、去动手、去实践,才会独立自主地去体会文本,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这时候,我们老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探究的效果。随机创设情景,构建平等对话的平台,创设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空间里尽情地与同伴、文本、老师展开无偏见无权威的激烈的交流,释放自己的情感,放飞自己的想象,激荡自己的个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老师要敏锐地捕捉师生、生生互动中闪耀出的创造火花,并给予引燃,使创造火花四处飞溅。

二、在文本中捕捉创新灵光

1.让片断“动”起来

初一学生天生爱动,爱表现自己,爱得到老师、同伴的赞赏。新教材以学生这些特点为着力点,精选了许多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文章,如《皇帝的新装》《山市》《女娲造人》《丑小鸭》等,为学生搭建走向成功的舞台。作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引擎,老师积极挖掘文本中易于表演的片断,把表演带进课堂,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揣摩角色,再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富有创造性地演绎角色,最后让学生自由组合,群策群力地使已定格的片断跳着生命的浪花,如《皇帝的新装》这课中皇帝穿着新衣上街游行这一片断。我让学生分别画出描写皇帝与大臣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认真品读。学生通过品读,体会到皇帝和大臣们分别具有愚蠢、虚伪昏庸、自欺欺人的品格。再鼓励学生在不改变人物品格基调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独特的体验,放飞想象,别具一格地把角色演绎出来。

2.让文尾“活”起来

新教材精选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意境深远,构思匠心独运。它们抑或在文尾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抑或在文尾留下无限的遐想,让人读罢自然陷入言尽而意存的境地。这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广阔无垠的天地。如《紫藤萝瀑布》一课,最后一段写“我”不由加快了脚步,究竟“我”为什么会加快了脚步呢?我鼓励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地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我会忘掉烦恼,奋勇向前”;有的学生说:“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不再害怕了”;有的学生说:“我会像作者一样,把悲痛化作前进的动力”;

……

3.让内容“新”起来

社会每天都在瞬息万变,瞬息万变的社会呼唤文本这一载体为其传情达意。毫无疑问,要想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紧跟时代的脉搏,就必须联系社会实际,致力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致力于对文本内容的拓宽,使文本内容得到有效的补充。例如,我教《生命 生命》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了解了小飞蛾、香瓜子和自己的心跳这三个关于生命的话题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人生的道路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开动了自己的脑筋。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有的说:“我们应当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有的说:“我们应当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

有的说:“我们应当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有的说:“我们要珍视生命,勇敢面对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有的说:“人生难得一回搏,我们要学会拼搏!”

……

三、在社会资源中凸显创新个性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勿容质疑,语文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永远站在时代的浪尖,把握时代的脉搏,与生活同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让学生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渗透到学生整个生活中。让学生自主地在丰富的社会资源中放飞想象,激荡情感,张扬个性,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基于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亲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中学习语文,创造性地运用语文,让语文跳动着创新的浪花,流动着个性色彩。

总之,在初中语文中,不管通过何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应该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凸现学生的“主角”地位。老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要想方设法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铺路搭桥,完成知识的构建。只有这样,创新才会在语文课中永远放光芒。

猜你喜欢

文本生命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