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

2017-03-11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张天姝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8期
关键词:归因小组讨论心理素质

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 张天姝

一、中小学生自信心特征及在心理素质中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社会经验比较少,自信心与内部心理状态有着较深的联系,详细来说,具有自信的中小学生应该具备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方面是需要拥有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既不能自我贬低,也不能过于自负,应该从实际出发。另外一方面,中小学生在正确评价自己后还需要完全自我接纳,能够全部接纳外界的评价,特别是老师、家长、同学的客观评价,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评价,都应该接纳。自信的学生不能夸大自己的优点,也不能回避自己的缺点,应该全面、客观看待自己。

笔者认为自信心是中小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也是获得学业进步的关键要素,是心理素质中的重要一环。详细来说,中小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第一,自信心是健康心理状态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自信心,中小学生才能拥有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而这一倾向会成为自己行动的强大动力,成为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属于健康心理状态,是成功人士必备的心理素质。第二,自信心是获得成功的基本保障,每个成功背后都需要至少80%的自信心因素,是克服困难的心理要素,也是实现愿望的心理情感。每个拥有自信心的中小学生,都属于正确真是自己,能够接受他人建议,从而顺利完成任务。第三,自信心是能够承受措施的基本,自信心表现为精神力量,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战胜逆境,将全部智慧和精力用在各种挑战上。

二、影响中小学生自信心的主要因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具备一定自信心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中小学生都出现自信心缺失的现象,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成长和学习,详细来说,中小学生自信心缺乏的主要表现包括:首先从集体活动的角度来分析,有些中小学生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不敢在全体同学面前发言,并且被动发言时过于紧张,也不能主动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和集体活动中,惧怕参与集体活动,对自己的活动结果也不自信,虽然经常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但是又不敢大胆表现自己,结果往往与自己的预期形成较大反差。其次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分析,有些中小学生不敢主动与其他学生交流,说话声音过小,不能在集体活动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往往听从他人的安排,甚至不敢充当领导角色。最后从遇到困难的角度来分析,有些中小学生一旦遇到困难便畏畏缩缩,不敢尝试新事物和新活动,也不敢挑战有难度的活动,不能主动去解决难题。

而造成中小学生自信心缺乏的主要因素包括:第一,自我效能感,这是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目标所具有的信念。如果中小学生确信自己能够顺利完成任务,那么就是高自我效能感,如果过于看低自己,那么则表现为较低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大量调查可以发现,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信心,能够主动解决困难,而自我效能感比较低的学生则缺乏自信心,也不能主动解决困难。自我效能感主要建立在四个信息源基础上,首先是个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成功能够提升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其次是替代性经验,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获得的间接经验;其次是言语说服或者暗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主要是家长和老师的言语说服和暗示,对他们的自信心有着直接影响;最后是情绪唤起,正面情绪可以提升自我效能感,而相反则会降低,比如,活泼、开朗的中小学生往往具有比较高的自信心。第二,认知风格,这是个人习惯性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模式。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初中生的外表自卑感明显高于小学生,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认识越来越受到他人的影响,外表特征很难获得自身完全满意,所以自信程度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下降。另外一方面,自信心水平还来自于自身的主观认知,如果学生独立性比较强,那么就不太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自信心也自然会非常强烈,相反则很难建立比较稳定的自信心。第三,性别因素,根据研究表明,男生在自信心方面明显高于女生,特别是在数学能力、科学研究方法、体育能力等方面,女生的自信心明显不足,主要是女生渴望获得安静、保守的社会期望,而男生则希望成为活泼、开朗的人,这种性别上的差异造成自信心方面的不同。

三、提高中小学生自信心的主要对策分析

第一,实施成功教育,也就是让中小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中小学生在性格、爱好、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而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特点来开展各种活动,从而能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并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在评价标准方面,教师应该采用更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业以外的能力给予充分肯定,从而确保他们能够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最终获得学业上的进步。

第二,树立榜样,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信心。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与他们水平相对并取得很大进步的榜样,从而发挥激励作用,让这些学生充满自信,对自己的进步也能够有一定自信。另外一方面,为了维持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进步给予一定表扬。

第三,开展积极的归因训练,引导中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比如在小组讨论和集体活动中,教师应该要去学生主动分析自己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然后对他们的自我评价给予补充,引导他们内部不稳定因素的归因。另外一方面,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应该运用强化法,让学生能够定期完成有相应困难的任务,及时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对其中积极部分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于消极的部分应该给予一定暗示,促使他们形成比较正确的情感和态度。成功并不仅仅来自于智力因素,很大一部分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教师则更应该强调自信心的重要性,能够让学生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从而在不断努力过程中获得进步。

第四,培养自主意识,中小学生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步则必须积极主动培养自主意识,创设相应的情景让自己独立参与到小组讨论和集体活动中,并进行独立思考,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信心。对于那些独立性比较强的中小学生,教师也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避免他们过于自信的表现,避免产生自负心理,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主动投入到生活、学习中。

猜你喜欢

归因小组讨论心理素质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