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理解理念下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战略与国际借鉴

2017-03-11李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外语文化教育

李慧

(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跨国家、跨地区的经济合作、文化交往、社会交流持续增多,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接触达到了空前水平。与此同时,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冲击和影响,文化失衡不断得到调整、文化壁垒和隔阂不断被打破,人类文明的多元契合正在理解与共存的理念下,向着理想的方向行进。这一过程中,外语教育就因处在国际交流和交往的前沿地带而备受关注,借此树立基于文化理解的教育理念、发挥外语教育的桥梁纽带作用显得十分迫切。

1 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1 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机遇

(1)资金和先进理念的不断引入。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金融、保险、电信、商业、卫生、教育等相关领域都扩大了对外开放的程度,一些外国资本纷纷进入到这些行业之中;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稳中求快,以及世界经济的数次探底,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社会组织走出国门,在更广阔的世界经济舞台上从事着并购、联盟、重组等大规模的资本业务——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融合度正在显著增强。这样一来,对长期以来饱受资金困扰,发展和需求脱节的外语教育来说,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发展契机。一些外语院校借助自身涉外的先天优势,和国外教育界加强了接触和对话,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为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外语教育机构通过与外国姊妹学校取得联系,通过学术交流、业务合作和学者互访,疏通了基于外语合作的通道。一些国外的先进外语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被带到了国内,这对拓展我们的外语教育视野,改善教育教学管理效果,提高外语教育质量大有裨益。

(2)社会需求规模持续增加。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无论是市场经济的繁荣程度还是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都较之于以往有了显著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大国形象得到了彰显,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的国际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外语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型各类的外语教育组织、机构应运而生,为我国外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诸多平台。尤其自举办完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再一次高涨,融入国际舞台的步伐显著加快,在外交、贸易、文化活动中变得更加活跃,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放眼国际市场,和国际同行之间竞争与合作的程度也逐渐加深。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急需那些熟知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外语专业人才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在了解对手、宣传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拉近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距离,才能在竞争中获取更多机会和收益。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外语教育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1.2 我国外语教育面临的挑战

(1)优质资源的挑战。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为了接受“正宗”的外语教育,大量学生自费留学,使我国大量教育投资流向国外地区。与此同时,一些外来机构开始在我境内从事外语教育,如果无法对这一状况做出积极反应,一定会造成更大的外语教育资源流失。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外语教育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但与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来说还是有较大差距。国外地区优越的工作环境与丰厚的物质条件对我国的外语求学者来说本就是一种诱惑。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外语教育队伍的离散性,而一旦教育主体不再稳定,外语教育体系就会受到直接的威胁。

(2)外部力量的冲击。近年来,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各项事业的推进都相对迟缓。而为了应对不断疲软的市场,进一步提升本国、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不得不将中国作为其攫取更多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区域。表现在教育领域,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师资力量明显过剩,但生源十分缺乏,教育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外来机构和外部资本开始开发中国市场,针对中国人愿意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投资的强烈心理,将更多的外语教育资源引入到中国市场。比如,一些留学生中介机构从有针对性的招生开始,向全方位招生转变,通过举办外语教育展览、招生说明会、巡回招生宣讲等,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一些机构不断对市场进行细分,从高等教育到初等教育无一不涉猎。显然,外部力量的引入能够为我国外语教育增添新的活力,对优化我国外语教育市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 文化理解: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战略选择

2.1 强调基于文化理解的文化扬弃

外语教育由于涉及到语言和文化的双重影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外语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要充分了解与理解他族的文化特质,与此同时,还要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刻反省和重新评价,以此对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属性、文化价值产生深刻和正确的认识与感悟。如果能够做到对本民族文化的客观评价,能够强化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世界上的任何文化,都有在其丰富内容之中,隐含着糟粕和消极、落后元素,如果不对这些元素加以剔除,在外语教育的过程中,极易对受教育者产生误导,甚至会在这些元素的影响下,影响先进文化、优秀文化的吸收。所以,外语教育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该以对文化的全面研判为前提,无论是教育内容、形式还是与其成果都要充分考虑特定的环境和时间、价值尺度。在反对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同时,要做好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对文化虚无主义、文化中心主义等西化言论进行深刻批判和舍弃。比如,在实施外语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的选取进行全面、细致的斟酌,对那些完全源自他国或他族的外语素材要进行辨证选择。只有在对异域文化进行辨证吸收与诠释,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扬弃的教育手段,才能担负起外语教育和语言能力培养的时代重任,才能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与思想情感。即外语教育者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受教育者树立科学、正确的文化扬弃观,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他族文化进行科学、客观的区分,对隐含其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极端、不负责任的文化要素加以剔除。

2.2 追求基于文化理解的文化平等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和载体,借助语言可以展现国家、民族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品格。因此,语言教育是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牢牢树立文化的基础性地位,基于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建立外语教育的文化平等观。这是因为,中国在和外语国家进行交往时,无论是历史渊源、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价值取向、宗教信仰等都有所不同,在语言表达方面也就表现出了显著差异。但是,我们坚信,任何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文化与文化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的分别,对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的文化都要予以尊重和平等对待。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任何文化形态,都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积淀和选择,最终凝聚而成的,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之中产生的,这些语言的存在不但必要而且合理,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在世界语言体系中,这些文化都与其他文化不可分割、缺一不可,都应该对其给予充分的尊重与认可。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之中形成,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性质、主张等层面都不可避免的具有历史局限性和现实约束性。因此,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进行语言交流时,都会在语言之中附着本自民族的文化准则和价值信仰,在行为方式中也会展现其文化背景和思想脉络。如此一来,跨文化交流中出现意识碰撞与文化冲突也就可以理解了。从这个角度讲,我国的外语教育工作需要全面树立起基于理解和共存的文化平等观念,在对交际对象的社会文化保持求知欲望与好奇心态的基础上,要主动对自己的文化偏见进行调整和修正,通过多种方式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加以认识、认可和尊重,以接纳多元文化的开放心态与宽阔胸怀,为跨文化交流奠定坚实基础。

3 文化理解理念下我国外语教育战略的国际借鉴

3.1 法国的外语教育发展战略与借鉴

(1)掌握多种语言,对丰富人的情感,加深对世界与本国生活、文化的理解,培养人们公正的判断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帮助。法国十分注重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语言的作用,很多学校都将外语教育视作是实现本国多元化发展、多语言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举措。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外语教育在法国具有强制性的特征,并强调了学习年龄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以及语言多样化的特征。任何形式的外语教育都要体现其社会功能与政治功能,成为促进民主公民权的教育,并通过多种方式与社会融合。在经过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外语教育实践,法国政府和社会公众都已经达成了共识,认为外语教育需要在以下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外语教育的目的在于能够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这种开放的态度使得人们对多元化的语言充满了兴趣;外语教育的对象是法国的全体公民,而不是部分人群;外语教育要有的放矢,针对受教育者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制定有价值的、真实的教育目标,保证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和国家的外语教育战略相吻合。

(2)从中小学开始,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外语类课程,而不是统一以英语作为考试、升学的唯一外语科目。尤其在当前乃至以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越来越紧密,与俄罗斯、韩国等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学习俄语、韩语等“小语种”一定会大有用武之地。而为了打破现有的外语教育困境,除了要破除一些客观因素外,还应在主观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和尝试。比如,要摒弃外语教育的功利主义和“羊群效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有利于外语教育和学习的通道,无论是升学考试还是就业,都应将小语种置于和英语同等重要的地位。此外,外语教育的实行者们还应全面认识到“多元化”外语教育的意义,注重多种外语的学习和不同阶段的外语教育,通过衔接和融合,保证外语教育具有足够的灵活性。比如,可以在积极推进外语教育改革的同时,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克服外语语种单一化的局面。在中小学开设第二外语教育,对那些选择第二外语的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与支持,甚至可以将外语学习成绩记入到总学分和学业记录之中,作为后续升学和就业的参考。

3.2 英国的外语教育发展战略与借鉴

(1)英国政府改革了原有的语言教育体系,为基础提高外语教育水平。在英国,为外语教育的发展战略制定了新的目标,要求全体公民要对外语和外语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进行重新确认,对过去藐视外语教育的观点进行了彻底放弃,重新确定了外语教育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以便公民掌握的外语技能能够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世界进步服务。比如,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下,创造条件为英国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提供更多的、更好的外语学习平台,向全社会贡献更好的外语教育资源,以此提高英国公民的外语整体素质;此外,还将学校作为外语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调整课程计划和教育教学内容,调整和优化了外语教育体系,以此全面激发国民的外语学习热情,提高英国社会的整体外语素质。与此同时,英国外语教育还制定了如下的发展战略,即任何小学生都有学习至少一门外语的权利,任何青少年与成年人都有机会和权利学习外语。

(2)要增强人们对外语教育的正确认识,通过不断提高外语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准,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不断扩大外语教育的规模,通过提高外语教育的资金和时间投入,使教育成果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再次,要为学习者提供多种不同的外语学习机会,使之能够在文化理解的前提下,学习到更多的语言和文化;最后,要不断鼓励人们借助多种渠道,比如相关国际合作项目等,接受全方位的外语教育。而为了实现这一点,除了要在政策上加以倾斜外,还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外语教育者的职责,通过优化和调整当代教师的外语教育理念,使之能够与未来世界的命运融合在一起。尤其在文化理解的视角下,要对国际外语教育的大背景下给予充分关注,以便保证外语教育者能够时刻扮演正确的、积极的角色,担负起社会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重任。

3.3 美国的外语教育发展战略与借鉴

(1)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教育部门就发表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教育宣言,首次强调了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其基础性地位与其他基础学科等同,从那时起,美国政府的外语教育观念就开始转变,外语教育战略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化。随后,在社会各界力量的推动下,美国政府再一次清楚的认识到外语教育同国家发展、学生成长的紧密关系,通过与国际企业、组织的合作,对外语教育形成了新的理解。紧接着,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外语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将外语教师的发展和外语教育体系的变革纳入到法制范畴。至此,外语教育成为政府行为,关乎政府的发展战略取向。到20世纪末,在美国教育部与国家人文捐赠基金的支持,来自多个国家的多个外语教育实践和研究组织,共同成立了 “全国外语教育目标课题组”,并在随后的几年对外语教育的相关标准和内容进行了修订,提出了外语教育若干标准。其中就包括著名的“5C”原则,即美国的外语教育要注重人际交流,学生可以通过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传递和获取信息;掌握并了解外语的背景文化;使外语学习与其他学科保持联系;通过文化对比形成文化理解;借助外语参与到多文化的社区活动中。

(2)我国外语教育战略的布局和实践需要充分借鉴美国的经验,通过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使外语教育战略保持一定的动态性和适应性。首先转变教育的教育观念,将外语教育看作是对学习者的基本教育,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与民族兴衰。只有在战略上给予重视,在行动中加以支持,使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还应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将外语教育作为一种终身教育向学生渗透,使之能够将外语学习看作是提升自己、报效祖国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的外语教育成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国际竞争能力。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都以对世界经济动态的了解和全球沟通为前提,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越强,越能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需要注重转换教育者的角色,从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出发,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实现外语教育的终极目的。

[1]曹春春.国外外语教育发展趋势与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13(2):61-65.

[2]李艳华.加入WTO与中国外语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江苏高教,2013(2):100-101.

[3]杨晓斐.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外语教育发展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4):63-65.

[4]谢倩.欧洲学校外语教育发展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22-25.

[5]程晓堂.英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述评[J].基础英语教育,2014(2):3-7.

[6]彭伟强.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的经验及其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12(4):45-47.

[7]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报告[J].外语界,2014(5):66-69.

猜你喜欢

外语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