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
2017-03-11张莺
张莺
(会宁县头寨农业中学,甘肃白银 730727)
1 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初中班级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1 班级管理方式陈旧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初中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采用的管理方式往往陈旧、单一,导致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有时候会沦落成为教师的“独角戏”,长此以往,对班级文化建设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1.2 班级文化存在着认识误区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往往存在着认识误区,他们大多以考试成绩来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骤增,学习动力也只是为了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在此形势下,班级文化建设自然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认为其是浪费时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面对班级文化建设时产生抵触心理也是在所难免。
1.3 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性不强
目前,初中由于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学习时,具备主动、乐观学习态度的人数不多,在笔者的班级中,其比例仅为41%。剩下的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甚至消极学习的状态中,这严重影响了班级文化建设进程。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正处于叛逆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如果班主任不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不讲究说话的艺术,则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令其产生厌学情绪,一旦任由这种情绪蔓延,则容易导致“传染性”厌学现象的滋生,使班级文化建设最终只是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而无法落实到具体实践中。
2 加强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2.1 更新班级管理方式
针对班级管理方式陈旧的现状,就需要初中教师转变传统的理念和方式,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文化建设。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花季、雨季,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在面临生活中的诱惑时往往缺乏自制力,因此,在初中生中热衷于打游戏的不在少数。此时,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不妨放弃传统的“灌输式”模式,以多种方法如游戏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运用这些方法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让科技的魅力转移其注意力,抵制游戏的诱惑。
2.2 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
目前,在初中教学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状,学习成绩成为教师、家长贴在学生身上的标签,长此以往,导致部分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时效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格。通过观念的更新,来引导管理方式的转变,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其主人翁意识,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来实现自我发展,从而使学习质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品德修养更上一个台阶。
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应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引导,使他们在学校中不仅能学到学科知识,还能掌握生存、生活技能,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实现教育育人的目标。
2.3 多方位创建班级文化,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1)重视环境熏陶,建设物质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物质文化,另外一部分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比,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文化,可以通过环境建设来进行营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办板报、创新墙饰,发挥标语的育人功效,来为学生创建适宜的环境,通过环境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安排座椅的方式来加强环境熏陶,如通过动静搭配、优差搭配等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进行搭配时,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使其在交流中不仅能看到他人长处,还能知晓自己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促进班级共同进步。
(2)加强规范管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来说亦是如此。班级制度是维护班级秩序的强大法宝,也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在制定班级制度时,教师不妨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以调动其参与积极性。这种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制定的公约更要积极遵守,在制定完毕后,可以让学生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来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关注精神生活,创建健康的班级文化。教师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时,除了要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还要以精神建设为抓手,并将其作为创建文明班集体、优秀班集体的重要内容。在创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时,可以从构建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风向,建立优良的班级作风着手,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将自己视作班级的一份子,自觉为班级建设做贡献。
(4)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评价体系。受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家长在对学生评价时往往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这对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信心培养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在班级文化评价体系上入手。通过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学校这个舞台上,可以尽情地追求真知,展现自我。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其视作自己的孩子,对他们多些宽容和激励,使他们走向亲其师信其道的道路上。通过平等化、科学化、幽默化的评价语言和行为,来拉近师生距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班级文化更和谐、健康。
(5)重视学生的行为,创建行为文化目标。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目标,以目标推动学生行为,促进班级更快、更好地建立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观点和服务思想,使班级文化目标不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落实到学生的实践中。
(6)班级文化重在建出特色。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切勿照搬其他成功班级文化建设的模式,而是根据本班学生特点来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班级文化。学校的优良传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教师在进行建设时,应合理利用这一资源,从而使班级文化和学校文化相统一。
除了借助学校资源、教师个性、学生个性都可以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点,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建出自己的班级特色文化。
3 结语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切勿一成不变,而是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的扎根、生长。
[1]白云霞.班级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徐学鸿.新形势下中学班主任工作重点谈[J].教育管理,1994(5):27.
[3]武晓峰.班主任工作之因爱而乐[J].吉林教育,2014(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