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2017-03-11新疆新源县新源镇中学邱明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8期
关键词:孔乙己语感语言

新疆新源县新源镇中学 邱明英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而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和语感能力密切相关。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认为通过加强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语感实践训练

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读、抄、背、讲和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这种联系系统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了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它是获得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加强语感实践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诵读吟咏文本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并用口与耳才好”。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它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全是景观景物的排列,先让学生投入地诵读几遍,就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渲染出的秋天萧瑟、悲凉的意境。古人学语文就十分强调诵读,熟读才能精思,在反复的诵读中逐步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1.示范美读

重在以情感人,读出情趣。叶老认为“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像《春》《敬畏生命》《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等课文,教学时我们完全可以或由老师范读文本,或播放配乐诗朗诵代替教师范读,来引导学生进入与文本和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境界。

2.理解朗读

重在体会。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对象的内容。 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我在教读时,引导学生反复的朗读,借助丰富的想象,学生能体会到这样的一种境界:一位女子独自在楼上,凭栏远眺,盼望所爱的人归来,望眼欲穿,而太阳落山,思念的人儿不见踪影,水脉脉,思悠悠,面对江水斜阳,更是愁肠寸断。学生们也能体会到女子对亲人思念的款款深情。事实证明,学生认真参与,积极投入朗读了,教师在紧要处稍加点拔,学生往往体会得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口语交际和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所以必须以学生为训练主体,着力“口语交际”,尤其要突出的是“读写”。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语言刺激,逐渐形成语感。当然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老师有必要在读物的选择、阅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写”,是调动头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经常督促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心得,还应当重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进一步实践与积累,逐步培养语感能力。

二、加强语感分析训练

语感分析就是让学生在语感实践中,就语言材料的内容、形式和感受过程本身,以理性的方式作出分析判断。我认为加强学生语感分析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揣摩、品味语言

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大家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例如《孔乙己》中“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似乎”表示“我”不能完全肯定孔乙己的死,“确凿”是完全肯定的语气。这有矛盾吗?理解作者这样说的用意,就必须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依据语境,解读语意

如《紫藤萝瀑布》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先将香气与浅紫色联系起来,赋予香气以色彩,再将那香气氤氲、紫气弥漫的景象喻作梦幻,最后用“笼罩”将“梦幻”与“我”联结起来构成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也只有细细品味揣摩,才能对“梦幻”的使用之妙了然于心。

2.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

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察,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生活体验将帮助学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意义。如朱自清笔下的“春”只有他才“真正感受过”,但中学生又不同程度地有过对春的盼望、春来的欢欣,有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回味,这无疑是学习《春》所不可缺少的经验基础。

(二)整体感知语言材料

语感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语感养成需要对语感材料从整体上进行感知,既要入乎其内,评点分析,品味语句,又要出乎其外,综合相关内容,联系写作背景等从本质上认识语言材料。

如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的故事是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说起的,以下一连串写到笑。特别是两次写到“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整篇小说简直是用“笑”贯穿着的,这样写用义何在呢?这不是表明当时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叫人窒息的地步吗?为什么会冷漠无情到这样的地步,小说里并没有点明,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旨:这无非是要我们从“笑声”中去把握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就是罪恶的封建社会以及吃人的并使人毫不觉悟的封建科举制度。

总之,语感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训练为老师们所掌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孔乙己语感语言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言是刀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