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西藏班舞蹈教学刍议
2017-03-11王洪娜
王洪娜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内地校开办西藏班是教育援藏的重要方式之一,这批学生将是西藏发展的一支重要人才来源。我校作为一所中职院校,自开办内地西藏班以来,针对西藏学生的特殊性开展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在提高学生文化水平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开设了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西藏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不但关系到西藏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大业的未来。因此,开设舞蹈课程在内地西藏班的艺术教育中有一些什么作用,怎样发挥其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在内地西藏班开设舞蹈课程的意义
1.1 促使西藏学生健全心理的养成
自教授内地西藏班舞蹈课程以来,笔者了解到学生的平均年龄在15~20岁之间,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1)远离家乡,渴望关爱。 (2)心理障碍,不善表达。(3)基础较差,信心不足。针对这种心理,舞蹈欣赏可以使他们增长见识,舞蹈体验可以使他们性格变得开朗。在舞蹈课上,当音乐响起的那一刻,便没有尊卑,没有约束,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放开自己,敢于交流,敢于参与其中,消除自卑心理,从而扫除了原有的心理障碍,逐渐培养了他们开朗、乐观的健全人格。
1.2 抒发西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们在农耕劳动的过程中,自娱性舞蹈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通过舞蹈使得藏族人民的情感得以抒发,情绪得以释放。舞蹈课上,在欣赏和体验各类风格舞蹈的同时,笔者更多地进行了藏族舞蹈的教学,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得以尽情的抒发。
1.3 提高西藏学生舞蹈艺术表现力
藏族学生大多有着自娱性舞蹈的能力,围圈式的锅庄舞是他们最为熟悉的藏族舞蹈种类。但是舞蹈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当地自娱性舞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娱性舞蹈的基础上加以升华,使其舞蹈动作更具表现力。另外,在学习藏族舞蹈的同时,笔者还进行了其他民族、其他种类的舞蹈教学,芭蕾基训使得他们矫正身姿,优美体态;民族民间舞使得他们拓宽视野,兴趣广泛;古典身韵使得他们懂得气韵合一,形神兼备。在不同风格舞蹈的学习体验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从而很好地提高了舞蹈艺术表现力。
2 如何在内地西藏班开展舞蹈课程教学
2.1 分析学生舞蹈水平现状
通过对内地西藏班学生现有舞蹈水平的了解,我发现大多数学生是毫无舞蹈基础的。国家虽有政策推进舞蹈美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贫困落后地区仍未能落实,仅有个别学生稍会藏族舞蹈中“锅庄”的基本步伐,但也仅限于自娱性舞蹈。
教学中的困难在于:藏族学生有着特有的基本体态和肢体特点:弓腰、驼背、松散是一种常态,做动作时更像是打不起精神,懒洋洋的状态,胳膊、腿等各个关节始终伸不直,这些都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文化信仰息息相关。藏族人民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长期以来处于农奴制度,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耕作状态以及虔诚的宗教信仰养成了他们松胯、弓腰、上身前倾的基本体态,这同样成为了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孰不知,真正的藏族舞蹈并不是像学生们表现出来的那种松散就够了,那是一种“外柔内刚”,表面看似松弛洒脱,其实内里的那种豪放,坚强的精气神才是藏族舞蹈的精髓。如何让学生理解其内涵并学会很好地展示真正的松弛就成为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2.2 具体对策与教学方法
2.2.1 从思想上
艺术舞蹈是将生活中的动作加以提炼、美化、组织,展示人们内心的精神世界,她的艺术表现力远远超出了生活舞蹈。她讲究风格韵律,重在“精气神”,任何一种风格舞蹈都有其特有的韵味,少数民族舞蹈更是百花齐放,风格各异,藏族舞蹈洒脱淳朴,蒙古族舞蹈豪迈奔放,维吾尔族舞蹈热情欢快,朝鲜族舞蹈柔美含蓄,它们各具特色,但都离不开舞动起来的那种“精气神”。这种精气神贯穿于全身各个关节,讲究“力气韵”三者统一。自古以来,中国古典舞就有“以气运力,气力相交”之法,看似无力实则有力,看似柔弱缓慢实则内力刚劲,气韵藏在储存和释放之间。
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理解舞蹈的这种 “精气神”,这种看似松弛其实内力刚劲,看似洒脱随性其实外柔内刚。有了思想上的认识,才能为接下来的训练打好基础。
2.2.2 从实践中
(1)正身姿,纠体态。任何舞蹈都是通过优美的人体动作来演绎,人体动作的美感程度直接影响着舞蹈的表达,直立、挺拔、身型正姿也是舞蹈的首要条件。对于藏族学生与生俱来的那种弓腰,松胯的基本体态,首先要从矫正身姿开始。其目的:一是使他们消除羞涩心理,敢于挺胸抬头,更加自信;二是纠正不良姿态,以免长时间对脊柱等骨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无论是学习藏族舞蹈还是学习其他舞蹈,正确的身姿,优美的体态也是舞蹈的根基。扶把训练便成为了舞蹈的首要任务,通过头、颈、肩、臂、胸、腰、胯、腿、脚等各个关节的矫正,使学生学会肌肉夹紧,直立等控制能力,逐渐地在学生身上便产生了质的变化。
(2)学规范,练协调。在矫正身姿的同时,笔者也进行了藏族舞蹈基本动作的教授,这成为了学习中最大的难点。在学习基本站立时,学生尽力能做到直立,挺拔,肌肉夹紧,但在学习藏族舞蹈动作时会不自然的产生原有体态。例如,在基本动作“膝部屈伸”的学习中,上身前倾,松胯,弓腰,手臂放松随动,膝关节有规律的屈伸,有的学生状态便完全放松。其实在藏族舞蹈屈膝的动作中,讲究膝部是有一定韧性的,看似松弛但是内里是受肌肉控制的,稍有弹性的感觉,绝不是完全不受控制的松弛。所以把握住这个松弛的度才是最关键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有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其中的要领,不断带领学生练习,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舞蹈的规范,达到身体各个部分的完美协调。
(3)重情感,讲神韵。在内心情感培养中,眼睛的运用非常重要。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它不仅仅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媒介,更重要的是反映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所以要学会“眉目传情”。所谓“观其舞,看其功,察其色,鉴其貌。”舞者在舞蹈过程中,面部表情始终贯穿其中,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的焦点,只有完全投入舞蹈中,理解动作要领,注意把握舞蹈的整体风格,仔细揣摩角色,把自己融入音乐的情感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备。舞蹈动作是为舞蹈主题服务的,而舞者的面部,则是为舞蹈的整个灵魂服务的。在藏族舞蹈的学习中,通过欣赏藏族当地的图片,藏族风格的舞曲,老师不断地启发学生发自内心去感受舞蹈带来的喜悦,让学生真正领会到舞蹈的“形神合一”,只有把握了“形”“神”的联系,舞蹈才具生命力。
国家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舞蹈又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美育,在内地西藏班开设舞蹈课程,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政策,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西藏学生毕业后都是要走向社会的劳动技能型人才,是促进西藏发展的重要人才,舞蹈使得他们更加自信,使得他们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热情开朗的心,舞蹈的真谛大概就在于此吧!
[1]桑嘎卓玛,罗旦.论西藏民间舞蹈教学[J].西藏艺术研究,2008(4):22-26.
[2]罗旦.试论西藏民间舞教学中的吸纳因素[J].民族教育研究,2008(5):30-32.
[3]皇甫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与文化传承[J].戏剧之家,2016(1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