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习作训练之有感而发

2017-03-11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马家镇中学任变变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真情景物习作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马家镇中学 任变变

一、触发情感,产生共鸣

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就提出了“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这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关键在于教师要去启发、激活学生的创作欲望,要使其学会表达自己的心灵世界,也就是要让学生“有感而发”。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如能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触发学生情感,使其与写作对象产生共鸣,并适当加以方法指导,便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如在进行写景文指导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景物图片,供学生欣赏;或带领学生实地观察,让学生利用自身的感觉器官去发现景物之美,并适时以文学大家之作为例文,就如何观察,如何组材,如何使用多种写作手法等方面加以引导,学生的作文便可一气呵成了。

二、感动自己,方能感动他人

《古文观止》的编者吴调侯吴楚材在评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时说过:“情之所至,自然流为至文。”意思是说:情感达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写出来的便是好文章。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关键的应当是学生对写作的对象是否有情感、有激情,“为情而造文”(刘勰:<文心雕龙> ),写出来的必然是好文章。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新素材,但学生却很难发现,或者说对这些素材视而不见,就更谈不上情感了,这就为写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多收集素材,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备用。其次,我们要训练学生的“角色置换能力”,就是让学生通过读书、听故事、看电视等媒体手段,将自己置身其中,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的情感敏感性。最后,可利用课前三分时间,每天在班内进行心得交流,就是让学生一日一讲,轮流说出自己最近有感触的人或事,以加强积累素材,培养情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诗人臧克家说过:“一文未成,多次痛哭。要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自己一定要先感动过。”人心者在于真。许多感人的文章往往是作家用真情实感写成的。记得在“抒发真情实感”的习作指导课上,我先让学生写一写令自己最感动的事。结果是千篇一律:自己发高烧了,在风雪夜(风雨夜),爸爸(妈妈)背着我去医院。路是如何难走,父母如何艰辛,让我非常感动等等。这样的文章未免过于格式化,过于俗套。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经历不同,感悟不同,写出来的文章也应有所不同。于是,我在课堂上朗读了一名平时语文不及格的同学的作文。这个学生的父亲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不幸的是她的母亲也去世了。她写的是《妈妈,我好想你》,文章很短,但很感人,念完之后,教室里静极了,好多学生眼里噙满了泪水。我缓缓地说:“这就是真情,它不需要华丽辞藻的修饰就可以让你泪流满面。这就是真情,发自人内心最朴实、最真挚的呼唤。只要你写的是你的真情实感,你的作文便会像开了闸的水,一泻而下的。”通过启发引导,那次的作文全班素材没有重复的,优秀作文占到了一半以上。

冰心曾说过,“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就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意思是说: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写文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人真实情感的再体验过程,是一个人思想不断成熟、完善、升华的过程。讲真话、诉真情是写作的第一步,真实朴素的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文章才会感动读者,才能引起读者共鸣。所以,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多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多写自己的切身感受,就一定能写出感人至深的好文章。

三、景色助托,抒写真情

要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仅有真情实感是不够的,还应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技巧。充分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写作手法,恰当使用各种修辞,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具有感染力。其中,借助景物描写抒发情感,是古今中外各个文学大家惯常使用的一种手段。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他认为,景与情像琥珀经摩擦后能吸引芥子一样相互关联,它们互藏在各自的对立物中,即情藏景中,景藏情中。用他的话便是“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佳作名篇,对这些课文认真的加以剖析,仔细揣摩其中的素材选取、组材技巧、写作手法,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马致远的《秋思》就是一篇很好的例文。此文对十一个自然景物的简笔勾勒,比上千字、上万字的直抒心理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文中每一个景物的修饰词,恰到好处,十一个词为我们营造了四幅画,冷暖色的对比,强化了作者的感受。写景的精妙,组材的干练、巧妙,为我们道出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感受”。以及作者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均跃然纸上,能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所谓的“乐景生乐情,哀景生哀情”便是这个道理。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景相触而莫分也”这是宋人范晞文对写诗词情景关系上的一个观点。不同心情的人,即使在同一季节,同一地点,他所看到的景物也会有所不同,宋代的张炎就说过“以景语结情语”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总之,在平时习作指导时,要针对学生写作方面的弱点和不足进行指导,将一些抽象的理念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对范文的解剖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生活,发掘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发诸真情,出乎自然”。激发并引导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真实的思想感受,再辅之以恰当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构思,抓住这些,学生习作中有材不新、无材可写、文白无力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真情景物习作
我用真情守护你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以心换心见真情
写出景物漂亮的颜色
真情扶贫见实效
习作展示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