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核心素养与学习策略的关系探讨

2017-03-11杨晓娥朱丽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元认知学习策略核心

杨晓娥,朱丽君

(1.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2.兰州教育学院自然科学系,甘肃兰州 730022)

核心素养回答的是21世纪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以及个体成才的标准问题,是当今各国教育新的关注热点,代表着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学习策略则包括了所有帮助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一系列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反映的是个体的知识获取能力。在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组织、各国的专家、学者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框架体系的构建、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综观现有研究成果,关于核心素养、学习策略关系的探究仍较少,本文从梳理二者的概念界定和结构入手,通过文献分析试图找出二者的联系,力图呈现出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1 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结构

1.1 核心素养的概念

1979年英国继续教育学院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199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项目,该项目的最终研究报告系统地构建了一个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和“人与社会”三个大方面的核心素养宏观概念参照框架,此后世界各国依据这个框架相继提出了自己的核心素养体系。2006年欧盟核心素养研究专业小组发布的《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框架》指出终身学习情境下的个体核心素养包括:母语沟通,外语沟通,数学能力及基本科技能力数位能力,学会如何学习,人际、跨文化与社会能力及公民能力,创业家精神和文化表达等8个领域,而判性思维、创造力是贯穿上述八大核心素养中的共同能力。我国较早开始研究核心素养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他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综合表现,是非结果导向的。李艺、钟柏昌等认为应从最底层的“双基指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间层的“问题解决指向”(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的基本方法)和最上层的 “学科思维指向”(在学科学习中获得的该学科特定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释核心素养的内涵。

1.2 核心素养的结构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核心素养概念定义时,提出了不同的体系和结构,本文仅选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199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该项目基于功能论的视角提出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是由3个1级指标:互动地使用工具、自主行动、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以及9个2级指标:互动地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互动地使用知识和信息、互动地使用(新)技术;在复杂的环境中行动、形成并执行个人计划或生活规划、保护及维护权益权利和限制与需求;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团队合作、管理与解决冲突。(2)林崇德等提出的12项核心素养指标。2013年林崇德教授接受了教育部委托的“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重大项目,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总框架的建构应包括3个领域12项核心素养指标:社会参与领域(公民道德、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视野);自主发展领域(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领域(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技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

2 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其结构

2.1 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是关于个体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对知识进行有效获取和精细化加工的问题。1958年心理学家Newell、Shaw和 Simon正式提出了“学习策略”的概念。近60年来,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学习策略的特性。Ellis认为学者们对学习策略概念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学习策略是可观察到的行为还是心理活动的某一方面,还是两者兼有。第二,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学习方法的宏观特征,还是具体的学习技巧。第三,学习策略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或者潜意识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学习策略的概念逐渐由具体的学习方法或程序演化为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策略和方法。笔者认为学习策略的内涵包括学习者调动自身资源对信息的认知和加工过程以及对加工过程的动态监控,是一个整合了学习者认知、监控、评价、反馈和调整的动态过程,并且个体的学习策略水平是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途径予以提升的。

2.2 学习策略的结构

学习策略的结构主要分为三因素结构和多因素结构。Mckeachie等人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部分。Weinstein和Hume?认为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有4个,包括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辅助性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蒯超英认为学习策略由不同层面的要素构成,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和学习方法。史耀芳认为学习策略可由注意策略、组织策略、联想策略、情境策略、动机和情绪策略、元认知策略等6个因素构成。刘电芝、黄希庭等强调学习策略是操作成分 (学习方法、认知方式等)、情态成分(情感策略等)、元认知成分(计划、监控策略等)三种基本要素的有机统一。学习策略的框架结构从最初的只涉及认知层面到逐渐纳入了元认知策略,目前学界广泛认可的框架体系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的管理策略三个部分。学习策略并不是只单方面侧重具体操作和方法或者全局性的监控和调整,而是操作性与监控性的有机统一;学习者在运用学习策略时,既有外显的、可直接观察到的具体行为,也有内隐性的、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认知和意识。

3 核心素养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3.1 核心素养与学习策略的契合点

通过上述对核心素养和学习策略结构的研究成果讨论,笔者发现二者之间有若干重合点。例如OECD核心素养框架中“形成并执行个人计划或生活规划”的描述性定义:“制定计划设立目标,从过去的行为中学习预见未来的结果并监控过程,在计划执行中做出必要调整”可对应于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的计划、监控和调节环节。而该指标中的“识别和评价已有资源和所需资源、平衡资源以满足不同的目标”则与学习策略中的资源管理策略的内容基本一致。林崇德学生核心素养总框架“自主发展”维度中的“学会学习”指标的内容是有效地学习策略和方法、合理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与途径、以及自我反省在经验中获得成长。从其指标解释中笔者发现:“有效地学习策略与方法”实际上等同于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合理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与途径”实际上对应的是学习策略中的“资源管理策略”,而“自我反省在经验中获得成长”则暗含了自我评价、反馈及调整三个内容,这实际正是元认知策略的整个环节。因此,通过对核心素养、学习策略的结构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二者有着紧密联系。实际上,核心素养的知识获取能力指标指的就是学生的学习策略运用能力,去除学习态度和动机等因素,其表述与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的定义均是高度重合的。

3.2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核心素养途径探讨

核心素养的精髓是“关键能力”的培养,笔者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去研究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就是要找出学习策略运用的关键能力,并从培养这种能力入手去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大学阶段的学习具有创造性、实践性与专业性三大特点,相比中学阶段,大学阶段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一些实证研究却发现大学生的学习策略运用能力是缺乏科学性的。刚从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往往过度重视知识性的学习,而忽略了方法和策略。他们在学习策略的运用上以机械重复、过度复习、总结概括等认知策略层面的方法居多,资源管理策略、特别是元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非常匮乏。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核心素养途径研究应从学习策略知识的学习、元认知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做起。首先是增加大学生的学习策略知识增进他们对学习策略,特别是元认知策略的了解。其次,学习策略最核心的要素是元认知策略,即:关于认知的认知,它是获取知识的一般外在方法和内在的心理过程。因此,帮助大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培养他们及时评价、总结反馈和调整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最后是意志力的锻炼,这是大学生顺利执行学习计划、最终达成学业目标的前提保障。

[1]邵朝友,周文叶,崔允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14-30.

[2]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89-102.

[3]林崇德.林崇德教育演讲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4]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17-23.

[5]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6]Claire,E.W,Laura,M.H.终身受用的学习策略 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元认知学习策略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初中化学学习策略的运用现状及因果研究
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策略剖析
幂的运算对学习策略及生活方式的启示
数学科目中元认知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