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谈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017-03-11万丽
万 丽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是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面向大学生开展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杨叔子院士曾四次论述和强调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重要性及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并为发现具有培养前途的拔尖创新人才,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而且通过这类活动,更能为广大学生深化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真正夯实今后自主创新的知识基础,起着长远而重要的作用[1]。
近年来高职院校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与本科院校同台竞技,实践证明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2-5]。笔者及同事曾多次带领和指导学生参加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总结与反思大赛的经验,发现高职学生存在共性问题,如创新意识强但专业知识不足以支撑其顺利实现,愿意动手但动手能力跟不上等,高职院校应针对这些不足采取措施,弥补人才培养中的缺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反映出高职学生的共性问题
(一)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专业知识基础难以支撑
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过程中,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在面对大赛的主题时,往往都能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却设计不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例如,学生打算设计一个多功能的教具,希望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但是将哪些功能组合到一起比较合适?又该采用什么方式组合才有可行性?运用哪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巧妙地实现这个创意?就显得一筹莫展,难以提出解决方案。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实现创新不仅需要有好的想法,还需要实现的专业知识基础。许多高职学生平时学习的目的是应付考试,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所学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处于死记硬背层面,要想实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显得十分困难。
(二)高职学生乐于动手,但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实践过程能加深高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但通过大赛,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尽人意。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参赛作品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学生的热情高,乐于动手将自己的设计作品制作出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基本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不规范,加工的零件产品不合格或精度达不到要求,以致最后无法完成装配。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实践教学模式陈旧,动手形式单一,课程的硬件设备跟不上市场标准,部分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不够等。所以当学生需要独立进行实践操作时,就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创造性的实践就更难了。因此,在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过程中,高职学生根据需要现学现做,来完成参赛作品的制作,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高职学生敢于挑战困难,但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勇于挑战新的事物,敢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是获得成功的关键,也是高职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应具有的职业素质。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所以高职院校将会与本科院校甚至本科名校同台竞技。面对强劲的对手,高职学生没有退缩,敢于挑战困难,但在比赛准备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毅力不够。例如,在比赛作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作品达不到设计初衷,需要反复修改多次,甚至全部否定重来,有的学生直接放弃修改,或放弃比赛,不能持之以恒。高职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职学生一般为中学时期的后进生,社会对高职学生认可度不高,导致其长期缺乏自信和成功的情绪体验,没有坚持的动力,这是导致高职学生毅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幸运的是,高职学生可塑性较强,在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鼓励和帮助下,大多能坚持走完全程,但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
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启示
我们通过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总结出高职学生的共性问题,反映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待改进的问题,有助于改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我们将借鉴大赛的经验,探讨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对策,具体阐述如下:
(一)提升理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肯主动自学,那么学习效果会比较显著。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每届的主题非常贴近实际,学生在完成创新设计的过程中会主动自学,其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学习效果明显更好。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模式,以赛促学,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将固定时间的课堂知识灌输,变成自由灵活的自主学习。将相关课程内容整合,删除重复的知识内容。例如,结合课程内容及生活实际,参照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形式,设计贴近生活的项目而不再是一些多年不变的陈旧例题。学生可以组成小团队,老师定期检查进度,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从中穿插答疑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讲解,学习与实践交替进行。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项目的答辩展示比赛,教师结合平时表现和比赛结果确定学生该门课程成绩。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更主动地自学,而且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同时为了完成课题学生还必须拓宽知识面,不断更新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设自主的实践环境,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创新之根。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才能产生去寻求答案的学习动力。与传统的实验实训课相比较,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显得更有魅力,因为传统的实验实训课,往往是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模仿的完成,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学生按自己的设计思想亲手制作完成,无论成绩好坏,学生都是主导地位,而且一旦取得了成绩,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享受其中的快乐,且对其努力是一个非常大的肯定。
结合理论教学模式的改进,实践教学应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要改变原有的实验实训室,给学生一个自主动手学习的环境。实验实训室在硬件方面要有充足的工具、设备和工作空间,能让学生团队自己动手实践和相互交流;在软件方面要有经验丰富的实践老师,为学生的实践作指导,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虽然学生是自主实践,但只是实践内容自主,实践的操作流程一定要严格、规范和安全,参照企业的标准严格管理,责任到人,让学生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不仅增强了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建立持续的激励制度,鼓励学生持之以恒
一般情况,参赛的学生都还有正常的学习任务,往往都是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去进行设计方案论证和作品的加工制作,最后如果比赛没有获奖,学生没有任何形式的奖励,学生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所以部分学生不愿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积极性不是太高。学校应建立对学生的激励制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结合教学模式的改变,学校可以对完成项目较好的团队给予合适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习基础,在校内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技能竞赛,并从中挑选拔尖的学生去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的竞赛。无论是否获奖都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重在参与,重在学习,并推荐就业,这些都是对学生努力向上的认可与激励。在这样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中,高职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摘到自己“够得到的苹果”,从中品尝到努力成功的快乐,重拾自信。为了能够摘到“更大的苹果”,那么就要磨练意志和毅力,锲而不舍地继续投入学习,不断的努力,慢慢地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
(四)加强师资培训,为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永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完成项目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涉及的知识面更广,知识层次更深,而且问题的提出带有随机性,要求老师能随时应对;同时教学模式改变后,教师的工作量更大,单个教师的精力有限,不能再像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带一个或多个班级了。
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有合理的师生比,同时要建立在岗教师学习培训制度,让其定期参加研修班或企业实践等,让教师具有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为高职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三、结语
高职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但从中受益的学生人数有限。学校可借鉴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高职学生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习基础,改革教学模式,在校内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建立对学生的激励制度,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比赛,激发学生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促使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杨叔子,彭文生,吴波,等.四论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很重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8-13.
[2]李英.创新竞赛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2,14(1):31-33.
[3]梁杨,张东生,贾吉林,等.指导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实践与感悟[J].教育教学论坛,2016(44):246-247.
[4]王伟.高职院校机械创新大赛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6(27):9-10.
[5]韦衡冰,邓小林,严超龙,等.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载体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3):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