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校园欺凌”探究

2017-03-11

林区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校园家长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中小学“校园欺凌”探究

李杰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校园欺凌”普遍存在,多发生在中小学,性质恶劣,危害深远。了解并深入分析该问题,提出应对方法意义重大。通过对“校园欺凌”的探索分析,针对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从家庭、学校、社会、法律法规以及个人自身特点等方面提出建议。

中小学;校园欺凌;建议

一、校园欺凌现状

据有关统计,2014—2015年,有43起内地校园欺凌事件被媒体曝光[1]。2015年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校园欺凌案件引起中美对欺凌的大讨论。2016年3月湖南一名女生被殴打逼跪,并被扒衣拍照;4月河南两名男生被殴打逼迫舌吻;5月山东多名低年级女生遭高年级学姐殴打时间长达5小时。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6年5—8月校园欺凌事件被上报的共有68起。2016年年末关于中关村二小事件更是众说纷纭。不得不承认校园欺凌问题确实普遍存在,并且性质呈现越来越恶劣的趋势。

2016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提出要对全国中小学校学生之间校园欺凌问题进行专项治理。6月,李克强总理对校园欺凌频繁发生作出重要批示,11月,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该月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又印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国家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及重视可见一斑。

二、校园欺凌的界定

由于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伦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内容,对于校园欺凌目前并没有一个广泛认可的确切概念。通常认为校园欺凌是由同学或校外人员等有意用语言、躯体力量、器械、网络等,在校园内或上下学途中针对受欺凌者的生理、心理、名誉、财产等方面造成某种程度侵害的行为。校园欺凌的涉及者主要有欺凌者、受欺凌者、协助者、附和者、旁观者以及保护者。王卫东老师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设计与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数据分析得出:校园欺凌具体表现为网络欺凌、社交欺凌、言语欺凌、身体欺凌[2]。

三、校园欺凌的危害

1.欺凌行为涉及的各方都是受害方

在欺凌各方的成长过程中“校园欺凌”都是一个阴影。受欺凌者会更自卑、恐惧他人、内心抑郁、畏缩不敢发表个人意见,甚至会作出自残的行为以及产生轻生的念头。欺凌者会更加妄自尊大,手段越来越残忍,迷失方向而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些欺凌者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不安恐惧,饱受愧疚、悔恨的折磨。协助者、附和者以及旁观者可能会因为看到欺凌行为得逞而模仿学习,从而走入歧途。保护者由于想要保护受欺凌者,有可能也变成受欺凌者。

2.校园欺凌的危害是深重的

英国11岁男孩托马斯被欺凌几个月感觉生不如死而自杀,日本因校园欺凌出现了“不登校”现象,我国也有很多中小学生因为怕被欺负而不敢去学校。很多校园欺凌的当事人会有“创伤后遗症”,多年以后仍然活在阴影中。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受欺凌者常常会在多年后仍然显示出有关的社交恐惧、躯体障碍、低自尊和焦虑抑郁,从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校园欺凌的危害是广泛的

校园欺凌严重影响学校的整体纪律和校园风气,更直接威胁着广大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无视他人尊严、漠视生命的校园欺凌行为强烈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有些欺凌行为已经属于或者会导致青少年犯罪,还会引起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地帮助和引导,被欺凌者也有可能会为了让别人不敢再欺负他们,向社会上不良团体靠拢以寻求帮助,从而转化为欺凌者。

四、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

1.个人特点方面

欺凌者的特点:易愤怒、妄自尊大、缺乏同情心,对受欺凌者的痛苦视若无睹,内心空虚不安,想要通过欺凌来显示对世界的控制感,对于欺凌没有正确认识,甚至认为好玩,性格乖张,有用暴力解决事情的倾向。受欺凌者的特点:初来乍到、体型特殊、长相丑陋、学习成绩差、家里贫穷、内向自卑、有身体障碍以及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协助者和附和者的特点:胆小怕事,爱随大流凑热闹,看见欺凌行为跟着嘲笑受欺凌者,有些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欺凌。旁观者的特点:性格冷漠,认为应该由老师、家长或者警察来处理而置身事外,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保护者的特点:较有同情心、正义感,会去尝试制止欺凌行为,但力量较小,往往会沦为欺凌团伙共同欺凌的对象。

2.家庭方面

在缺乏关注和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常常会用欺负他人的方式得到他们需要的关注,此种情况在“留守儿童”和离异家庭的孩子身上体现得更明显[1]。由于家长工作压力大、工作繁忙,往往只是关注孩子的成绩或是有没有钱花,有的家长甚至只愿意听到好的事情,受欺凌的孩子不敢跟父母说,没有及时得到父母的支持和救助。有些家庭内部也常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孩子“耳濡目染”也会采取相类似的方法。此外,“独生子女”问题也比较突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较容易将在家里受到的特殊待遇认为理所应当,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也会不自觉地唯我独尊,常常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3.学校方面

许多学校只重视知识教育,轻视体育、德育和美育,忽视生命与心理教育以及法制与规则教育。学生往往只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没有体会到“人道的力量”。在引导学生辨别是与非、人与我、理与欲、荣与辱和确立对自身、群体以及社会等的应然态度方面,学校教育明显缺失。由于教育民主的提出以及家长、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不信任,教育的惩戒功能越来越难以施行。教师忙于教学和日常管理,对校园欺凌的处理方式可能有所欠缺或处理不够及时。此外,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学习,学校安排活动较少,学生的过剩精力被压抑无处释放也是产生校园欺凌的原因。

4.社会方面

从对2015年“在美留学生欺凌事件”审判的讨论以及对2016年“中关村二小事件”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对校园欺凌涉及的学生如何做到宽容而不纵容,社会缺乏共识。社会监管有时也不明确,部分中小学生会发现一些家长、学校、派出所等都监管不到的“真空地带”。社会传媒中有关暴力的游戏、影视和文学作品,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生的道德和价值判断,处于叛逆期缺少理性思维的他们甚至会对“邪恶”产生认同和崇拜。此外,不良社会风气,如阶层世故、嫌贫爱富、只看“颜值”以及所谓的“丛林法则”等,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小学生。

5.法律法规方面

我国目前与校园欺凌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处理该问题时只能援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处罚法》《民法通则》等,而且实际处罚较少、力度不够,并没有对校园欺凌行为产生严厉警戒作用[3]。校园欺凌者常常会因为未满法定刑责年龄而免于惩戒,广西13岁少年杀3人却仅仅被教养就是典型案例。现在的中小学生很多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有些欺凌者甚至会说“我是未成年人,杀人也不会偿命的,也不会坐牢,老师管不了我,警察也奈何不了我”的话。此外,我国也没有相关法律条文对家长、学校、社区、公安等主体责任进行明确,致使防治校园欺凌的合力难以形成。

五、应对校园欺凌的建议

1.家庭方面

家长应给予孩子广泛的关注,对孩子无条件地倾听并进行有效地沟通,鼓励孩子向父母、老师或者朋友倾诉心声,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出现的问题,教会孩子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式。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面榜样,尽量用温和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家长对孩子的爱要无私但不能无限,“溺爱”常常会使孩子形成霸道乖张的性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增加对老师和学校的信任,加强和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联系,以便及时相互了解情况。

2.学校方面

学校应通过相关课程及主题班会的开设,加强对学生的“生命、尊重与心理”教育,通过角色扮演及明确规则制定,强化对学生的“法制与规则教育”。学校对老师应充分信任,给予其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去关爱学生,并且适时地召开座谈会交流或培训,使之不断扩展管理学生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处理欺凌事件的方法。学校可以请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预防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校园欺凌的危害和正确应对方式。在校园欺凌发生较多的地方及监控不利的时间段,学校可以尽量保证照明、增加监控设备以及增加校内外保安警力等。此外,可以尝试将社会工作者引入学校,国内已有比较成功的案例借鉴。

3.社会方面

社会应重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不能因为中小学生还是孩子就忽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应与家庭、学校形成合力,给中小学生以明确的信号——校园欺凌是无视尊严、漠视生命的侵害行为,是于己于人都非常有害的不正当行为,是要承担相关法律惩戒的侵权行为。社会各界应给予中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摒弃不良社会风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弃不良社会风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追求真、善、美,尤其在游戏及影视作品中,应较多树立正面榜样,形成示范作用。由于信息时代网络对人思想及行为塑造的重要性,所以可以尝试像国外一样建立反欺凌网络组织,使虚拟与现实形成全方位反欺凌氛围。

4.法律法规方面

校园欺凌不能再游离于法律惩治之外,建立针对校园欺凌的专门法律法规迫在眉睫。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不能成为欺凌者逃脱法律惩戒的“理由”,在“降低刑责年龄”仍有争议的情况下,法律专业人士有责任深入研究该问题并给予适当法律解决办法[3]。可以明确的是,防治中小学生校园欺凌问题,只有依法严惩,才能对“校园欺凌”起到真正的震慑作用。

5.中小学生自身特点方面

“前馈控制”也好,“反馈控制”也好[4],家庭、学校、社会及法律法规等都属于影响“校园欺凌”的外在力量,中小学生自身的内在力量如自信、勇敢、乐观等人格特征,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接受及处理信息能力以及不断增长的社交技能等在应对校园欺凌问题上至关重要。

[1]翁光明.关于中小学校园欺凌的调研报告[J].基础教育参考,2016,(13).

[2]王卫东.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N].光明日报,2016-12-15,(15).

[3]储毅.当代中国“校园暴力”法律缺位和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6,(1).

[4]关颖.应对校园欺凌要让孩子参与[N].中国教育报,2016-12-22,(9).

ResearchonCampusBullyingof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

LI Jie

(Heilon 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Campus bullying’ is common, mostl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t is very terrible and the harm of it is far-reaching.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and in-depth analyze the problem so as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from family, school, soci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by the exploration of ’campus bullying’and analysis of its causes.Key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ampus bullying; proposals

G444

:A

:1008-6714(2017)09-0109-03

〔责任编辑:钱晓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9.049

2017-03-01

李杰(1989—),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校园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