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违纪学生处分程序中隐性教育初探

2017-03-11曹春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1期
关键词:旷课班风处分

曹春梅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

对违纪学生进行纪律处分,是学校常见的教育手段之一,也是最有威慑力的教育方式。处分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希望通过处分使犯错误者悬崖勒马,改过自新。如何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迫在眉睫的任务是把握好处分这根弦,寻找一条合情、合理又合法的管理与教育途径。

自2007年做学生工作以来,笔者对受处分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笔者主要采取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受处分的学生笔者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用情感暖人心,用挚爱缩短距离,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去帮扶他们,充分理解和信任他们,并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鼓励,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发展动力,从而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未来的生活。然而,违纪受处分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多数受处分的学生逆反心理强,抵触情绪大,辅导员的空洞说教有时往往适得其反,少数学生不但不改邪归正,反而变本加厉,更加放荡不羁,更加肆无忌惮,违纪处分实效性大打折扣,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对此,笔者平心静气地反思,领会到单纯地依靠显性教育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必须因材施教。所以笔者在正常开展显性教育的同时注重隐性教育的渗透,加强隐性教育,利用隐性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切实提高处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意志品质,从而使他们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唐朝诗人杜甫诗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隐性”教育,颇有春夜之雨的特征,简单地说,它是教育者不公开教育目的,让受教育者在“非压力环境”中逐渐体会、感知事理、自觉改变其错误而又自然地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培养美好品德的一种教育。近几年来,笔者在教育实践中灵活运用隐性教育,受益匪浅。

1 创造优美环境熏陶学生

加里宁说:“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师所希望的品质。”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自己所希望的品质,除了要做大量的、艰苦的疏导、沟通工作以外,还要注重环境育人,这正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样。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其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优美的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心态。因此,笔者要求学生把教室、寝室布置得整洁美观,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使其行为变得高雅。受处分的学生,大多心态不好,背有思想包袱,行为可能更加不检点。但一走进教室或寝室,看到窗明几净、井然有序的环境,他们就会感到赏心悦目,就不会乱扔垃圾,不会破坏美好的环境。学生这种无意识反映到有意识行为的转化,正是优美的周围环境影响的结果。

良好的班风是无言的导师,是推动学生乘风破浪的风帆。

首先,良好的班风具有强大的心理约束力。良好的班风形成后,一切有悖于这个环境氛围的人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压力的约束下,他必然在行为上、思想上顺从于这个集体,否则,他就会变得孤立,难以在这个集体中继续学习下去。2009年秋季开学伊始,笔者中途接手的一个班学风较差,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有个吊儿郎当,长期旷课的学生还曾受到院里处分。笔者便大张旗鼓地进行班风整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整顿之后,班级面貌焕然一新,几个偶尔旷课的学生及时悬崖勒马了。看到大家都不缺课了,那个长期旷课的学生也不好意思再旷课,后来也变得自觉起来,再也不随便缺课了,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

其次,良好的班风有内在激励作用。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学生就会形成一种爱护集体荣誉感、为班集体争光的向心力,会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有一次,笔者找一个大二的班干部谈心,她告诉笔者,她其实很懒,早晨有赖床的坏习惯。读大一时还偶尔旷课,躲避出早操,逃避公益活动,为此还受到院里的口头警告处分。后来看到大家都那么积极,都那么发奋,她醒悟了,努力改掉了坏毛病。她当时暗暗发誓,一定不虚度年华,力争学有所成,将来找个好工作,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这个学生的一席谈,笔者更加坚信了,好的班风确实能够影响人、激励人、改造人,能够起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2 创造优良氛围熏陶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教育是一个环境,氛围影响到每一个受教育的个体。教师对受处分学生的教育只是点滴作用,氛围才是对他们影响较大的面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实际上是精神环境建设。一个良好的充满教育意义的精神环境,创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对学生起者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每间学生寝室布置,笔者都要召开班干部和寝室成员会议,集思广益,周密部署,精心设计,装贴一些激人上进的名言好画等,力求把寝室布置得朴素大方,催人奋进,使寝室的布局、校园的文化景观建立起一种和谐之美,使每一位置身其中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北齐颜之推也说过 :“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自芳 ;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笔者曾经带过学生中,有一个寝室原来只住两个男生,这两个学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逃课是家常便饭。后来又住进了两个学生,这两个原来从来不旷课的学生也变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为此,他们四人一同受到了学工处的通报批评。笔者从“孟母三迁”中受到启发,及时进行了寝室调整。经过做细致的工作,将他们进行重新组合,分到四个不同的寝室,而这些寝室的同学都是品学兼优的。寝室调整后,事情很快有了转机,这四个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影响下,认识到了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的危害,学习变得自觉了,再也不随便逃课了。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内容丰富、传播迅速、影响广泛、能控率低、参与平等等特征。因此,通过因特网涉足网络文化,获取知识,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时尚。大多数人通过网络学习大有裨益,同时也有少数人受网络的侵害,抱憾终身。那些受处分的学生不少是在网上成了腐朽文化的 “俘虏”。由此,抢占网络文化阵地,绝不能等闲视之,要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园地和成才的基地。

除了对学生进行适时、健康上网的教育外,笔者还给每个班都建了一个群,除了发布通知、布置工作以外,就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宣传祖国大好形势、弘扬民族文化、介绍模范人物事迹、表扬好人好事等;每逢节假日,笔者坚持给学生发微信,后进生除了发微信外,还要补发一条信息。除了问候外,还要发名言警句,或发一个短小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2013年,笔者当辅导员时,其中不少学生不爱学习,整天窝在寝室里玩电脑,旷课是家常便饭,因此部分学生受到学校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笔者想,对这些看破“红尘”的学生讲道理是无济于事的。于是,笔者把他们都召集起来,在学校电脑室里上网,一起看著名演说家邹越的《让生命充满爱》。学生看着看着,都流泪了,有的女生甚至啜泣起来。学生看了这个视频后,都不约而同地变了,变得都能自觉地上课了。不久之后,学校都给他们取消了处分。

3 注重实践活动,以活动熏陶学生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有益的课外活动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灵丹妙药。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学习、服务、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领悟道德规范,达到自我选择和自我教育的目的。自担任辅导员以来,笔者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精心组织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课外活动,主要有社会调查、义务劳动、社区服务、军训、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及多种兴趣活动。另外,笔者还借助社会文化设施的特殊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迪、道德感染。如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名人故居等。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磨炼意志,形成信念,达到了增强德育实效的目的。有些活动,笔者是特意为受处分的学生安排的,把他们融入班集体,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活动的乐趣,感受到做人的真谛,在切身体验中建构公民责任,提高责任意识。活动之后,笔者都要找他们谈心,让他们谈心得,谈打算,谈建议,引导他们树立理想,树立主人翁意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 教师的言行熏陶学生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形象、学识、人格及态度是班级人文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隐性课程结构中的重要因素。作为和学生密切接触的辅导员,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一不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和巨大的教育力量,所谓“身教重于言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辅导员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格影响,一位优秀辅导员的品行,他的思想信念、生活态度、道德面貌,必然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往往是觉察不到的,但会在学生身上永远留下无形的痕迹。所以,笔者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笔者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禁止做的,笔者自己率先不做。笔者教育学生不搞吹毛求疵、求全责备,不搞“师道尊严”、高高在上。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记得一次打扫卫生,由于天气寒冷,水冰凉冰凉的,擦窗户时学生都缩手缩脚的,没有人动手。见到此情景,笔者二话没说,抓起抹布就擦起玻璃来。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见笔者亲自动手了,都纷纷拿起抹布干起来,而且两个受了处分的学生也加入了劳动的行列。二是处事影响,学生往往十分注意辅导员怎么处理学生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教师处事的方式会对学生产生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作用。特别是受过处分的学生,心理大都比较脆弱,都很在意老师的处事态度和方式方法。所以,为了给学生树立榜样,笔者处理任何事情力争做到雷厉风行、认真细致、公正公平、与人为善。记得有一次,一个班干部和一个受了处分的姓马的学生发生了争执,吵得不可开交,班干部还砸坏了马同学的胶桶。事后笔者一调查,主要过错在班干部。班干部首先当众出言不逊,讥讽马同学受了处分是咎由自取,给班级抹

了黑;马同学不服反唇相讥,以致事态扩大。笔者没有偏袒班干部,而是一碗水端平,立马找他谈话,使他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主动找姓马的同学赔礼道歉,并赔了胶桶。这件事对几个受了处分的学生震动很大,他们一起来找老师交心谈心,表示以后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已经成为笔者的座右铭,成为笔者处事的准则。笔者想,如果我们处理各种事情不遵循求真求实求善的原则,那么让学生背再多的“真善美”的道德信条,又有什么用处呢?因此,笔者要始终如一地以自己良好的举止、高尚的人格、正确的处事方式去春风化雨,栽桃培李,使学生快乐、健康、茁壮成长。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有句名言:“树人如树木,若非善加栽培,必难欣欣向荣。”受处分学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者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应灵活运用,融为一体,使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克服其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它们的教育功效,使学校德育工作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张书洋.高校学生处分的隐性教育功能[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4):36-39.

[2]夏立军,华敏.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整合[J].祈州师范学院报,2009(6):68-71.

[3]吕品,李晓月,刘文光.浅议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高校德育新模式[J].太原城市职业学院报,2010(8):36-38.

[4]樊小华.试论受处分学生的转化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4(2):88-89.

猜你喜欢

旷课班风处分
对社会失望,新西兰学生频频旷课
高职辅导员对旷课学生的管理初探
爱心·言行·思想·制度·班风——班主任工作“五部曲”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河南安阳规范全市公务员处分备案工作
中纪委详解纪律处分“轻重”之别
浅谈家风与班风的良性互动关系
大学生旷课行为及原因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旷课现象多因素分析
——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
浅谈如何树立良好的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