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旷课现象多因素分析
——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
2015-02-20吴星
吴 星
(重庆理工大学 人事处,重庆 400054)
大学生旷课现象多因素分析
——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
吴 星
(重庆理工大学 人事处,重庆 400054)
通过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对重庆理工大学学生的旷课现象进行调查,获取了调查对象的基本人口学变量、旷课时间、旷课的目的、旷课的影响、针对旷课所采取的措施等数据信息,分析性别、年级、对专业的满意程度、家庭背景、自我态度观念、老师和学校制度等与学生旷课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改善旷课问题的若干建议。
大学生;旷课现象;旷课目的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目前,高校学生旷课现象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高校逃课族”。根据刘秀芹在《大学生逃课问题分析及对策》中收集到的调查数据,有过偶尔逃课经历的学生占70%,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0%,从不逃课的学生只占20%[1]。另有学者通过抽样调查研究表明,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10%~20%,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2]。李介、王雄雄对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大班课、小班课、年级、性别、学历以及逃课行为的态度与逃课现象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3]。王志标研究发现,逃课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理性选择,可能是无奈之举,也可能不需要任何理由;同时逃课对逃课者本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逃课者会产生焦虑不安和患得患失的心理[4]。陈应娣认为,逃课是一个群体性行为,受群体的影响。从众心理作为一种普遍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5]。
旷课现象的存在不仅无法保证学生圆满完成学业,也使得旷课的学生容易养成无组织、无纪律、不诚实守信等不良习惯,影响对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塑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大面积旷课的现象,不仅使学校的良好的学习风气受到冲击,也会影响校风,使学校的社会声誉受损,不利于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我校学生旷课逃课或隐性旷课等学风问题也日趋凸显。
笔者认为,旷课现象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这是因为导致旷课的因素是多元而复杂的,不能进行简单归因,而要从多维度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
本次研究的数据来源为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2级学生在其专业课程《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实训环节所开展的全校抽样调查。此调查于2014年6月初进行,共随机发放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13份,有效回收率为92.61%。本研究使用SPSS统计软件17.0中文版通过交叉列联表分析方法进行卡方检验和计算相关系数。
二、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大学生旷课的基本情况
1.大学生旷课频次分布情况
根据表1对旷课频次的描述统计发现,调查样本中的大学生每周旷课频次的均值是0.31,表明大学生平均一周内旷课次数相对而言比较少,大多数有旷课经历的学生并不是长期旷课,可能因为某些突发情况而偶尔旷课,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属于正常范围。表面上看课堂到课情况尚好,但是隐性的旷课,即上课迟到、早退、课堂时间玩手机、看课外书甚至睡觉等事实上的旷课事件要比统计数据严重得多。
表1 旷课频次表
2.大学生旷课的课程类型分布
由表2对旷课课程类型的统计分析来看,专业课旷课率较低,而全校性公共课程与其他类型的课程旷课频率很高。研究认为,专业课程比较重要且难度较大,对学生毕业后期的就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旷课产生了约束作用。相比而言,全校性公选课或者其他课程旷课率较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偏低,另一方面学生很多都是为了修满学分而选修,并不能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表2 旷课课程类型
3.学业成绩与旷课之间关系分析
从表3~5可以看出,成绩排名与旷课经历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楼润平研究也发现,大学生逃课对期末考试成绩具有统计上显著的负面影响[6],佐证了笔者的研究发现。
表3 成绩排名-旷课经历交叉制表
表4 成绩排名-旷课经历卡方检验
表5 成绩排名-旷课经历方向度量
4.大学生旷课目的及旷课时间分配利用情况分析
本研究统计了我校大学生对旷课时间的利用情况,从表6可以看出,该研究分类的上网、自习、运动等9种类型的利用情况比率相差不大,但是用于学习、运动之外的比重超过了60%。
(二)大学生个人基本情况与旷课关系的分析
1.大学生性别与旷课经历关系
根据表7~9性别与旷课经历交互分析显示,大学生旷课已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但在性别分布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旷课。这是因为,一定程度上女生由于性格、家庭教育、职业压力和群体性学风的约束比男生高的缘故所致。
表6 旷课目的频率表格
表7 性别-旷课经历交叉制表
表8 性别-旷课经历卡方检验
表9 性别-旷课经历方向度量
2.所在年级与旷课经历关系
由表10~12可知,从大一到大四每个年级段都会有人旷课,而大二阶段旷课人数是最多的,占有旷课经历总人数的52.9%,年级与旷课经历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统计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不同年级的分析,很多人上大学都会经历从充满激情到暗淡的阶段,大一对大学满怀憧憬;大二已经熟悉大学生活,对各方面的制度也有一定的应对策略,旷课现象自然增加,这也导致了大二旷课是最严重的一个年级阶段;大三开始为以后的生活考虑,考虑是否能毕业,课程相应的实践环节也增多;大四很多都已经在找工作,课程设置也很少,基本都在忙碌就业,体验社会生活;大四是占旷课比例最少的年级阶段,这也表明了学生在大四相比较而言成熟一些,更为社会性。
表10 所在年级-旷课经历交叉制表
表11 所在年级-旷课经历卡方检验
表12 所在年级-旷课经历方向度量
3.大学生所在学院类型与旷课经历关系
由表13~14可知,从交叉制表中发现,P=0.731,大于0.05,表明在我校,就读的专业对大学生旷课并没有影响,文理科学生旷课都比较普遍。
表13 所在学院类型-旷课经历交叉制表
表14 所在学院类型-旷课经历卡方检验
4.大学生家庭情况与旷课经历关系
从表15发现,在有旷课经历的学生中,来自农村学生的人数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农村学生有旷课情况的占所调查有过旷课经历总人数的64.2%,而城市学生有旷课情况的占所调查有过旷课经历总人数的35.8%。在卡方检验表中,P=1,明显大于0.05,两者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这个结论与笔者上述第一个假设背离,为保证结论的有效性,笔者又对不同户籍类型与家庭人均月收入进行比较,发现依据现今我国城乡发展的状况,农村正在快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逐渐减小,已经不能片面地认为城市户籍的学生更容易比农村户籍的学生旷课。见表16~17。
将旷课经历与家庭人均月收入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在有旷课经历的样本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上的所占比例最高,为38.2%。在没有旷课经历的样本中,家庭人均月收入 1 000~2 000元所占比例最高,为44.4%。卡方检验表明旷课经历与家庭人均月收入呈低度相关,此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家庭人均月收入确实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旷课行为。现在很多大学生交际面不断拓展,生活费用不仅仅要满足自身的衣食住行,还需要有相应的人情消费,消费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重心不再仅仅是学习。见表18~20。
表15 户口类型-旷课经历交叉制表
表16 人均月收入-户口类型交叉制表
表17 人均月收入-户口类型卡方检验
表18 人均月收入-旷课经历交叉制表
表19 人均月收入-旷课经历卡方检验
表20 人均月收入-旷课经历方向度量
5.学生干部身份、工作对旷课的影响
调查前笔者假设学生干部工作可能因学生工作等情况影响上课,可能旷课会更多一些,但是统计结果显示两者没有相互关系,这与笔者的假设相背离。基于这种情况,笔者选用性别作为控制变量再次制作学生干部与旷课经历之间的交互分析,结果发现男学生干部旷课比例为39.1%,无旷课经历占50%,这样看来,学生干部与旷课经历的相关分析在控制性别变量之后就能看出比较明显的关系。见表21~23。
表21 学生干部-旷课经历交叉制表
表22 学生干部-旷课经历卡方检验
表23 学生干部* 旷课经历* 性别 交叉制表
6.大学生恋爱情况对旷课的影响
研究假设恋爱对旷课有影响。恋爱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相互陪伴,培养感情,调查中也发现有些人是在旷课时间来约会谈恋爱的。
表24是有无恋爱经历对旷课影响的分析,能够看出,正在恋爱中及有过恋爱经历的学生旷课行为多于没有恋爱经历的学生。张守莉的研究同样发现,恋爱时间投入与旷课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7]。
表24 恋爱状况-旷课经历交叉制表
7.大学生专业满意度对旷课的影响
从表25~27可以看出,专业满意度与旷课经历之间具有正相关性。李武江的研究同样发现,学生对专业的期望,特别是专业的市场预期表现,对学生的旷课预期具有高度正相关,旷课是市场信号传递的结果[8]。
表25 对专业的满意度-旷课经历交叉制表
表26 对专业的满意度-旷课经历卡方检验
8.大学生对获取知识的途径的看法与旷课的关系分析
由表28分析可知,多数同学认为大学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自习及社会实践,很多同学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认为只要进行考前复习就可以有一个好的成绩,而当今社会又非常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大学生也会注重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调查出来的数据表明大学生认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自习或社会实践。表29及表30中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很多人选择自习或者社会实践,并且认为这对学习没有影响。李介《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中也提到,逃课后选择去图书馆自习的学生,一年级将近30%,二年级约占20%,三年级为36%,认为自习比上课能获取更多的知识,这与此次研究的调查结果类似[3]。
表27 对专业的满意度-旷课经历方向度量
表28 获取知识不同途径-旷课对专业知识影响交叉制表
表29 获取知识不同途径-旷课对专业知识影响卡方检验
9.对学校不定期查课的看法
由表31可以看出,支持并认为不定期查课有效监督了老师和同学的占最大的比重,说明多数学生还是支持学校不定期查课这一制度并且也认为学校的不定期查课是有一定作用的。
表30 获取知识不同途径-旷课对专业知识影响方向度量
表31 对不定期查课看法
(三)教师情况对大学生旷课的影响
1.教师个人特质对大学生旷课的影响分析
根据以往很多研究发现,在调查大学生旷课情况时,很多时候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忽略了老师的因素。根据笔者的经验,教师上课的行为、方式、语言等也会影响一个班级的到课人数,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师生互动多、教师学识渊博以及教师上课能够联系实际都是学生认可的减少旷课的措施,其中学识渊博所占比例达22.0%。从整个数据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教师授课内容能够联系实际、语言幽默风趣、师生互动能够多一些,这样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学生以后步入社会,能够学习真正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见表32。
表32 老师减少旷课的措施
注:a表示多选项统计。
(四)旷课干预措施对大学生旷课的影响
1.学生对旷课干预措施的看法
由对表33~34的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认为同学之间相互监督、课堂提问加分以及上下课各点一次名能够有效减少旷课,而选择提高自律能力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少,为13.8%,但是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对点名持不在乎的态度,认为不可能不旷课的,但总体而言学校的点名制度对大多数学生还是适用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自身约束能力还不够,还是需要制度等方面的措施来约束,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从自身出发调节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表33 学生对旷课干预措施的看法
注:a表示多选项统计。
表34 学生选择不旷课情况统计
注:a表示多选项统计。
2.班级条约对旷课经历的影响
表35表明,没有班级条约的同学中,有旷课经历的占57.8%,明显高于有班级条约旷课的学生的比例,此分析数据说明班级条约对学生旷课有一定的约束力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值得推广借鉴。
表35 旷课的班级条约-旷课经历交叉制表
3.规章制度对大学生旷课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表36分析,多数同学认为旷课是自己的行为,与学校无关,所以学校没有采取措施的必要,也有很多同学对学校减少旷课的措施有着自己的想法,但是也有22%的学生认为将出勤率与奖学金挂钩以及提高师资力量、增强学校实力也是有效减少旷课的措施。
调查分析中,很多学生选择了其他,表示学生们不大愿意学校通过死板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希望学校能够有较为灵活、人性化的服务措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切身利益。
表36 学校减少旷课的措施
注:a表示多选项统计。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从调查研究来看,虽然说旷课已经是高校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从对我校大学生旷课的分析发现,我校大多数学生每周旷课次数还是比较少的,表明很多人旷课都还是有一定的节制,很少出现频繁旷课的现象。
(2)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会有不同的旷课选择。大一学生上课或是参加学校的活动都比较积极,旷课的现象不太严重;大二已经熟悉大学生活,对各方面的制度也有一定的应对策略,很多人也想要有一定的空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考各类资格证书,做一些兼职丰富自己的经验,赚点生活费,旷课现象自然增加,这也导致了大二是最严重的一个旷课年级阶段;大三开始为以后的生活考虑,考虑是否能顺利毕业,课程相应的实践环节也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学生也意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所以就很少旷课;大四课程设置很少,基本都在忙碌就业,体验社会生活。
(3)调查表明,学生上课状态和心态多种多样,学习成绩也各不相同。旷课频次与成绩排名之间的相关性比较显著,旷课越多,对学习成绩造成的影响越大。
(4)大学生性别因素。已有的相关文献研究和此次研究都表明了旷课情况与性别具有相关性。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旷课,一定程度上女生比男生的约束力可能高一些。
(5)大学生所在学院类型因素。调查显示,不同专业在旷课情况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学院性质对旷课的影响并不大。
(6)大学生家庭情况因素。分析显示:在同样有旷课经历的学生中,来自农村学生的旷课率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现今我国农村正在快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单纯依据户口很难判断学生的旷课的真实情况。同时数据显示家庭收入水平对大学生旷课的影响不大,与先前的研究假设有些出入。
(7)本研究未能量化统计分析隐性的旷课问题,有待下次相关研究予以补充完善。
(二)改善我校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建议
(1)通过分析发现,学生认为相互之间监督、提高自制能力能有效减少旷课。
(2)班级制定相关的条例约定学生。前期调查中很多学生表明班级规章制度能够对他们有一定的约束,说明这样的措施有利于减少旷课现象。刘恩元也发现班级治理对于旷课具有较好的约束作用,因此提出了以激励为基础、以约束为主的班级治理的取向,具体治理方式主要包括谈话—约定机制、学生—老师直接交流机制、预告性考试—促进听课机制、直接向任课教师请假机制[9]。
(3)教师改进教学风格,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很多学生旷课都是因为课程太无聊,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教师适当改变教学风格不仅使自己的教学更有吸引力,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10]。
(4)强化专业认同教育,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培养专业自信心。
[1] 刘艳芹.大学生逃课问题分析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23-26.
[2] 何健,金国峰.高校学生旷课原因及对策分析——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黑河学刊,2010(6):45-48.
[3] 李介,王雄雄.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12-14.
[4] 王志标.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影响与对策——基于河南大学调查资料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22-24.
[5] 陈应娣.基于从众心理驱使下的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57-59.
[6] 楼润平.大学生逃课对考试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J].考试研究,2013(4):41-43.
[7] 张守莉.关于大学生逃课问题的研究及对策——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32-34.
[8] 李武江.市场信号传递、逃课成本和人才度量费用——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6(2):45-46.
[9] 刘恩元.大学生逃课的性质、原因与班级治理机制——道理、事理、理事分析[J].学理论,2010(17):75-76.
[10]周海燕.大学本科教学如何赢得尊重[J].高校教育管理,2014(6):28-34.
(责任编辑 魏艳君)
Multiple-Factors Analysis of Undergraduates’ Truant Phenomena: Tak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WU Xing
(Department of Personne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The truant phenomena of undergraduate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ere investigated by self-administrated questionnaires, through which we obtained the data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basic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objects, the influence of truant phenomena on the time, purposes and truant, and the adopted measurement to truant and so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ant and the sex, grades,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to the major, family background, self-attitude, teachers and school’s rules and so on were analyzed and several suggestions of improve the truant phenomena were discussed.
undergraduate; truant phenomena; truant purpose
2014-08-19
吴星(1982—),女,湖北赤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吴星. 大学生旷课现象多因素分析——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5):125-134.
format:WU Xing.Multiple-Factors Analysis of Undergraduates’ Truant Phenomena: Tak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5):125-134.
10.3969/j.issn.1674-8425(s).2015.05.021
G645
A
1674-8425(2015)05-01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