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化管理模式下中职教务工作的实践与反思

2017-03-11张亚生

辽宁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示范校文化课专业课

◎张亚生

专业化管理模式下中职教务工作的实践与反思

◎张亚生

在校委会的大力推动下,我校在2015年秋季,将所有专任教师按照专业大类划分为七个专业部,每个专业部选拔聘用一名主任和一名副主任,按专业区域布局,区域管理,对专业建设、教学常规、学生管理、师资培养、实训管理等实行专业化管理新模式。实践证明,推行专业化管理,极大地创新和改变了学校内部的管理机制,同时也为中职教务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一、实践探索取得的经验

(一)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

当某一种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时,这种模式只能流于形式,很难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是示范校建设七项任务之一的内部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体现,是学校达到一定发展规模和发展阶段时的必然需要。专业化管理模式完善了三级管理(校长办→职能处室→专业部)任务分解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了职能处室、专业部职责,完善了教师业务量化考核细则,使教学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

(二)培养锻炼青年骨干教师担负重任

学校在一线教师中选拔了14名骨干教师担任各专业化管理工作的主任和副主任,这些教师是近几年来在教学管理、专业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敬业奉献的典范,也是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砥砺奉献、改革创新、教学实践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因此,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为青年骨干教师提供了伸展“拳脚”的舞台,也为学校规模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有利于改革成果的推广与落实

实施专业化管理以来,我校每学期召开一次专业建设研讨会。每期研讨会的主题由校长办公会研究确定,之后拿到专业部进行讨论,各专业部主任做主题发言,不是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部的负责教师积极向示范专业教师学习,使示范校建设在校内推广落到了实处。现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实训课堂、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岗位教学、仿真教学等新理念、新方法已贯穿于我校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中。

(四)教学教研成果丰硕

实施专业化管理以来,各专业教师围绕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等工作,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越来越多,两年来,我校有3个省级课题已经结题,有5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正在实施,2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这是教师们对专业发展的思考,也是对所从事的这份事业热爱的体现。

(五)促进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融合

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各有所长,在过去的管理体制下,他们基本“不相往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愿碰自己的“短板”。随着专业一体化的发展,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同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共同教授一个班级,共同承担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共同听课、评课。因此,文化课教师能够更多地了解专业实践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专业课教师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能力和撰写教学文章的水平。

二、对存在问题的反思

(一)专业部工作量相对过大

专业化管理以来,学校各项事业、活动的开展无一例外地与专业部联系在一起。专业部负责人除了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班主任工作、内部管理工作外,每天都要迎接来自各方的通知、要求、会议、检查。这使他们在工作中难免出现焦虑、烦躁和抵触情绪,再加上教师素质的良莠不齐,也为他们布置的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带来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对于专业部建设,更需强有力的职能处室做后盾,要对专业主任不断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给予他们耐心的指导和关怀,只有这样,这项工作才会更加顺利地完成。

(二)多数专业部内部管理机制尚未建立

除部分专业内部管理机制建立较好、管理压力较小之外,我校多数专业部内部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和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基于此,要想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首先,专业主任要有个人威信和管理权威,要言必行、行必果,要敢于言、言而有力,要有坚持专业化管理模式不动摇的信念;其次,专业部所有成员要团结一心、共挑重担,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奉献,要将教学与管理、环境与卫生、就业与发展等“揉”到一起,再细化梳理,逐项落实;第三,要求专业部所有教师除教学、班主任等本职工作外,还要承担其它的管理任务,创造性地为专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各专业对教师的考核尺度把握不一

实行专业化管理以来,专业部虽然加大了对教师业务学习、集体听评课、课堂教学的检查力度,但对教师的考核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对于教案书写不规范、备课不充分、无案上课、课后补案的教师没有考核出来;对于上课不讲课、上课不管理课堂、迟来晚走的教师没有考核出来。第二,考勤纪律执行不严,部分专业对于教师的请假制度管理过于松散。第三,部分专业所有教师的考核分数基本平均,这对有的专业因管理严、考核细而导致教师考核分数偏低而言,就是尺度把握的不平衡。

基于此,《任课教师量化考核办法》改革应运而生,新的考核办法加强了校级领导与专业部共同深入课堂对全员教师、全过程的考核,加强了教师工作量的细化认定,加强了每月一次学生评教的常态化管理。新《任课教师量化考核办法》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上面提到的若干问题。

(四)文化基础课教学活动被忽略

由于文化课教师被分派到七个专业部,而专业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学生管理、青年教师培养、各项活动的开展上,没有系统的文化课教研活动的安排与设计。因此,一年来,文化课教师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导致学生课程进度不一、教学内容相对独立,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在此状况下,研讨和分析专业建设中文化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为必要,这一举措可以统一思想、规划进度、研究方法,使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有新突破。现今,文化课教学研究每月一次,基本统一了课程教学标准,统一了教学进度,争取实现统一命题考试并综合进行文化课教学质量分析。

(五)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部分骨干教师不思进取,思想消极。他们“丢失”了学生时代时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忘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缺少了教师职业的理想和信念。“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如果教师失去了为事业奋斗的方向,就可能会出现消极懈怠、工作委靡、身心疲惫的问题。

部分教师组织纪律性不强,工作随意性大。有的教师不服从专业主任管理,自我意识很强,对学校的安排“视若无睹”。有的教师上课随意,找各种理由“逃避”备课,教学没有计划性,尤以年轻专业课教师为重。之所以产生这些现象,是因为教师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总之,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作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我们立足县域职业教育事业,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会走向更高的台阶。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示范校文化课专业课
红领巾示范校
智慧校园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茚旺高中“五措并举” 建成省级党建示范校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体育舞蹈中等专业院校学生文化课兴趣程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从“特色示范校”看音乐中职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