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幼师特点 上好数学实训课

2017-03-11◎于

辽宁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幼师实训师生

◎于 萍

突出幼师特点 上好数学实训课

◎于 萍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提出: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目前幼师数学教材内容与普通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相似,知识比较全面,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的严密的逻辑性。教学内容较少涉及到数学的应用,更少联系幼儿园教学,这使得数学教学与幼儿园教学严重脱节。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幼儿园的脱节使学生看不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厌学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使幼师的数学教学具有幼师特点,使数学教学直接为幼教服务,这是幼师数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幼师数学实训课的特点

新课程观以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强调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决与应用。对将来工作中需要的技能,通过训练达到熟练掌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好了铺垫。

数学实训课作为数学理论课的辅助课程,可以将理论课内容在实训课中付诸实践,将数学理论与数学应用接轨,加深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实训课的实践过程中,去发现、探索问题,进而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科学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创新发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幼师数学实训课,还应遵循现代学前教育教学理念,有效地发挥幼师生的主动性,培养幼师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促进幼师生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的发展,使幼师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实现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尽快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幼儿教师。

二、上好实训课的具体措施

在不增加课时量的前提下,为使学生数学理论和技能同时提升,就必须对现有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

(一)重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的依据是:第一,保证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理论知识。第二,满足学生将来从事幼教所必备的数学知识。在数学理论知识方面,我们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删除了繁杂的运算,简化了演绎推理过程,减少了抽象性,更贴近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水平;更注重知识的结论和应用性。在从师必备知识方面,对在幼儿园可以直接运用的数学知识加大力度。同时还增加了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思维训练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为学生将来在幼儿园进行数学智力游戏创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设计“一笔画”的教学中,首先介绍“一笔画”的由来,然后介绍数学家欧拉怎样把“七桥问题”转化为“一笔画”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理,教会学生通过图形中的奇点、偶点的个数判断出可以一笔画的图形,并判断出起笔点和收笔点。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数学游戏教学的方法,而且还学到了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同时,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指导幼儿,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幼儿打下扎实基础。

(二)优化教学方法

采取传统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力争将理论性知识形象化。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边模拟训练。特别是对于幼师生应具备的画图和制作教具方面更是加大实训力度。

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重点放在对几何体概念的表述和几何体的制作。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确无误地表述几何体的定义并会制作几何体,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多个几何体进行组合,设计成各种幼儿喜欢的图形。为将来在幼儿园进行正方体、长方体等的教学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教学中采用学生小组互助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创设的问题,小组讨论,并把小组参与讨论情况作为一项成绩的考核。在教学设计上,我们选择联系实际,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比如,在学习“数列”时,我出了一道题:“小明发出祝福,第1天有3人收到,第2天这3人每人再发给3个人,问第10天大约会有多少人收到祝福之音?”这道题,用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学生虽然不喜欢运算,但这道题涉及到的问题触及到了他们的兴趣点,他们会兴致勃勃地计算并会马上小组讨论。当他们算到竟有26万多人收到祝福之音时,他们会怀疑自己的结果,并会互对答案以验证其难以相信的数值的准确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很快掌握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和方法。此时,教师再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参与网上不健康的信息的传播,达到了我们的思想教育目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幼师实训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男幼师荒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