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教师要学会“开糁馆”

2017-03-11宋宗丽林凡瑞

辽宁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老杨青年教师细节

◎宋宗丽 林凡瑞

青年教师要学会“开糁馆”

◎宋宗丽 林凡瑞

糁(sǎn)汤,又名“肉粥”,是山东临沂一带的传统名吃。传说乾隆皇帝寻访时,喝了此汤大加赞赏,就问当地人“我喝的啥”,皇帝金口玉言,于是我们当地人至今还管这汤叫“啥汤”。“啥汤”以“热、辣、香、肥”四美著称,配以油条、包子食用,是一种享受。糁汤之美,诱惑多多,我们这一带开糁馆的人就很多,那糁馆也就星罗棋布地散落着。

开糁馆的人都是小商贩,让青年教师学会“开糁馆”,岂不是风马牛不相及,而又在强人所难?其实,两者很有可比性,原因如下。

一、要像开糁馆一样博采众长

朋友老杨想开一个糁馆,起初以为这行当不难干,又依仗着自己心灵手巧,就风风火火地开张了。可是没过几日顾客就稀稀落落,生意十分清淡了。老杨这才认识到凡事闭门造车是不行的,于是高薪聘请了一位做糁汤最好的师傅,向师傅学艺。技艺学成之后,果然不出所料,生意十分兴隆。可是过不多日,生意又清淡了许多。老杨在局外人的指点下,又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随众,没有特色,是注定要失败的。于是老杨放下手头的生意,多次去买这个小城的所有糁馆的糁汤,一份一份地仔细品尝,辨别,然后不是遵从独家之味,而是博采众长,创造出具有独特风味的糁汤来,果然,生意兴隆且长久不衰。

朋友开糁馆的过程,其实就是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

(一)“傲视群雄、闭关自守”期

那位朋友初生牛犊不怕虎,起初开糁馆,以为很好干,就孤军奋战,结果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导致生意失败。我们的教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往往也在犯这个毛病。青年教师刚毕业,年轻有为,血气方刚,思维超前,满肚子的知识正在蓄势待发,满脑子的方法论正欲派上用场。这时候,他们恰似温室里的花朵初移室外,乍见阳光,不曾经历风吹霜打,正处于“敢与天公试比高”的狂躁期、浪漫期,其性格往往桀骜不驯,傲视群雄,固步自封,对周围事物不屑一顾,往往觉得自己胜人一筹。他们自以为凭借已有的知识水平驾驭课堂早已游刃有余,掌握的教育学、方法论玩转教育空间如同杀鸡握着宰牛刀。然而,事实往往带有残酷性,诗与远方并非都是按个人意愿预设的通衢坦途,在复杂的教育现象面前,他们往往如同那位闭关自守的糁馆朋友,一败涂地,课上得不受欢迎,成绩一塌糊涂,同事也对他没有好感。

(二)“抓一漏万,刻意模仿”期

这部分青年教师下车伊始,初出茅庐,经历了一段傲视群雄的“狂视期”以后,遭遇了挫折,栽了跟头,也同那位开糁馆的朋友一样痛定思痛,决定放下架子,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不耻“上”问,试探性地询问周围长者“如何轻轻松松把课上得精彩,如何得心应手地把学生管理得服帖,如何妙法巧施,把成绩提高到理想境界……”其他老师授之以渔,也许让他们如获达摩祖师的“一苇”,甚是欢喜。于是,他们开始变闭关自守为跟定名师取真经。要么是咬定身边一位“高手”不放松,要么是照搬一位“大师”的教学模式机械模仿,像是突然间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久久不肯把手放。这样抓一漏万,刻意模仿,邯郸学步,克隆照搬,却是学得了表层学不得实质,学得了方法学不来气韵,虽然课上得花样翻转,精彩异常,到头来却永远是跟风者,丢失了自我,形成不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没有特色的教育、教学不能说是失败,但充其量只算平庸了。

(三)“遍尝五味,博采众长”期

“绝食”是错误,“偏食”是缺点,遍尝五味才有利于均衡营养,身心健康;更关键的是,遍尝五味方能辨别优劣,并且博采其长,锐意革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盛馔”,开糁馆如此,干教育亦然。曾经有人说:“一个民族,只要教师的精神不倒,这个民族永远是有希望的。”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素质提高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教师不仅是传承文化的使者,更是引领人生的舵手,教师担负着伟大而神圣的重任。

打铁需要自身硬,教师需要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教育技能。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思维敏捷、接受新生事物快、知识结构新、教学手段灵活等优势,但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刚踏入教育岗位的新教师,知识层面也许是高端的,但教育学生的技能也许是“而今迈步从头越”。青年教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年龄、心理特征、教育技能的“普遍劣势”。因此,青年教师闭关自守是错误的,要加强学法、教法的学习和研究,此乃当务之急,刻不容缓。这个学习,不是单一化的刻意模仿,而是遍尝五味,博采众长,广泛接纳,兼收并蓄,正像那个开糁馆的朋友一样,先是耐得住寂寞,进得去,入得深,遍尝五味,综合比较,然后才是出得来,出得快,结合自己的学生的特点,综合自己的教学优势,各取几点,去除糟铂,汲取精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管理特色。

鞋子再好,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脚,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必需的,最美的。平时就有很多青年教师说,自己跟身边的很多优秀教师学习了很多,也外出听了诸多专家报告,学习了不少外地名师的教学经验,进步依然不快,于是焦躁不安,甚至对此产生了怀疑。究其原因是没有学会兼收并蓄,各取一味,创新方法,然后结合实际,形成一套仅属于自己的“达摩祖师的一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项相同的“教术”,第一个把女孩比作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把女孩比作花的人是平庸的人,第三个把女孩比作花的人则是愚蠢的人,那么,第二、第三个人应该把女孩比作什么才能更胜一筹呢?这是给青年教师的一个思考题。

二、要像开糁馆一样注重细节

据朋友老杨介绍,做糁汤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马虎不得。他引用《礼记·内则》的内容说:“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现在糁汤的做法更有了创造性发展,其汤须用牛腿骨熬制,亦可加入羊肉、鸡肉等,而且制糁过程中须佐以肉桂、砂仁、肉蔻、良姜、山奈、槟榔、茴香等三十多味药料。朋友老杨说,每一味药的比例、添加都有严格要求,多而伤味,少而缺味,每个细节都影响着大局成败,百分之一的错误会带来百分之百的失败,所以要举步谨慎。他的糁汤之所以独树一帜,风味独特,还在于他独创了一套配料秘方。

所谓细节,是指能够体现事物内在联系和实质的微小事物和情节。细节不是“细枝末节”,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奥秘全在细微处。是的,那位开糁馆的朋友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对细微之处的把握,而我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成功的奥秘也在那些细微处。俗话说,最初的七秒是决定人的印象好坏的关键期,这话虽然说得有些玄乎,但也不能不说明一些问题,它是说,人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

(一)要在教学与管理上注重细节

这是青年教师从教后必须认真反思与认真学习的两个细节。这两个探索,是教师成长的常规作业,处处注重细节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否则,教师的成长也会是畸形的成长。比如,教师要做好常规备课工作。初为师者切不可小觑,要多抽出时间和精力考虑好每一个细节,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学生,备过程,要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哪怕是该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不厌其烦地备好。休要说备课无用,态度决定高度,备课是给自己备的,关键是实用。

比如,教师要有时间观念。不要让拖沓影响了自己的形象,请提前到学校,不妨打扫一下办公室的卫生,抱一桶水放到饮水机上,给老教师行个方便;不妨提前进教室,你可以以平等的姿态了解学生更多的动态,也在无形之中为学生上了一课:不能迟到。人生处处是课堂。

比如,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请不要当面羞辱学生,不要以“恨铁不成钢”的名义进行反教育的训斥和责骂,对学生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都要通盘考虑,有时候该多说几句话,有时候又该少说几句话,这里面都体现着细节问题,体现着一种科学的精神。

(二)要在交际上注重细节

这个交际,主要是指与领导和教师的群体交往上,青年教师要牢记:自己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一份子,谁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自在独行”不是青年教师的活动纲领。

据说元朝时,有个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名叫胡石塘的人,此人胸有成竹地到京城去应试。元世祖忽必烈闻其奇才,欲见其貌,便亲自下驾召见他。谁知,胡石塘却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上朝时,竟把斗笠戴歪了,自己虽有察觉却也不修正。元世祖有些不悦,就问他:“你平时所学的是哪些学问?”胡石塘毫不掩羞地回答:“全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说完便很自信地瞅着元世祖微笑,似乎在等他首肯。谁知道,这时的元世祖却嗤声一笑,说道:“你连自己的斗笠都戴不好,还谈什么治国平天下呢?”最后的结果是,忽必烈没有任用他,胡石塘沮丧归居。原来,不拘小节、不懂礼仪是会使一个人的才华贬值的。

这个故事会给成长中的青年教师一些启迪,我们是不是也在领导面前,在其他教师面前这样不拘小节呢?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呀,一言一行体现着修养,一举一动彰显着个性。青年教师在群体交往中,务必要注重细节,要衣冠端正,行为举止落落大方;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称谓得当,礼貌友好;要等距离对待别人,不要结党营私,搞小团体,更不能私下议论别人,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少说话,多做事,做行动的巨人、实践的高标。名片是自己写出来的,不是别人给张贴的。

三、要像开糁馆一样耐心十足

据朋友老杨介绍,做糁汤需要足够的耐心,佐料多而杂,工序繁而慢,是真正的文火炖肥羊。备好食材,勾兑好佐料,用泥瓷大锅熬制二十多个小时以上,方能做出热辣香肥的糁汤来。第二天早上,再将煮好的汤锅烧开,兑入适量开水和芡汁,滚锅后放入味精、胡椒即成。此糁汤经过反复煮熬,不腥不膻,鲜美可口,香味俱佳。

看来是,糁汤好吃肉难熬,如此漫长的制作,唯有耐心十足的人才能做到。教育也正如熬糁汤,需要足够的耐心,等待花开。青年教师的成长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焦躁不得,着急不得,谁也休想一口吃出个大胖子,有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可是,我们的青年教师,往往带着“急躁征”,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想一下成就出个名师来,尤其是看见周围的老教师经验那么丰富,工作那么得心应手,身上的光环那么闪亮,要成绩有成绩,要荣誉有荣誉,就更加心急如焚、坐立不安,恨自己一无所有、举步维艰,恨春天的禾苗为何不一夜之间过渡到秋天的果实累累。

可是,世上哪有那么平坦的路?

青年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时刻准备打败仗,要时刻准备走弯路,摔跟头。彩虹总在风雨后,霜打的柿子成熟透。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东西需要耐心、用心去探索,要用十二分的认真与执着去面对挑战。这种挑战可能是学生的暂时“无知”,可能是教学中的短暂失误,也可能是领导、教师以及家长的误解,还可能是面对前途的茫然失措……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均是成长中的必然和必须。既然如此,搏击风雨,迎接挑战,便是青年教师成长中的主旋律。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临沂第七实验小学,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湾林学校)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老杨青年教师细节
老同学
老杨的那片红果园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细节取胜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识破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