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游戏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分析
2017-03-11崔建伟刘佳诺吴陈清
崔建伟 刘佳诺 吴陈清 张 昕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智能手机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调查显示在校求学的大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达到100%。智能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精神食粮,甚至已成为腐蚀人们心灵的“精神鸦片”。尤其当今在校大学生沉迷手机,有的身陷手机游戏已无法自拔。
1 大学生玩手机游戏的现状
根据黑龙江省部分高校的调查显示:45.9%的受访大学生偶尔会玩手机游戏,喜欢玩手机游戏的占39.8%,只有14.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从没玩过”。在玩“手游”的原因上,有22.3%的大学生认为玩“手游”可以打发时间;25.2%的大学生认为玩“手游”可以发泄情绪,缓解学习压力。30.4%的大学生认为“手游”中的等级排位等会挑起想要胜利的欲望,在获胜时内心得到很大的满足。21.5%的大学生认为在玩“手游”中能和他人一起作战,能促进友谊,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在被调查玩“手游”的大学人群每天累计用时超过2小时以上的占68.4%,一般情况下,大学生玩手机游戏超过1个小时就会上瘾,从医学角度来讲叫成瘾症。数据显示,经常熬夜玩手游的大学生占54.9%,经常上课玩“手游”的大学生占32.7%,这些大学生玩“手游”上瘾已无法自拔,影响学业。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沉迷“手游”现象较为严重,有些大学生玩“手游”甚至成为常态化,课余时间不去读书反而抱着手机从事“荒野行动”,上课时间不认真听课却拿着手机打“王者荣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摆脱不了对手机游戏的沉迷。
2 大学生玩手机游戏的影响
2.1 适当玩手机游戏的积极影响
2.1.1 手机游戏可以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游戏具有娱乐性,大学生接触手机游戏,首要需求是舒解学习压力,通过玩手机游戏大学生可以缓解学习和校园生活中产生的焦虑,来到手机游戏的世界中来转移注意力,获得快乐的心情。
2.1.2 手机游戏对大学生有提升智力作用
简单的游戏只要掌握一般性操作,就可以使紧张、疲劳的 大脑得以放松,复杂的游戏则可以锻炼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级的游戏中,可以促使游戏者为了得高分而增加智力投入,提升智力思维的能力。
2.1.3 游戏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实现个人自我认同
手机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大学生获得某种成功的体验,满足大学生的好胜心,获得成就感,实现个人自我认同。由于学习压力过重,期望值过高,致使许多大学生心理压力很大。在找不到合适的渲泄途径的情况下,而玩手机游戏不仅能够渲泄压抑的情绪,还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手机游戏中暂时的受挫不但不会削弱他们的斗志,反而使他们越战越勇,这就让大学生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游戏,离不开从中找到的满足感。
2.1.4 游戏平台成为一种社交方式,具有一定的交际功能
大学生在游戏中互动交流可以产生共同的话题,建立友谊,增强交际能力。这种游戏交友方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模式,依靠游戏的交互平台交流了解彼此,并产生深厚的友谊,最后成为了现实中要好的朋友,扩大了大学生的交际范围。此外,通过手机游戏平台,大学生能和他人一起协同游戏作战,能促进友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2.2 过度玩手机游戏的消极影响
2.2.1 侵占了大学生的学习时间。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溺于手机游戏,不仅浪费了金钱,也白白耗费了自己本应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大学生完手机游戏成瘾后,不仅经常的熬夜玩手机还时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厌倦看书、不听老师讲课,已经对学习失去兴趣。以至于考试挂科、不能顺利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2.2.2 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利用大量时间甚至上课时间用于玩手机游戏,占用了必要的运动时间,降低了大学生的健康水准。长时间玩手机游戏使大学生视力都下降,身体的机能和精神状态也在下降。此外,很多大学生为了游戏的连续性,吃饭时经常打电话订外卖,吃垃圾食品。沉迷于网络像毒品一样侵蚀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的一种。
2.2.3 侵蚀社会的道德水准
手机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冲突和犯罪,淡化了家庭关系,同学友情和师生关系。手机游戏内容中充斥着大量的低级、荒诞、赤裸裸地鼓吹利己主义、冷血拜金主义和暴力内容,正在对沉迷其中大学生散布精神污染,使他们失去理想,失去道德感,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失去做人的起码准则。
2.2.4 降低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能力
大学生一旦沉迷于手机游戏,就大大减少了社会交往和增加社会知识的机会,上进心和责任感逐渐淡化,其意志、品质、自制力、交往能力变得更加脆弱,社会责任感也更加淡薄。
3 大学生玩手机游戏的引导措施
大学生利用手机通过互联网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学习知识,查找信息,获取广泛的文化、生活、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但正是由于网络内容覆盖面广的特性,对大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导致学生极度迷恋,往往不知不觉沉溺其中,欲罢不能,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适度玩手机游戏,重视自己的生活。
3.1 帮助大学生明确的人生目标
学校要帮助大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及早的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为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抵御不良风气或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困扰,更好的适应社会和环境。
3.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活动,减轻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大大学生把注意力从手机游戏中转移到校园文化生活上,使其在校园文化生活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3.3 加强使用手机的管理,引导大学生文明使用手机
学校要制定相关的使用手机守则,加大课堂禁止使用手机的监管力度,对有违反手机守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或惩罚。此外,还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文明使用手机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适度玩手机游戏,营造文明使用手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3.4 注重对大学生意志训练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控制力和意志力, 摆脱手机游戏的精神鸦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增强大学生意志训练,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好自己学习、生活和休息时间,不要让手机影响自己的计划和安排。加强思想观念的教育,让思想决定行动,帮助大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
[1] 王欢,黄海,吴和鸣:《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3)
[2] 曹冉,朱晓顾等:《大学生手机游戏使用调查-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现代交际》2016(5)
[3] 周飞,黄朝斌:《手机游戏的负面效应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