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军训工作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7-03-1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军训普通高校大学生

曾 蓉

(吉首大学,湖南吉首 416000)

在高校开展军训工作,是党和国家为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储备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后备兵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1985年,全国 52所普通高校依法进行军训工作试点。2001年,国家明确了学生军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对工作机构的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时间、训练保障、组织领导等作出全面部署,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开始了制度化建设阶段。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千所普通高校组织学生军事训练,参训学生达到2000万人。

1 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30多年来,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不断发展完善,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在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学生军训工作遇到的制度性“瓶颈”也不容忽视。这些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内容陈旧单一,难以顺应形势。

高校学生军训工作主要由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部分组成。军事理论课教学普遍采取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结合实际不够,既缺少权威性的统编教材,又没有针对当前形势进行有结合实际的内容更新,教学内容存在“陈旧过时、随意性大”等诸多弊端,教学方式方法页较为呆板乏味,在受教学生中认可度不高。就军事技能训练而言,依据军事课教学大纲(2007版)的要求规定了三大条例学习训练、射击、单兵战术、地形学和综合训练等内容,但高校学生受训练时间、场地等各种因素制约,绝大多数只能完成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学习内容陈旧缺乏新意,总是“老三样”,学生认可度不高,积极性不强,军训效果差强人意。

1.2 规范化建设不够,品牌效应不强。

近年来,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秉承传递“正能量”的工作准绳,社会反响总体良好,但也不时爆出各种负面新闻。军训期间男教官向女学生表白的事件、军训服装质量差大面积调换事件、军训教官打骂学生事件等等不和谐的事件不在少数。这些负面新闻,屡屡引发非议,对军队和高校特别是学生军训工作造成了恶劣影响,整体上影响了中国特色高校军训工作品牌效应的发挥。种种负面新闻的深层次原因,是与高校军训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不够密切相关的。

2 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宏观纬度探究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2.1 理念定位与认识纬度是造成高校军校问题的内在原因

多年来,普通高校军训工作始终是全民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校国防教育的基础。军训工作的教育理念是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两位一体。学生军训不是正规武装力量建制受训,也不以培养预备役或现役军官为目标,同西方一些国家的军训制度在理念定位上存在一定区别。我国高校这种国防教育式训练的特殊事实导致军地双方对做好学生军训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我国长期处于和平环境,国泰民安,国防教育无足轻重;有的认为学生军训固然重要,但只有2至3周时间,无需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有的觉得学生军训是“软指标”,“训好训坏一个样”,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没有多大帮助。思想认识上的偏差,造成负责学生军训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在高校中处于边缘地位,相关工作得不到重视,相关人财物投入缺乏,影响学生军训效果。从认识维度层面而言,高校军训承载的思政教育、行为规范、组织构建没有在军训中引起重视,军训推进三大教育功能的平台效应不明显,导致军训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缺失。党、团组织功能的相继弱化,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贯穿于学生军训全过程,不能针对青年学生活的思想靠上去做工作,引导学生认清军训的目的、意义,以饱满的热情和正确的态度投入训练,各级领导、带队老师、军训教官不能以身作则、模范带头,甚至行为失范、失德,如此,种种负面新闻爆出就在所难免了。

2.2 全过程国防教育运行机制欠缺是造成高校军训问题的主要原因

国防教育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基础工程,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必须常抓不懈。学生军训工作,是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必备载体,但并非全部内容。当前军训育人效果之所以难巩固,主要原因在于覆盖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的国防教育运行机制尚未形成,不少高校在学生军训结束后,放松了管理要求,而且没有常态化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与之相衔接、相配合,甚至不再组织开展任何的国防教育活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使大学生本来增强的国防意识又逐渐削弱,学到的好做法、好习惯不能及时巩固和强化,导致军训成果“付之东流”。少数高校领导甚至认为,学生军训搞完了,就万事大吉了,国防教育没必要再搞了。

3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强军梦对高校学生军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须突破发展瓶颈,对症下药,综合施策,狠抓落实,为我国的国防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3.1 以推进基地化轮训为抓手夯实高校军训内容

积极稳妥推进基地化轮训,是改变军训内容单一、激发学生训练热情、提升军训质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各地区应遵循学生军训活动规律,统筹制定军事训练基地建设规划。其一,依靠政府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做补充的办法,建设一批综合性训练基地;其二,做好军民融合,充分利用现有军事训练基地,如民兵训练基地、空闲营房等部队能够开放的场地资源。从源头上解决经费问题,部分高校开展学生军训的动力就足了,积极性就高了。对于军训内容,国家、军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与时俱进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发展学生军训工作,不断优化军训内容。比如,着眼维护校园安全和人身安全需要,增加重大灾害应急避险的知识和技能训练,提高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着眼国家战略新形式,增加总体安全观、海洋权益热点问题分析等内容,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目标要求,弘扬人民军队的英烈精神、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增强大学生的英雄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国防观念。

3.2 以配强军训师资队伍为手段整合承训资源

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自2002年在全国普及以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加大,教学任务成倍增长,学生军训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军事课教师队伍成了迫切需要。其一,构建预备役军官承训新模式。部队要统筹学生军训与民兵预备役训练,在普通高校试点编组民兵预备役队伍并开展训练。预编预备役人员多数是部队转业、退役军人,各地区可以挑选抽组预备役训练骨干,在严格集中培训和资质考核后,承训高校的军训任务。其二,充分利用好各高校退役大学生这支力量。退役大学生是大学生的一员,他们和普通大学生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有共同的话题和爱好,退役大学生的言传身教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3 以巩固军训成果为目标延展国防教育链条

为巩固军训育人成果,普通高校应建立覆盖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的国防教育运行机制,延伸国防教育链条,拓展国防教育渠道,注重立德树人,让大学生不断强化军训中形成的好的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国防教育就应根据青年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落细、落小、落实。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53.

[2] 刘 洋、张 超、王世伟,依法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浅议[J]国防 :2016(1).

[3] 王 芳、刘小敏,推进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调查与思考[J]国防:2016(1).

[4] 军委总部有关部门就高校学生军训答本刊记者问[J]中国民兵:1986(10).

猜你喜欢

军训普通高校大学生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军训
大学生之歌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一锤子买卖”式军训要不得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