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图书馆公益讲座与地方文史的结合发展
——从“莞图周末开讲”到“杨宝霖讲东莞文史”讲座品牌的策划推广
2017-03-11詹宝莹
詹宝莹
(东莞市莞城图书馆,广东东莞 523000)
莞城图书馆是一所以艺术、文史及古籍收藏为特色的专业公共图书馆,自2008年开馆以来,与广东省当代文艺研究所合作,邀请国内或省内不同研究领域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定期周末举办文史、艺术主题性公益讲座,逐渐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与欢迎,并形成公益讲座品牌——“莞图周末开讲”,给广大读者搭建了一个全新、开放和思辨的艺术、文史交流的平台。
为更贴近读者需求,依托本土文化资源与专家资源优势,2010年上半年,莞城图书馆在“莞图周末开讲”品牌的基础上,增设举办东莞地方历史文化讲座,并邀请东莞著名文史学者、莞城图书馆荣誉馆长杨宝霖先生做客莞图,定期举办东莞文史讲座,逐渐形成了“杨宝霖讲东莞文史”这一新的系列讲座品牌。该品牌与“莞图周末开讲”前期举办的讲座不同之处之于,一是讲座由本馆工作人员自主策划执行,二是与地方历史文化相结合,为市民揭示东莞深厚的历史人文根底的同时,有效促进本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促进市民对本土文献的了解与认识。
1 “杨宝霖讲东莞文史”品牌讲座概述
“杨宝霖讲东莞文史”品牌讲座自2010年上半年启动以来,截至2018年2月举办了共计66场的东莞文史讲座,包括“杨宝霖讲访书旧事”、“杨宝霖讲东莞历史沿革”以及“杨宝霖讲东莞木鱼书”“杨宝霖讲东莞方言”“旧梦留痕——杨宝霖讲莞城已消失的名物”和正火热开讲的“追源溯流——杨宝霖讲东莞氏族源流”等四大专题系列讲座,累计参加读者已逾5200人次。讲座内容均紧贴本土历史文化,趣味性与学术性兼备,为市民展示东莞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且促进本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该文史品牌自启动以来,备受各界关注与好评,不仅市民反响强烈,还吸引了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其中《今日莞事》栏目组、《东莞日报》、《东莞时报》对讲座进行了多期的专题报道,逐渐成为莞图一个广受好评的文史品牌。
2 “杨宝霖讲东莞文史”讲座品牌策划与形成
公益讲座作为国家文化部直接发文要求各图书馆举办的读者活动,以其求学门槛低,时间成本少,学习效率高等“教育超市”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越来越成为图书馆的核心服务内容和亮点之一。然而,要使图书馆公益讲座在服务社会、服务读者的过程中取得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最终成为图书馆的一个自有服务品牌,还必须在活动策划上加大力度,注重名称、选题、模式、宣传等环节的策划。[1]“杨宝霖讲东莞文史”讲座品牌的形成,获得众多读者的青睐,这与讲座的主讲人、名称、选题及宣传等各环节的策划是密不可分的。
2.1 讲座名称确定
讲座名称是讲座品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观地反映了讲座的定位、内涵与特点。[2]“杨宝霖讲东莞文史”这一名称,一是直观地向读者反映了讲座内容及主讲人,让读者一看讲座名称即能知晓讲座内容及范围,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体现了“莞邑、文化、传承”这一讲座核心内涵;二是加入了主讲人名字,提升了讲座的档次,杨宝霖先生作为该品牌讲座的主讲人,是东莞著名文史学者,在地方文史研究、东莞古籍整理研究等方面具有较高知名度,有助于促进讲座的对外宣传推广,使讲座更具专业性与学术性,并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三是讲座名称易记、易懂、易叫,使讲座更容易深入人心。
2.2 讲座选题策划
“杨宝霖讲东莞文史”讲座品牌注重本土特色,从策划伊始的一主题一场讲座,逐渐发展为专题系列讲座,使讲座更具专业性、普及性、系统性,并且逐渐形成固定的讲座时间,一月一期,固定在每月第三个周六下午开讲。
合适的讲座选题是品牌成功的基础,也是吸引听众的重要因素。[3]该讲座品牌选题从地方历史沿革到东莞木鱼书、东莞方言、东莞姓氏等内容,均紧贴本土历史文化,且趣味性与专业性相结合,让读者通过讲座深入了解莞邑历史文化的厚重,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升市民的文化自信。各选题具体情况如下:
(1)“摸鱼歌未阕,凉月出林间——杨宝霖讲东莞木鱼书”专题系列讲座:东莞木鱼书是东莞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十年前的东莞几乎家家必备,莞音木鱼歌的婉转歌声几乎随处可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木鱼书已濒临消亡,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弘扬东莞传统的民间文化,在2012年5月至6月,连续举办了4场以“东莞木鱼书”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从东莞木鱼书的历史、流传、唱法、取材、体制、语言、刻印等方面详细系统地向读者介绍东莞木鱼书的发展情况,从而增强广大市民对东莞木鱼书的认识与重视。
(2)“唐宋古语 莞邑长留——杨宝霖讲东莞方言”专题系列讲座:东莞方言既是东莞城市的一个符号,也是古代汉语言的活化石,它保留了古代语言的很多精髓,是东莞文化流转与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为了让读者从日常的东莞方言中感受厚重的文化底蕴,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连续举办了4场以“东莞方言”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从莞音的特点、变读的规律等方面让市民全方位了解东莞的方言特色,以及选取众多的东莞特有词语,在古籍中一一找出它们的根源;并通过现在莞人常用的特有词语,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中国古籍一些词语的含义,让读者更深入了解东莞方言的魅力,同时有助于抢救保存东莞方言,推动东莞方言的研究发展。
(3)“旧梦留痕——杨宝霖讲莞城已消失的名物”专题系列讲座:千年莞邑,根在莞城。莞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积蓄着不计其数的本土名物,这些名物记录着莞城过去的辉煌与厚重,是东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不少曾代表莞城文化符号的名物,正逐渐消失。从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历时近两年,连续举办了23场以“莞城已消失的名物”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从莞城已消失的地名、名人故居、牌坊、历代名著和历代印刷等多方面切入,为读者细说“莞城已消失的名物”,带读者还原莞城昔日的文化风貌,感受千年莞城的人文魅力,讲座中不乏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从而提升讲座品牌的专业性与学术性,也使严肃的学术研究通过讲座的形式走近市民。
(4)“追源溯流——杨宝霖讲东莞氏族源流”专题系列讲座:姓氏是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重要标志和符号,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了解一个宗族姓氏的传承、变迁与发展,对了解乡贤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有助于挖掘和抢救本土传统文化。从2015年4月至今(2018年2月),近三年,连续举办了32场以“东莞氏族源流”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主讲人杨宝霖先生以其三十年的研究积累为基础,以有史可查的族谱、古籍、碑刻中所记录的姓氏为依据,为广大读者讲述东莞各氏族始迁之祖、分支发展、族规家训、族内名人等内容。讲座不仅吸引了本土读者的关注,还吸引了不少来自广州、香港等地的莞籍读者的关注,活跃了东莞姓氏、宗族文化的研究氛围,同时为相关研究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
2.3 讲座宣传推广模式
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到讲座信息,充分发挥公益讲座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莞城图书馆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对于“杨宝霖讲东莞文史”系列品牌讲座的宣传推广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且有效的宣传模式,并随着媒体平台的发展,逐渐完善宣传模式。随着讲座时间固定为每月一期,宣传期时间的跨度也逐渐固定为从讲座前一周到讲座后一周为主,主要通过OA办公系统、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及纸质、网络媒体等途径,全面系统地向广大读者展现讲座信息,便于读者掌握了解讲座地点、讲期安排及讲座内容。
该品牌讲座的宣传推广主要通过以下渠道:一是通过机关专业协同OA办公系统,给读者群发讲座预告信息,告知读者当期讲座讲题及报名渠道;二是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平台发布讲座预告及精彩回顾信息,并结合不同平台的信息发布特点,在宣传期内多次发布讲座信息,官方网站和微信主要在讲座前及讲座后发布预告、回顾信息各一条,因微博平台信息更具及时性,除了发布讲座预告、回顾,讲座前一周每两天发布一条讲座亮点信息,以此维持宣传热度;三是通过本土主流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向社会发布讲座信息,扩大讲座受众辐射面;四是通过广告品宣传,每个专题系列讲座举办前会制作一批宣传海报、小册子或折页,除了放置在馆内宣传,同时也会发放到各社区服务点、辖区内中小学等地方宣传;五是将讲座完整视频录像制作成数字资源,上传到馆内多媒体视听区,以便读者在不同时间能到馆内回顾讲座内容。
3 “杨宝霖讲东莞文史”品牌的延伸发展
“杨宝霖讲东莞文史”品牌讲座举办至今,已举办了66场讲座,累积了大量的视频、文字资料。为了更好地保存与传播地方文化史料,同时该讲座品牌发展至今已有稳定的受众基础,并获得社会大众的持续关注,莞城图书馆计划未来将讲座内容集结出版,按不同专题出版成文集,一方面可以保存珍贵的历史资料,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知识宝库,另一方面可以更广泛宣传讲座内容,让更多不能亲临现场的读者,深入了解讲座内容。另外,待各专题资料内容成熟,配合文集出版的同时,可通过策划相关专题展览,更广泛地普及推广地方文史知识,进一步扩大品牌的。
4 结语
基层公共图书馆举办地方文史公益讲座,既是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同时有助于促进地方文化传播与发展。每个城市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举办地方文史讲座,利用本土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讲座内容更贴近群众,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有助于宣传普及传统文化,唤起全社会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激发市民的爱乡热情,提升市民的文化自信,同时有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
随着读者对文化知识需求的不断提高,未来莞城图书馆将继续深入挖掘与传承本土文化,继续开展“杨宝霖讲东莞文史”专题讲座,并进一步加强讲座内涵亮点的挖掘,通过讲座视频节选、内容节选等多种方式,及微信、微博、网站等多种传播渠道,活跃讲座宣传方式,深入浅出向市民宣传推广此系列讲座,吸引更多市民关注与了解本土历史文化。同时,也需要提高讲座策划人的综合素质,熟悉地方文化特色,推出更多自主策划的地方文化品牌讲座,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读者服务的内涵,促进阅读服务推广。
注释
[1] 蔡冰编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艺术.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168-169页。
[2] 李丽.图书馆讲座品牌的策划.图书馆学研究,2007(4)
[3] 蔡冰编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艺术.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170页。
[1] 蔡冰编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艺术.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
[2] 潘云玲,张印芳.从“昭阳讲坛”到“兴图讲坛”:兴化市图书馆开设讲座普及地方文化史.公共图书馆,2011(3)
[3] 沈嵘.谈图书馆地方历史文化系列讲座的策划:以泰州市图书馆讲座工作为例.公共图书馆,2010(3)
[4] 蒋恩智,李硕斌,郭柳佩.谈地方特色讲座的建设与推广:以“仙居故事汇”为例.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5(1)
[5] 王光瑞.公益性讲座与地方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建设与推广.人文天下,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