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文学中的地域诗篇风格研究

2017-03-11潘秋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边塞诗篇诗人

冯 涛 潘秋阳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前言:由于世界各国地域存在较大的不同,使得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基于地域差别形成的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重要来源。在现代文明建设中,地域文化是重要的基础,从地域角度进行文学作品分析,是诗歌研究学者认同的一种方法。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因此,从地域角度对中美文学的诗篇风格进行分析是有一定依据的,分析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中美文学中诗歌的发展历程

1.1 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我国诗歌的起源是先秦时期的《楚辞》以及《诗经》,经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我国古代诗歌呈现出较高的艺术造诣,等到了唐宋时期,我国诗歌的艺术造诣达到巅峰,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诗人,促进了我国诗歌的良好发展。这些诗人创造的诗歌大都与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地区景观、政治战乱和民族文化相关,主要通过借物明志或者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诗歌创作。中国诗歌不仅历史渊源流畅,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直接的影响,还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1.2 美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美国诗歌要比中国诗歌晚几千年出现,最早出现于英国殖民时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时美国诗歌与英国诗歌十分相似,并没有形成独有的特点。指导美国诗人惠特曼出现,惠特曼创作的诗歌风格和以往的风格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美国诗歌不再进行英国文化的复刻,而是根据当时美国人民的实际生活状况,创作出属于美国的诗篇,由此打开了美国诗歌创作的大门,自此美国诗歌开始了长足的发展。

对中国而言,诗歌创作属于文人的专属活动,有很多诗情画意的描写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称颂。而在美国,诗人创作诗歌主要是为了表达底层人民苦难的生活,诗歌的内容和时事政治联系密切[1]。

2 中美文学中地域诗篇风格分析

诗歌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主要文化形式,是很多国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文学中的诗歌在世界诗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两者在表达方式、诗歌内容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是因为中国和美国的地理差异,使得中美两国的地域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呈现出的诗篇风格也有所不同。

2.1 中国文学中地域诗篇风格分析

中国属于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要进行中国文学中诗歌的分析,首先要明确中国文化的底蕴。比如,诗歌评论家大都明确“工”和“拙”之间的关系,在进行诗歌赏析的时候,要先判断诗歌中是否存在寄托,明确作者通过何种表象体现其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充分了解中国诗歌的深厚内涵,掌握其地域特点及诗篇风格。分析我国古代诗歌可以发现,能够反映地域特点的诗歌非常多,最早体现出地域特点的诗歌是汉乐府创作的一首战争诗,这首诗歌描述了当时年代的战争状况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在古代其他时期,也有很多诗歌能够体现出地域特点,比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诗体现了因为战争导致的混乱生活,以及混乱战争下百姓对家人的思念。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还有很多边塞诗歌,描绘了从军出塞的场景、边塞风光、边疆战事以及边塞的生活状况,通过地域描写表达边塞将士思想家乡和亲人的感情,还表达了对边塞景观的赞美之情。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描绘了边塞的美丽景观;《从军行》描绘了边塞的战事。

笔者主要将柳中庸的《征人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地域特点。《征人怨》是代表性的边塞诗歌,诗中提到的“金河”、“青冢”和“黑山”,都是内蒙古省内的区域,虽然诗歌的名字叫做《征人怨》,但是全诗并没有明确表示怨恨的词句。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作者将怨恨隐藏在诗句中,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将战地的艰苦条件和兵将长途跋涉征战的艰辛表现的淋漓尽致。

2.2 美国文学中地域诗篇风格分析

和中国古代的五言或者七言律诗不同,美国诗歌的形式要更为自由,而且美国诗歌出现的比较晚,一经出现便受到殖民战争的影响,使得美国诗歌呈现出较为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饱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控诉和普通民众的苦难生活描写,但是也存在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除此之外,在美国阶级社会环境下,美国诗歌还存在一定的阶级色彩,有很多诗歌都和印第安人的生活联系密切。美国最早的诗歌巨作是1640年出版的《海湾圣诗》,这首诗歌通过民歌的形式,展现了英国殖民时期美国人民的生活;1850年出版的《红字》是美国又一巨作,这首诗歌描绘了北美地区清教徒的生活,深度剖析了人性命运中的罪恶和惩罚;1789年到1851年,库柏创作的《皮袜子故事集》描述了印第安人和边疆人民的生活状况。上述几位诗人的创作均受到了地域风情影响。

对于美国而言,其中西部、南部和新英格兰地区是诗歌创作较为重要的地域,在这些地域风情影响下的诗歌充分反映了美国不同地区的人文特征,比如,美国南部地区的农业较为发达,这一地区的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会将地方特色融入到诗歌中,因此,南部地区的诗人创作的诗歌大都为田园诗。等到美国出现后现代诗歌的时候,其分支逐渐增多,开始出现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有效促进了美国诗歌的发展。对这些流派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美国诗歌仍旧存在某些固有的诗篇风格。

首先,美国诗歌并没有固定的形式和语言模式。在进行诗歌创作时,美国诗人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打破传统的束缚,通过自由的姿态和思维进行创作,并通过自由的状态将诗歌展现出来。在语言应用方面,美国诗人大都采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底层人民的真实情感,更容易使底层人民产生共鸣。在美国诗歌中,并没有对权威的推崇和对弱者的欺凌,全部是诗人自由灵魂的展现和诗人真实情感的表达。

然后,美国诗歌并没有关联性较强的意境。赏析美国诗歌可以发现,其中包含很多片段性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关联性比较弱,使美国诗歌呈现出模糊神秘的意境,人们很难通过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的意境和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多时候,美国诗歌的内容和读者的想法截然相反。虽然这种创作手法使美国诗歌像是拼凑而成,但这正是美国诗歌的特点和创新之处,也是美国诗歌和中国诗歌最大的区别。

结论:综上所述,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域性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分析可得,通过对中美文学中地域诗篇风格的分析可知,中美两国的地域差异充分体现在诗篇风格中,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诗歌意境深远,有较为固定的表达形式;美国诗歌受到殖民战争的影响,较为自由奔放,没有固定的表达形式。虽然中美两国诗歌存在较大的不同,但都为世界诗歌创作做出了贡献。本文探究仍旧存在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1] 李珂.中美二战诗歌差异性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6.

[2] 马绯璠.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与美国诗歌[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8(02):27-30.

猜你喜欢

边塞诗篇诗人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中华诗篇
春天的诗篇
雪峰山诗篇
晒娃还要看诗人
律诗篇法体式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梦回边塞
论《河岳英灵集》对盛唐边塞题材诗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