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2017-03-11王梦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权威权力政治

王梦华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一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思想、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1]。政治文化一经形成,它就会渗透到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中国几千年历史文明积淀的精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也具有双面性,认真研究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当代政治文化的影响,对推进我国现代政治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

虽然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改革在不断地深入,传统政治文化仍然对现代政治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传统政治文化特点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1.1 权威主义和等级制[2]

在中国,受儒家政治文化和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影响,权威主义和等级思想根深蒂固。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形成的社会经济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相连,家长制为封建权威主义奠定了基础,“君权神授”更是巩固了皇权合法性地位[2]。因此,天上的权威和地上的权威交汇,论证了权威的合法性。儒家学说在推动权威合法性过程中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儒家从血缘伦理关系出发,设计了从上到下,从尊到卑的社会等级人际关系,并且被统治阶级运用到了政治关系中,形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政治伦理准则,使整个政治生活宗法化[3]。整个中国都笼罩在支配和服从的等级之中。

权威主义和等级制思想造成了一种权威主义的人格,使人们形成了对权力崇拜和向往的心理。在封建社会的中国,专制权力就是公共权力,专制权力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皇权,这就意味着社会中存在的一切政治权力都从皇权中产生,宗法制也是围绕皇权进行。因此,人们对权力的向往和崇拜就表现为对皇权的向往和崇拜,从而形成与权力崇拜紧密联系的依附心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权的不断加强,导致封建国家对政治资源的绝对垄断,权力、财富、身份、地位都是通过封建国家掌控的政治权力进行分配,所以,人们总是想方设法的获取靠近政治权力的资格。“学而优则仕”充分表达了千百年来的知识分子的理想,而推动知识分子实现理想的动力就是对政治权力的追求。[4]

1.2 人性和道德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性之一,就是人性思想和道德渗透到了政治生活中,形成政治人格主义和政治道德主义。政治道德主义主要体现在以家庭关系依附政治关系的伦理政治中,它就是从家庭成员中的善产生出来,儒家再把人内心的“善”作为伦理政治的支撑,用具有“正能量”的道德力量来巩固政治秩序。

儒家的政治文化强调的是人的作用,其中特别强调人的道德能动性。儒家设定了“仁”、“礼”的框架用来表现人的作用,而且儒家也要求人发挥道德能动性,君子要达到天下大治,就要起到表率作用,要克己,修身,施仁政。儒家把政治清明的理想寄托在道德高尚的人身上,认为只要向善就能做到政治和道德的统一。儒家的这种政治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

1.3 均平思想、中庸观念和明哲保身的意识[5]

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统治王朝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王朝建立之初都会经历一个“打土豪”的斗争,目的是要“分田地”,稳定农民情绪,巩固王权;在经过一段时期之后,社会经济开始不断发展,新的一轮土地兼并又卷土重来,随着土地兼并加剧,自耕农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社会生产急剧下降,社会动荡开始,农民又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实现自己利益而和豪强斗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农经济是均平思想的土壤,农民通过起义和统治者在均平的要求上走到了一起。农民阶级的均平是为了生存需要,统治阶级的均平是为了巩固政权需要,他们虽然目的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然而,各种历史事实表明,经济上的均平要求只有通过政治集权来实现,这就导致中国人陷入一种“得不到即最好”的怪圈,一方面人们没有得到真正的均平,另一方面,人们又极度渴望均平,这种纠结的状态也一直影响着我们。

中庸思想是孔子所推崇的,它意味着人们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要不偏不倚,不能走极端;做人做事要站在中间的立场,避免“过犹不及”。“枪打出头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等等,这些谚语都体现了中庸思想,中庸思想中蕴含的明哲保身、与世无争的意识深深影响着我们。

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当代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

传统政治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它并不会因新旧制度的更替发生改变。我国传统政治思想因历经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积淀,其生命力更为顽强,它对我国当前的政治文化仍有极大影响,其积极影响对我国当代政治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1 中庸思想

孔子认为中庸就是使自己的行为适宜,符合实用,也就是符合“礼”。“礼”是道德准则,是道德产生的根源,又是道德行为的动力,它影响着人的行为。所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就是以“礼”为其中的道德基点之一,它由统治者推广,根据血缘关系,形成伦常政治,而在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中,伦常政治始终是政治文化的中心。

在当代,中庸思想在政治文化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政以德,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国家在对内政策中,坚定履行着惠民、济民、爱民的职责,以中庸的手段,为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保驾护航”。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蕴含着中庸思想的意味,“求同存异”更是对中庸思想的发展[6]。我国在对外政策中,也运用了中庸思想,例如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这都是科学运用中庸思想和规律的体现。

2.2 务实思想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另一重要思想就是务实思想。这种务实思想反映出了我国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这种务实思想对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第一,自强不息。《周易·乾卦·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7]这句话完全体现出了我国传统的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正是这种精神,我们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赢得了胜利,打败了帝国主义,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

第二,实事求是。从古至今,国人一直关注现实问题。传统政治文化中,“实事”是指国计民生的大事,在现代政治文化中,毛泽东同志把实事求是的精神与唯物主义的思想贯通,把实事求是的思想提到了新的高度,从而加速了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第三,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盛行。从孔子的“仁政”到荀子的“民贵君轻”,从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体现出的人道主义思想到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自然思想,都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现代的政治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也为突出。

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当代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两面性,除了其自身带有的积极影响之外,它还存在着弊端,对我国当代政治文化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3.1 权本位思想的消极影响

权威主义使人们崇拜权力,等级制使整个社会依照等级,按权力大小来规定社会地位,而官本位思想正是在权威主义与等级制思想土壤下产生。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受专制等级思想的影响,人们的个体人格意识淡薄,要实现自己的利益,只能通过期盼明君、清官出现或者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权力来实现。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重礼轻法,把君主神圣化,加之愚民政策,君权高于法律,人治色彩浓厚。这种政治环境使得民众养成安于现状,能忍自安的性格[8]。

现今,人们受“权本位”思想仍然严重。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追求权力,注重名利,潜意识中服从权威,在意他人对自己在社会地位中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往往是指金钱的多寡,地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而不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且,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通过“入仕”获得权力来提高地位的思想容易造成官员的腐败,这种“权本位”思想极大的阻碍了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设置了障碍。

3.2 宗法制观念的消极影响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在现代政治文化中有深刻的影响。在中国宗法制社会里,注重伦理道德,忽视法律建设,重视家庭利益,忽视社会利益,这种传统的宗法观念,必然会产生许多腐败的行为和不良的社会习气。

4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政治文化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辩证看待,古为今用。传统政治文化流传千年已深入国人骨髓,在我们的思想、心理、情感、态度、意识中都发挥着顽强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吸取传统政治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使其同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政治文化,摒弃前人的思想糟粕,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汲取先进的政治文化营养,打破传统封建思想中糟粕文化的禁锢。

第二,完成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政治文化的科学转变。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有交汇部分,找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交汇点和结合点,中国的政治发展目标是推进现代化,政治文化的发展能够加快现代化政治文化的进程[8]。

第三,传统政治文化是数千年的积淀和凝聚,我们要继承下去。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延续中一直没有间断,这说明有它自己合理的内核,虽然传统政治文化是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具有封建性质的文化,但是我们抛弃掉其中糟粕,剩余的精华就是我们需要珍藏的宝藏,需要我们继续继承和发扬,推动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发展。

5 结语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宝贵财富,尽管传统文化具有双面性,有些部分已经不符合我国现代化的要求和发展,但是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需要汲取、吸收、合理运用。因此,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态度,科学的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走出符合具体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道路,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添加色彩。

[1] 王邦佐.新政治学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332.

[2]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9-106.

[3] 戴长征.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J].新视野.2002(2):69-71.

[4] 张艳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与文化特征[J].湖北大学学报,1998(6):77-80.

[5] 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50-286.

[6] 张宏伟,宋瑞恒.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J].学理论,2012(19):61-62.

[7] 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7.

[8] 刘思远,范晓辉,刘占斌.浅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及其当代价值[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6(1):2-3.

猜你喜欢

权威权力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权力的网络
权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