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八九十年代加拿大高等院校淘汰率研究
2017-03-11吴苗苗
吴 苗 苗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天津 30038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加拿大高等院校淘汰率研究
吴 苗 苗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天津 30038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加拿大高等院校实行高淘汰率政策,学校把自身看做学术的训练营,实行高标准的成绩测试,导致淘汰率远远超过正常水平。高淘汰率确保了加拿大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但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全面认识加拿大高淘汰率在大学管理中的作用有利于大学自身的建设,也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加拿大;高等院校;淘汰率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加拿大高等院校的淘汰率不断升高,这既确保了教育质量,顺应了社会发展,同时过高的淘汰率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加拿大高等院校的高淘汰率是一把双刃剑,学校把它看做培养人才的方法,学生则认为它是毕业的障碍。剖析加拿大高等院校淘汰率发展的历程,对当下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加拿大高等院校拨款政策的变化
早期,加拿大高等教育受到英、法两国经验的影响,起点较高,之后根据本国实际进行了多次改革。“二战”后,加拿大高等教育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经历了60年代的大变革、7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后,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高等教育进入了新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加拿大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工厂倒闭,通货膨胀,政府财政状况恶化,对高等教育拨款持续下降。1980-1981年,安大略省政府的教育经费拨款只增加23.9%,52.1%的通货膨胀率使得这笔经费实际上减少了28.2%。1981-1985年,联邦政府对各省政府的补助金额减少45亿加元,导致省政府减少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拨款。许多大学出现财政赤字。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财政赤字达140多万加元,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高达1,200万加元。[1]这种不利的影响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大学教师减少,图书设备购置严重不足。为减少大学运行费用,节约资金,大学理事会被取消,大学的专业和学科缩减,高等教育困难重重。20世纪80年代后期,面对岌岌可危的高等教育,联邦政府逐渐增加对教育的拨款,主要集中于科研能力较强的大学以及大学中国家认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20世纪80年代,联邦政府减少拨款致使各省纷纷调整对高等教育的拨款政策,以学生人数作为拨款的依据。在阿尔伯塔省,为了获得更多的拨款,1990-1991年大学全日制学生人数比1980-1981年增长20,369人。[2]95在新斯科舍省,圣玛丽大学(Saint Mary's University)在校学生数量增长了一倍。在魁北克省,到1986年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数占适龄人口的63%。1988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招生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关于本省高等教育的报告:本省大学在授予学位数量方面位居加拿大第9位。为提高本省教育水平,最主要的解决办法是增加招生人数。到1990-1991年,加拿大高校全日制学生人数达到857,000人。[2]113
加拿大大学的入学率不断攀升,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预期目标,教育质量成为民众更为关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沿海省份建议政府向大学拨款时要考虑大学的课程设置,课程质量应当成为教育拨款首要考虑的因素。为争取更多的拨款,各省开始对本省大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调查。1987年魁北克省发表年度报告,认为大学课程面窄是造成大学各学科联系困难的重要原因,希望大学能够扩展课程内容,在纵向和横向方面加强课程连贯性。1993年,萨斯克彻温省成立大学课程评估小组,评估大学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为此要求改革课程设置,扩充课程内容和数量。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各省政府相继成立课程评估小组,对大学课程重新定位,同时取消了许多不合格课程。
二、加拿大高等院校政策变化带来的高淘汰率
(一)严峻的社会形势下,大学实行高淘汰率
20世纪80年代后,加拿大大学人数直线上升。1986年,魁北克省的大学生已达到16万人,其中在校学生人数有11.5万人。[3]176为提高教育质量,加拿大采用了控制毕业生数量的政策。1986年,一项研究表明平均每两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人被淘汰。在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29%-35%的学生在大一无法拿到足够的学分。在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淘汰率在22%-32%之间,其中80%的学生愿意继续学习,但有一半学生坚持不到六周。[4]圭尔夫大学的希德·基尔伯特教授认为大学毕业生数量仅有入学人数的一半。大学把自身看做一座学术的训练营,只有强者才能毕业。20世纪90年代,数学对未来社会的重要性显现出来,因为在计算机安全、医学成像、全球经济预测等领域都需要复杂的高等数学知识。为此,加拿大数学学会主张实行高标准的数学测试,提高微积分课程的淘汰率。
在加拿大大学,修足学分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尽管大学不限制拿到学分的时间,但每拿到一个学分都需要拼尽全力。大学中的课程成绩由平时小考察或评估成绩和期末考试综合评定,这就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大部分学生还要自己打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无形之中增加了被淘汰的机率。20世纪90年代,大学淘汰率依然居高不下,在1991-1992年25万大学在校生中仅有3.3万人可以拿到毕业文凭和学位。[2]137
(二)各专业淘汰率的不同表现
高淘汰率在理科专业中的表现最为显著。微积分课程淘汰率最高,很多高中成绩不错的学生在微积分课中也未能拿到理想的成绩。在萨斯克彻温大学(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第一年的微积分考试中,有40%的学生被淘汰。[5]数学教授也承认除了很有天赋的学生之外,要想通过微积分考试是很难的。数学的高淘汰率在加拿大大学中司空见惯,1996年,萨斯克彻温省2200名大一新生中仅有60%勉强通过数学考试,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倍感压力。在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微积分教授斯齐亚沃尼发现许多学生尽管高中数学成绩优异,但依然没有为学习大学微积分打好基础。在大学一年级期中考试中,那些高中数学能拿到95分的学生中有30%被淘汰。[6]然而对于此时的加拿大来说,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数学,那将是社会的麻烦。
淘汰率不仅在数学学科如此之高,卡尔顿大学化学系的淘汰率也是如此。有的化学老师认为某些学生最后通过课程的机率很低,建议学生在课程进行过程中选择退出,这个比例最高可达30%。即使这样老师依然坚持自己的标准,如果学生没有办法达到这个标准,只能重修这门课程。
高淘汰率不仅表现在自然科学领域,在人文学科也屡见不鲜。在卡尔顿大学罗伊教授的西方文明史考试中,有60%的学生不合格。尽管这些考试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生的答案却差强人意,学生只能隐约记得年表的时期,对于有些事情的回答也是模糊的,罗伊教授认为这样的答案并不能通过考试,尽管学生提出异议,但对学术的热情使他没有办法去降低自己的标准。这赢得了很多教授的支持,他们不愿看到大学成为生产文凭的工厂,认为必须对学生成绩的质量负责,这是学术该有的方式。
三、对高淘汰率的不同回应
(一)高淘汰率引起学生的不满
高淘汰率在学生中引起的反应非常大。20世纪90年代,魁北克省主张用量化的指标来评估大学发展状况,大学委员会要求提高毕业率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学校的信心。在安大略省,高淘汰率所带来的影响表现的更为具体。当学生认为考试过于严格导致了较高的淘汰率时,就会向学校请愿进行审查。学校认为这是学生的权益,应当给予保护,就会撤销此次成绩。这种大规模的年级纠纷案件在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电子等专业时有发生。20世纪90年代,大学正常的失败率在10%到20%之间,若淘汰率过高而引起学生抗议,学校就会鉴于公平的考虑而驳回该教师所划出的成绩和标准。在学生眼里,成绩只不过是一张饭票,它可以让自己获得一个学位,进而得到一份工作。学生表示“我不是一个学者,我很乐于我知道这一切,但是我不想经过很大的努力才能得到这个学分”。显然,部分学生反对高淘汰率,只不过是为了可以有更高的机率拿到学分,完成自己的学业,他们并非因为对知识和学术本身的热爱而学习,这种态度并未获得任课教师的认可。
(二)学校在压力下作出一定的让步
高淘汰率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毕业率,一些大学为降低淘汰率,发布了一些灵活的政策,如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金,从而保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学习上。20世纪90年代,在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大约75%的学生获得了学位。[7]在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能够进入大学二年级的比率也上升到86.3%。出于社会和学校的需要,虽然毕业率提升了,但大学中的数学考试依然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甚至连大四的学生都认为第一次考微积分是一场灾难。数学的重要性迫使学生要进行提前的预习,尤其是高中数学成绩低于80分的学生。卡尔顿大学的任教老师对高淘汰率的问题也倍感压力,如果没有安抚好对淘汰率有不满情绪的学生,那么在学生评教中任教老师的所得分数就会很低。为此,部分老师会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大部分老师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标准,这也导致某些专业的高淘汰率屡见不鲜。
(三)社会积极应对淘汰率的措施
为了免于被淘汰,许多学生主动参加各种辅导机构,在这种需求下,一些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始根据学生需要制定数学练习营,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课程的学习,也可以和指导者用邮件交流。阿尔伯塔大学为提高学生微积分成绩,建立学生数学资源中心,旨在提前帮助学生为微积分的学习做好准备。数学资源中心聚集着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未来的职业需要微积分的学习,然而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超出了他们的能力,很多中学成绩平平的学生很快就发现自己远远落后,只能求助于外在的帮助。为了降低自然科学方面的淘汰率,阿尔伯塔大学与社会企业之间建立桥梁关系,共同开发相关项目,促进数学教学。大学也鼓励教师建立计算机实验室,对需要实践经验的学生提供帮助,使学生可以直接与老师沟通,提高学习效率。
四、高淘汰率的原因
(一)高校提高淘汰率以保证毕业生质量
20世纪60年代,高等院校数量猛增,形式多样,四年制大学和两年制学院相继建立起来,大学生人数成倍增长。80年代后,加拿大高等教育已进入平稳发展时期。据统计,1986-1987年,加拿大大学18-24岁年龄段入学率达24%。同年,魁北克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3%。[8]入学人数的增加使得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大学关注的重要问题。1987年,魁北克省专家委员会系统总结了60-80年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要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建议大学在招生上更加注重招生质量。众所周知,加拿大大学没有“高考”,入学的门槛主要以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为了统一大学入学标准,安大略大学委员会要求恢复全省范围内的考试,然而政府却认为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和打分比考试更好,因此拒绝他们的建议。事实上政府的政策并非没有奏效,渥太华教育委员会在1983年决定实行全市范围内的考试。进入20世纪90年代,要求提高入学标准的呼声更加强烈。许多大学教授公开抱怨现在高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没有以前扎实,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曾做过一个高中毕业成绩和大学第一年成绩的对比,发现大学一年级的成绩下降了15%。[9]与此同时安大略省获得奖学金的高中学生数量激增,这意味着在高中80分以上成绩的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许多大学教师怀疑高中成绩的评定存在严重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学生不仅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没能够达到大学的要求,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储量也太过贫乏。对大学教师而言,他们并不想降低学业标准,然而学生成绩的下降必然使淘汰率居高不下。对大学而言,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的知识和技能是主要任务,而如此弱的基础使得大学不得不提高淘汰率以保证学校的发展,这种现象在卡尔顿大学非常突出。卡尔顿大学的招生政策以“高风险”著称,它欢迎高中成绩较低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在高中成绩膨胀的80年代,这种招生政策为大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
20世纪8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加拿大也认识到创新己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为吸引顶尖科技人才,加拿大政府依据《企业科研辅助计划》建立了一大批高校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的平台,目的就是为了吸引顶尖科技人才。大学在科技发展和科学研究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政府希望大学能够培养出掌握新技术的人才。这种期望迫使大学要提高教学的标准和毕业生的质量,满足社会变化和发展的需要。正如加拿大总理让·克雷蒂安所讲,“由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所产生的新的、工薪较高的工作岗位需要就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没有一支合格的劳动大军,就很难使用最新技术,因此较高层次的教育和技术水平对加拿大人是否有能力保证自己和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10]战后入学高峰期后,中学人数不断减少,而高等教育仍在扩张,20世纪70年代的人口统计研究报告就此问题提出质疑,但并没有抑制这种趋势的进展。高等院校规模的扩张使得大量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信息社会又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技能的劳动力,大学有责任筛选出更优秀的人才,提高淘汰率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重新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对高等教育的评估。加拿大各省大学委员会积极成立评估小组,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人才的质量上,淘汰率成为筛选人才的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20世纪80-90年代,加拿大高等院校淘汰率伴随高等教育的改革而不断发展,其间,尽管出现学生情绪不满、毕业率下滑等诸多问题,但学校保持高淘汰率的做法也在争论中不断完善。因此加拿大高校培养的人才广受企业和政府的好评,同时吸引了大批留学生在此学习和研究。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充分利用国外优秀的大学淘汰率改革经验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有利于我国大学更好更快的发展。
[1] 程建华.加拿大高等教育[M].长沙:国防科技出版社,1991:40.
[2] 侯建国.二战后加拿大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5.
[3] Glen A.Jones,Higher Education in Canada: Different Systems Different Perspectives[M].New York and London:Garland Publishing, Inc,1997.
[4] Louise Brown Toronto Star,Universities baffled by droupout rate Studies reveal up to 50 percent of students quit their campus[N].Toronto:Toronto Star,1986-07-02.
[5] Kathryn Warden,University introduces plan to reverse high failure, dropout rate[N].Saskatoon:Star-Phoenix,1996-05-30.
[6] High failure rate in calculus prompts self-help centre[N].Edmonton:Edmonton Journal,1992-12-21.
[7] Rose Simone.Success on campus:More local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sticking with their studies[N].Kitchener:The Record,1995-4-25.
[8] 贺国庆.西方大学改革史略[M].石家庄:河北冠林数字出版社,2011:293.
[9] Hum Peter,Are universities just ‘degree factories’? Carleton prof's mass failure of class sparks debate over academic standards[N].Ottawa:The Ottawa Citizen,1993-03-21.
[10] 王仲达.加拿大教育动态与研究(1996-1998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9.
(责任编辑:刘学伟)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4.007
2017-06-16
吴苗苗(1992- ),女,山东聊城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G649
A
1009-2080(2017)04-0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