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隐性德育多元载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2017-03-11兰陈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3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心理咨询隐性

兰陈妍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201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强调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品德教育,提升师生道德素养。[1]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和迫切需要。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增强德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和主动性。如何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采用新的方式来促进、完善高校德育成为眉睫之迫,因此,各高校愈加重视隐性德育载体的研究,不断加强对隐性德育载体的开发和运用,使高校德育更加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1 高校隐性德育的载体

隐性德育是相对于显性德育而言的。传统的课堂德育是显性德育的典型,即通过目的性很强的说教试图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通过课堂知识的灌输试图构筑学生的理想信念。隐性德育是借助显性德育载体以外的隐性课程、情景环境、文化氛围、社团活动等形式,使受教育者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受到熏陶启迪、价值导向和潜移默化,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其教育缺乏自觉性和明确的目的性,起的是隐性、潜在教育的作用,它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起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1.1 文化载体

文化载体是指思想道德教育主体通过形式各异的文化产品,寓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于文化建设之中,借此使人们受教育并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文化为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2 活动载体

活动载体是指思想道德教育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寓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于活动之中,使人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从而达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活动载体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的,形式如科技创新活动、文化艺术节活动、宿舍管理活动等等。

1.3 管理载体

管理载体是教育主体以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采取多样的管理手段,以达到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管理载体具有规范性、组织性、长期性、集体性,其形式有:建设优良学风、落实奖惩制度等。

1.4 大众传播载体

大众传播载体是教育主体基于各种大众传播工具的特征,结合教育客体需求与接受规律,通过多样式的社会资讯传播,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大众传播载体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包含的思想道德教育信息量大,直观生动,丰富多彩,影响力大。大众传播载体包括报刊书籍等印刷类载体、广播载体和“两微一端”等网络载体。

1.5 心理咨询载体

心理咨询载体是指教育主体针对咨询者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各种个人适应和发展问题,分析其特殊性与规律性,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的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对其进行辅导,为其提供可行性、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促进咨询者能破解工作、学习与生活的难题与疑惑,增加自信与动力。

2 高校隐性德育多元载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2.1 整合隐性德育载体资源,发挥渗透功能

高校隐性德育载体资源多元,需要充分分析不同类型载体的特性,不仅要结合德育的问题与目标导向,选择合适的载体,更要整合各类德育载体资源,形成叠加优势。例如:充分利用微信、QQ等网络载体与心理咨询载体相结合,开展24小时在线心理咨询等活动。实现载体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对单一载体的扩展和优化,也是载体德育渗透功能的功效发挥最大化。这也契合《意见》中强调的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2.2 创新隐性载体,提高渗透效果

2.2.1 创新校园文化载体

校园文化载体包括物质文化载体和精神文化载体,学校物质文化载体主要包括学校建筑、基础设施和绿化环境等,它是一种客观的环境和氛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的集体生产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2],学校的物质文化载体体现着学校的精神追求和主导价值观,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其所倡导的理念和精神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的精神文化熏陶感染下学生会无意识中效仿学习,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可以说学校物质文化载体也推动或制约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每个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创新校园精神文化载体。

2.2.2 创新网络载体

当今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化已然成为必然趋势,网络这把“双刃剑”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意见》中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时机,积极应对,充分发挥信息网络载体优势,注重网络的软硬件建设,加大对网络基础条件建设的投入,创建有图文并茂的、融知识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专业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避免以往德育工作内容的枯燥模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2.2.3 创新心理咨询载体

现在心理咨询渐渐成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传统的心理咨询主要是障碍性咨询,即针对一些有心理认知障碍、学习生活适应障碍和人际交往行为偏差的学生,这只是心理咨询最基础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咨询要针对的学生的“潜在问题”,让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而且,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发展目标,心理咨询进行“扶优”,为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充分提高心理素质,开发潜能。“美国教育崇尚个人独立性,尊重激发人的生活欲望,按个人本身素质和发展秉性帮助人,增强人的自我指示能力,使人得到充分发展。”[3]因此,学校心理咨询从障碍性咨询向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转变。心理咨询的初期目标是矫正,中期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综上所述,在高校德育中我们应该努力践行隐性德育的多元创新载体,充分发挥隐性德育“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把隐性德育和显性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新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27/c_1120538762.htm

[2] 魏贤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

[3]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230.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心理咨询隐性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