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军工文化建设的高校思政工作模式探索

2017-03-11王翌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3期
关键词:军工思政校园

王翌霖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

1 高校校园军工文化的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由师生在长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思想意识及行为准则所共同构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构建“文化影响力”引导并激励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及思维方式,实现人格的升华及自我的完善。高校军工文化的形成需要依托高校所具备的军工化特色及优势,建设具有军工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军工文化的建设应当体现以下两点:首先,作为一种校园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军工文化要面向校园,服务校园。第二,高校军工文化建设通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军工气质”和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军工精神”与其他校园文化相区分,在整个校园文化中创立具有高辨识度和学生认同感的文化品牌。

2 军工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政工作的关系

第一,从军工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来看,军工文化核心价值折射出高校军工文化建设所具备的德育功能。将军工文化建设融入高校思政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军工文化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军工文化意识和国防观念。军工文化所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我党能够取得胜利的精神保障,是中国取得飞跃式发展的基本前提,但是在目前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军工精神塑造却也是当代大学生最容易缺失的部分。

第二,从军工文化的理论渊源来看,将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除了具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育大学生道德品质外,还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近现代的军工文化与军事科学紧密相连,历来各国的军事科学都代表着其所掌握的最先进、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了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优先发展本国的军事科技,而人类许多最新的科研成果都是由军事工业所带动并首先应用于军事目的。因此,军工文化蕴含着强大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心怀祖国并学以致用的崇高价值观。

第三,从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角度来看,将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为实现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道路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高校作为各种理论和技术创新创造力最为活跃的阵地,是高新技术的生命点及辐射源,是造就和凝聚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为军民融合战略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及智力保障。为实现将高校作为军民融合战略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必须融入对军工文化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培育一批具有爱国奉献、独立自强、自主创新等军工精神的高校人才。

3 以校园军工文化建设创新高校思政工作的实现途径

结合军工文化建设的高校思政工作模式致力于通过塑造军工特色鲜明的思政品牌,促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相辅相成,以思想之源灌溉成长之木,实现有源有本的水木之成。

3.1 结合学科专业优势,打造“一体两面”思政教育品牌

“格物安邦国,正德明攻防”,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作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特色学院,形象鲜明的国防军工文化特色已成为学院的一张文化名片。将国防学院的专业特色与学生思政工作相结合,能够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思维模式,推动高校脱离千篇一律的思政工作思路,同时更好地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服务。文化所具有的“一体两面”性要求在将军工文化建设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从精神文化及物质文化两个层面出发,以多样化的手段打造国防军工思政教育品牌,将军工文化所宣扬的组织纪律性、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渗透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

首先,校园军工文化建设融入高校思政工作需要落实在精神文化建设层面,即通过科普讲座、学术沙龙、军工文化展及军工文化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军工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对以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及“载人航天”精神为内容的军工文化的核心价值有所了解和感悟。与专业发展相结合的军工文化思政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学习的理解度和认同感。

其次,校园军工文化建设融入高校思政工作还需落实在物质文化建设层面,通过物质文化建设推动学生自我教育以提升文化认同。创立军工文化精神层面的物质载体,一方面为学生创造机会去参加军工文化精神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部队预备役训练,加强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良好品德和作风,展现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为学生打造多渠道的军工文化成果展示平台,通过举办“核+X”等军工类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此外,依托国家及军工行业重要纪念日、活动周、宣传月,举办主题相关的军事文化展览活动,充分展示军工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使军工文化特色宣传成为学校的传统文化活动。

3.2 整合教育资源优势,强化“一体两面”思政教育品牌建设

通过依托校内外优势资源的整合,为思政教育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四川作为中国的军工大省,是中国重要的军工产业基地,而绵阳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拥有长虹、九洲等一批大型骨干军工企事业单位及中国“两弹摇篮”之称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一大批国防重点科研院和亚洲最大跨声速风洞等一大批“国之重器”,王淦昌、邓稼先、于敏、朱光亚这些彪炳史册的“两弹元勋”都曾经长期工作和生活于此。应运而生的国防科技学院因而具备独特的社会硬件条件及军工人才资源,有利于通过资源的整合发挥校园军工文化的建设,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品牌创建。

首先,发挥高校所处地缘优势,依托军工行业硬件资源为开展高校特色军工文化思政教育品牌建设创造条件,充实和丰富校园军工文化思政教育品牌的活动形式。组织学生赴军工企业实地参观学习,加深对军工行业所体现的现代军工文化认识,一方面为实现军工思政教育品牌稳定且良性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也为实现“让学生走进军工单位,让军工单位了解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

其次,发挥高校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依托军工行业软件资源为开展高校军工文化思政教育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补给,使各类军工文化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具备传承与创新的条件。学院通过举办 “两弹一星”功臣、院士面对面系列活动,组建“校园核科普团”,以智力感染力促进学生的军工文化学习及军工素质培养,提升学生对军工文化的热情与军工文化知识渴求度,实现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搬出教室,将校外专家学者请进课堂的开放式授课形式。

4 结语

将军工文化建设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方面是对以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及“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我国优良军工文化的传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创新性尝试。通过创建高校“一体两面”的军工文化思政教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奉献、自律上进、求真创新的良好思想品格,培养适应军民融合发展的军工专业人才,同时有助于利用高校特有的地缘优势、历史文化资源及专业特色优势,实现高校思政工作方法的创新,是对当前高校思政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所做出的积极响应。

[1] 唐伯武.弘扬军工文化 培育特色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探索和实践[J].河南教育(中旬),2011(05):30-31.

[2] 田祖良.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培养军事科技人才的作用(上)——基于军民融合的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Z1):94-96.

[3] 高芳.军工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军工思政校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