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延安精神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2017-03-11罗茵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3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精神政治

罗茵文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 430000)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及现状

进行深入的素质教育,追求大学生全面发展一直以来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经济转型发展,互联网高速腾飞,新经济体制下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一直在路上,不容忽视。高校学生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靠正确思想政治的引领。要加强学生对政治理论、民主法治、人文科学的学习与探讨,加强集体团结合作的认识与深化,促进大学生专业素质、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意识多方位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成为有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以来,国家愈发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这些文件的相继出台,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大学的突出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接班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战略任务。”[1]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更要在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挑战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战略支持。当下,社会转型发展,冲突矛盾不可避免,如何培养我国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切实能够高度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高校需要认真考量的问题,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反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是以传统授课的方式展现,学校主要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传统授课模式加上这些课程全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只有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认识到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自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提炼、创造出不同的精神文明,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再到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精神,最后到可歌可泣的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不断的学习与奋斗,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优秀的思想理论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庞大且精良的体系理论支撑,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随着时代发展,社会正呈现出经济结构转型、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阶段,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加深,各种价值观念、文化思潮不断冲击,致使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科学精神、奉献品格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背景环境下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

2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及时代价值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陕西考察调研时,对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做出充分的科学阐述和精炼的概括。延安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及自我完善和发展。二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态度、实际精神,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这既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党能屹立不倒的法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展示了崇高的道德精神也彰显了社会进步的意义。四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不仅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党的本色与传统,是凝聚党心民心的保障。

延安精神是在延安时期,通过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伟大实践中,经北伐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历史铺垫,逐步发展成熟的,全面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宗旨使命和思想作风。然而,当今中国已与延安时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安精神是否已经过时、过窄,不适用新的时代要求?回答是否定的,延安精神虽产生于延安时期,但并非是“延安时期精神”,在我国发展的不同阶段,大量时代精神一直涌现出来,他们是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任何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各种困苦的考验和默默的坚守,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和时代楷模,为中国的进步都奉献了自己的汗水和眼泪,从而使奉献与牺牲加深了时代内涵,也更加顺应时代的要求。延安精神的时代意义就在于以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延续到当代,激烈我们的学生以高要求、严纪律为标杆,注重言行合一,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毅力品质。此外,时代性特征能够不断赋予延安精神以鲜明的时代内涵,使得延安精神在当代亦然能成为人们所倚重的道德规范和精神风貌,在各项事业中大放光芒。

3 弘扬延安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延安精神在延安时期,将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培养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锋和骨干,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大学生理想错位、信仰冷漠、精神危机等严峻挑战。弘扬延安精神,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资源十分必要。

3.1 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和主力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消费主义思潮,西方个人英雄主义文化、后现代主义思潮等轰炸式涌入,不断考验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信念。理想和信念是航行路上的帆和舵,能经受住大风大浪考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政治方向,唯有此才能平稳的航行在人生的道路上,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和诱惑。习总书记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青年与社会未来息息相关,他们的价值取向关系到了整个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要抓好这一时期的青年价值观的养成。弘扬延安精神,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增加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提升政治素养,开足马力,刻苦学习,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不懈努力。

3.2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

实事求是,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历史表明,国家的发展、个人的进步,都离不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历史检验,脱离实事求是,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幸福就会受挫、受损。现如今,学习不扎实、工作不踏实、做人不诚实等不良现象逐渐在大学生群体中显现,不但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也使得校风学风受到破坏。2013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青年座谈中强调: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当下,埋头苦干,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认真领会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加强对大学生实干精神、苦干精神和巧干精神的培养,通过弘扬、学习延安精神,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秉持理论联系实际,投身社会熔炉,了解社会、接触社会、融于社会,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切实做到实事求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3.3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伟大实践中,经北伐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历史铺垫,逐步发展成熟的,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贯穿于这一伟大精神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的根本宗旨,一直引领着中华民族不断开拓创新。从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到任长霞、吴天祥、孙茂芳,在国家革命时期到发展年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紧急、重要的任务,要对大学生进行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让他们正确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规律,更能清楚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当今社会,呈现出多元价值取向并存、多类社会思潮交融态势。大学生思想单纯,心思简单,难免会遭遇到外界因素干扰,而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牢固建立,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想影响到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西方文化、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席卷全球,一些大学生表现出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受到虚荣心、功利心作祟,致使价值取向偏差。当代大学生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不仅是民族的要求、国家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号召。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引导大学生以革命先辈、时代楷模为人生榜样,培养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树立爱国主义和树立民族自尊自信意识。

3.4 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本色,正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才让我们在血与泪中迎来了伟大的革命胜利。延安时期,中国革命到达历史转折点,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当今,国家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高校的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重任。高校大学生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充分发挥敢闯敢拼的主体精神;大力发扬不轻言放弃的创业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高校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守住自己的政治操守和政治信念,做一个发光发热的时代接班人,唯有此才能凝聚当代大学生,激发他们的斗志,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在为国家建设事业中克服困难险阻,开创社会进步发展的新局面、新阶段。

4 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

4.1 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仍然是课程教育,对传统的授课进行创新深化,在系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专题研讨、互动交流等方式,从而对延安精神进行充足的历史发掘,引导大学生对延安精神进行深入、系统学习,主动性学习使学生对延安精神有更为全面立体的了解,进而对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有着深入的认识。同时,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高校教师思想、水平、价值观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人格魅力,教师自身拥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博众的学术知识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了解和实践延安精神,使之在踏入社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4.2 将延安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校园是学生张扬自我,发展个性的平台,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大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素质的主阵地,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特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将延安精神引入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互动交流,调动全校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增强感悟革命精神的参与度,从而达到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根基的效果。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02-27

[2] 葛彬,张文生.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20-2.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精神政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