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角下的布袋戏保护与传承
2017-03-11黄海珍福建省南安市文体新局非遗保护中心362300
黄海珍 (福建省南安市文体新局非遗保护中心 362300)
“非遗”视角下的布袋戏保护与传承
黄海珍 (福建省南安市文体新局非遗保护中心 362300)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特定人群长期以来的智慧和劳动成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保护有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布袋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典型,反映了地区的文化发展历程,对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介了布袋戏的起源于发展现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下分析了对布袋戏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布袋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群众长期以来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反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可以了解历史人们的生活状态,吸取古代优秀文化成果,对我国现代的文化事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的一个典型—布袋戏是闽南地区的文化结晶,以泉州、漳州地区的布袋戏为代表,但最为出名的却是台湾霹雳布袋戏。布袋戏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并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传播。由于受到现代影视、动漫游戏、网络娱乐等产业的冲击,布袋戏的发展受到阻碍,为了保护布袋戏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国家和有关个人的共同努力。
一、布袋戏的起源与发展
(一)布袋戏的起源
布袋戏又称掌中木偶戏、傀儡戏等,布袋戏源于何时?传说不一,史籍难稽。其实早在晋代《拾遗记》中“扶娄国”所述“掌中备百戏之乐,宛转屈曲于指间,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的幻术,似与掌中戏有关。继而在敦煌莫高窟第三十一之窟顶东北侧《法华经变.随喜功德品》的唐代壁画中,即有两女子举一掌中木偶嬉戏的画面,为唐五代间布袋戏存在之实证。唐末王审知入闽,布袋戏随大量的中原文化南传,至宋代,布袋戏这一民间艺术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在闽南地区盛行。《后村先生大全集(二)》(卷三十二),中“宋.刘克庄.《已未元日》”诗中提到的“布袋”之傀儡戏,就是这一艺术存在的真实反映。
(二)布袋戏的发展
布袋戏在福建木偶戏剧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素有“千斤道白四两曲”之称。传统的布袋木偶戏根据表演的乐调、词调与戏路划分,可以分为南、北两种不同的流派,它们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音乐唱腔和表演风格上。南派盛行于泉州地区,唱的是南调,也就是傀儡调;漳州的布袋戏则归属于北派,唱的是北调。现如今,随着布袋戏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不断融合,南北两派的界限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但受到了现代影视产业的影响,发展堪忧。发展最好的是台湾霹雳布袋戏,加入了灯光、布景、爆炸等效果,还登上了荧幕舞台,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逐渐发展成为台湾偶戏的特色。
二、布袋戏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
(一)必要性
近年,我国传统戏剧数量种类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布袋戏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娱乐节目,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几个世纪的锤炼,它能够在各种艺术形式与之竞争的情况下,顽强地生存并在民间完整地流传下来,已说明它自身存在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布袋戏对深入研究掌中木偶傀儡戏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对研究福建木偶戏剧的发生、衍变、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布袋戏凝聚了区域的历史经历、文化底蕴和风俗习惯,对研究台湾地区和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布袋戏的现状
现代影视、动漫游戏、网络娱乐等新兴文化对布袋戏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传统布袋戏的形式单一、剧目内容相对陈旧已远远不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观赏要求,布袋戏剧团生存受到威胁;演出市场日渐萧条,带来从艺人员严重流失、日趋老龄化后继乏人,传承堪忧。
2006年,布袋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地政府也加强了对布袋戏的介绍和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布袋戏重新兴起奠定了基础。
三、布袋戏的传承
布袋戏的保护和传承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为了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传承和发扬布袋戏要进行各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一)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布袋戏蕴含了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闽南地区文化和历史的反映,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依旧要抓住传统文化的主线,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对传统的创新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也是将布袋戏继续传承下去的必经之路。台湾霹雳布袋戏的产生就是对传统布袋戏的创新,它在剧目编排上有着精细分工,加入了灯光、爆破等现代技术特效;在木偶造型上,大胆运用夸张的舞台化妆,创造丰富多样的木偶造型;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电影的宣传效果,使霹雳布袋戏家喻户晓,赢得了广泛的受众。
布袋戏的传承和创新两手抓,传承方面走精品路线:一是在木偶雕刻制作上下功夫,在保留传统人物的基础上,根据角色特点设计造型,适度美化;二是将现有的传统剧目精心整理、深挖戏路细排剧目,并录制加入非遗数据库以保存。创新方面可以借鉴台湾霹雳布袋戏的做法:在表演形式上,加入现代舞美技术,创新木偶表演台的背景、灯光;在木偶造型上,大胆运用夸张、卡通的手法,突破木偶传统尺寸,提高表演难度;在编剧方面,除继续挖掘历史故事外,丰富多种题材内容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企业现代化经营
布袋戏产业化是发扬布袋戏文化,在新时代下保护布袋戏的另一途径。政府要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商业活动来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由企业来实现对布袋戏的产业化,一方面可以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推广布袋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尝试采用这种文化同商业结合的形式。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方法新途径。企业有着大量的资金政策和先进的营销策略,布袋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二者的结合能发挥很好的效果。
(三)布袋戏传承进校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仅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布袋戏进入校园传承,将传统文化从小根植于孩子心中,不仅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在福建泉州地区,布袋戏进校园已形成常态,更有台湾布袋戏来校园交流。2012年12月“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成功入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成为全球10项优秀实践名册项目之一,也实现了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项目零的突破。这一计划包括掌中木偶(布袋戏)和提线木偶,它既充分发挥了木偶剧团等各种专业机构的力量,又调动了社会公众力量的广泛参与,同时有效利用了各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资源。
四、结语
布袋戏要实现对布袋戏的保护和传承就要在新的时代下采取具有创新精神的措施,通过对布袋戏戏偶制作、形式创新、内容丰富等方法来提高布袋戏自身的感染力,同时加强布袋戏产业化、社会认知度的进一步推进来实现对布袋戏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推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袋戏更要坚持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在新的时代下展现出新的魅力。
[1]李恒. 台湾布袋戏的溯源传承与现代发展[J]. 戏剧文学, 2016(5):126-130.
[2]沈毅玲. 台湾布袋戏影视传播研究[D]. 厦门大学,2014.
[3]叶明生.福建傀儡戏史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10-60.
[4]李明.以布袋戏为例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D].中国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