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2020:调适好五个关系
2017-03-11秦德君
秦德君
新的一年,向2020又跨近一步。
2020年不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全面完成深化改革的各项改革任务。实现2020各项预定目标,尤其要调适好五个方面的重要关系。
一是要调适好“定型”与“转型”的关系。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准确地说,这不是个限定性目标而是个比较性目标,是强调到2022左右才可能“形成”一套比当下更成熟、更定型的制度以及相应的方针政策。加快制度创新,才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由此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定型”与“转型”的关系。
加快推进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是当务之急。转型一个创新裂变的过程。只有依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体制机制、运行方式和发展战略进行深刻变革和动态调整,才能将旧的发展模式推进到新的发展模式,形成一套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和相应的方针政策。
二是要调适好“复兴”与“振兴”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梦想。复兴,本质上是一种“振兴”而非复归到历史上某个时代。“振兴中华”由孙中山先生率先提出,还具体阐述了如何实现“振兴中华”的路径和条件。实现“复兴”的本质是“振兴”,“振兴中华”是个历史性过程,它不仅是一种福祉的实现,更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表达和弘扬。
三是要调适好“道理”与“治理”的关系。道理是说,治理是做,做比说重要。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是由“道理”构成的。但今天更重要的做而不是说,是治理和如何治理。当下中国,要加快治理的事太多了。所谓“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治国》),要通过治理,让人们有更多“获得感”,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共享”社會进步的成果。“道理”还得讲,但我们更要有各类社会问题的切实解决。
四是要调适好“自信”与“他信”的关系。十八大报告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在坚持四个“自信”的同时,要处理好与“他信”的关系,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越的一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一种道路、制度的力量,不仅在于“自信”,还在于“他信”。只有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信服、信从,我们的道理和制度才更具有渊源不绝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五是要调适好“初心”与“恒心”的关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最根本的是不忘初衷、不忘宗旨,坚持共产党人最初的理想信念。坚持不忘初心,要切实处理好“初心”与“恒心”的关系。鲁迅先生曾说:“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孟子·梁惠王》说“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恒心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持达到目的决心,没有恒心,“初心”是很难坚持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一秉初心,而且更要有持之有恒的恒心和实现目标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