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2017-03-10湖南省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黄东红
湖南省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黄东红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湖南省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黄东红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脊梁,制造业升级是经济转型的关键。2015年5月19日,我国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规划发布以后,引起国际、国内广泛关注,也意味着我国开始全面部署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国际竞争性的战略规划文本,是着眼于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制定的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规划和高端产业,技术进步的路线图。它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重点,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支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业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2049年),制造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十三五”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期,要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
(一)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
1.强化高端引领
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高端装备在创新能力、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产品可靠性、基础配套能力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就是集中资源,在大型飞机,民用航天,智能绿化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筹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2.加快发展智能制造
要集中力量构建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积极探索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总体方案。
3.全面推进绿色制造
与以往开展的工业节能减排不同,绿色制造是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以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引,通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来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的全面发展。
4.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
就是引导企业围绕创新链,供应链管理,网络的协同制造,全生命周期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总服务,融资租赁业务,智能服务模式等,延伸服务链条,促进服务增值,实现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
(二)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
1.实施工业强基工程
就是围绕重点装备和重大工程技术,抓一批关键的产品、技术。
2.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国内外实践表明,在实验室产品和工厂所产生的产品中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国外通常把这个叫“死亡峡谷”。据统计,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平均水平,所以创新中心建设一定要改变过去科研院体制创新活力不够的问题,创新中心的重点,不是解决单个企业能够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而是重点解决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问题。
(三)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1.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通过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不断地向产业的中高端迈进。
2.积极化解过剩产能
像我们国家钢铁、煤炭、水泥已经到了严重总量过剩的阶段,如果不抓住机遇,进行战略调整,就会影响整个战略目标的实现。
3.促进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
4.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根据每个地方的资源条件、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5.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
鼓励企业加快研究开发新品牌,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针对多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绿色环保的产品。
二、湖南已进入全面实施制造强省建设的新阶段
(一)湖南制造强省工作取得的成效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贯彻《中国制造2025》迅速做出制造强省的决定部署,出台了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发布了三批共150个重大项目,全省上下掀起了制造强省建设热潮,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虽然制造强省建设刚起步,但其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1.制造业支撑作用不断加强
2016年全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456.44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1.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1%。今年1-8月,全省规模制造业增长7.6%,比规模工业增速快0.8个百分点。
2.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截止2016年,全省已经拥有国家级产业园区(含保税区)19个、国家级新兴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5个,21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专项,三一集团、威胜电子、华曙高科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认定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5家、示范车间20个。
1.“政府+金融+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即内乡牧原“5+”后完善为“3+N”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该模式对内乡县15228户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贫困户加入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后,每年每户将享受到3200元的分红且可持续10年;有劳力的贫困户还可在企业就业,年实现工资性收入50000元左右;不完整劳力户,还可通过企业设置的特殊公益岗位获得每年2万元左右的工资性收入。
3.现代制造业体系基本成型并不断完善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成龙配套,加快腾飞。工业机械五朵金花竞相绽放。汽车乘用车八大金刚各具特色。电子信息制造业正在崛起智能终端及配套、自主可控信息安全、电力电子器件三大高地。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7条优势特色产业链。航空航天部分领域技术优势和集聚效应走在全国前列。生物医药发展势头强劲。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工业级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等快速成长。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先进制造业发展带动食品、轻工纺织、造纸等传统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4.一批新项目达到或超越国内外先进水平
IGBT项目已建成投产国内首条、世界第二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生产线,今年10月建成国内首条6英寸碳化硅完整工艺生产线后,将进一步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博世长沙公司根据工业4.0理念建设的车用电机及雨刮器生产项目,生产效率提高30%、操作员减少50%以上。上汽大众长沙公司车型改款、国科微电子自主安全可控芯片、中电信息安全与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欧智通智能终端设备产业园、泰富二期、广汽三菱发动机及改扩建项目、吉利汽车新能源技改项目、中兴通讯长沙基地、湖南千山医疗器械产业园、楚天科技机器人自动化高速生产联动线、博云新材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等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或部分建设投产。
(二)湖南制造强省工作下一步的发力点
在推进制造建设强省过程中,湖南省委书记杜家豪多次强调要精准发力,找准抓手,要求以重点企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重大项目为重点,以形成综合集成能力为目标,围绕产业链带动创新链,依托创新链支撑产业链,在重点规划的12大产业中,筛选确定一批有基础,有龙头企业,有技术研究力量,有突破性或颠覆性技术的新产业或产业链,举全省之力重点推进。加快发展新兴优势产业链已经成为成为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的核心任务。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湖南发布了《湖南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引动计划》,确定重点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工程机械产业链等20大产业链。通过持续推进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打造一批标志性品牌产品,壮大一批标志性领域企业,培育一批标志性产业集中发展一批标志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产业结构合理,现代化特别明显,门类齐全的现代制造业体系。重点是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务求取得实效。
1.大力推进产业链创新
一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重点企业创建全国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争取国家支持我省建设1-2个国家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二是加强创新引导,继续每年发布3个左右产业链技术创新路线图,去年发布了新型轻合金材料、自主可控整机、电线电缆三个产业链技术路线图。今年又发布微晶石墨材料、农业机械、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三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路线图。三是支持技术创新,制造强省专项每年优先支持30项新兴优势产业链领域关键技术改造100项重点新产品开发,100项重点专利技术转化。重点支持产品创新。每年至少认定奖励50项首次(套)重大技术装备、50项首批次重点新材料产品。
2.加快推进产业链项目建设。
3.加大产业链开创合作力度
一是继续每年确保20场左右产业链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增加订单、开拓市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二是围绕补链、强链,延链,梳理一批项目清单慢慢开展产业链专题招商。三是按照省委“实施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行动”要求,着重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的对接,引进一批产业链重点企业。四是围绕延伸产业链条,继续做好央企对接工作,尤其是加强军工央企集团的合作。
4.加强产业链人才培养引进
一是推进“芙蓉人才计划”,根据新兴优势产业链对人才的差异化需求,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二是实施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和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发展壮大新兴优势产业链领域民营企业家队伍。三是弘扬工匠精神,组织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打造“湖湘工匠”队伍。
三、着力推进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
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将和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协同效应,为湖南制造强省建设增添新的平台,为中部城市群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一)当前所做的主要工作
1.顶层设计基本成形
工信部相继批复同意长株潭衡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群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后,省经信委联合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编制出台了长株潭衡“中国制造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推进计划,并按照“地方为主、一市一案”的原则,指导长株潭衡做好顶层设计。目前,长沙市在全国率先发布了《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开展智能创造试点示范,出台《关于振兴长沙市工业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6月21日,长沙市又出台了人才新政,未来五年投入100亿元开展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工作,包括先进制造领域的技能人才,相应的人才激励的工作已经开始落地操作。株洲市出台制造强市五年行动计划,编制了株洲“中国动力谷”十年行动方案,启动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汽车、新材料等4个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湘潭市确定了重点打造制造谷,重点发展“1+4”产业体系,作出建设制造业强市的战略部署;衡阳市制定了《(贯彻中国制造2005)建设制造了强市行动计划》。
2.试点政策已经启动
这一轮试点示范,主要是按照“试点创新,示范引领”,围绕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突出瓶颈问题,加快政策创新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个的经验。目前长沙市围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出台了系列文件,筹集15亿元设点长沙市产业发展基金,整合1亿元建立智能制造贷款补偿资金池。株洲市出台“创新十条”,实施万名人才计划、科技领导人才计划等,吸引一大批外地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来株洲创业;组建轨道交通产业等5支投资基金共81.3亿元,撬动金融机制融资和社会投资650亿元。湘潭市组建了产业引导基金120亿元,企业担保专项基金5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衡阳市出台了促进工业发展的“一意见,三办法”。
3.创新体系加快完善
近年来湖南围绕创新体系,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如大力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311”工程,建立完善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首批次重点新材料认定补助,产业链技术创新路线图年度发布等制度,与海军工科大学联合组建了湖南省军民融合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株洲中国动力谷创新园,湘潭市产生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地方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关健技术实现了由跟随型向领跑型转变,突破和掌握了lGBT磁浮,深海机器人、水墨印刷、永磁同步电机传动系统、高速动车组减振降噪等一批核心技术。国内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施工、自主管理的中速磁浮线在长沙建设投入运营,超闪电容有轨电车在全国多个城市投入运行。
4.标志性集群初具规模
近年来,湖南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不少成效。如长沙市落地了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关键零部件,装备主机和系统集成的智能制造企业和项目,工程机械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走出低谷,锂离子电池产业在全国已占有进50%的市场份额,株洲市围绕三大动力产业,重点推进轨道交通城、汽车城、通用航空城等园区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去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湘潭市以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电力准备等高端制造准备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加快实施准备制造,汽车和智能化改造三大专项行动。衡阳市明确“高新区”和“经开区”双轮驱动,打造先进制造业,循环经济产业两个千亿的产业基地。
(二)当前的主要任务
推进长株潭衡城市群“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建设,既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工业稳定增长,打造湖南制造业名片的主要手段。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
1.推进制造业技术创新
组织实施制造业技术创新计划,建立以创新中心为载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突破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
2.建设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
设立制造业人才海外引进计划,实施“高、精、尖、缺”人才引进计划。培养大批技术能手,打造“工匠湘军”,推动制造业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3.提升质量品牌
围绕“品种、品质、品牌”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开展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专项行动,培养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有特色的“小巨人”企业。
4.促进制造业对外开放
着力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对外开放水平。
5.打造特色产业体系
长沙要大力实施智能工程,打造国际领先的中国工程机械之都、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汽车集聚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先进储能材料之都、全国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株洲要大力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工程,打造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和航空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湘潭要大力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基地,变成国内先进的高端电力装备产业基地;衡阳要在电力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药机械、精密模具和机器人等重要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