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例析
2017-03-10张志田史小平
张志田,史小平
(1.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2.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望城410200)
融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例析
张志田1,史小平2
(1.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2.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望城410200)
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应该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实践相互融合。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拓展“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而“工匠精神”的培育还可以丰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融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融入学科教学的培育途径、参与校企联合办学的培育途径、学习需求拓展的培育途径和依赖校园文化构建的培育途径。
自主学习;工匠精神;培育途径;个案例析
自主学习能力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之一。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分析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相关问题,既可以把“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拓展到高职院校的各学科教学实践中,也可以把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融入到学生职业的发展实践里。因此,本文在反思高职学科教学实践,参考学生职业信息反馈的基础上,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视角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核心途径进行的分析,以期达到拓展任课教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之目的。
一、自主学习与“工匠精神”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指高职学生在其学习与工作实践中逐渐养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另一个层面分析,理解“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就是对“自主学习”的理解与把握。“自主学习”是一个争议颇多的术语:有的研究者认为,所谓的“自主学习”有三个层面的表现内容:1.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3.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1]
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所谓的“自主学习”应该是指这样的内涵: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2]
虽然大家对“自主学习”这一术语的理解略有不同,但在其彼此的争论之中却使读者明确了这样的事实:理解“自主学习”这一术语的关键是对如何理解“自主”参与学习的方式以及“自主”所参与的内容。上边两则对“自主学习”的界定,其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此。第一则定义是从描述“自主”参与学生学习实践的内容来界定;第二则定义则是从描述“自主”在学生学习中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角度进行的说明。因此,就可以这样界定所谓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以“自主”的方式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或者是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全部学习活动。
(二)工匠精神
如何理解“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是实现在自主学习视角下拓展其培育途径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此有必要对“工匠精神”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
“工匠精神”有三个层面的表现:最表面层次是指工作态度——严谨、细致、专注、负责;中间层次是指精神理念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工匠精神究其深层次内涵是指人的价值观。[3]
根据这样的界定,可以从下边多维角度理解“工匠精神”:首先,“工匠精神”的层次性构成表明其培育的途径也必须具备层次性。“工匠精神”与涉及到的内容,从代表“工作态度”的“严谨、细致”到中间层面的以“精益求精”为核心的理性精神再到价值观层面,这种逐层排列的体系就要求其具体的培育途径也必须体现出层次性。无论是结合高职政治理论课使学生在理性的层面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还是结合专业课使其践行“工匠精神”;无论是结合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知识层面上感受“工匠精神”的影响,还是能力培养中使其具备“工匠精神”,都要有层次地培育。
其次,“工匠精神”的层次性决定了其培育过程的系统性。从态度到价值观的一种层次性构成,因此其具体的培育途径应该在其层次性的基础上体现出系统性的特点。这也就是说,“工匠精神”的培育应该使学生从其不自觉的感受“工匠精神”开始,经由理性层面的“思考”再到能够自主践行“工匠精神”结束。如果再从宏观一点的层面上分析,高职“工匠精神”培育的系统性应该表现为广大师生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思索到对其培育途径的探讨再到对培育过程的反思结束。因此,在高职学科教学实践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既要通过学科的联合来拓展培育的途径,又要结合某一特定学科的特色进行系统化的培育途径探索。
再次,融学习与实践为一体。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既存在于学习的过程里,又要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因此,探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问题,不能把培育的途径的拓展局限于教学实践里,而且要融入到学生的职业生涯中。这也就是说,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过程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它的培育既依赖于教师的教学之中,也依赖于学生日后在其工作中的学习与感悟。即,不能以“学校”教育为终结作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结束。因此,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育历程应该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完全匹配。否则就会因为培育途径中的偏见或者说是误解而影响到“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的探索。
(三)自主学习能力与工匠精神
自主学习能力与“工匠精神”密切相关:首先,自主学习能力是拓展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的基础。正如前边论述的那样,探讨学生在其工作生涯中如何培育“工匠精神”的问题,既是对目前有关“工匠精神”研究的实际性拓展,也是对其培育实践的延展性研究。其次,自主学习能力与“工匠精神”的培育相辅相成。“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不同的工作,既需要有相同内涵的“工匠精神”,也需要具有不同特质的“工匠精神”;在不同的时代,“工匠精神”会有相同的表现,也会有个性化的演变。然而,无论是对其相同内涵“工匠精神”的感悟与掌握,还是对其不同内涵的总结与分析,都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媒介。否则,即使在课堂教学里有任课教师讲解的“工匠精神”也会因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降低具体的教学效果。更不必说学生在其职业生涯里继续培育自己的“工匠精神”与继续践行自己的“工匠精神”了。
二、培育途径例析
根据上边对自主学习能力与“工匠精神”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制造”新常态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进行例析:
(一)融入学科教学
融入学科教学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途径。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以几方面的思考:
首先,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既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工匠精神”,又要使学生知晓如何去培育自己的“工匠精神”。对于前者而言,使学生明确“工匠精神”内涵的途径,既可以通过特定的学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感悟,又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在理性的层面上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而为其在职业生涯中拓展“工匠精神”的内涵,或者说是使“工匠精神”的内涵得到传承成为可能;对于后者而言,使学生明确如何培育自己的“工匠精神”,既是保证“工匠精神”的传承的前提,又是保证“工匠精神”拓展的基础,甚至还是实现“工匠精神”个性化的培育途径。
高职院校通常都设有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类课程是向学生灌输工匠精神的主要渠道之一。[3]这段引文给予任课教师这样的教学启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任课教师有两种方法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第一个方法是以教学内容补充的方式进行“工匠精神”的教学。因为,每一名任课教师都可以把在政治思想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运用“工匠精神”融入政治学科的教学实践,从而在理论的层面上使学生掌握其精神的核心所在;第二个方法就通过教学情景的设计,把能够体现“工匠精神”内涵的实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例如,结合体现德国制造业优势发展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工匠精神”的影响。因为,“美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其制造产品的做工往往十分精细,最根本的原因正是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追求完美[4]”这是制造业人所共知的事实。因此,以这样的案例设置政治思想课的教学情境,既可以使学生明确“工匠精神”给予其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又可以使学生结合德国制造业的发展,分析其“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
(二)参与校企联合办学
“工匠精神”参与校企联合办学是高职学生在自主学习视角下培育“工匠精神”传统途径的现代化拓展性实践。高职学生的企业实践与校园学习一样,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也可以实现对学生培育“工匠精神”的目的。例如,有研究者结合无锡供电公司的企业文化构建对其培育“工匠精神”的影响进行了这样的总结与分析:
公司(指无锡供电公司)坚持“上不脱离国网公司、省公司己有文化体系,下不脱离地方、无锡公司文化积淀和员工文化需求”的基本原则,提出要传承发扬“务实、精益、创新、进取”的文化特质,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电网建设、优质服务等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将公司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成为员工奉行的行为准则,使公司的目标成为员工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5]
在这个案例中,读者可以看出一个这样的事实:企业文化与“工匠精神”之间具有多重的相似内涵:无论是“务实”、“进取”的工作精神,还是“精益”、“创新”的工作态度,都使企业文化与“工匠精神”的相互融合成为了一种客观的现实。
(三)学习需求拓展
学习需求拓展是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另一条途径。所谓“学习需求拓展”是学生学习需求随着其工作需求发展而不断的拓展。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的学习需求;另一类是隐性的学习需求。对于前者而言,所谓的“显性需求”是指学生为了满足目前岗位工作需求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学习需求。如果他们具备了这些需求,他们就能够具备上岗的资格。反之,他们就会失去工作的机会。这类学习需求一般只是针对其校园学习而言的;对于后者而言,所谓的隐性学习需求就是指因为其工作竞争或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需求。满足这类学习需求的学习方式一般表现在学生(工人)的在职培训或继续教育中。
在企业竞争的过程中,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其普通的员工,还是企业的高级主管,他们都需要自己的“创新”——这一“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例如,在2010年发生一件非常令人瞩目的企业吞并事实,即被业内人士称之为“蛇吞象”的吉利对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案。从而使中国国产汽车通过“借道”沃尔沃的发展模式步入了豪车的生产行列。这样的“借道”式发展,既是其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开拓市场策略的创举。这也就是说。企业发展的这种“借道”模式绝对不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它需要其所有的学生根据自己未来企业的发展而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感悟得到。
(四)依赖校园文化构建
高职校园文化构建也可以实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目的。可惜的是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都只把培育途径的研究局限于课堂教学之内。也正是因为研究视角的局限性,从而使相关的研究忽视了校园文化给予“工匠精神”的培育。但这并不等于校园文化的构建不能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有研究者在总结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的培育时,曾经这样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发挥工匠精神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还要在不断地前行中,渐渐地树立和创新工匠精神中勇往直前的思想理念,逐步地提升自己的软实力、竞争力还有思想教育的觉悟性,从而更好地为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谋取福利。不仅如此,工匠精神也需要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进行融合,充分地利用工匠精神中的创新、坚持不懈、改革、奉献等精神,二者进行紧密地结合。
总之,融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工匠精神”培育途径,既拓展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又突出了“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虽然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视角下,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不止这几种途径,但以上的列举却是最常见、最实用的培育途径。
[1]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5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3]于洪波,马立权.高职院校培育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8):111.
[4]于洪波,马立权.高职院校培育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8):110.
[5]王少杰.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工匠”精神[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9):162.
[6]刘小勇.略论工匠精神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33.
Analysis of Cultivation Way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Artisan Spirits by Integrating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raining
ZHANG Zhi-tian,SHI Xiao-ping
(1.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Changsha 410208,Hunan;2.Hun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Changsha 410200,Hunan)
High Vocational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raining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artisan spirits.Cultiva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can not only expand artisan spirit cultivation ways,and artisan spirit cultivation can also enrich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raining.There are several main approaches as follows:the cultivation way of integrating into the discipline teaching,the cultivation way of participation school and business union,the study demand expanding cultivation way and the cultivation way relying on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utonomous Learning;artisan spirit;training approach;case study
G712.0
A
1671-5004(2017)05-0054-04
2017-05-05
湖南省社科基金决策咨询专项课题“‘中国制造’新常态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实践路径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16JCD024)
张志田(1973-),男,湖南永州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控制、职业教育;史小平(1974-),女,湖南长沙人,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