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三十年来宋代消费史研究综述

2017-03-10魏恩燕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00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消费研究

魏恩燕(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近三十年来宋代消费史研究综述

魏恩燕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近三十年来,随着史学界对宋代消费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宋代消费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主要从消费群体、消费内容、城市消费、消费风气四大方面来对这些研究成果做简要综述,并根据当前宋代消费史研究的不足提出建议。

近三十年;宋代;消费史

消费问题是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消费活动涉及到人类的发展方向。[1]宋代作为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与繁荣的阶段,其消费史研究一直是宋史学界重点关注的层面,并积累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当前是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对这一批学术成果的梳理与总结有助于推动宋代消费史研究的发展,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因此,笔者就所搜集到的资料,对近三十年来宋代消费史研究状况做简要综述,并针对宋代消费史研究的不足提出建议。

一、近三十年来宋代消费史研究概况

(一)消费群体

在宋代消费群体的研究方面,方行将中国封建社会的消费群体分为三类,即具有贡赋收入的封建国家、具有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和具有生产收入的封建地主。他尤其对宋代地主(包括官僚地主和庶民地主)集团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作了详细的论述。认为宋代地主集团的消费成为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何辉从政府消费和民间消费两大消费群体来探讨宋代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消费状况。认为宋代社会消费(无论是政府消费还是民间消费)受到政治与军事因素的影响非常明显;经济因素是影响宋代消费的决定因素;舆服制度约束着民间消费,但民间消费并不完全遵从这种制度。[3]

在政府消费研究方面,汪圣铎的《两宋财政史》对两宋政府在军事、宗室、官吏、祭祀、岁币、兴学农田水利等方面的支费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4]认为宋代的财政收支结构较之唐代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国家土地关系和军制、官制的变更。本书是较早对宋代政府消费做全面介绍的重要书目。而李晓不仅关注到宋代政府的消费内容,并且对政府的消费途径即消费性购买也作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宋代的政府性购买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拉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5]

精英阶层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研究对象,而官僚士大夫等上层精英消费群体作为宋代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是备受瞩目。龙登高通过对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家庭经济管理体系、家产管理、家庭财务开支与分配原则、家庭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探讨,认为宋代士大夫家庭经济组织形式是士大夫阶层取得经济优势和社会地位的保障。[6]这也是为什么士大夫阶层要大力维护其家庭经济组织形式的原因。王善军通过对世家大族在生存性消费、享乐性消费、发展性消费和公益性消费四大方面的详细分析指出,宋代世家大族生存性消费的可变性小,其他三种可变性比较大,宋代世家大族的兴衰与消费有密切关联。义庄对于创置者而言虽然是公益性消费,而对于整个家族而言却可视为发展性消费。[7]

在下层普通市民的消费问题研究中,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伊永文的《宋代市民生活》,[8]这是较早涉及宋代市民消费情况的专著。作者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对宋代市民阶层在娱乐、节日、饮食等方面的消费情况做了精彩的描述。王荣对宋代市民的消费特点做了简要分析,认为宋代市民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都呈现出市场化和大众化两种趋势,并引导了宋代社会消费的潮流。但同时,宋代市民受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也有一定缺点,如整体消费能力不高、消费心理欠成熟等。[9]曾维君通过对听戏、观舞、看相扑等一系列娱乐活动的描述来探讨宋代娱乐性消费活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10]夏君宝,陈培爱在从市民文化的表征和文化传播活动的发展出发,考察宋代市民文化消费的特征和变化,认为宋代市民文化消费中主要体现五大特征,即精神文化消费日渐凸显、消费主体由精英走向大众化、消费实现世俗化、消费经由市场实现个人消费向公共消费转变和消费观念实现多元化。[11]

随着中外史学交流的广泛开展,与妇女在消费中的特殊地位的日益凸显,西方妇女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被介绍到国内,受到学界关注,成为宋代消费史研究的重要视角。刘秋根、任欢欢的《宋代女性时尚研究》对宋代女性在服饰、食品、鲜花、化妆品、香药及出游等方面的消费进行了详细介绍,认为宋代女性消费呈现出由皇宫贵族走向民间的趋势,并且认为青楼妓女乃是时尚潮流的引导者。[12]任欢欢还在《宋代女性服装消费》中进一步对女性的各类服装消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宋代女性服装消费的特点,认为服饰是区分人们等级身份的标志;宋代女性以服装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力量的增加,对宋代社会时尚化风气的流行、炫耀性消费剧增和商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13]

(二)消费内容

学界在探讨宋代消费问题时,一般认为消费既包括物质消费也包括精神文化消费。方行先生曾指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14]

在物质消费研究方面,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有程民生的《宋代地域经济》。作者在“各地商业与物资流通”章节中指出南方市场和北方市场在性质上的差异,认为北方市场偏重于国家的军事消费,南方市场偏重于居民生活资料的消费。[15]朱瑞熙等人的《辽宋西夏金社会史》中,利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对宋、辽、西夏、金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消费内容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研究宋代消费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6]魏华仙通过对肉类、水果、纸张、花卉等物品的详细考察,进一步探讨了宋代社会的消费关系。[17]

从粮食消费方面来看,魏天安认为虽然宋代粮食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粮食的市场、消费也迅速增长,但粮食商品化依旧受到来自官府、商人富户等的影响,宋代的粮食主要还是供皇室、官僚和军兵消费。[18]包伟民在探讨宋代粮食的商品化程度问题的过程中,针对专业特产品产区的粮食消费问题指出,专业特产品产区内的粮食商品化程度并不是很高,从而进一步得出宋代经济虽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但远没有达到近代经济水平的结论。[19]斯波义信通过对宋、元两代每日每人的谷物平均消费量的研究,认为宋、元的口粮消费为宋量一升,其他副食杂费比例也达到相当数量。[20]

关于食盐消费研究,史继刚从人们生活中必备的调料品——食盐入手,对食盐的应用范围和消费需求做了详细的考察,认为宋代食盐的供需缺口十分大,而食盐贩私活动的盛行与食盐供需失衡有一定关系。[21]

在精神文化消费研究方面,由于受20世纪80年代国际学术界由“韦伯命题”讨论引发的文化热和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的影响,文化消费作为较高层次的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的热点,因此国内学界开始较为系统地研究文化消费问题。秦开凤在宋代文化消费问题探讨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代表性研究成果有《论宋代墨的商品性消费》。[22]作者通过对墨的消费特点的探讨,认为宋代墨的消费呈现面广、量大等特点。而他在另一篇文章《消费视角下的宋代旅游新发展》中,[23]主要从食宿、交通、门票、购物四大方面来探讨宋代旅游消费的特点,指出宋代旅游消费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认为宋代的旅游消费不是一般的物质消费,具有享受性消费的特点,消费已趋于大众化,并且在消费中体现出平等自由的思想。而他在《宋代书画消费与社会分层——以文化社会学为分析视角》中,[24]以全新的视角——文化社会学来探讨宋代的书画消费情况。作者认为不同的阶层对书画的消费类型不同,官僚士大夫阶层将书画作为身份的象征,富人阶层将书画作为精神奢侈品和向上层身份靠近的媒介,平民阶层对书画的消费主要以通俗类为主。书画消费不仅仅是单纯的精神文化类消费,而是成为宋人社会身份构建的重要手段。

在服饰消费研究方面,张蓓蓓从宋代人们服饰消费的观念、服饰消费市场和服饰消费结构三方面来对宋代的服饰消费情况进行探讨,认为服饰是宋代时期人们思想意念和精神追求的物化载体,在都市文化之下趋于多变性和世俗化。由于宋代出现“坊市制度”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繁荣、都市文化的发展使人们的服饰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此时的宋代服饰消费出现多元化格局。[25]

在艺术品消费研究方面,张洁分别从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两大方面来探讨宋代象牙雕刻品的消费状况,认为宋代象牙雕刻品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已发生改变,消费市场不仅被政府控制也有民间力量的参与,此时的富民阶层也开始成为象牙雕刻品主要的消费群体。[26]

在香药消费研究方面,夏时华对上层社会香药消费的特点进行了总结,认为上层社会的香药消费与平民阶层同样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同时上层社会消费还具有奢侈型、雅致性和部分市场化等特点。[27]他还从宋代平民生活中香药消费的特点、原因、影响三方面来分析,认为宋代平民香药消费呈现广泛性、多样性和市场化、生存性与享受性特点,并且这种消费受外来供应量、平民收入水平、对香药的认知度和上层社会官僚贵族的消费观的影响。[28]

在茶叶消费研究方面,李晓根据茶叶的产量和消费量将宋代东南七路定为产地市场,以汴京为中心的北方为销地市场,川陕四路及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产销市场以及以永兴、秦凤、熙何为中心的西北诸路及西夏、吐蕃地区为销售市场。他认为汴京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茶消费量最大、消费层次最高的地区。[29]

在海外贸易商品的消费研究中,孙建民和顾宏义指出,在宋朝、高丽朝贡贸易中,高丽朝贡的主要是土产品和手工艺品,而宋代回赐物品的范围则大得多,如衣物、丝织品、瓷器、茶叶等。总的说来,无论是朝贡还是回赐的物品都偏重于皇室和上层人士消费。[30]黄纯艳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的空前发展使每年上千万的海外商品进入宋朝国内市场。[31]随着进口商品的消费日益普遍,从王公贵富到寻常百姓各阶层都成为进口商品的消费者,而对于进口的珍贵商品仍主要是供宫廷和权贵享用。宋代的进口商品被用于多种消费活动,如在装饰、医药、饮食、建筑、军工等各大方面,消费市场扩大的同时也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杨富学和陈爱峰指出,大食和大食诸国主要向宋朝进贡的物品为珍宝、犀牛和香药,尤其是乳香深受宋朝青睐,宋朝对乳香消费巨大。而宋代的瓷器和香药也深受大食欢迎,在香药方面尤其偏爱大黄和麝香,各自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双方贸易的繁荣。[32]温翠芳对乳香贸易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通过对唐代沉香进口数量和宋代乳香进口的数量的对比,探讨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尤其对市民阶层在医疗、宗教信仰、婚礼育子等民俗活动中的乳香消费做了详细介绍,充分肯定了市民阶层在乳香贸易中的作用。[33]

在野生动物消费方面,魏华仙通过对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野生动物被捕杀的经济原因以及捕杀野生动物的影响三方面的探讨,认为宋代野生动物被捕杀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消费结构变化和人们追求生活享受的结果。[34]王旭和郭声波从人类消费与环境保护出发,来探讨宋人是否具备环境意识。通过对鹿胎消费情况的考察,指出宋人并没有形成环保意识,而统治者所颁布的禁止捕杀生灵的禁令约束力有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宋人消费需求的增长和不合理的消费观念。[35]

在身体消费研究方面,柳雨春从身体史的角度来探讨官员对官妓的身体消费情况,指出官员与百姓都成为妓女尤其是官妓的消费者,而妓女的身体形象也在家庭、社会、国家围绕其身体的消费过程中被塑造起来。[36]

市民文化消费研究方面,姚思陟以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待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产物——市民文化,认为以市民文化作为消费对象的消费主体有其内在规定性,且从物质基础、价值意识的定向基础、价值解剖的心性基础三大方面对市民文化的消费基础进行了梳理。[37]

(三)城市消费

城市消费一直以来是宋史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全汉昇对人口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认为杭州之所以消费不断扩大主要在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并对杭州的商运路线和输入的主要商品进行了详细的阐释。[38]吴晓亮对城市消费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经由市场的个人消费是当时城市消费的主流,大众化消费促进了社会阶层地位的变动,而市场日用品消费量的扩大则是促进城乡连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39]陈国灿对江南州县城市的物资供应和居民消费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宋代江南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特点,且城镇居民消费两级分化明显,而这种两级分化的现象既有利于增强城市消费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40]余江宁对两京地区的娱乐消费情况进行了描述,并指出当时的官僚贵族和大商贾是娱乐性高消费的主力军,而新兴的市民阶层是普通娱乐消费的主力军。这种娱乐生活的繁荣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活力,也为城市中下层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41]吴晓亮将唐宋城市中的节庆消费、性消费、曲艺说唱消费主要归为精神享受性消费的范畴,将人们为转变身份而进行的人力、资金和教育的个人或家庭投入的消费归为发展性消费的范畴。认为唐宋城市消费不再仅限于家庭范围之内,而是更多地融入市场和社会空间之中,呈现出乡村习俗向都市习俗的转变,精神性享乐消费出现大众化趋势,体现了当时城市化的水平;而发展性消费呈逐渐扩大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42]漆侠在论述宋代城市、镇市和虚市发展情况时,认为在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中,消费的意义大于生产的意义。[43]霍有光和霍天翔通过对北宋生活消费品的价格、居民收入以及城市消费水平探讨,将北宋城市家庭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并且指出北宋时期京城大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家庭,消费能力达到了中等家庭的收入水平。[44]

(四)消费风气

在宋代消费风气研究方面,徐吉军以时间为标志分别对宋代前期,中后期的都城社会风尚情况作出探讨,认为宋代社会早期的社会风尚是拘谨、简约、安分守纪、繁文缛礼的精神面貌和单调呆板的生活程式。而宋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阶层,都出现奢侈消费现象,都市社会风气的转变和市民消费观念的转变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45]顾全芳认为宋代财政收入超过盛唐,而出现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的原因是统治阶层的无度挥霍与华靡。[46]柴勇对宋代奢侈消费问题作出了较为系统的探讨,认为宋代社会奢侈消费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宋代奢侈消费群体的扩大和消费逐渐市场化。[47]

二、近三十年来宋代消费史研究的特点与展望

综上所述,近三十年来宋代消费问题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呈现出以下特点:在研究方法上,由早期的以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为主逐渐转向运用西方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近年来更是受到新文化史与心态史等新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研究内容上逐渐广泛而深刻,由早期作为经济史研究的辅助转为专门性研究,由史实梳理转向结构性分析,由全国性的宏观研究转向区域性与个案性研究,由偏重上层社会消费行为研究转向大众消费研究,由关注消费的过程与行为转向消费文化与心态研究。这样的趋势也契合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展现了史学的现实关怀。

但是,宋代消费史的研究也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研究方法方面,缺乏对各种史学理论的整合运用,对诸多消费问题缺乏全视角的理解;同时也缺乏对出土材料的深入应用,特别是随着考古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出土材料对于理解区域性、阶层性与结构性的消费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研究广度上,偏重于对上层消费和市民消费的研究,而对于社会底层的消费情况则少有关注,尤其是农村的消费行为研究仍然可以拓展。同时在地域上,偏重于中原东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消费研究,而忽视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消费研究,尤其是地区间消费情况的对比研究更是付之阙如。而在城市消费研究中,偏重于杭州、开封等大城市的消费情况,而对于其他区域性城市的消费情况则少有涉及。两宋时期,海外以及边境贸易频繁,对中原地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目前国内的宋代消费史研究仍然缺乏对这一领域的探讨。

[1]潘业强,张玉洁,赵金科.马克思消费观的现实意义——兼论当代消费主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

[2]方行.中国封建地租与商品经济[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2).

[3]何辉.宋代消费史——消费与一个王朝的盛衰[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汪圣铎.两宋财政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

[5]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6]龙登高.略论宋代士大夫家庭生活[J].史学月刊,1991,(4).

[7]王善军.宋代世家大族消费述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8,(7).

[8]伊永文.宋代市民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

[9]王荣.略论宋代市民消费[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10]曾维君.宋代市民的娱乐性消费形式[J].消费导刊,2008,(14).

[11]夏君宝,陈培爱.论宋代市民文化的传播与消费变迁[J].求索,2011,(6).

[12]刘秋根,任欢欢.宋代女性时尚研究[J].河北学刊,2011,(3).

[13]任欢欢.宋代女性服装消费[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8).

[14]方行.中国封建地租与商品经济[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2).

[15]程民生.宋代地域经济[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

[16]朱瑞熙,等.辽宋西夏金社会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7]魏华仙.宋代四类物品的生产和消费研究[M].四川:四川科技出版社,2006.

[18]魏天安.宋代的粮食商品化及其特征[J].中州学刊,1986,(2).

[19]包伟民.宋代的粮食贸易[J].中国社会科学,1991(2).

[20]〔日〕斯波义信.宋元代粮食消费与生产水准之探讨[A].邓广铭,漆侠.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选集[C].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

[21]史继刚.宋代盐消费需求分析[J].盐业史研究,2011,(4).

[22]秦开凤.论宋代墨的商品性消费[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3]秦开凤.消费视角下的宋代旅游新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24]秦开凤.宋代书画消费与社会分层——以文化社会学为分析视角[J].学术研究,2015,(5).

[25]张蓓蓓.社会经济视野下的宋代服饰消费文化研究[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5,(3).

[26]张洁.宋代瑳象雕牙业及其市场消费状况探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7]夏时华.宋代上层社会中的香药消费[J].云南社会科学,2010,(5).

[28]夏时华.宋代平民生活中的香药消费述论[J].江西社会科学,2012,(12).

[29]李晓.宋代茶叶市场[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1).

[30]孙建民,顾宏义.宋朝与高丽“朝贡贸易”考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31]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2]杨富学,陈爱峰.大食与两宋之贸易[J].宋史研究论丛,2008.

[33]温翠芳.从沉香到乳香——唐宋两代朝贡贸易中进口的主要香料之变迁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34]魏华仙.论宋代野生动物的捕杀[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2).

[35]王旭,郭声波.鹿胎消费与宋人的环保意识[J].中国农史,2016,(1).

[36]柳雨春.身体的消费:宋代官妓的差排、祇应与国家权力[A].姜锡东.宋史研究论丛[C].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5.

[37]姚思陟.论宋代市民文化消费主体及文化消费基础[J].广西社会科学,2011,(3).

[38]全汉昇.南宋杭州的消费与外地商品输入[A].中华书局编辑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七)[C].北京:中华书局,1987.

[39]吴晓亮.略论宋代城市消费[J].思想战线,1999,(5).

[40]陈国灿.宋代江南城镇的物资供应与消费[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1).

[41]余江宁.论宋代京城的娱乐生活与城市消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2).

[42]吴晓亮.从城市生活变化看唐宋社会的消费变迁[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4).

[43]漆侠.宋代经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4]霍有光,霍天翔.北宋的物价、居民收入与城市消费水平初探[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45]徐吉军.社会都城社会风尚初探[J].浙江学刊,1987,(6).

[46]顾全芳.北宋的华靡之风[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

[47]柴勇.宋代奢侈禁令与奢侈消费[D].河北大学,2004.

责任编辑:魏乐娇

The Latest 30 Years of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Consumption in Song Dynasty

WEI En-ya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0,China)

The latest 30 years saw rich research fruits on the history of consumption of Song dynasty. The main concern in this study includes consumption group,content,urban consumption,and consumption styles.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ficiencies in current studies are proposed.

the latest 30 years;Song Dynasty;the history of consumption

2016-12-08

魏恩燕(1989-),女,重庆万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宋代社会经济史研究。

1004—5856(2017)05—0087—05

K244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5.022

猜你喜欢

消费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40年消费流变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消费物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