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西南州“四化”促“三变”路径选择

2017-03-10龙启兵

理论与当代 2017年2期
关键词:黔西南州三变四化

龙启兵

黔西南州“四化”促“三变”路径选择

龙启兵

“四化”即村支平台化、村庄公司化、村民股东化、村务社会化,是黔西南州抓党建扶贫工作总结出来的重要载体,是党建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盘活农村土地资产,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黔西南州就农村资金、资产、资源和农民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量化和分配进行全面探索,采用“四化”促进农村“三变”的模式,在农村“三变”改革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和拓展,探索出一条适宜黔西南州发展的改革新路子。

一、谱好“四化”促“三变”之曲,唱好农村产权改革之歌

一是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按照“四方五共”工作流程法,鼓励困难群众以扶贫资金、土地流转、参与经营等方式,与公司、合作社等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搭建“能人党员”平台,把愿意为群众办事、符合党员条件的致富能人吸收到基层党组织中来,鼓励他们参与村级各项工作,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难题。搭建“筑巢引凤”平台,充分利用“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政策优势,大力引进优秀的大学生在农村创业、兴业,充实村级人才队伍,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借助平台助民增收。以市场为导向、公司为平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分户管理”发展模式,引导农户流转土地、进园务工,鼓励农户扶贫资金入股、返包,让园区变景区、农民变股东,坚定不移走绿色产业化发展道路,让农民获得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养殖基金、返包股金四个收入倍增。三是聚焦平台壮大集体经济。引导村支“两委”从传统的管理平台拓展为发展村庄的经营平台、服务平台,在发挥传统领导管理“政治功能”的同时,引导树立经营发展理念、服务发展理念。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动员和鼓励群众以土地入股,村集体以集体土地入股或将村里无人管理的土地流转给公司,探索“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村集体除能按执股比例进行分红外,还能得到相应的管理服务费,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例如:晴隆县长流乡通过组建虎场村丰元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长流村坳上组农民药店专业合作社、杨寨村齐心组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昌顺农业专业合作社,共产出猪肉2320公斤,各类蔬菜1500公斤,何首乌、杜仲等中药材250公斤。长流乡农业专业合作社与11个食堂签订了购销协议,签约农户达796户,向食堂提供农产品13.5万元,该村集体经济已达12万余元,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跨越。

二、做强村庄公司化经营,为“三变”凝聚力量

一是推进资源变资产。以村委会为主体,将村级集体可经营性资源、资产进行量化,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购买准备上市企业股权等多种形式,转换为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形成了资源叠加效应。如:望谟县王母街道甘莱村在村“两委”的统筹下,成立富华生态养殖公司,按照“公司+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全村群众投入20万元建成了早熟蔬菜、五星枇杷、黄皮果蔗等果蔬基地,引导党员群众建成“林下养绿壳蛋鸡、沟边喂鹅、山脚喂猪、屋下养竹鼠”等多个自然生态养殖基地,对产品进行统一管理、营销,不但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农民收入也提高了。二是推进资金变股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财政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除补贴类、救济类外),原则上转变为村集体和村民持有的资本金,投入到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形成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金,村集体和农民按股比分享收益,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如:义龙试验区木咱镇坡贡村成立了“坡贡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312户农户入股,村集体占股10%,目前村集体经济积累已达21万元。望谟县石屯镇新合村通过发展股份合作,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建立健全了风险防范机制,真正让新兴的专业合作社组织逐渐取代农民自产自销的传统产销模式,把分散弱小的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全村412户农户全部入股,村集体经济积累已达12万元。三是推进农民变股东。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技术、资金等入股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按股份获得收益;或将财政定向投入到贫困户的帮扶资金,转变为贫困户持股,投入到村集体领办和创办的经济组织获取收益,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如:安龙县笃山镇大坡村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2800余亩,仅2014年,付给农民的流转土地费和务工费就达210万元。2015年,为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合作社建起了蚕丝加工厂,其高等蚕丝畅销江浙一带,通过培育27户大户来引领村民种桑养蚕,把利益更多地让给示范户、让给老百姓,并通过示范带动,实现种桑养蚕规范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了增收致富步伐。2015年实现产值1100余万元,利润675万元,大坡村户均增加纯收入2.93万元,人均增加纯收入6730元。

三、做实村民股东分配,促“三变”引领发展

一是做好村民变股东这篇文章。在坚持民主决策、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引导村民将闲散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公司、村集体将适合的村集体闲置资金和村集体可经营资源、资产等作价入股公司,按比例折算股份。如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按“3∶1∶6”比例进行分红,发展板栗种植。目前,洛郎村共92户加入合作社,其中精准扶贫户86户。拥有的1.5万亩的板栗种植基地每年可给群众带来1500万元的收入。二是下好激活集体资产这步棋。根据村本身自然资源禀赋,发挥区位、环境、交通等方面的优势,租赁非农用地兴建沿街楼、商铺、农贸市场、农家乐经营点、停车位等,盘活集体资产,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深度挖掘村域内的山、林、水、矿产、旅游等自然资源潜力,由村集体单独或吸收其他资金参股进行开发,采取集体经营或承包经营的方式,通过入股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盘活农村“死资源”,实现“以资生财”。比如:兴仁县九头村、安龙县大坡村、望谟县桑郎村等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路子,通过成立“群众共商共识服务中心”、召开“乡村发展倍增计划”共商会、“群众服务共商会”等方式与群众进行共商。大坡村成立种桑养蚕合作社,流转土地2800余亩,仅2014年付给农民的流转土地费和务工费就达210万元,村集体每年收入3万多元。三是办好股东利益分配这件事。在股东利益分配这件事上,黔西南州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式,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按照绝大多数人的意愿,承认劳动对资本的支配权,决策过程实行一人一票表决权,避免一个人说了算,一切权利归股东大会,通过做实股东利益分配,不断盘活壮大集体经济,为集体公益性事业提供财源保障,使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例如,册亨县丫他镇丫他村按照平等自愿、风险共担的原则,组织285户村民集资入股3000万元异地置业,购置49亩工业用地,兴办食品加工厂,每年门面租金及经营收益等收入达到4000万元,入股农户户均每年增收5万元。2016年,全村954位农民通过入股分红,人均增收2020元以上。

四、转型村务社会化管理,促“三变”落地生根

一是搭建社会组织从事公共服务。把部分公共服务事项转向社会购买。将村庄卫生保洁和绿化维护、路灯维护、道路维护、沟渠管网维护等公共服务,通过市场化机制,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经营性机构或村民承担,重点考虑由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承担,并由村支“两委”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一定费用(即向社会购买服务)。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助力社会服务。根据公共事务的需要,组建适当的专业经营公司来承包。集中力量研究市场、研究产业,研究村庄经营,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同时,充分用好各项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整合资金资源,调整投入结构,各地结合实际给予项目倾斜、贷款优惠、手续简化、资产评估等帮助,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和项目向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倾斜,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免税政策,为农村集体经济快速稳步发展提供动力,实现“以策生财”、村务社会化促“三变”改革落地的目标。三是转型服务促农村和谐稳定。社会的和谐稳定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黔西南州紧紧围绕村务社会化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本着转型为了群众、发展为了群众、改革成果让群众共享的宗旨,使集体资产不断盘活壮大,让村民真正享受到村务社会化带来的红利,村民日子过好了,农村和谐稳定了。例如:普安县引进贵州省布依香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200万元在青山镇下节河村发展香菇种植185亩,新建213个标准化香菇大棚,目前,拉动当地劳动就业200人,带动133户参与种植,其中,精准贫困户62户195人,每天生产鲜香菇7吨左右,按目前市场批发价每公斤11元计算,每天销售收入7.7万元,一年按250天生产香菇计算,将实现年香菇销售收入1925万元,直接为村集体带来100万元以上的收入,迅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消除了“空壳村”。

五、明晰“四化”促“三变”之要,探究农村产权改革之道

一要用好战略思维和利益共同体理念。黔西南州在推进“四化”促“三变”进程中,能很好地将战略思维和利益共同体理念有机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创新结合起来,实现了知与行的统一、全局与局部的统一、目标与路径的统一。“四化”促“三变”启示我们,深化农村改革,必须树立“大势观”“大局观”和“长远观”,做到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应势而动,确保农村各项改革谋在关键处,干在点子上,才能有效激活农村各类沉睡资源,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农村聚集效应不断增强。要以“三变”改革统揽农村改革,破除制约农村的体制机制障碍,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规范扎实深入推进,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要采取村集体用项目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式,形成固定资产后量化入股,非精准户用土地入股,精准脱贫户用扶贫资金入股,形成了“资产量化、精准到户、股份合作、保底分红、滚动发展、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要用好辩证思维和责任共同体理念。黔西南州在推进“四化”促“三变”进程中,能很好地将辩证思维和责任共同体理念有机结合起来,换位思考,强化责任意识。抓住农村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这个主要矛盾和统分结合中“统”得不够的矛盾主要方面,通过产业平台和股权纽带,推进土地、资金、劳动力按市场化发展规律集中,实现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四化”促“三变”启示我们,农村改革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辩证处理好各种关系,强化责任担当。责任是推动落实的关键因素,有责任意识,行动才会主动。一个股份制公司,必须充分调动所有股东的责任,主动参与企业发展管理,才能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四化”促“三变”进程中,有的利用土地入股公司、有的则用国家扶贫资金入股公司,按照一定的比例参与分工,由农民变成了公司的股东。变成股东后,无论是公司还是入股农民,都有责任参与公司的管理,都有责任为加快公司的发展出力,公司经营发展的好与坏,与股东的利益息息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更有利于形成团队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三要用好创新思维和规模化发展理念。黔西南州在推进“四化”促“三变”进程中,能很好地将创新思维和规模化发展理念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时代特征和实践需求,不断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与当地发展的“现实逻辑”结合起来,在遵循矛盾运动规律和总结基层实践的基础上做出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四化”促“三变”启示我们,农村改革必须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用新理念、新举措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规模化经营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样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规模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黔西南州通过规模化经营把土地资源整合起来,科学规划,规模发展,瞄准市场,因势利导,突出特色,促进农民稳步增收、规模化经营的快速发展。

四要用好法治思维和改革理念。黔西南州在推进“四化”促“三变”进程中,能很好地将法治思维和改革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以公平公正为基本要求,确保改革正确推进、准确推进、有序推进、协调推进。“四化”促“三变”启示我们,农村改革必须把法治作为重要保障,真正做到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从全州的成功实践总结得出,“三变”改革之所以得到农民支持、推进顺利,关键就在于我们能运用好法治思维和改革理念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村集体、精准脱贫户、土地农户、公司互利共赢,这“四赢”就是“共享”改革成果的最好体现,全面调动了发展最根本的内生动力,全面理顺了村两委、农民和各方面的关系。在“四化”促“三变”进程中,村集体有资金为老百姓办实事后,号召力也随之变强。同时,村集体的民主议事能力在村集体与农民协商过程得到了提高,村集体跟农民的关系也相应提升。因此,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一定围绕农民这个主体,充分运用“共享”流程工作法,尊重群众意愿,让他们从改革中看到希望,在创新发展中得到实惠,激发内生动力,参与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黔西南州委改革办)

责任编辑:郭 清

猜你喜欢

黔西南州三变四化
黔西南州安龙县“十四五”石材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推进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召开
黔西南州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评价
注重“三变” 学会“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