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理解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017-03-10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7年5期
关键词:从严治党特色发展

刘 刚

(铁道党校,北京 100088)

【特稿】

深刻理解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刘 刚

(铁道党校,北京 100088)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为“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主题是灵魂,是方向,是旗帜,主题集中体现了全部工作的中心内容和核心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只有深刻理解把握好这一主题,才能不断坚定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自信,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才渐渐落伍了。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彻底击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旧梦,封闭的大门被打开了。中国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强盛与人民幸福,成为中国需要解决的两大历史课题。面对这样的历史课题,谁能够带领人民完成前一个历史任务并不断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谁就能够成为引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领导力量。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中国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先后出演过主角,但都因其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承担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辛亥革命后,政党政治在中国兴盛起来,从1911年10月到1913年年底,各种新兴团体一共有682个,其中基本具备近代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这些政党,都因不适应中国的国情而先后失败,很快消失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中国共产党在96年的奋斗实践中,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三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贡献:一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三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三个伟大飞跃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具有历史意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了精彩的篇章。自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此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一以贯之的主题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聚焦点、着力点、着力点,提出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历史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富强中国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成功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答当代中国问题而形成的一套新的话语体系。这一新的话语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它集中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等基本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表达,它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基本内容和宏伟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表达,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总结、逻辑概括和思想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表达,是对长期以来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的高度概括,集中体现了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和强大自我完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集中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文化成果,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完全可以这样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发展模式、制度模式和价值体系的伟大贡献,这是我们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是中国取得一系列成功的根本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以新思想引领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将这5年的成绩概括为“两个加强七个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并且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这些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同志概括的这“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为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有力思想和理论支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在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基础上,基于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这是对我国社会发展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为我们党确立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提供了基本依据。

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就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经过长期探索得出的基本结论。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明确指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两个“牢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人均GDP刚刚突破8000美元,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同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区域之间、地区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目前仍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发展短板不少,制约因素也不容忽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基本依据。

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就要牢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所面临的矛盾问题、所确立的目标任务等的变化,必然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砥砺奋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的不断变化特点,对这些不断变化的新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准确地把握”。这些不断变化的新特点,既集中体现为新的历史高度,又突出表现为新的历史特点。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这个新的历史高度,集中体现在“三个前所未有”:我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个新的历史高度还具体表现为发展阶段的跃迁、转变和提升:是由大向强发展阶段的跃迁,是由注重“量”的积累向注重“质”的优化发展阶段的转变,是由中低端水平向中高端水平发展阶段的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毫无疑问会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但另一方面,又表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这些新的历史特点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我们所面对的复杂矛盾上,反映在我们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上,集中体现在“四个重大”上,即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深层较量和博弈,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仍然具有许多有利的发展条件。同时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形势环境变化之快前所未有,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对党治国理政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新思想引领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要求。目标具有指向性和动力功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特别是随着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不断提升。这决定了我们党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使发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也是一篇不断续写的大文章。在2013年1月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同志就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对于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更是提出新的更高更明确要求。

从世界观方法论视角,提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习近平同志从三个维度的思考提出了科学方法论要求:“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进而得出正确结论。”坚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结合上精准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坐标和时代特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指导当今中国实践;从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确定中国发展的方向、路径和重点。坚持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基本阶段及其呈现出的阶段性新特点。坚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把握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方式及其各项政策。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维度的思考,目标指向就是要求全党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从理论建设视角,提出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将呼唤新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实践上发展必然要求理论上概括和创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党和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提出这“两个新”表明,在当今的时代变化和我国的发展广度、深度都远远超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想象的新形势下,面向未来,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仍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一系列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我们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愿望,回应现实需要,把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集中体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探索和把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推向前进,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从战略目标视角,提出坚决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2012年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从2020年开始,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开局阶段。对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来说,既要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冲刺收官,又要筹划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起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三个攻坚战”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前后接续、相互衔接的奋斗历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前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

从政治保证视角,提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三个更加”“三个更大”的新要求。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再到“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在我国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党制度下,我们党的特殊执政地位决定我们必须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2016年国家统计局问卷调查显示:92.9%的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比2012年提高17.9%;中国社科院问卷调查也表明:97.3%的领导干部、98%的普通干部、94.4%的企业人员、84.2%的城乡居民对中国反腐败表示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同时应看到,从严管党治党的成果还是阶段性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并且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出了“三个更加”“三个更大”的明确要求: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这“三个更加”“三个更大”清楚表明了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只有进一步把党管好、治好、建设好,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作者系铁道党校工运与基础学科教研部主任、教授)

D26

A

1006-8279(2017)05-0007-05

〔责任编辑:周宗伟〕

猜你喜欢

从严治党特色发展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医的特色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完美的特色党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