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海南戍军考
2017-03-10丁书云
丁书云
(中山大学 历史系,广东 广州 510275)
元代海南戍军考
丁书云
(中山大学 历史系,广东 广州 510275)
海南地区是岭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建立以后,将海南地区作为其进攻安南、占城等国家的海上跳板和前沿阵地,对海南地区进行了重要的军事布防。元政府在高、雷、化三州安置邓州旧军中万户府进行镇戍,在海南岛上设置黎兵万户府。黎兵万户府在万人以上,是元代军制史上比较特殊的例子,可见元政府对海南地区军事镇戍之重视。
元代;海南;邓州旧军万户府;黎兵万户府
至元十五年(1278),湖广行省平章政事阿里海牙带领南宋旧将马成旺,统兵数十万掠地雷州,讨伐海外四州。在进攻琼州之前,阿里海牙企图招抚南宋琼州安抚使赵与珞,但赵与珞拒绝投降。马成旺招降其滞留琼州旧部,擒获赵与珞和其他南宋在琼州的守将,将海南岛纳入元朝统治的版图之中。元从建立之初,便是一个极具扩张性的帝国,然而大帝国的西边和北边完全被蒙古宗族所控制,蒙古内部矛盾重重,版图的扩展便集中在东、南二边。海南岛位于极南之地,元政府一直将海南地区作为进攻安南、占城等东南亚国家的海上跳板和前沿阵地。至元二十一年(1284)三月,琼州安抚使陈仲达听郑天祐言“交趾通谋占城,遣兵两万及船五百以为应援”①[明]宋濂等:《元史》卷二百○九《外夷·安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4641页。;《元史·占城传》也说:“占城近琼州,顺风舟行一日可达其国。”②[明]宋濂等:《元史》卷二百○九《外夷·占城》,第4660页。这些记载都说明了海南对于元代经略南海诸国的重要性,那么元政府对于海南的军事建置就摆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
至元十七年(1280),元设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雷州、化州、高州、钦州、廉州、琼州、南宁军、万安军、吉阳军等九州,任命朱国宝为海北海南道第一任宣慰使兼都元帅,其治所在雷州,并在琼州设立分司。也就是说元代的海南地区,实际上包括现在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这是本文中所依据的海南地区的地理范围,以此讨论元在海南地区所镇戍的地点及主要兵力布置情况。
一、高、雷、化等路的邓州旧军万户府
雷州乃是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治所,南接海南岛,北邻两广,是重要的军队防守之所。元未将海南岛单独划开,而将其与雷州半岛相连,可能是将雷州半岛作为进一步经略海南岛的跳板。可见,高州、雷州、化州三州对于元代经略岭南地区之重要性。且高、雷、化地区处于两广之交界,为湖广行省管辖,而海北广东道属于江西行省管辖,高、雷、化三州也处于湖广行省和江西行省交界之处,必须要对此进行重要军事布防。
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治所雷州,也就是所辖戍军有一部分在雷州地区,至于其精确数字并没有史料记载。但是除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兵力之外,可以肯定的是,元政府派了一个万户府镇守在高、雷、化地区,这便是邓州旧军中万户府。元兵制规定统军5,000-7,000人为中万户府,那么说明元在高雷化地区的镇戍军队应该在5,000人以上,7,000人以下。
邓州旧军万户府的军队乃为河北史氏史天泽旧部,这些兵将曾在史天倪之子史权的率领下驻守邓州,故以后称为邓州旧军万户府,后朝廷拨归史天泽掌管。元世祖感念河北史氏家族对蒙元所做的贡献,在至元间便任命史天泽长子史格接管邓州旧军,为邓州旧军万户府万户。但是,后来由于汉人世候势力的壮大,元世祖为遏制汉人势力的发展,将汉人所统领万户进行重新分配。至元三年(1266),史格代替张弘范为亳州万户府万户,元朝廷将原史天泽部下所属邓州旧军万户府归张弘范掌管。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张弘范班师还朝,上奏忽必烈要求仍然掌管其旧部亳州万户,忽必烈同意张弘范的请求,并将邓州旧军万户府还给史格掌管。*[元]姚燧:《姚燧集》卷十六《荣禄大夫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大司农史公神道碑》,查洪德点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245页。至元二十八年(1291)七月史格去世,元世祖授其长子史耀为邓州旧军万户府万户,但因史耀为史格庶子,其弟史荣为史格之嫡子,在史格死后,他“号誓柩前,必以万户归荣”。*[元]《姚燧集》卷十六《荣禄大夫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大司农史公神道碑》,第246页。后启奏朝廷,将邓州旧军万户交予年仅十四岁的史格嫡子史荣掌管,从此以后,邓州旧军万户府都由河北史氏家族世袭管控。《元史》所载至元二十九年(1292)二月,“以泉府太卿亦黑迷失、邓州旧军万户史弼、福建行省右丞高兴并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将兵征爪哇,用海船大小五百艘、军士两万人”*[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七《世祖纪》十四,第359页。。史弼乃河北蠡州博野人,早年从攻襄樊,至元十五年(1278)为江淮行省参知政事,行黄州等路宣慰使,平南昌都康诸盗贼。至元二十六年(1289),平台州盗贼杨振龙,拜尚书左丞,行淮东宣慰使。元世祖欲征爪哇,对史弼说:“诸臣为吾腹心者少,欲以爪哇事付汝。”*[明]宋濂等:《元史》卷一六二《史弼传》,第3799页。可见,元世祖忽必烈是想把征伐爪哇的事情全权托付给史弼的。至元二十九年(1292),拜史弼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史耀虽然也做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但很显然,史弼与史耀非同一人,史弼所属的河北博野家族与史耀所属的河北真定史氏家族也没有联系。因此,可以断定《元史》此处说史弼为邓州旧军万户是为明显的一个错误。
那么如上文所说,邓州旧军万户府为河北真定史氏世袭所有,其镇守地为何会在雷州同时兼镇高、化等州呢?这跟史氏家族终元一世与岭南地区有密切联系有关。以史天倪和史天泽为首的真定史氏家族,为蒙元统治立下汗马功劳,自然荫及子孙,其子孙史格、史耀、史炀先后在岭南地区做官。以邓州旧军万户史格为例,从阿术攻襄樊,湖广平章阿术“将二十五万户居前,每五万户择一人为帅统之,格居其一”*[明]宋濂等:《元史》卷一五五《史天泽传》附《史格传》,第3663页。。后又从攻静江,初静江诸峒都降服云南,史格遣使者诏谕,“来者五十州,云南争之,事闻,诏听史格节度”,*[明]宋濂等:《元史》卷一五五《史天泽传》附《史格传》,第3664页。可见忽必烈对其信任之深,又升广西宣抚使、广南西道宣慰使。史格一生成就都在广西,至元十五年(1278),宋将张世杰率众围攻雷州,雷州城中粮绝,士兵以草木果腹,史格“漕钦、廉、高、化诸州粮以给之,世杰解围去。诏格戍雷州”*[明]宋濂等:《元史》卷一五五《史天泽傳》附《史格传》,第3664页。。此时,朝廷诏史格驻守雷州,他所带领的应该是原属张弘范的亳州万户。至元十六年(1279),朝廷将邓州旧军万户归还史格统领,此时史格担任广南西道宣慰使,至元二十八年(1291)逝世。《元史》中再也没有提到邓州旧军万户府的镇戍地点问题,但推测史格从至元十六年(1279)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广西,其所统万户府应该在广西地区镇戍,史卫民在他的《元代军事史》一书中亦有考证。
除了邓州旧军万户府屯戍高、雷、化地区之外,至元三十年(1293)八月丁未,湖广行省臣言海南、海北多矿土,可立屯田,元政府 “诏设镇守黎蛮海北海南屯田万户府以董之”,*[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七《世祖纪》十四,第374页。不仅管理海南岛的屯田,而且管理的也有海北高州、雷州、化州地区的屯田,此时高雷化应该有大量的屯田军,但是元贞元年(1295)秋七月,“以其地多瘴疠,纵屯田军二千人各还翼”,*[明]宋濂等:《元史》卷一百《兵志三·屯田》,第2578页。元政府下令“减海南屯田军之半,还其元翼”,*[明]宋濂等:《元史》卷十八《成宗纪》一,第395页。只留下两千人与招募民进行屯种;大德二年(1298)五月辛卯,“罢海南黎兵万户府及黎蛮屯田万户府”,*[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九《成宗纪》二,第419页。屯戍军队悉令还各翼,止令民户八千四百二十八户屯田,其中琼州路五千一十一户,雷州路一千五百六十六户,高州路九百四十八户,化州路八百四十三户,廉州路六十户。*[明]宋濂等:《元史》卷一百《兵志》三,第2578页。此处记载黎兵屯田万户府废除时间为大德三年(1299),与《元史·成宗纪二》记载大德二年(1298)不符,其中一个有误。此时高雷化地区所余屯田虽然没有处于海南岛上的琼州路多,但也有三千三百多户。
二、海南岛上的戍军
海南岛是元政府经略海洋以及东南亚国家的跳板,元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对此地区的兵力布置。至元十七年(1280),元设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以朱国宝为第一任宣慰使,并且在琼州路设安抚司,称琼州路军民安抚司,琼州路安抚司第一任安抚使为陈仲达。元文宗曾经潜邸于琼,在即位以后,将琼州路安抚司改为乾宁军民安抚司,另外有南宁军、万安军、吉阳军。“一路三军”乃是海南岛上地方军事机构。
元在海南岛上的戍军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汉军、新附军、南番军和黎兵。元统治者早在建国之初便已经规定“河洛、山东据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江、淮以南,地尽南海,则名藩列郡,又各以汉军及新附等军镇戍”*[明]宋濂等:《元史》卷九十九《兵志二·镇戍》,第2538页。。元在海南岛上的戍军也有大量的汉军和新附军。据《正德琼台志》载:“元初,湖广行省于平阳、保定冠州等翼轮差管军万户一员,率千百户统汉军一千海南镇守,三岁交换,以新附土军分隶。炮手所辖冠州、许州、冷水河翼衙门建于营内,土汉军营屯于城外。”*[明]唐胄:《正德琼台志》卷第十八《兵防上》,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228页。由此可见,常驻海南的汉军有1,000人,在平阳、保定、冠州等地轮流抽调,元政府还设一名万户进行统领,并且“以新附土军分隶”。可见,这1,000汉军是海南岛上地位最高的军队。《正德琼台志》中还提到了海南岛的炮手军,炮手军是元代一个特殊的兵种,以炮匠编制为军,直属于枢密院,用于攻城作战。元屯驻三翼炮手军于海南,虽不知其具体兵数是多少,但其除了镇戍海南岛以外,其图谋安南、占城的军事目的也可以窥见。
海南岛上的驻军还有大量的新附军,包括原南宋驻守海南的禁军、厢军以及海南的土军等。海南土军都是各处“获罪免死者”*[明]唐胄:《正德琼台志》卷十八《兵防上》,第228页。发配而来的,并没有明确的数量记载。根据上文所引《正德琼台志》,海南土军也是分隶各处镇守,其镇守地在琼州西城外之靖海营,“西隅之靖海营,若宋末祥兴遗卒置”,《正德琼台志·兵防下》又说:“靖海营在城外西隅,至元间屯土汉军于此”。*[明]唐胄:《正德琼台志》卷二十《兵防下》,第239页。由此可以推断出,元代海南的土军并非全是南宋屯驻海南的土军,很大一部分是崖山兵败之后投归琼州的南宋军队,也就是所谓的“祥兴遗卒”。南宋也有一部分江浙水军,在兵败之后被元政府派驻在琼州的守将收编为水军,进行防戍镇守,这便是元在海南白沙津所置的白沙水军。《正德琼台志》载:“元白沙水军系浙军自宋末从祥兴帝船遁至本州岛,为元兵所败,遗卒收为水军,后于白沙津置镇,设官管领,给粮巡防海上。”*[明]唐胄:《正德琼台志》卷二十一《海道》,第270页。但是遗憾的是,这些南宋降元而被元统治者安置在海南的军队数额也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海南岛上还存在一些南番兵,也就是元在对外征伐中收罗的东南亚国家的军队。至元十六年(1279)十二月,“中书省与唆都议招收海外诸番事”。*[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世祖纪》七,第217页。至元二十年(1283),时任琼州安抚使的陈仲达等率领军队征伐占城,战于木城,占城军队兵败溃散,其中一部分便投降了元朝。驸马右丞唆都将这部分投降元军的占城军人,连同其父母妻子安置在琼州的海口浦,立营寨,称为南番兵。*[明]唐胄:《正德琼台志》卷二一《海道》,第277页。以番囚麻林为总管,官阶四品,并且承诺官职世袭。这批南番兵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外国人,元政府将其归为色目人一类,因此待遇较高,凡入营籍,“不分老稚,皆月给口粮三年以优之”。*[明]唐胄:《正德琼台志》卷七《风俗》,第92页。但是,南番兵的名额也是不清楚的。
元政府在海南岛上驻军数量最多的应该是黎兵。黎兵是由官府征发世居海南岛上的黎人和汉人组成,相当于乡兵组织,不全由黎人组成,元政府在海南岛设黎兵万户府作为管理黎兵的军事机构,从属于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治所在琼州琼山县外的南桥北。*[明]唐胄:《正德琼台志》卷十八《兵署》,第240页。而关于黎兵万户府建立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有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和至元二十八年(1291)这三种不同的说法。持顺帝元统二年(1334)这种观点的大概是因为《元史》有记载,云元统二年海南黎族经历了大暴乱之后,湖广行省上书朝廷:“海南僻在极边,南接占城,西邻交趾,环海四千余里,中盘百峒,黎、獠杂居,宜立万户府以镇之。”而中书省准奏,依广西屯田万户府之例,设置黎兵万户府。*[明]宋濂等:《元史》卷九二《百官志》八,第2341页。但是早在大德二年(1298),成宗便下令“五月辛卯,罢海南黎兵万户府及黎蛮屯田万户府,以其事入琼州路军民安抚司”*[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九《成宗纪》二,第419页。。既然在大德二年(1298)黎兵万户府已经和镇守海北海南黎兵屯田万户府一道被罢废,而且《正德琼台志》有明确记载说中书省准湖广行省所奏,于次年“复置黎兵万户府,增万安翼为十三所,万千百户,兼用土人”。*[明]唐胄编集:《正德琼台志》卷十八《兵防上》,第229页。既然是“复置”,那么元统二年(1334)才建立黎兵万户府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认为黎兵万户府乃至元三十年(1293)建立可能是因为《元史》记载说,“丁未,湖广行省臣言海南、海北多矿土,可立屯田,诏设镇守海北海南屯田万户府以董之”*[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七《世祖纪》十四,第374页。。至元三十年(1293),元政府设镇守海北海南屯田万户府,有些学者将此屯田万户府与黎兵万户府混为一谈。但是,大德二年(1298)五月,元政府又下令“罢海南黎兵万户府及黎蛮屯田万户府,以其事入琼州路军民安抚司”。*[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九《成宗纪》二,第419页。由此可见,镇守黎蛮屯田万户府与元在海南岛所设的黎兵万户府并非一个机构,也没有史料明确记载黎兵万户府是在至元三十年(1293)建立的。王献军在他的《黎兵万户府设置时间考》中认为黎兵万户府设立的时间应该是在至元二十八年(1291),其引用《正德琼台志》中的材料:“至元二十八年,阔里吉思平黎,议佥土民为黎兵。用则为兵,散则为民。立五原、仁政、遵化、义奉、潭揽、文昌、奉化、会同、临高、澄迈、永兴、乐会十二役,各立千、百户所,隶万户府管领。大德二年(1298)罢,拔隶军民安抚司。”*[明]唐胄编集:《正德琼台志》卷二十《兵防下》,第263页。明确说明黎兵万户府建立的时间为至元二十八年(1291)。王献军还引用了邢梦璜《至元癸巳平黎碑记》的内容来证明阔里吉思至元二十八年(1291)受忽必烈之命南下平黎,平黎进行了两年,至元三十年(1293)结束,在平黎之时设立黎兵万户府来管理数量庞大的黎兵也是有可能的,而且至元二十九年(1292),已经出现了黎兵的相关机构。《元史》记载,至元二十九年(1292)秋七月“戊寅,黎兵百户邓志愿谋叛,伏诛”。*[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七《世祖纪》十四,第365页。邓志愿为黎兵百户,既然百户已经出现,那么其相应配套的千户、万户应该也已经出现,这是王献军认为黎兵万户府建立在至元二十八年(1291)的另一个原因。*王献军:《元代“黎兵万户府”设立时间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但其实不然,关于黎兵万户府设立的具体时间,海南师范大学的李勃则考证是在至元十五年(1278)之后至元二十四年(1287)之前*李勃:《元代黎兵万户府始置年代考》,《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6期。,其理由是至元二十年(1283)九月壬戌,元政府打算“调黎兵同征日本”*[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二《世祖纪》九,第257页。,《元史·占城传》记载:“二十年正月,行省传令军中,以十五日夜半发船攻城。至期,分遣琼州安抚使陈仲达、总管刘金、总把栗全以兵千六百人由水路攻木城北面;总把张斌、百户赵达以三百人攻东面沙嘴;省官三千人分三道攻南面”*[明]宋濂等:《元史》卷二百一十《外夷·占城》,第4661页。,这只队伍中有1,600为海南黎兵。至元二十四年(1287)春正月,又“诏发江淮、江西、湖广三省蒙古、汉券军,及云南兵,及海外四州黎兵,命海道运粮万户张文虎等运粮十七万石,分道以讨交趾”*[明]宋濂等:《元史》卷十四《世祖纪》十一,第295页。。同年(1287)九月,湖广行省省臣又上言:“海南琼州路安抚使陈仲达、南宁军总管谢有奎、延栏总管苻庇成,以其私船百二十艘、黎兵千七百余人,助征交趾。”*[明]宋濂等:《元史》卷十四《世祖纪》十一,第300页。助征交趾出动了七千黎兵,那么说明有一部分黎兵留守在海南岛上。这些记载都说明元代海南岛上的黎兵是元政府对外作战的一支重要力量,说明早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之前,黎兵已经在海南岛上大规模存在。而且黎兵军官有“总把”、“总管”、“百户”等,那么可以推断,至元二十八年(1291)之前,海南岛上已经出现了相关的配套机构——黎兵万户府,这是符合元代的军事制度规定的。元制:“考之国初,典兵之官,视兵数多寡,为爵秩崇卑。长万夫者为万户,千夫者为千户,百夫者为百户。世祖时,颇修官制,内立五卫,以总宿卫诸军,卫设亲军都指挥使;外则万户之下置总管,千户之下置总把,百户之下置弹压,立枢密院以总之。”*[明]宋濂等:《元史》卷九八《兵志》一,第2507-2508页。总把、千户、百户都在上文所引史料中出现。其考证之严密,笔者深表赞同,故认为黎兵万户府的设置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之前,但是成宗大德二年(1298)废罢,顺帝元统二年(1334)又复建。
以上是黎兵万户府的建置问题,接下来讨论黎兵万户府军队人数的问题。如上所述,黎兵是元初征伐海外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派遣黎兵出征动辄千人以上,黎兵应不在少数。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世祖授陈仲达为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都元帅,命他与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廉希恕等率领蒙古兵二百人、汉军两千人、顺化新附军五千人,辅之以黎兵一万四千人,准备平黎。但是,陈仲达病逝,忽必烈又命湖广行省平章阔里吉思为统帅。阔里吉思平黎之后,佥土民为黎兵,一共有十二翼,隶属万户府统领,此时黎兵已经达一万四千人之多。到了元统二年(1334),重建黎兵屯田万户府,“统千户一十三所,每所兵千人,屯户五百,皆土人为之,官给田土、牛、种、农器,免其差徭”*[明]宋濂等:《元史》卷三八《顺帝纪》一,第824页。。这时候的黎兵一万三千人以上,可见黎兵有元一代一直在万人以上,元兵制规定统兵七千人以上的为上万户府,元黎兵万户府由于黎兵数量庞大,是元代兵制的一个特例。
三、元在海南地区军事镇戍的特点
元政府为了防遏和图谋南海诸国,派了一大批心腹重臣南下岭南地区作为其先锋,*关于元在岭南地区的选官,笔者已经另行文专门探讨,此不赘述。与此相对应,元朝在岭南地区的军事布置也是为达到这一目的服务,而海南地区作为岭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在此的军事镇戍自然贯彻这一宗旨。如上所述,至元二十一年(1284)三月,琼州安抚使陈仲达听郑天祐言“交趾通谋占城,遣兵两万及船五百以为应援”;《元史·占城传》也说:“占城近琼州,顺风舟行一日可达其国。”这些都可窥见元代把海南地区作为进攻占城等国的海上跳板和前沿阵地。
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海南岛上的黎兵还直接参与了对外作战,至元二十年(1283)九月壬戍,元政府打算“调黎兵同征日本”*[明]宋濂等:《元史》卷十二《世祖纪》九,第257页。;至元二十一年(1284)三月,琼州安抚使陈仲达听郑天佑言“交趾通谋占城,遣兵两万及船五百以为应援”*[明]宋濂等:《元史》卷二〇九《外夷·安南》,第4641页。,此次陈仲达就派兵两万以及战船支援朝廷,数量可谓不小;至元二十四年(1287)春正月,又“诏发江淮、江西、湖广三省蒙古、汉券军,及云南兵,及海外四州黎兵,命海道运粮万户张文虎等运粮十七万石,分道以讨交趾”*[明]宋濂等:《元史》卷十四《世祖纪》十一,第295页。;同年九月,湖广行省省臣又上言:“海南琼州路安抚使陈仲达、南宁军总管谢有奎、延栏总管苻庇成,以其私船二十艘、黎兵千七百余人,助征交趾。”*[明]宋濂等:《元史》卷十四《世祖纪》十一,第300页。可见,黎兵在讨伐交趾、助征南海诸国方面起了不小的作用。《琼台志》又载:“元白沙水军系浙军自宋末从祥兴帝船遁至本州,为元兵所败,遗卒收为水军,后于白沙津置镇,设官管领,给粮巡防海上。”*[明]唐胄:《正德琼台志》卷二十一《海道》,第270页。元在白沙津渡口所设的白沙水军也是为了巡防海上,保证南部边疆的安宁。
有元一代,海南岛上的黎兵在万人以上,虽然是元代兵制的一个特例,但结合笔者对整个岭南的研究,元在岭南地区的军事力量还是较少,并且具有临时性,很大程度上是为镇压叛乱而从长江沿岸地区临时调戍,在完成任务之后,许多军队又北撤,这些笔者将在其他文章中详细说明。据笔者研究,岭南地区的镇戍人数广东、广西、海南地区加在一起最多有五万人,五万人的军队不在少数,但考虑到岭南地区地域辽阔,而且,元朝统治者一直将兵力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两大区域,放在全国背景之下,元代在岭南地区的驻军显得微乎其微。
萧启庆乃是研究元代军事制度的专家,他在《元代镇戍制度》一文中对元代的镇戍进行了重要分析,认为蒙古统治者为了拱卫大都地区的安全以及加强对江浙经济命脉地区的控制,将蒙古军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将汉军和新附军主要集结在长江下游地区,因此华南地区各地驻兵数量就相当薄弱。兹摘录他对元代驻守各地军事力量分析如下:
自南宋以来,南方不仅人口稠密,而且大都会较多。欲控制南方,必先紧密地掌握此一区域里神经中枢的大都市,因此南方大城多屯有重兵。1284年,扬州即驻有三十翼(翼在此处显指千户而言)大军。1290年于扬州、建康及镇江三角地带设立七万户。当时世界第一大城的宋旧都杭州则设有四万户。外国游客至杭州者皆有戍兵森严之感,据马可·波罗说,杭州共驻军三万人,而在杭州的“一万两千桥梁上,每桥皆驻兵十人,日夜戍守。”至于南方其余各地的镇戍情形,因文献不足,难以确考,但于重要地区党赤设置万户。在1285年以前,浙东至少驻有五万户。至于江西行省,约相当于现在江西及广东的一部分,在1284年,赣州、潮州、吉安、抚州、建昌等地皆有军队屯扎。据《潮州志》说,该地所立者为万户(《永乐大典》卷5343)可推想上述所立者亦为万户。又据《元史·兵志》,江西行省各地原驻军二百二十六所,1298年合并为六十四所。福建原置军不详,该年合为五十三所,至于相当今湖北南部、湖南、广西、贵州及广东西南部的湖广行中书省,无法得知其详。四川境内,除去蒙古军都万户府以外,尚有十三万户,云南则有四万户(分见《元史》卷100)。华中、华南的军力分布,虽不得详知,但可推断:因大部的蒙古军集中于黄河流域、汉军及新附军则集结于长江流域,华南各地之驻兵数量相当薄弱。*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元代军事镇戍》,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62-263页。
他虽然只讲了华南地区驻兵较少,并没有具体讲述海南地区的驻兵,但与其他地区对比,作为华南或岭南部分地区的海南地区,其军事镇戍较少乃是不争的事实。而萧启庆认为元代对南方地区控制的“力不从心”*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元代军事镇戍》,第264页。的观点,也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海南和整个岭南地区提供一个重要思路。
(责任编辑:胡素萍)
A Study of the Garrison of Hainan in the Yuan Dynasty
DING Shu-yun
(DepartmentofHistory,SunYe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
Haina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ingnan region. After its establishment, the feudal government of the Yuan Dynasty established Hainan as a maritime springboard and an advance position for its invasion of Annam and Champa Kingdom, etc, thus implementing essential military deployment in Hainan. The Yuan government set up a ten-thousand-household prefecture respectively in Gaozhou, Leizhou and Huazhou and a similar prefecture—over ten-thousand-households—on Hainan Island, which was a special example in the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Yuan dynasty, hence the due attention of the Yuan government to the military protection and garrison in Hainan.
the Yuan Dynasty; Hainan; the ten-thousand-household prefecture of the old army; the ten-thousand-household prefecture of the Li army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7-16世纪中国南部边疆与海洋经略研究”(项目编号:12JZD013)
2017-01-20
丁书云(1991-),女,河南周口人,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元史。
K247
A
1674-5310(2017)04-0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