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原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10艾永循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病原课外教学内容

李 威,刘 燕,艾永循

(1.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武汉 430056;2.江汉大学,武汉 430056)

病原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李 威1,刘 燕1,艾永循2

(1.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武汉 430056;2.江汉大学,武汉 430056)

根据病原生物与人类健康公选课的教学实践,通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施启发式和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引入第三方评价,优化课程与教学评价,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非专业公选课的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公选课;病原生物与人类健康;第三方评价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把国家的教育培养目标、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社会市场的需求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作为一门交叉性综合学科,本课程依托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传染病学等专业课程,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开设该门课程的各高校的教学内容也大相径庭.为此,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十分必要.

(一)结合学生需求,精选课程理论教学内容

在多门学科内容结合的基础上,以“科学、人文、历史、奉献、敬业”为主题,收集各种相关的人文教育素材资料,选择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病原生物学领域重要的传染病和学生普遍关注的医学热点,为每一堂课设计一个专题,重点探讨这些疾病的历史、现状、对人类危害及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防治策略和科学探索精神[1].从而启发学生从人类历史发展的维度思考病原生物及其给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能够更加人性地关怀和理解受疾病困扰的人群.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理想的知识内容结构.本课程教学共计24学时,理论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在内共分为9个主题,选取了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的医学微生物和寄生虫,介绍了其生物学特点及所致疾病流行病学知识和临床表现、防治要点.

(二)拓展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可以增强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对病原生物相关的健康及社会问题的关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拓宽学生的思想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通过将实践教学延伸和补充课堂教学,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其中,可将理论知识内化为稳定的科学素质和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还可实现对学生及社会公众推广病原生物相关的公共健康相关的健康教育目标.实践教学除了分组合作研讨式教学之外,还包括以项目教学法为依据的课外小组合作实践,共计6个学时.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作为任课教师,应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需要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且正确对待他们的差异,从而改变僵死的教学模式和陈腐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促进他们身心获得较快的发展[2].

(一)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作用

在讲座式教学的基础上,作者大力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病原生物与人类健康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基于案例和问题启发式的学习法在病原生物学与人类健康教学的应用研究.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让病原生物通过精美的图片、flash动画、3D动画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声像图文随意组合、灵活多变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并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视频对学生无疑更具吸引力,特别是主题突出的视频会促进学生进一步关注和思考,很多公选课的教师在课堂讲座式教学之余,适当采取播放合适的影片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重视的是,使用这种教学手段必须限制次数,否则就变成了纯粹的娱乐.在适当运用影片教学同时,还通过功能强大的狸窝等视频处理软件处理、剪接网络下载的相关视频,制作图声并茂、内容重点更详实的教学幻灯片,将枯燥难懂的专业知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以更具体形象、更生动直观,多维度、多层次展现出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师生互动交流贯穿于课堂教学内外

1.PBL教学法的应用和推广

在教学改革中,将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式PBL教学融入课堂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例如,在介绍血吸虫病内容时,首先为学生设计一个疑似血吸虫病患者的症状案例,接着提出临床疑似血吸虫病患者应该选用哪些检查方法,出现阴性或阳性结果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是什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通过查阅书籍和手机网络资料形成、汇报答案,再提出血吸虫成虫产卵于血管内,但虫卵为何在粪便内检出的问题,让学生再次分析讨论.通过这种问题启发式和讨论合作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点评和总结时,借助多媒体动画播放血吸虫侵入、在人体内移行和发育、虫卵从血管弥散到肠腔的过程,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前面的问题.然后通过剪接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各地抗洪救灾的同时抗击血吸虫的报道,启发学生以人文关怀的角度探讨疾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此时,学生心中更多的是想着如何去抗击这凶猛的“瘟神”,血吸虫病的防治策略就可以讲授给学生了,当然目前防治方法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结合以前研究课题成果,插入相关实验图片和实验视频,还可以介绍下微生物防治血吸虫病的进展,让学生懂得从保持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和环境和谐中开展病原生物防治的重要性[3].

2.开展对话式教学模式和课外合作实践

为保证教学的延续性,课堂的延伸很有必要.借助于电子邮件、QQ群、微信平台等建立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前后及时与学生沟通,倾听各种反馈意见并适时调整.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性强,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课外合作实践,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还可将课堂上的学习收获进行社会宣传和推广[1].在每学期教学实践中还可以根据反馈意见和评价进行及时地修正和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笔者通过前期问卷结果发现,公选课出勤率低的原因还包括和社团活动冲突有关,通过实践方式改革,设计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外合作实践和学生社团的有机结合,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特别在反馈意见和评价方面.例如,大胆改变教学活动结构,以项目教学作为模块,通过拓展公选课活动到大学生社团活动、校外商圈、社区、福利院,让学生掌握了公选课的理论知识之后,走向社会,积极扩大公选课的社会效应,同时,这些活动还锻炼和增强了学生随机应变、沟通表达、概括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4].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和有计划的课外教学活动互补和相互促进,促使学生知识的内化吸收以及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外化自觉行为的稳定[1].

三、课程与教学评价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教育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公选课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是通过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维度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目前,包括公选课在内的高校很多课程,其课程与教学评价都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进行的.我国的课程评价很多都存在过于注重量化的弊端,从形式上来说,表现为采用传统的纸笔测验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发挥课程与教学评价应有的价值和功能,自然也就难以为课程开发、研究和改革创新提供有效的信息.

(二)定量评价和非课堂因素的定性评价的结合

很多公选课多采用学生撰写期末学期论文或者参加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师采用纸笔答题或者写论文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测和评价,而学生通过教务系统对课程和教师进行评价.由于公选课主要是采取大班教学的组织形式,这种在课程教学活动完成后,教师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成果的终结性评价占据了当前公选课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导地位.

只有建立从学生成绩评价走向学生能力评价的多样化评价体系,才能真正体现公选课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选修的不同学科类型的课程的多样化教学评价.所以,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定量评价也要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外的实践活动状态等因素,这些非课堂因素的定性的评价,虽然因为公选课的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没有特定的教辅团队和社团干部的协助,使得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举步维艰.

(三)第三方评价完善公选课评价体系的引入

第三方评价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独立于教育系统之外的人员对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评价[5].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性较强,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外合作实践活动在反馈实践成果中可以尝试性加入来自于社会性评价主体的考核评价.非课堂因素的定性评价由第三方社会成员和教师共同完成,可以形成较好检验课外实践效果的动态评价体系,促进公选课教学效果更全面提高.例如,在设计实践计划项目时,要求学生在完成实践活动后,由活动对象给与反馈记分式评价,作为公选课平时表现的评价依据之一,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了,教师主要起咨询、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良好自我展示和自我评价,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

[1] 邵红霞,江腾,李萌萌,等.课外合作实践在病原生物与人类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64-65.

[2] 张敬,周杨,郇泽涛,等.营养与健康公选课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114-115.

[3] 李威.乌桕干叶乙醇提取液与链霉菌协同灭螺效果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5,32(12):63-66.

[4] 潘利华,罗水忠,叶明.理工科院校开设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公选课的实践[J].生物学杂志,2008,25(1):72-74.

[5] 康佳迅,王丹凤,徐晖.第三方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2):934-93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cowrse of Teaching Pathogen and Human Health

Li Wei1,Liu Yan1,Ai Yongxun2
(1.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of Jianghan University,Wuhan 430056,China;2.College ofJianghan University,Wuhan 430056,China)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Pathogen and Human Health,it is clear that students’interest and enthusiasm to learn non-professional courses is enhanced significantly.Also,the teaching quality is improved by setting up reasonable teaching content,carrying out heuristic and cooperative methods,and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There is no doubt that it is a innovative practice to bring into a third party evaluation.

public selective course;pathogen and human health;third party evaluation

G642

A

1673-3878(2017)06-0041-03

2017-07-21

李威(1983-),男,湖北孝感人,硕士,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医学微生物教学研究;刘燕(1981-),女,湖北十堰人,硕士,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研究;艾永循(1954-),男,江汉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药理学教学和科研.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2016GB134);江汉大学文理学院院级课题研究项目(2016YK19).

猜你喜欢

病原课外教学内容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小满课外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四川省PPV与PCV2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