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7-03-10钱宇虹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行业协会德国软件

钱宇虹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074)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启示

钱宇虹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074)

通过调研德国职业教育,从教育体系、行业协会、教学组织、考试组织、培养标准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德国职业教育是怎样培养“工匠精神”,针对我国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的现状,阐述了“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并在制定软件人才培养标准、提升软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观点.

德国职业教育;工匠精神;软件人才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企业为主体

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企业为主[1],教育体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构成,即所谓的“双元制”,企业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培训,学校负责教授系统的知识体系.双元制不是简单的校企合作,而是由学校完成小部分,由企业完成大部分,并承担大多数培训费用.

在具体实施上,通常是企业根据需要首先向社会招聘学徒,与该学徒签订培训合同,然后企业把学徒送到职业学校学习.所以学生有双重身份,在企业里是学徒,在学校里是学生,学习场所也具有二元性,2/3时间在企业里实习、工作,1/3时间在学校里学习.经过3~3.5年学生会获得两张证书,一张是学校的证书,另一张是学生通过IHK/HWK(工商行业协会/手工业行业协会)考试拿到职业资格证,才可以到企业正式上岗.

学生就读期间,学校培训费用由政府提供,企业培训费用(包括教学材料、工作服、设备、社会保障福利)由雇主负责.所有培训合同必须向当地行业协会注册,行业协会雇佣培训顾问负责监督培训质量是否满意和最终的学徒考试.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有标准可循

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的公开透明.是二年还是三年半的培训,传授的知识、能力可以达到何种程度等等,全部是公开的.学生们知道自己经过职业培训后会得到什么,企业也知道这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能干些什么.为了做到这一点,德国在全国范围内制订统一的标准.首先他们有一个“框架性指导计划”,由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制定.在这一框架计划的指导下,由州教育部委托州教育发展研究所牵头,组织专家制定“教学计划”,然后由专家团队(包括教育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工程师)负责将各个职业岗位(如“机电一体化工人”)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做划分,将教学计划转化为“学习领域”;而在企业培训这一块由联邦政府委托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BIBB)制定“培训规则”,然后组织专家团队将培训规则转化为“培训模块”.职业学校的教师拿到教学计划和学习领域之后负责实施教学,把教学搞好,企业培训师拿到培训规则和培训模块之后负责把实践教学搞好.质量监控则由行业协会来执行,最后由行业协会负责组织职业资格的考试和发证.

德国经济部规定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大类共371个职业.由于标准统一,材料公开,从而在基本面保证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我们谈“工匠精神”,即职业资格和职业规范,就是要让所有从业者都守住他们的行业标准,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德国社会对职业教育高度认同

在德国职业教育也是精英教育,并非所有德国人都上大学,成为技术工人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收入和社会尊重.在德国人看来,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术工人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如果没有技术工人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转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所以在德国不存在盲目追求高学历,而鄙视职业技能教育的倾向.德国的企业对技术工人的专业化程度要求很高,员工必须接受专业化、标准化的职业教育参加行业协会的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参加工作[2].德国技术工人的收入也很可观,超过德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而且在企业工作4~6年后技术工人可以通过考试晋升为师傅,即高级技工.师傅的收入明显增加,而且有权利作为法人独立经营企业,也可以在工作三年以后,通过补习一年的理论课,考试通过即可升入应用型大学和双元制大学继续深造.

二、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软件人才培养标准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有标准可循,这些顶层标准的教学计划和培训规则由政府教育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专家团队共同制定,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中却是由各个学校的教师和自己的合作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校标准”,标准方面的差别最终将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导致人才水准的参差不齐.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加强国家顶层设计,一方面科学制定符合职业要求的明确的可行性很强的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另一方面要确保核心标准在执行时的高度原则性.

(二)强化实施环节,提升软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性

德国双元制的核心是以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在招生上体现为由企业招生,在教学上体现为以企业的实践培训为主,在培养经费上体现为企业承担培训的大部分费用.而我国职业教育则以学校为主体,虽也提倡校企合作,但往往停留在就业层面,企业始终处于附属地位.从教学效果来看,高职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后一年集中到企业实习,导致理论课程与生产实践脱节,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软件开发经验,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等诸多问题.我们可以发挥政府政策优势和高校资源优势改变软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被动地位,由政府通过直接拨款或税收减免方式给与软件企业人才培养费用补偿;同时在学生入学时与高校、学生签订三方协议确保软件企业对所培养学生的优先聘用权,这样可使软件企业把参与职业教育视为进行自己的人力资源建设.为了强化软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性,我们可以赋予软件企业独立申请参与职业教育的资格和独立决定是否接纳学生参与本企业培训的资格,这些资格可由教育部和行业协会联合确认.要提升和加强软件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按软件行业标准设置相应课程和实施方式.

(三)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德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欧洲都能获得广泛承认的关键是采取了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模式,由各类行业协会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统一考核时间、统一阅卷,统一发证确保了证书的权威性.这样的考试评估体系体现的是人才考核的标准性、行业要求的主导性、标准面前的公平性,这是德国职业教育高质量的保证.而我国的情况基本上只有校内文化课和专业课考试,由教师自行出题自行阅卷评分,考核基本属于教师的个人行为,缺乏统一标准;学生实习评价基本上就是由企业出具一份实习证明,无从把握实习的真实效果.借鉴德国的考核评价体系,我们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针对职业教育考试和评估的研究,教育部门和软件行业协会需要联手规范和完善我国的软件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并且要使得软件职业资格考试成为学校制定教学目标和实训目标的参照标准.

(四)提早介入职业导向,加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做热爱做的事情,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德国从小学开始就注重动手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他们的职业导向教育介入得很早,促使孩子较早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学生从初中阶段就开始分流,约超过50%的青少年都不选择上大学,而是选择在接受专业化、标准化的职业教育后进入社会[2].而我国的情况基本是因为高考分数不理想才选择职业院校,录取后调配到没有兴趣的专业也时有发生.而一个软件工艺师必须具备的品格就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对软件开发充满热情,肯花时间学习和提高软件开发技艺,持续研究编写代码的艺术,一直寻求更好、更高效的开发方式,以便通过软件向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需要尽早让学生了解社会机构职能,尽早介入职业导向教育.让学生干他喜欢的事情,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前提和保证.

[1] Thomas Deissinger,Silke Hellwig,Apprenticeships in Germany:modernising the Dual System[J].Education+Training,2005,47(415):312-324.

[2] Peter Raggatt.Quality Control in the Dual System of West Germany[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1988.14:2,163-186,DOI:10.1080/0305498880140203.

Enlightenment from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higher vocational software talents in china based on“craftsman spirit”

Qian Yuhong

(Wuhan Polytechnic,Wuhan 430074,China)

Firstly,the author analyzes how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ivates the“craftsman spirit”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ir education system,industry associations,teaching organization,examination evaluation and training standards.Then it tries to illustrate the necessity of“craftsman spirit”training for software talents cultivation in chinese vocational colleges.Finally,some proposals have been recommended accordingly on the aspects of formulating software talents cultivating standards and improving the subjectivity of software enterpris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purpose i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software talents,and strengthen the people oriented education rationale.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craftsman spirit;software talents

G719

A

1673-3878(2017)06-0032-03

2017-08-28

钱宇虹(1967-),女,湖南长沙人,硕士,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软件技术.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基金项目(2016DJB028).

猜你喜欢

行业协会德国软件
禅宗软件
河北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软件对对碰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成立
多元开放 内敛从容:记北京市眼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