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7-03-10骆占阳王存喜

关键词:理论课师生政治

骆占阳 王存喜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骆占阳 王存喜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全力推动网络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是在线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核心思想。对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执行、选择和开发科学合理的网络课程平台、培养师生的心理认同等应对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慕课;策略

网络在线课程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的“学生+课本+教师+粉笔”理论灌输的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德育课程,客观上存在课程内容理论性强但较枯燥、教学时间有限等问题;主观上,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化,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加之课堂教学多处于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学生抬头率低,课堂教学常常流于形式。对此现状,我们应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开发并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发展现状

2008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 line Courses,MOOC)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提出[1],于2013年才正式进入中国。当时,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先后加入“慕课”的全球在线课程联盟,引发了我国高等学府对传统授课方式的思考,开启了全新的大学课程体系研究的新篇章。目前,全国已有20多家高校自主研发“慕课”,300多家高校联合开发公司共同建设校园“慕课”课程,较突出的有北京大学的“翻转课堂MOOC在线”以及超星尔雅“慕课”课程等[2]。

目前在中国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改革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在线课程发展比较滞后。在理论上,学者和研究机构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面临“慕课”冲击在改革思路上作出一些探索,研究互联网信息技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路径。在实践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不能与国际接轨,加之理论性太强,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等原因几乎为零。不过一些学者已经对“慕课”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了清晰的构想。如李玥在《慕课形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探析》中提到“慕课”模式促进了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的深刻变革。教师在课程开始后定期发布专门为课程录制的课件、作业、授课视频,通过短视频并辅以及时的问题测试,可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集中和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学生作业成绩的评定也可以通过在线自动评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获得评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考试,获得考试成绩[3]。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面临以下问题:

1.1 课程资源优化组合有难度

当前各高校教育合作与竞争并存,师资力量差距使得高校资源共享存在着障碍。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前虽也有在线课程和微课程,但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录像而已,“新瓶子装老酒”,人们误以为那就是在线课程或者“慕课”。高校还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精品化打造与整合,现有的网络课程缺乏吸引力,内容缺乏创新。网络课程质量需要提升,资源需要整合。

1.2 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监测无机制保证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师生共处一室,学生出于对教师的遵从,认真听课,积极和老师互动,认真做作业、考试。教师可以考虑具体学生的感受,把知识点细化或者少讲,和学生实时互动;可以对每位学生有详细的了解,讲授和考核都会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而现在的网上授课,教师和学生相分离,教与学时空相脱节,学生处于无政府状态。一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可以把视频打开自己去做别的的事情,即使学生在听课,其认真程度无法得到保证;课程习题与考核,学生可以抄袭、复制。由于没有相应的监测机制,学生学习过程可以应付,课程结业考核依然可以应付,教师无法考核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目前在线课程的师生互评,学习效果和授课水平评价,只是一个形式意义上的评价,因为过程无法监控,评价失去实质性意义。

1.3 师生尚未达成心理认同

大规模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是新生事物,广大师生对这种大规模、低成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还没有形成心理认同,他们一时还无法适应,故难以产生价值认同。其原因在于:第一,师生都习惯了传统的授课模式,不适应全程的在线授课和在线学习,在心理上和习惯上无法接受。第二,有的教师在没有学生的课堂录制视频无法讲出口来,或者讲课效果较差;一部分教师认为原来的授课效果很好,同时课时费成本降低,教师权威下降,内心里有抵触。第三,学生在没有真实老师的网络课堂也会有不适感而产生心理排斥,主观上很难保证自己认真完成视频听讲。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策略

在“慕课”冲击下,高校的教育方式已在发生转变,国家相关部门也鼓励加强网络在线课程的建设。微课、微课程、“慕课”等都是现在主要的教学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在线课程建设。

2.1 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执行

2.1.1 课程设计前期

一要组建顶级的课程建设团队。一门课程安排1名以上教师讲授,挖掘名人名家精品课程,配套精品教育资源,教师要有高超授课技巧与良好的人格魅力;要有技术成熟并且训练有素的网络平台操作与管理人员,并要求其掌握多媒体操作、视频录制、视频剪辑与处理等技巧;要有平台或软件推广团队,无论是商业运营平台还是像“立人微教”这样的免费公益平台都需要宣传与推广,如此才能吸引大量的学生和教师使用。

二要有充实又吸引人的内容。必须在内容设置上进行创新。应立足于师生内心认同以及他们的自身需要,将理论与实际、时政深度结合,内容设置独立又不失整体性、连贯性;内容讲解安排应考虑学生的接受性,触动其心灵。

三要有大量的师生关注。课程录制完成以后必须要有听众和使用者,否则无法继续运营和发展。首先,网络平台在线课程授课要有相关部门进行认证。其次,课程内容设置与表现形式要有吸引力。再次,注册与使用应保证师生的信息安全与身心健康。长期网络授课对学生视力影响非常大,所以要使用具有护眼模式的视频背景。

2.1.2 课程设计中期

课程中期要挖掘丰富多样的可行的教学方案与活动。在线课程比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因为其运作成本低,课程录制可以修改删除,所以在内容设置合理的前提下,可以插入图片、动画短片、微电影等,可以采用三维立体技术实现课程内容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呈现。在保证一套基本常规的教授方式以外,适当增加其他的活动,比如增加学生小组准备的视频、学校某位知名教授的临时加盟、社会知名人士的现场访谈等,以丰富教学形式。教学方案也可以多样化,增加学生辩论赛、师生辩论赛、师师辩论赛等类似的课堂创新活动。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所讲专题,做到逻辑鲜明、层次清晰、主次分明、环环相扣;内容安排顺序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和认知过程规律[4]。

2.1.3 课程设计后期

师生非实时互动。教师录制在线视频时候学生不在场,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一定在场,这种时空上的分离需要非实时互动来弥补,学生听课过程中记录不懂不会的问题,在课程结束后要与教师讨论,并且讨论过程可以与其他的听课参与者共享,这需要学生扮演好听者角色、发现问题及提问补充角色;教师扮演好引导者、辅导者角色和答疑补充者角色[5]。

师生共返课堂。当师生针对某个问题存在争议或者需要回看视频一起谈论的时候,网络管理平台可以帮助师生共同定位,准确定位某个进度,以方便讨论。共返课堂定位的某个进度很可能是大多数学生都会有疑问的地方,所以教师必须在课件上或者文档上做好标注与解释,这样方便学生理解。

师生互评。每课时、每周课时、每学期课程结束以后都应有课程评价、师生互评。学生评价教师采取匿名评价形式,评价采用主观题目,评价时期不同所占分值比例不同,期末评价所占比重应最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采用主观题目,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做出评价结论。评价指标体系要明确,学生评价教师的指标项目包括:课程概述、课程导入、课件制作、内容讲授、教姿教态、习题考核、交互评价等。教师评价学生的指标项目包括:课前准备、听课集中度、实时互动、习题考核、交互评价等[6]。

2.2 选择和开发网络课程平台

我国高校中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平台多数是由校、院、系来主办,教师无法发挥自主性与创新性,其功能服务简单滞后,很难适应当前“慕课”的发展需要。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高校教务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特别是美国和欧洲各个大学相继建立了信息化教务管理平台,将整个高校的教学资源以集中数据平台的方式进行统筹管理,主要用于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和管理手段、在线培训和教学、课程改革和数字信息资源共享[7],极大地提高了大学教学管理效率。我国在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中,可以把微课程和大规模网络在线课程与信息化管理平台相结合,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国内一些企业和院校也相继开发了此类教学管理软件,如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教学系列产品“天空教室”(该系统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学习讨论作业监督、一课多考制,防止复制粘贴等功能)以及由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与成都了了科技有限公司(Skylakk Co.Ltd)联合开发的“立人微教软件平台”等。这些学习平台可以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以网络媒介的交互性、及时性、超文本性和无线化、移动化、资源服务化、推送化、个性化、智能化等特点促进交互虚拟化、监测虚拟化与便捷化,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和鼓励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2.3 促进师生的心理认同

积极构建师生心理认同机制。应遵循知、情、意、信、行的大脑认知规律,针对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以及行为认同不同阶段,促进广大师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的心理认同。首先,要收集丰富的素材与案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的发展、特点、性质、优势进行分析、对比,使师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知认同。其次,需要对在线课程进行试验,以实现师生情感认同。打造精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促使师生产生积极性的情感体验,为价值和行为认同做准备。价值认同是建立在认知和情感认同基础上的价值判断,是心理认同机制的核心。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打破了时空界限,有利于师生知识的获得与享用,提升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师生从价值关系角度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的优势,就会形成行为认同的内在动力。行为认同是认知、情感、价值认同的最终结果,其意义在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的认可与肯定,并转化为实践,使其外化为实践主体的良好行为与习惯。

3 结语

在“慕课”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是:课程以及相关资源优化整合、科学的教学设计、丰富的在线学习活动、客观有效的学习评价,以及高端技术支撑。无论是微课、微课程,还是“慕课”都是市场需要的,贴近实际的,都应受到鼓励,各种形式的发展路径都要支持。尤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学习过程的监测机制、学习质量与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更要积极探索建立并加以完善,这样才可以使师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形成心理认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汇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洪流之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大的意识形态功能。

[1]McAuley.A,Stewart.B,Siemens.G&Cormier.D(2010).The MOOC Model for Digital Practice[DB/OL].[2013-04-16].http://www.elearnspace.org/Articles/MOOC_Final.pdf

[2]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

[3]李玥.慕课形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探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

[4]王友富.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15(7).

[5]雷山漫.从传递知识到引领价值观构建——论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14(11).

[6]白晓晶,等.从学习者视角分析在线课程的教学过程质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7]邵恒.URP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卢宏业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LUO Zhan-yang,WANG Cun-xi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gdu 611731, China)

"To promote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education teaching depth fusion,promot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is the core idea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After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education courses in China,put forward some implementing schemes,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execution, select and develop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ourse combined with network platform, develop teacherand students′psychological identity.

Education online class;Mooc;Strategy

G642

A

1674-6341(2017)05-0104-03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5.036

2017-07-24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教育链研究”(14AKS020)的阶段性成果。

骆占阳(1991—),男,四川德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师生政治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麻辣师生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