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开放型纺织经济发展的研究

2017-03-10郭先登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开放型纺织经济

郭先登



关于开放型纺织经济发展的研究

郭先登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山东 青岛 266011)

在中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进程中,极其需要加快推进开放型纺织经济发展。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需要在全行业牢固树立“根”的理念,取得改革开放的更大红利;需要以四个“面对”的理念,正确研判纺织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需要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使开放型经济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主体性经济形态;需要把握好国家自贸区取得推广性经验的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常态化的“六加快”发展转型战略,构建成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六大体系;需要加快提高纺织企业创建世界品牌的水平。

开放型;纺织经济;发展;研究

纺织服装产品是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产业部门,是中国推行改革开放国策后率先实施经济国际化的产业部类,为中国经济和平崛起与发展做出了巨大地历史性贡献,在中国经济转变为世界经济重要“一极”的历史进程中,纺织产业发挥着鼎力推进的作用。站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化新起点上,纺织经济发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需要使产业发展与国家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继续相随相伴;就需要把纺织经济改革开放的实践深深地植根于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以“根”的理论,牢固把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体内容的“五大理念”这根指挥棒,指导纺织经济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纺织经济为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大战略,为世界纺织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近期,笔者在深入进行《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系列研究报告》中,专题做了在新常态化下如何加快推进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的研究,本文即为主报告。

一、纺织经济在新常态化新时代,要牢固树立“根”的理念,不断取得改革开放更大红利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导国民经济长期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科学发展的大逻辑。随着实践的发展,大逻辑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再到进入经济社会更高层次新“常态化”的发展新阶段[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把开放作为不可动摇的国策,这就决定了新常态化新时代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开放型经济是现代产业经济体系的主体性运行形态;纺织经济是中国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是永远灿烂的朝阳产业;是世界纺织经济重要“一极”,改革开放已经成为发展纺织开放型经济的“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世界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和信息世界化不可更改的发展新时期;现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中国的产业经济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国际市场,并成为世界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纺织工业实施了其发展史上第一次全产业的发展战略大转移,初步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态势,步入实施经济国际化发展战略新阶段[2]。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入WTO,促使纺织服装产业更多地参与世界纺织经济的分工与合作[3];2005年世界纺织服装经济全面推进自由化贸易发展后,使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市场占有份额2012年比2001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纺织投资领域对所有企业平等开放;纺织服装产业所需各种生产要素均可实现跨国配置,为全行业注入了丰富的创新元素。从2008年始的百年一遇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发展低谷,为世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纺织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为世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纺织工业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以新的发展模式取得改革开放的更大红利[4]。实证研究成果显示,从建立现代纺织产业体系看,中国纺织工业出现了向品牌产品的延伸,向时尚产品的延伸,向产业交融发展的延伸,向梯度转移延伸的不可遏止的发展大趋势。实证研究资料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纺织服装产业品牌化生产总量已接近60%;进入时尚行列的产品化率达到38%;包括纺织旅游商品生产在内与其它产业交融发展率达到41%;在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中,实现产业梯度转移总量已占行业生产总值的41%。同比口径,在世界纺织品贸易出现较大格局变动的情势下,中国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继续取得辉煌成果,其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250.4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出口2984.9亿美元,同比增长5.1%,进口265.5亿美元,同比下降1.7%,累计顺差2719.4亿美元,同比增长5.8%;占全国进出口贸易额的7.6%,其中出口占12.7%,进口占1.4%。纺织服装品一般贸易额出口2264.3亿美元,同比增长5.8%,进口128.7亿美元,同比增长3%;民营企业出口1945.5亿美元,同比增长9.7%,占纺织服装品贸易额的65.2%,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

实践证明,改革与开放是中国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最有效的法宝;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适应新常态新时期后,纺织服装产业加快了全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站在新常态化的新起点上,实施“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为中国纺织经济实现更大发展树起新航标,决定着纺织服装产业必须牢固树立“根”的理念,以加快完善开放型纺织经济体系,开始新征程。新征程客观地要求纺织服装产业抓住机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增长是头等大事的指导原则,加快进行产业的重大结构性调整,充分表现出新常态化纺织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基本特点,不断取得全行业改革开放的更大红利。纺织产业要取得新常态化改革开放更大红利,需要长期坚持全局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需要对准客观存在的瓶颈和短板,精准对焦、协同发力,努力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需要把握好顶层精准设计和路线图,注重行业各领域基础性改革,注重改革举措配套组合,实现各领域基础性治理制度不断完善,建立完整性产业改革体系,牢固抓住结构性改革这根主线。现阶段纺织业特别要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国家吹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结号声中,提高产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新比较优势,不断提升产业生产力整体发展水平。

取得全行业改革开放的更大红利,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国际国内经济纺织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纺织经济位处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新征程中,需要坚持改革开放为“根”的指导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形成遍布世界的市场空间格局,建立起有强大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开放型纺织经济已经取得的巨大发展成果既印证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又验证了“开放红利是各类红利的倍增因素,开放范围越大,红利倍增效应越大”是科学正确的伟大理论。目前,中国纺织经济面对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纺织工业低成本带来的竞争压力,需要更加深度参与世界纺织经济的布局调整,培育新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要从低端的OEM向高端智造纺织业转变,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有重点、多形式地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产业运行效率;要强化纺织技术的国际交流,促进世界尖端技术引进,形成纺织业新竞争优势。

实践证明,实施开放带动发展战略和经济国际化战略,使纺织经济实现了由单一的出口加工型生产基地向产业整体建立起外经外贸于一体的开放性经济体系的历史性跨越;由单一的纺织品外贸收购出口基地向进出口一体化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历史性跨越;由单一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向包括纺织文化、科技等产品出口的综合性现代化产业经济大基地的历史性跨越。实证研究成果显示,中国纺织经济实现的“历史性跨越”,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现代国际化水平的跨越式提高,全面彰显了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实力新形象。

二、新常态化新时期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需要正确研判纺织经济发展所面临着的国内外环境

站在新常态化新起点上,产业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正确研判产业发展所面临着国内外环境,顺势而为,才能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赢得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主动,开拓越来越大地发展空间。一是面对世界在2008年发生的百年一遇国际金融危机,后又发生的欧债危机等,其影响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仍然不会完全结束。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长期性,比较长的时期里,国际市场竞争会更趋激烈,且呈不均衡发展的态势,使中国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仍然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二是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出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内涵和条件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变化的核心是比较优势的竞争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这就迫使中国的产业经济不断提高对比较优势的再认识,并不断提高再认识水平。以此,在稳中求进中把握住战略机遇期出现的发展空间,营造适应开拓市场空间的最佳环境。三是面对中国正在实施以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或城市的产业生产力配置会不断因比较优势发生变化而引发梯度转移环境发生着变化。四是面对国内外产业竞争力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每一个具体产业所面临着的发展机遇窗口,由于不断发生着新问题和新形势的影响,决策者需要找到真正适合实际的“机遇窗口”。这样,极其需要深刻认识“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形成正确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与情势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科学做好把握发展趋势的理性与实践准备。

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找到真正适合实际的“机遇窗口”,就是要通过与世界纺织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横向对比,综合、客观、准确地评价本土纺织产业的现状;要结合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域情实际,科学贯彻和落实国家出台建设纺织强国的指标体系,实现纺织经济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5]。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必须全面对标“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目标,结合纺织品市场消费潮流,突出实施绿色制造和绿色技术全覆盖工程,建设智能化、生态化的示范性绿色工厂和工艺线;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与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基础等工业基础能力;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为推动力,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实现整机与配套并重、生产与服务并举、产业空间集中,通过集群化,调强产业结构,建立以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为引领的新产品结构,实现传统“中低端”产业结构的重组。如制衣业使用机器人,钉扣子工序,以前4个工人的工作,现在由一人创作电脑,智能缝纫机可以完成全部流水线工作,基本实现无人操作;使用智能剪线机,效率是人工剪线的8倍;智能立体整烫机提高效率30~35%;使用机器人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完整的柔性制造系统等[6]。

三、新常态化新时期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需要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使产业向“六加快”发展转型,构建成纺织进出口贸易六大体系

改革开放是中国纺织经济发展的“根”,要更加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制定大开放政策,推行大开放举措,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增红利,不断创造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模式,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常态化的“六加快”发展转型:一是以调整进出口结构为主,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定力,加快外贸进出口方式转型,加快提高进口商品比重,扩大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进口;保持和开拓出口市场空间,既拥有传统出口优势,又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纺织贸易数个大市场,使中国成为世界最活跃的纺织商品交易之国。二是以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为主,加快转变外贸经济发展方式,打造更加优质的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宜商区域竞争力”水平,使中国的所有区域或城市都成为外资踊跃投资之业。三是以打造人才之城为中心,实现服务贸易创新业态大发展,使纺织产品基地都成为世界知名的服务外包之城。四是以发展创意产业和紧随最新科技潮流为主,加快外经贸科技创新步伐,建立适应产业生产力发展的外经贸产品结构;以创新工艺流程和使用特种技术,实现产品环保化、功能化、复合化为主,加快制造技术升级。五是以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加快管理能级提升;推动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向定价中心转型。六是以提高打造创新的世界价值链水平为轴心,努力融入全球产业与贸易分工体系;加快“互联网+”建设水平,加快“物联网”推进工作,使之在培育纺织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上发挥重大的支撑作用;全面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精心营造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条件和环境。

新常态化新时期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在推进“六加快”发展转型的同时,需要构建成进出口贸易六大体系:一是完善重点特色产品出口基地培育体系。纺织业拥有数十种在国内产业中名列前茅的出口产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需要以特色为抓手,建立十亿级或百亿级、千亿级的出口产业链。实践证明,这是可行的操作模式。如纺织业拥有全球最大的色织面料企业,其实施与国际先进设计机构合作的品牌发展战略,仅2012年出口欧洲的特色色织产品即达5.19亿欧元。二是完善产业转型升级贸易提升发展体系。要加快培育代表产品研发具有一流水平的产品出口,形成市场开发与促消费相一致的生产流通运行模式。三是完善进口贸易扩大发展体系,要广泛建立合作平台,最大限度地发展纺织进口贸易,第一时间发布大宗商品进口贸易交易指数,以支持纺织业开放型经济高效率、高质量的增长。纺织业要坚决走出去,如浙江航民科尔集团2013年投资2.18亿美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开设纺纱企业,经过3年余的时间运行,取得良好效果。四是完善国际市场多元化开拓发展体系。要大力巩固和深度开发纺织产品出口的传统市场,集中力量开拓新兴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开拓市场模式。五是完善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培育体系,培育发展数十个跨国经营总部型大企业,促进一大批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发展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刀锋式”尖兵企业。六是完善国际贸易支撑平台建设体系,要努力学习和借鉴浙江义乌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通过打造国际贸易特区,建立富有活力支持国际贸易发展的支撑平台体系的经验。

四、新常态化新时期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需要紧紧把握国家在上海等区域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趋势,推进纺织开放型经济发展

上海自贸区是党的十八大后,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开启点,其精髓在于以建立负面清单制度为首要标志的开放和以进一步收缩政府权力为主要标志的放权,实质就是突出改革、突出开放。建设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深入促使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所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它将带动中国开放型经济实现立体化发展。

纺织开放型经济要不断汲取自贸区取得的改革开放的“营养”,努力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努力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努力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努力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努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制度,不断丰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模式与内容。

在实践中纺织业既要提高自觉承接上海自贸区产生的大量服务外包业务及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等,也要积极探索产业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思路、新途径。长期以来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习惯于依靠生产成本低廉和土地、税收等政策洼地,但是随着政策的变动,单一政策红利将越来越紧缩。纺织服装企业在现代国际贸易中迫切需要积极开展服务贸易,重点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为主体内容的竞争新优势。这样对接正在推进的以上海等自贸区为标志的开放型经济新模式,就要鼓励有条件的纺织服装企业在上海等自贸区注册成立物流公司、供应链公司、贸易服务公司等,开展离岸和在岸等业务,以极大地释放改革红利,有效助推纺织服装企业培养新型国际贸易业态,寻找到一条内生性、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促进企业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增长。

纺织业要充分借用上海等自贸区这个大平台,培养新型国际贸易业态,需要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后发展起来的生产经营方式对全球纺织生产格局的影响,如美国棉花营销模式就很值得借鉴。美国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5倍,但是其棉纱价格就非常有竞争力。据统计,按照美国棉纱的实际生产成本,运到中国清关结束后的含税价格,16支纯棉纱价格是16500元/吨左右,21支纯棉纱价格是18500元/吨左右,比中国国内市场便宜2500-3000元/吨,形成很大的利润空间。美国利用丰富的棉花资源,采用以纯棉气流纺纱线、涡流纺纱线、喷气纺纱线等新型纺纱技术,避开中国进口棉花配额限制,加之独特的美国文化型推销方式,直接占领中国市场。面对这种局面,纺织业要充分借用上海等自贸区大平台,抓住政策调整机遇,以取得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主动性。

五、新常态化新时期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需要加快纺织企业创建世界级品牌

中国纺织产业与企业是国家最早实施品牌战略的行业,在新常态化新时期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加需要率先创建国家与世界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区域知名品牌示范区、努力建设覆盖市场各领域的高标准产品质量体系;加快推进由政府主导型的名牌战略向社会主导型推进的品牌战略变革,加快实现纺织品生产基地城市由建设中国品牌之都向世界品牌名城的历史性转变,加快完成由实施品牌战略的必然王国向实施品牌战略的自由王国伟大跨越,创造产业品牌发展新模式[7]。

创造产业品牌发展新模式,需要通过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配套改革,在建立现代形象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推进时尚纺织服装业的建设[8]。现代纺织经济与其它产业经济已经形成交融式大发展的新趋势。如城市随着现代产业体系越来越快地细分化发展趋势,从原有的产业中不断派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型行业,这些行业的崛起与发展,形成城市新的产业或行业门类。现代旅游业、会展图博业、民用通讯业、公共交通业、影视动漫业、现代园林业、装潢装饰业、广告策划业等新型八大门类产业被统称为现代城市的“现代形象产业”,它们组成的现代形象产业体系成为现代化产业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展现着城市形象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在城市建设现代形象产业体系的过程中,随处可见品牌纺织品的广泛使用,这决定了现代城市建立富有特色的城市现代形象产业体系,只有与纺织经济实现融合性发展,才能形成城市现代形象产业的巨大影响力和亲和力。

创造产业品牌发展新模式,需要纺织企业不断提高创建世界品牌的水平,首先要学会利用国际通行规则,利用好有影响力的世界级品牌。如目前,中国2000多家羊绒企业控制着世界90%以上的羊绒资源,出口量占世界的80%,但是90%的羊绒企业仍在替欧美及日本经销商做加工贸易。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没有世界级的羊绒产品顶级品牌,而意大利、英格兰等国家不产羊绒,却拥有世界羊绒产品顶级品牌;造成中国生产羊绒制品企业的利润率只有10%左右,中国产羊绒制品真正挂国产品牌标志的不足20%,这样巨额利润被国外顶级品牌轻松赚走;中国纺织企业更多的是借助国外顶级品牌实现生存与发展。目前,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加快创建世界级品牌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如米皇羊绒集团提出向品牌要价值,向品牌要效应,因为其生产的羊绒衫在国内市场卖价为2000元人民币,贴上世界顶级品牌商标后,在老佛爷百货商场销售,卖价达到20000元人民币,比挂国产品牌标志效益翻了10倍。纺织服装企业发展品牌经济最值得推广的如意集团,近年来通过打造世界品牌,促使企业处于发展的快车道;2012年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10亿美元,在中国跨国公司100强的指数排序中,进入前10名;到2016年成为公认的中国纺织服装走向世界的领军企业之一。正因为拥有强大的品牌力,如意集团2011年收购了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澳大利亚罗伦杜牧场;2012年收购了位处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全球第一大的现代化棉花基地,收购了韩国排名第二的时尚服装集团和印度GWA毛纺公司;2013年收购了澳大利亚有150多年历史伦普利和WSI羊毛公司,收购了英国1883年成立的皇家御用精纺企业和哈里斯花呢公司,到2016年企业成为世界最大的毛纺企业,为制造法国警察服、西班牙航空服、西班牙军服、西班牙百货零售服装提供面料;同时成为包括阿玛尼、杰尼亚等欧洲顶级奢侈品牌必选面料,在国际市场上掀起使用如意品牌的风潮。

创造产业品牌发展新模式,需要纺织制造与展会交融发展,这种“交融发展”是现代纺织经济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规律。开放型纺织经济发展要遵循这一规律,必须以扩大国际交流与贸易为根本,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纺织展会经济,要把每一个展会都办成更务实、更高效、更国际化的集自主品牌推广、特色文化传播、多样化产品展示交易及市场开拓、创造财富于一体的纺织经济国际化品牌化的综合服务平台[9]。

六、新常态化新时期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需要建设生态型纺织服装业,实现绿色增长

新常态化新时期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必须为国内外市场提供符合通行标准的纺织服装品。为此,建设生态型纺织服装业是唯一的发展指向,以实现全产业的循环生产、低碳发展、绿色增长。

建设生态型纺织服装业,需要抓住影响建设生态型纺织服装业出现的主要问题,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不断提高绿色增长水平。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工业抓住最影响建设生态型纺织服装业的印染行业为突破口,采取最新科技成果,使一批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在印染全行业中推广,取得显著效果。如丝光淡碱回用率达到80%以上,连续平幅水洗逐格倒流技术推广率达到90%以上,废水热能回收技术推广率达到60%以上。面向未来,建设生态型纺织服装业,要加大对高污染落后设备进行有序淘汰,要力争国家专项科技资金支持,将行业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提升到新高度。近期,纺织品低温前处理关键技术等一批纺织科学技术的运用,为纺织服装业实现清洁生产再立风向标。如纺织品低温高效退浆、精炼和漂白技术的使用,利用国产生物酶制剂成功实现了纺织品生物酶退浆精炼技术的产业化,退浆精炼温度降低至40~80度,碱剂用量减少90%,表面活性剂用量减少50%以上。将仿酶催化剂引入印染行业,可以实现纺织品快速低温前处理,使纺织品的漂白温度降低至50~80度。按全国棉型织物加工量300亿米/年计算,该项目推广率达到30%时,可降低水耗900万吨/年、节约标准煤80万吨/年,减少COD排放2500吨/年,减少烧碱用量2.7万吨/年。

建设生态型纺织服装业,需要突出发展优化生态环境的新材料。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工业紧跟国家实施的生物基材料发展大趋势,不断提高发展优化生态环境新材料的能力和水平。如国家多部门联合制定的“生物基材料重大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后,区域或城市普遍重视以推动生物基材料产业的创新、规模化与产业协调发展为核心,着力发展生物基材料产业体系,努力突破微生物合成和绿色加工等核心技术,取得明显效果。实践证明,大力发展生物基材料,从根本上降低材料工业对石油的过度依赖,起到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从纺织工业发展看,发展生物质纤维是化学纤维工业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以生物质工程技术为核心的多类别绿色生物质纤维及材料的开发,将成为引领化学纤维工业发展的新潮流。纺织工业要发挥比较优势,在建设生态型纺织服装业过程中,要促使生物质纤维加快开发,实现率先发展,进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绿色增长,为推动区域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实质性的重大贡献。

建设生态型纺织服装业,需要加强发展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技术。以我国每年产生2000多万吨废旧纺织品计算,如果回用率能够达到60%,就能节约化学纤维940万吨,天然纤维470万吨,节约耕地1634万亩。这样,发展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技术,是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型纺织服装业的重要工作。

建设生态型纺织服装业,需要提高纺织工业新型园区整体治污水平。建设纺织工业新型园区必须实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转型升级,提高集群整体治污水平,实现清洁生产。纺织服装业是拥有产业园区最多的生产部门之一,建设生态型纺织服装业,要促使纺织园区全面实现清洁生产,促使进园企业整体推进产业生态化、资源再生化、废物减量化;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特别是对印染行业的废水要进行清污分流,对染色残液及初次漂洗水进行达标排放处理;对污水、废水采用水质水量调节、投药沉淀过滤、微生物处理以及活性碳吸附和膜过滤等技术处理,处理后的再生水回用于生产。

同时,纺织服装业要认真借鉴成功经验,提高纺织工业新型园区整体治污水平。如广东张槎镇从单一加工到拥有纱线市场、配饰市场、机械设备和印染及成衣等,成为产业链配套齐全的中国知名针织服装产业集群,被誉为中国针织名城。绍兴县滨海工业园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区,努力构建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即以PTA—化纤—织造—印染—服装为核心的大纺织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油脂—生物—饲料—畜牧—农副产品加工为核心的饲料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热电联产、中水回用、固废综合利用为核心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循环经济在企业、园区、产业、社会四个层面有序发展。中国纺织经济建设生态型纺织服装业,必将会加快推进新常态化开放型纺织经济的大发展。从这样的视角看,中国纺织服装业永远不会成为夕阳产业,而会永远在世界纺织经济的大家庭中显现着朝阳产业的强大活力。

七、新常态化新时期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需要从理论的高度全面认识“农民工”现象

纺织产业是使用农民工最多的行业,在新常态化新时期必须认真做好农民工工作,特别是纺织企业集中的城市更要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性作用,无论是城市或者是企业都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度全面认识“农民工”现象。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在生产力还欠发达的情况下,党和国家毅然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伟力表现在“一夜间”被束缚的生产力突然释放出来,大批被城里人称为的“农民工”为了摆脱贫困或谋生,离乡背土,外出打工,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城镇,特别是涌向大中城市,涌向纺织服装企业。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生产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城市管理运行体制与机制仍然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形态下运转,“农民工”同传统城市居民比较,大有“另类”之感,导致出现若干“农民工”问题。其中最突出、最引起社会关注的是对农民工欠薪问题,由此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悲剧”。据统计,2015年全国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资9788元,比上年增长2.8%。站在按照“五个统筹”指导新“常态化”城市发展的新起点上,城市需要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从制度上杜绝传统的项目承包里的“包工头”制;所有用工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签订劳动合同,劳动监管部门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从监管的层面上杜绝发生劳动欠薪问题;凡对“农民工”欠薪,凡是劳动欠薪,必须进行行政追责和法律追究,只有这样,才能在2020前完全建立起劳动和谐关系,从根本上消除对“农民工”欠薪和劳动欠薪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生产关系逐渐完善,各地相继建立“新市民”运行管理模式,大大减少了客观存在的“农民工”问题。现在回头看,“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没有绕过的一个本来不应该出现问题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后,中国进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导的发展新时期,随着以完善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和城乡双向自由流动户籍制度等为引导,全面创新户籍管理制度深化改革的加快推进;随着城市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以这“两个加快推进”为强大动力,在城市拥有居住证的“农民工”必将成为城市市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型的进城农民成为城市市民已经是新常态化发展新阶段不可遏止的潮流。在这种潮流中没有新老市民之说,只要是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定居生活的人,取得居住证件的都是城市市民平等的一员,这也是充分认识市民主体地位的一个本质性问题。

可以断言,随着新型城镇化越来越高水平的发展,随着党和国家鼓励在大中城市打工农民返乡创业高潮的到来,谁能创造出让更多的农民工愿意和能够在这座城市或企业幸福生活的新环境,谁就能拥有越来越强大的劳动者队伍,谁就拥有了强大的生产力第一要素。

[1] 郭先登.新常态化建制市乡镇村街旅游业发展思考[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6,(05).

[2] 郭先登.我国纺织工业面向世界的发展战略选择[J].中国经济问题,1987,(03).

[3] 郭先登.关于确立纺织服装业战略性产业的探讨[上][J].中国纺织,2002,(01).

[4] 郭先登.创造城市发展空间理想统筹运行生态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6,(11).

[5] 郭先登.曙光战略—纺织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切人点[J].中国纺织经济,1998,(10).

[6] 郭先登.环渤海经济圈率先践行新常态的思考[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5,(05).

[7] 郭先登.创造城市善治融合发展新模式研究[J].青岛社会科学,2016,(04).

[8] 郭先登.以“三化”塑造传统优势产业新形象[J].山东纺织经济,2013,(02).

[9] 郭先登.再造中国纺织工业管理优势的辉煌[J].中国纺织管理,1998,(01).

Research on “Open Type” Textile Economic Development

GUO Xian-deng

(Qingdao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Qingdao Shandong 266011, China)

In the process which transfers a big textile country into a powerful textile country, China extremely needs to accelerate “open type” texti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eeds a concept of ‘root’ in the industry firmly to get much more success. Four “facing” concept are based on researching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economy.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e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which makes the “open type” econom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industry of subjectivity to economic form. It needs a further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needs to grasp the opportunity of free trade zone to obtain experience generalization, unswervingly implement the new normalization “six speed up”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With the aim of building into six big textile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ystem, we need to increase the textile level of creating world brand.

open type; textile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

F270.3

A

2095-414X(2017)01-0003-07

郭先登(1949-),男,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青岛市拨尖人才,研究方向:纺织经济.

猜你喜欢

开放型纺织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澳洋纺织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开放型应用问题变式训练教学的策略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