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 病毒DNA检测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的研究进展
2017-03-10苏继洲胡志东
苏继洲,胡志东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检验科,天津 300052)
1 EBV引起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1.1 临床症状
EBV引起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典型特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扁桃体大和上腭斑等,部分患儿还可为不典型传单,传单与咽峡炎,更有甚者会出现嗜血细胞综合征、再生不良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
1.2 实验室检查特点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及出现嗜异性凝集抗体,可合并有肝脾肿大与肝功能异常,EBV抗体阳性反应,特别说明EBV感染是引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常见原因,包括近些年来研究的EBV-DNA拷贝数的监测也尤为重要。
2 EBV的病原学特征及病理机制
2.1 病原学特征
EB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具有亲淋巴细胞性和亲上皮细胞性。出现EBV原发感染后患儿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特别是对于年龄低于六岁的儿童而言,主要表现为轻型或者隐性发病,但处于儿童期、青春期以及青年期的患儿,进展为IM的机率在50%。
2.2 病理机制
EBV感染包括两种方式,即潜伏感染以及复制性感染,复制性感染可诱发IM。EBV损害机体淋巴细胞、上皮细胞的溶细胞,T淋巴细胞活化和其B细胞(受感染)之间产生交互作用,促使B细胞裂解后分解出VCA(衣壳抗原)和EA(早期抗原),其与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产生的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侵犯到其他器官组织为IM临床多样化表现的前提。
3 EBV抗体的检测
人体受EBV感染后可以产生抗-VCA(抗-VCA)、早期抗体(抗-EA)、EBV核抗体(抗-EBNA)等。各种抗体出现的时间,其中VCA-IgM在感染早期出现,是近期急性感染的主要标志物;VCA-lgG一般提示为既往感染。EA是病毒增殖的标志,抗一EA出现在原发感染的恢复期,同样是提示近期感染的标志物。抗一EBNA出现于急性感染的数周后,VCA-IgG和EA-lgG水平下降,儿童EBNA-IgG开始出现,其临床意义提示为EBV的既往感染。其中VCA-IgM抗体阳性对诊断最有价值,其可将EBV近期感染反映出,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急性期阳性率,在诊断早期不典型IM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 EBV-DNA的研究进展及优势
(1)个体遭受EBV感染后,经宿主本身免疫抑制性所产生的控制作用,大部分患者的体内EBV不会出现增殖过度的情况,进而致病,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病毒可于人体B细胞中长期潜伏,因此受到感染的患者会成为终生带毒者。通过某些诱导因子或者一定条件作用下,激活了感染细胞中潜伏的EBV基因组,进而出现表达,最终增殖诱发疾病。在此阶段,患者外周血液白细胞中存在较多的EBV-DNA。
据近些年来很多文献报道,在疾病早期如第一周内,EBV的检出率较低。在EBV初次感染的急性期,VCA-IgM可表现为明显的滴度升高,健康携带者或者处于恢复期的患者抗体滴度则维持在低水平,免疫抑制、复发于再次感染的患儿患儿常常未出现抗体增高,假阴性反应发生率较高。
EBV-DNA的提取方法是采用EBV核酸扩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以一条EBV特异性荧光探针与一对EBV特异性引物,结合PCR反应液、核苷酸单体以及耐热DNA聚合酶等成分,通过PCR体外扩增法检测EB-DNA。
(2)有研究表明,血清中DNA载量更能反映裂解期感染,在IM其阳性率94.9%,敏感度94.9%,特异度97.4%,采用EBV-DNA检测可在EBV感染7天以内或到12天的检测是最有效的,但病程14天后,多数EBV—IM患者血清中已检测不到病毒核酸。研究显示IM患者的外周血中EBV—DNA载量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也有报道认为重症病人血清中存在高拷贝数的EBV—DNA,要注意并发噬血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可能。
5 小 结
综上所述,EBV-DNA检测作为EBV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快速、简便、特异性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临床确诊EBV感染所导致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滥用抗生素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将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应用在EBV-DNA检测中,其拷贝数能够作为血清学诊断早期未明确儿童IM诊断方式及监测病情的评估更有值。
[1] 刘 浩,蒋龙凤.EB病毒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02例临床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EB/OL],2013,7(18):8209-8212.
[2] 祁新蕾.PCR检测70例儿童EBV-DNA的临床分析[B].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