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意识在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17-03-10冯传平丁海霞彭攸灵唐婷
冯传平,丁海霞,彭攸灵,唐婷
(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412012;2.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株洲412012)
双创意识在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冯传平1,丁海霞2*,彭攸灵1,唐婷1
(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412012;2.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株洲412012)
从课程结构、技能训练方式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与岗位职业能力教育深度融合等方面分析高职高专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德育元素、专业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意识的有效途径,从而为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高职高专;双创意识;药剂学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配制理论、处方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与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联系密切,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药剂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职业技能,增强岗位适应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生产出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
当前,由于高职高专药剂学课程学科本位特征明显,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与工作任务的相关度低,教学中并未渗透其他相关课程知识讲解,专业教育没有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导致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创业能力较低,社会实践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社会满意度不高。
1 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中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矛盾
1.1 传统“学科本位”课程结构与时代所需的技术创新素养体系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药剂学课程体系是在“学科本位”下的楼层式结构模式,内容的设计与安排遵照学科体系的核心思想。虽然各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使楼层式课程结构模式发生了可喜变化,部分课程形成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但总的说来,以学科为基础的“学问化”课程框架未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1.2 传统教学方式与时代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之间的矛盾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基本上以单元课与实训课分开或理实一体化方式开展教学,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却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经过学习后,学生具备了上岗的基本技能,职业能力较强,但在后续职业发展中,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迁徙能力较弱,具体表现在职业发展方面,如在改进制剂工艺、更新操作工序、新产品开发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上升空间狭小,发展潜力有限。
1.3 创新创业教育与岗位职业能力教育融合不够的矛盾
受就业导向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作为教育改革核心,在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方面很少真正涉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对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够,将其定位局限于创业操作和技能层面,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滞后,只是简单开设选修课或将其纳入就业指导课程,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教学体系,没有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创业实践平台未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创业教育机制主要依附于教务处、团委或学生处等职能部门,教学及其他职能部门的资源未有效整合,高职高专院校在人财物方面未能提供实质性支持。
因此,在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意识,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职业迁徙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双创意识在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2.1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探索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方法,“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行动为导向”。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独立组织、安排学习活动,完成能力训练项目,解决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从而提高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社会能力。教师扮演的角色仅仅是组织者、指导者和裁判员。
(2)应用项目化教学法,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拓展、应用,实验教学注重结果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和改进方法研究。将项目化教学法引入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的实验课程或者单元课程教学中,使学生通过项目学习核心内容,完成规定的操作训练,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项目化训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实现教学与自学的高效转变,从而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3)创新教育方法。开设“大学生素质拓展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药剂学任课教师以自身主持的科研项目为基础,吸纳学生参与,在课题实验中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2 整合教学内容,对接岗位,增强创新能力
2.2.1 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使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前后呼应并突出重点。
2.2.2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在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与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兄弟院校的多元化合作与交流;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学、实践、创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平台、生产实践平台、综合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创业实践平台等组成,以满足教学、实践、创业等多方面的需求;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调整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增加制剂新技术的实验,如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后颗粒、片剂、滴丸的制备等,增加多学科综合性实验,如板蓝根颗粒的制备,从药材粉碎—提取—制剂—质量评价—稳定性的综合性实验中,使学生系统了解制剂的设计、生产、评价等基本流程。
2.2.3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改变传统期末纯理论考试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根据不同主题适时采取综述论文书写、开卷笔试、课程设计、小组作业、项目教学、小组答辩、学生自测等多元化的考核形式。这不仅能发展学生个性、拓宽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3 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1,2]
2.3.1 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药剂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如汤剂的应用历史、《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本草纲目》对国内外医药界的影响,教学中若精心设计并加以应用,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因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在讲述现代制剂(如复方乳剂和靶向制剂)时,可通过找出国内外现代制剂发展的差距,说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的学习和实践中去。
2.3.2 专业教育中渗透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培养在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渗透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培养。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药品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非常重要。如讲述灭菌和注射剂时,可结合安徽华源“欣弗事件”和“齐二药事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2.3.3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在讲解片剂的各种附加剂发挥不同作用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人处事。当代大学生已逐渐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因此,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培养自身综合能力,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团结互助,尤其要善于团结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取长补短;要懂得以和为贵,和则双赢,不和则两败俱伤,培养团队精神。
2.3.4 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在有些精度要求很高的实验中,学生可能会因控制不好而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如在应用干胶法和湿胶法制备乳剂时,学生往往会因一些细节没做好而导致实验失败,此时教师应及时稳定学生情绪,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并指导学生重新实验,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使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和竞争。
2.4 专业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密切结合
药剂学课程教学应与课外实践活动密切结合,专业教师和活动组织者应有意识地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专业教育,如中医药文化节、药学百科知识竞赛、“三下乡”活动、职业技能竞赛、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创业设计比赛等。将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2.5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在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中渗透双创意识和提升学生双创能力过程中,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立尤为重要。因此,要注重完善双师型教师的知识、能力评价体系;对于新进教师,除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外,还要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学运行与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现代教育理论、科研方法等方面;多途径、多形式加强现有教师继续教育,促使其技术更新;举行说课比赛、教学设计和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加强与企业合作,实行师资互聘,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锻炼,定期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 结语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在创新创业导向下,修订高职高专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将双创意识渗透到药学专业教育全程,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彭翔,刘映,曹轩,等.药剂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临床合理用药,2015,8(9):131-132.
[2]蔡铮,夏笔军,刘中秋.议药剂学教学中三种意识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09,6(7):119,122.
(*通讯作者:丁海霞)
G421
B
1671-1246(2017)13-0054-02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创新创业导向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路径研究”(XJK016CZY072)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