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人体解剖学翻转课堂的有效与有限

2017-03-10叶秀丽张炎云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解剖学人体微课

叶秀丽,张炎云

(1.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湖北黄冈438000;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浅谈高职人体解剖学翻转课堂的有效与有限

叶秀丽1,张炎云2

(1.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湖北黄冈438000;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翻转课堂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颠倒教学次序,实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理念和技术上表现出独特的优势而被广大师生接受。分析翻转课堂的技术优势和高职人体解剖学的学科特点发现,两者耦合成为必然。翻转课堂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有积极意义,而学习行为是教学有效性的直接影响因素。在承认翻转课堂有效性的同时,审视其使用限度,建议在人体解剖学日常教学活动中“因课制宜”,混合使用不同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人体解剖学;有效性;有限性

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Mazur提出把课堂教学分为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两部分,并在课堂上实行同伴互助学习的构想。今天,翻转课堂早已突破技术桎梏,成为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热点。我国教育研究者把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理解,其本质是“先学后教”,以学生为本,基于问题或项目的探究式学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的效果。它在流程和结构上颠覆传统课堂,主要表现为教学主体的多元、动态、协商,教学资源的集成、全面、共享,教学载体的创新、高效、立体等特征[1]。

1 翻转课堂与高职人体解剖学的耦合

人体解剖学是高职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就学科性质来说,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有着很强的直观性,有关人体结构的描写较为细致,教材往往呈现大量的图片和专业名词,需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归纳、理解其形态特征。学生只有多观察标本、模型和图谱,主动识记、绘画、模仿并操作,才能理解这门学科的知识,培养动手能力。而高职院校班额较大,教学标本较少,实验设备不齐全,给课堂管理和知识传递带来很大阻碍。另外,高职医学类专业文理兼收,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力不从心,学生的“学”倍感乏力,久而久之,导致课堂上教与学“两张皮”。要使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必然需要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2]。而翻转课堂就教育技术而言,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方便学生自定步调学习;(2)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材料(如文本、视频、音频、多媒体),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3)利用各种工具(测验工具、讨论工具、内容创建工具)提供课内外交流和互动机会;(4)传递即时信息(如微博、微信);(5)利用在线测验或问卷调查等提供学习反馈与评价;(6)利用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进步情况,识别学习困难学生[3]。这些技术优势刚好弥补了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不足,为翻转课堂和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有效耦合提供可能。

2 基于翻转课堂的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的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大课堂授课方式为主,教师按照设定的授课计划讲完教材内容,就算达成了教学目标,而没有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很少顾及教学的有效性。翻转课堂颠倒传统课堂的教学次序,即“先学后教”,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最大程度地优化学生的“学”。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带着经验和问题进入课堂,使学习更有指向性,教师的释疑解惑和同伴的互助协作,使学生实现有意义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中,有效学习即有意义学习,因此,有意义学习理论是有效教学的一大理论基础[4]。从这个角度来讲,翻转课堂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3个变量,即条件变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学情)、控制变量(教学行为、学习行为)和效果变量(学习结果和效率),其中学习行为是影响有效教学的直接控制变量[5]。从教学实践来看,翻转课堂对学生良好学习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翻转课堂增强了学生课堂参与感,有利于发挥学习能动性。有研究表明,翻转课堂在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6]。高职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表现为对已知的知识经验进行积极思考、加工和意义建构。比如,教师在教授“人体泌尿系统”这一章节内容时,让学生课前观看有关肾的形态和解剖结构的视频,学生可能对肾门、肾段内容不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肾脏的立体模型并让学生触摸模型结构。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大脑中有关肾脏的素材立刻丰富立体起来,有效促进其对肾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

其次,翻转课堂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学习更有自主性。高职医学生基础差异较大,且每个人的学习惯性优势不同,如有人擅长文字学习、有人擅长图片与视频学习、有人擅长听讲学习。传统课堂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的统一讲解很难满足个体学习要求。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强调群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承认个体在发展速度上的差异性,注重教学的异步性[7]。翻转课堂在设计环节就可以整合多种素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张晓东等人在编写“十二指肠形态和分布”微课脚本时,以时间为轴,将片头、微课导入、正文讲解、总结、标本讲解、作业和预习、片尾等内容分布到每一个时间节点,确定每部分内容的时间,并明确标注每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方式,需要的图片、视频、模型和课件等工具[8]。微课脚本不仅是微课制作的蓝本,还是教师为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而进行的课前思考。微课发布后,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能力,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和视频播放频次,有利于自我调适,增强学习效能感。

再次,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问题既可以是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有疑惑的知识点,也可以是教师在课前预留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在教师集中讲解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在线检测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比如,学习人体骨骼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了解学生课前预留的问题完成情况以及留言,分析其知识点掌握情况。学生通常会反映有关骨骼的专有名词太多,难以识记,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方案,延长学生自学时间并在线指导,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知识竞赛等活动,从而提高课堂趣味性和教学效率。

最后,课堂活动丰富多样,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课堂教学多维目标的达成。在人体解剖学翻转课堂中,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安排多样的学习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绘图演示、标本观察、实验操作等,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提高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9]。

当然,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无法对其准确地量化评估。本文是在教师能力、教学条件都处于充分供给的情况下,探讨翻转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从而提高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有效性。

3 翻转课堂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有限性

从基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和高校实践经验来看,翻转课堂的确显示出了强大优势,促进有效教学。但就现实条件和学科特点来说,翻转课堂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一是目前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信息化程度不高,高质量课件资源较少。有关调研发现,61%的高职院校有校园无线网络,16%的覆盖了教学楼;同时93%的高职院校构建了数字化学习平台,但是76%的教师所授课程没有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即使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网络教学在教学中所占比重仍不高[10]。教师由于年龄、学历不同,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参差不齐[11],有些教师不愿将自已的课件或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使得整体课件资源的数量较少,质量不高。这些都是翻转课堂无法有效开展的原因。

二是高职学生通常是高考的“失败者”,基础知识尤其是理科知识储备不够,学习能动性较低,自主交流意愿不强。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基础上,具备一定动手能力,学会合作探究,培养协作能力。有调研数据显示,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交流互动非常重要,但课下通过面对面或网络手段(如QQ、飞信、微信等)进行交流的频率较低,与同学合作探究的频率也较低,与教师的交流更少[12]。这使得课前自主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是翻转课堂无法有效进行的主要原因。

三是高职人体解剖学很多知识系统性较强,教师通常根据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将神经系统、脉管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内容分解讲解,其中神经系统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有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详细讲解。而微课视频时长比较短,往往会将知识分割,容易导致知识碎片化。知识只有在整体联系中才能真正被理解、掌握,从而体现其价值。因此,学生仅根据微课视频的讲解,很难从整体上把握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系统性,也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四是人体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时较多,若仅仅通过微课视频来呈现解剖过程和动作要领,显然是不够的。具身认知的有关理论认为认知是一种具身的、活动的和情境的现象,这启示我们人体解剖学教学不能完全用多媒体技术取代学生的实验活动。现在仿真教学软件如3DBody使学生不用接触尸体就可以从任意角度观看解剖结构,并进行任意组合与拆分。虽然减少了实验室内福尔马林等化学药品的伤害,但是缺少了实验室情境的生成性,学生也不可能具备真正的人体解剖经验。学生只有在教师的亲自演示和现场指导下,通过亲自操作与试错纠错等具身体验才能将知识内化,最终实现技能的提升。

4 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多把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但我们不能把翻转课堂模式化,而是要吸取翻转课堂“先学后教”的内核价值以及“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方法不过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运用其材料的一个有效途径[12]。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娴熟地使用工具和方法,才能把有用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因此,结合人体解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课型,混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才是明智之举。

[1]郭文良.翻转课堂:背景、理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3-6.

[2]胡粥成,陈小伟.对话——理解: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J].教育研究,2010(8):49-52.

[3]杨春梅.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16(1):59-63. [4]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2(2):15-22.

[5]陈佑清.论有效教学的分析模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3-9.

[6]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83-88.

[7]叶波.翻转课堂颠覆了什么——论翻转课堂的价值与限度[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29-33.

[8]张晓东.人体解剖学微课的开发与实践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6):267-270.

[9]陈佑清.论活动与发展之间的相关对应性[J].教育研究,2005(2):77-82.

[10]王亚娜.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办公自动化杂志,2015(12):54-57.

[11]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7.

[1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G420

A

1671-1246(2017)13-0033-02

猜你喜欢

解剖学人体微课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