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文轩《青铜葵花》中的苦难意识探析

2017-03-10钟力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曹文轩

钟力

【摘 要】 文章探析我国儿童文学作者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中的苦难意识。他善于以儿童的视角来描绘苦难的童年,以女童葵花与少年青铜的苦难童年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本质状态;追寻《青铜葵花》中苦难意识的成因,体现作家所坚守的文学立场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 曹文轩;《青铜葵花》;苦难意识

2016年4月,曹文轩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摘得该国际大奖,也是对曹文轩儿童文学创作的最好肯定。他善于以儿童视角来展现生活中最深重的“感动”,在其众多儿童小说中《青铜葵花》独具特色,既展现恬静优美的自然风光,也“窥见”现实生活的苦难,呈现出对生活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一、《青铜葵花》苦难意识的形态

小说《青铜葵花》讲述青铜和葵花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来自城市的女孩葵花随爸爸到大麦地,因爸爸发生意外而成了孤儿,在这里她认识了乡村男孩青铜,并被青铜一家收养,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一同经历着人生道路上的悲欢离合,在苦难中依旧保持着乐观坚强的品质,直到有一天葵花被强行带回城市。

曹文轩笔下的自然具有两面性,人们在享受其美的馈赠时,也需承受其“无情”面,葵花爸爸为了救起图纸而跌入水中被淹死、大水将青铜家的房屋冲毁、三月蝗灾给青铜家乃至整个大麦地带来的灾难等情节,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潜在的关系,在自然灾害面前,人是渺小的无可奈何的。曹文轩在表现物质环境造成的苦难时,也注重人物心灵的刻画。葵花七岁时成为一个孤儿,她承受着这个年龄本不该承受的痛苦。青铜因无法说话,几乎所有人都不理解他,孤独如影随形。这些苦难的经历,从侧面展现了人物心灵的变化与成长。

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快感包括喜剧和悲剧快感“后者有些时候甚至比前者还要重要。”[1]“悲剧快感”指读者在阅读作品中对故事产生了强烈共鸣,使自己内心的情感得到释放从而获得一种酣畅淋漓之感。青铜一家为了最基本的生存而挣扎,却从未绝望,一直在前行的道路上用自己的方式奋斗着、抗争着。作者就这样在对青铜、葵花和嘎鱼等少年生活中发生的苦难描写中,通过主人公面对苦难的态度及其成长形象的塑造,在这种坚持中汲取力量,收获希望,使自己内心的情感得到净化,获得关于生活以及生命的启示。

二、《青铜葵花》中苦难意识的成因

《青铜葵花》对苦难的集中描绘展现了作家的“苦难阅读观”,这与作家的生命体验和艺术追求相关联。

作家作为文本的主观创造者,作品不可避免的会带有个人印记,受到自身生命体验的影响。曹文轩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之后经历了物质条件匮乏的 “三大改造”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大跃进”的饥荒年代和文革,这些年代是发展与动荡并存,人们基本生活无法得到保障,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转化成作家深刻的生命体验。正是对“苦难”的亲身体验和记忆,才造就了潜藏在作者内心深处的“苦难意识”,自然而然反射到作品中,为此,让读者看到青铜一家由于贫困而导致家庭种种悲哀的发生,房屋被毁没钱新建、为了捱过饥荒奶奶卖掉戒指等,是经过作家的“情感加工”,融入了创作主体的生命体会之中的情节。

曹文轩强调“感动”的力量,他在庞杂的儿童文学市场环境下,将“感动”视为文学的基础,为作品注入“感动”。“我以为人类当初之所以选择文学,就是因为文学能做‘感动的文章”,[2]他让感动触动人心,牵发读者情绪,使其被深深打动并沉浸其中。葵花因没有灯而无法写作业,青铜想到可以抓萤火虫放进南瓜花里来做灯;葵花参加学校表演,缺一条银项链做点缀,青铜用芦苇管穿过冰棱为葵花做出了一条冰项链……这是孩子的智慧,朴实、认真,包含着满满的诚意与在乎,青铜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生活中一个个困难,使苦难生活多了些惊喜,更添了份感动。葵花和青铜在艰苦的日子里相互理解,彼此依赖。结尾处,葵花被带回城市,青铜每天独自坐在大河边的草垛上,望着葵花离开的方向,有一天竟模糊地喊出了“葵花”二字,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作者赋予了青铜固执又真挚的个性,在离别时、在青铜喊出葵花的那一刹那,这种情感的力量达到了至高点,而苦难也同时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读者在那声“葵花”中收获一丝慰藉,也为两个孩子间的友谊而打动。

曹文轩在苦难背后包蕴着一颗悲悯的心,以“感动”作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和中心点,在感动中让读者发现善的力量、美的力量,感染读者,让读者体味作品的真正内涵。

三、《青铜葵花》中苦难意识的价值与意义

从人类历史记载的开始,苦难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存在着。苦难的意义从本质来说,是让社会让整个人类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人的存在、生命的存在的本质意义。

1、培养读者面对苦难时的“优雅风度”

曹文轩借《青铜葵花》叙述了对“苦难”的看法,诉说了对孩子应如何看待“苦难”的美好希冀,“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3]优雅风度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是在深刻认识“苦难”后,怀揣着对苦难、对生命的敬畏培养而来的,是身處困境时的永不言弃,是体验痛苦时的坚定沉着,是面对苦难时的波澜不惊,平静淡然。不论是《草房子》中桑桑与疾病顽强抗争的姿态,还是《青铜葵花》中青铜一家面对苦难时的不懈与真诚,亦或《细米》中梅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曹文轩用一个个故事向读者编织了一张“童年的网”,不是一味的快乐,不是只充斥着痛苦,而是悲乐交融的。向读者传递的是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作家对读者的期待:面对苦难时,依旧能够保持优雅的风度。

2、对儿童文学创作价值导向的影响

曹文作为儿童文学作家,一直坚守自己的文学观。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文学底线与艺术追求,抒写“感动”。其写作“似乎总包含了与流行中的某些时代风潮相抗衡的意味”。[3]古今中外不缺乏描写苦难的作品,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平安夜里凄惨的冻死;丑小鸭在大家的嘲讽下依旧努力成长蜕变为美丽的天鹅;格林童话里灰姑娘在继母的虐待下依旧保持着善良的品质,最终收获幸福……这都表现了作家的责任意识。在《青铜葵花》里,作者描绘了自然风景之美,乡俗人情之美,以及苦难造就的悲剧美。作者借此告诉读者,世界是双面的,儿童文学作品面对的是广大处于成长分辨期的儿童,更应该表现出一定的前瞻性。

总之,曹文轩在儿童文学中传达着关于“苦难”的故事,传递着对于“感动”的理解,他保持着淡然从容的人生态度,坚守着“为作品注入感动”的立场,以美的意识过滤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的“苦难”,这对当代儿童文学界无疑是一个标杆,使创作者深刻的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思考儿童文学的受众群所真正需要的精神文化内涵,从而使儿童作品多些沉着,少些浮躁,多些文学性,少些功利性。

【注 释】

[1][3] 曹文轩.青铜葵花代后记《美丽的痛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261-262.

[2] 曹文轩.草房子代跋二《文学是不死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298.

【作者简介】

钟 力,女,大理大学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指导教师:邓家鲜教授.

猜你喜欢

曹文轩
两袖清风
父亲买鸽子
曹文轩:其实我早就转身了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曹文轩的理论研究作品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曹文轩的影视作品
曹文轩的人物评价
曹文轩儿童文学奖暨曹文轩产品运营计划发布会召开
曹文轩:中国的安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