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及规范举措

2017-03-10汤玫英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2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举措

摘 要:论述了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及规范举措。网络语言使用主体数量增多、表达内容引发共鸣、表达形式新奇独特和传播手段方便快捷是其流行的主要原因。网络语言的规范举措包括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增强使用主体的规范意识、加强对失范现象的管理和发挥主流媒体的示范作用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网络语言 原因 举措

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网民们在网络上交流时使用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网络语言起初只在网络上流行,近年来大有走出网络,涌入现实生活之势。网络语言不仅应用于人们的日常交谈和写作,还堂而皇之地走进主流媒体、正式文件和领导人讲话。网络流行语“给力”一词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新闻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PM2.5”出现在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元旦贺词中用了“点赞”和“蛮拼的”;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有权不可任性”,在回答外国记者对人民币贬值的提问时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网络语言为何流行?如何进行规范?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一、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

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广泛流行,甚至影响到主流媒体,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

(一)网络语言使用主体数量增多

网络语言的流行,与网络语言的使用主体有密切关系。使用者众多,就会形成流行的态势。按照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说法,百度刚刚创立时,我国的网民只有1700多万。而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我国网民人数一直在不断攀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6.56亿。有了手機移动终端,网民上网更加便利。他们在浏览网页、互动交流、网上购物时,接触和使用的多是网络语言,自然会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他们对网络语言具有天然的认同感。网民既是网络语言的使用主体,同时又是现实语言的使用主体,因此,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他们在网上受到的语言影响,会不自觉地移植到现实生活中来。比如,淘宝购物时卖家的称呼“亲”,开始只在网上购物时使用,网民很快发现这个称呼有内涵、够亲切,就迅速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称呼。

(二)网络语言表达内容引发共鸣

网络语言是一定社会现象的精炼缩写或生动描摹,反映的往往是某一部分人甚至大多数人共同的价值观念、生活境遇和隐秘心理,属于“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因而极容易引发广大网民的共鸣。试想一下,哪一个流行开来的网络语言不是这样的呢?比如“被XX”的流行,被就业、被小康、被精神病等,就生动反映了当今社会某些方面被动无奈的社会现实。有几个人没有几次“被”的经历,连习大大都说自己曾经“被调研”,前往调研的路线和单位是被提前安排好的。一旦遇到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而被有关部门或人员强制去做或者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说成做了某事,人们就会想到用“被”的格式表达出来。再如“且行且珍惜”的流行,是对当今时代人们对许多如亲情、友情、健康等应该珍惜的东西而没有加以珍惜的现象的真实反映,是对行色匆匆中要学会珍惜的热切呼唤,十分契合人们共有的心理,引发了心灵共鸣。有了心灵共鸣,网络语言自然会流行。

(三)网络语言表达形式新奇独特

网络语言的流行还与其表达形式新奇独特有关。能够流行起来的网络语言一般都会用一种十分新颖的表达方式,让人耳目一新。比如控制不住,这是原来语言中就有的,网民偏要选用“hold不住”,中英结合,十分新奇;“神马都是浮云”,把“什么”说成“神马”,也是第一次这样说。网络语言创造和使用的新奇追求是流行文化的典型特征,语言的新奇反映在语音、词汇、语法以及字形等各个方面,关键是要能够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或爆出形式,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期,给人形成强大的刺激,因此印象深刻。比如,王健林所说的“小目标”“先定一个可以达到的小目标,比如说先挣1个亿。”“1个亿”对普通大众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哪里是“小目标”,这个小目标太大、太刺激人。因此,网络流行:我有一个小目标,还完房贷后剩下九千万。“洪荒之力”一词早在2015年的电视剧《花千骨》中已经出现,但流行程度不够,到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游泳运动员傅园慧接受采访时,“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并配上搞怪、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正是由于她的表情动作给人以强烈的刺激,“洪荒之力”才真正走红。新奇的表达形式往往给人们带来比较强烈的刺激。

(四)网络语言传播手段方便快捷

与传统传播媒体相比,网络语言更容易流行。传统传播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方向都是单向的,读者或听众没有发言的渠道和权利,没有办法进行互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网络媒体属于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可以进行即时的互动交流。在网络上,传播手段非常便捷,复制、粘贴、转发,毫不费力,只要轻点鼠标,或动动手指,信息便可在微信圈内、社交论坛等迅速传开。遇到新颖的网络语言,往往会很快达到“刷屏”“刷爆朋友圈”的程度。没有网络快捷的传播方式助力表达“难受想哭”的“蓝瘦香菇”迅速流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二、网络语言的规范举措

网络语言极易流行开来,因此其影响不容小视。网络语言本身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其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网络语言因其特有的创新性而给现代汉语带来生命力,但也有些网络语言含义不明、格调低俗,在语音、用词、语法、标点等方面违反语言规范。网民在模拟有声语言时,往往采用方言谐音的汉字,如小公举(小公主)、镁铝(美女)、涨姿势(长知识)等;有的网民对汉语固有词语赋予网络新义,如特困生(特别爱困的学生)、偶像(呕吐的对象)等;有的则突破汉语的语法规范,如网民拼凑的所谓“成语”,十动然拒(十分感动然而还是拒绝了)、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等。如果任其自由传播,将会给现代汉语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规范网络语言的举措主要有:

(一)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

要规范网络语言,首先要对进入现实世界的网络语言设立标准。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目前没有明确权威的使用标准。尽管《现代汉语词典》在不断改版的过程中吸纳了许多网络新词,如“宅”“雷”“草根”“山寨”等网络热词,同时也拒收了“剩女”“剩男”等具有歧义或歧视色彩、比较流行但庸俗化的网络词汇,但其标准似乎不太明确。这就需要加强对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可以建立大规模的网络语言语料库对网络媒体语言资源的语言文字应用情况进行监测和描述,找到适合我国语言实情的标准。

(二)增强使用主体的规范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网络语言使用主体有了规范意识,容易做到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因此,要通过宣传教育,使他们增强网络语言规范意识。既要注意网下教育,也要注意网上宣传。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加强规范语文的教学。各省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应适当增加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使他们从小养成使用规范汉语和汉字的习惯。大学生是网络语言使用的主力军,在大学教育中应增加一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的教学。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面向大众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意义、语言文字的规范用法等,在全社会形成“说规范话、写规范字、用规范语”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对失范现象的管理

影响越来越大的网络媒体在传播上逐渐走向规范,才能带动网民在语言文字应用上的规范化。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对网络语言失范现象进行管理。2014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的词语。2016年11月,中国记协把“卧草”“我日”等一批网络不文明用语列入负面清单,倡议媒体和网站不使用、不传播。这是良好的开端。还可以通过技术过滤及时发现不合规范的网络语言并进行纠正或清理,提高管理效能。

(四)发挥主流媒体的示范作用

主流媒体是承担重要的宣传任务和功能,覆盖面广、品牌性强、影响力大的强势媒体,包括起主导作用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主流媒体的语言文字应用情况,对其他媒体和社会大众起着引领示范作用。隶属于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包括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刊发的稿件从用字到选词,再到语法都符合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要求,这样才能使读者在阅读新闻媒体的传播内容时得到积极的、正确的、规范的语言文字的引导。还可以通过报道网络用语用字的情况,提升大众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网络语言规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的正向联动,营造网络语言规范化的有利环境,催生网络语言的健康革新,让不规范语言日渐淡出,让网络语言生态一天天好起来。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网络语言进入现代汉语的规范策略研究”[编号:SKL-2016-81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于洋等.别让“语言任性”弄脏网络[N].人民日报,2016-05-05.

[2]周梅.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语言规范问题[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3]汪凡凡.网络语言污染及应对[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8).

(汤玫英 河南郑州 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450044)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举措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从模因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浅析